如何運用影調透視來提升畫面空間感?

2020-12-22 攝影藝術眼

影調透視是人們根據色彩明暗產生遠近不同的視覺感受, 而總結出來的規律。我們在做設計或畫畫時,添加陰影或增加顏色過渡,畫面就能呈現立體感;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感覺近處的物體色調深且暗,遠的物體色調淺且淡,越遠越淡;這種感覺對越遠的物體越明顯,因此到很遠處就很難分辨出顏色,這是由於空氣中的水氣、煙霧、沙塵等在陽光照射下形成一道「紗幕」,近處的空氣「紗幕」薄,遠處的「紗幕」厚,正是這道無形的「紗幕」產生的影調明暗變化,讓人產生距離感縱生感。

這種視覺上近處的物體色彩飽和度高,遠處物體的色彩飽和度低,近處的景物清晰,遠處的景物模糊的現象就是影調透視,也稱為空氣透視效果。

如何運用空氣透視效果來增強畫面的縱深感呢?拍攝時通常用以下幾種方法!

1、選擇不同光位

選擇不同的光線射角,即不同的時間段,或不同的天氣。如果在傍晚空氣中有輕霧,太陽角度低,陽光穿過大氣層時容易產生空氣透視,在相比之下,中午時段陽光強度高,光線穿透能力強,製造空氣透視就差得很多。選擇有輕霧的天氣時,同時合理利用光線,如利用側光、逆光容易在畫面上形成亮部和陰影部分,使畫面顯得有層次感、縱深感,運用早晚的側逆光,這種效果更加明顯。

2、虛化背景

把遠處背景控制在景深範圍之外,使背景虛化,這是運用遠處物體虛、近處物體清晰的視覺效果。這種方法經常用於空間深度不大的場合,比如課堂會議廳、拍攝人像、或背景比較雜亂等,通過虛化造成的視覺透視效果拉遠主體與周圍環境的距離,從而實現主體與背景環境分隔開。

3、線條透視和影調透視相結合

可以把線條透視現象和影調透視現象綜合應用,比如拍攝霧景時,運用色彩鮮豔的景物作為前景,用廣角鏡頭靠近前景拍攝。色彩鮮豔的前景和遠處的景物形成明顯的色彩,反差和強烈的大小對比,從而產生明顯的縱深感、空間感、層次感。

關注我,學習更多攝影小知識!

歡迎大家分享更多優秀作品。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攝影空間感?2種空間形式,讓你看透空間感
    攝影的空間感有2種形式:縱深感和平面感每張照片都有空間感,只是有強弱之分。表現空間感的元素主要有:透視、影調分離、色彩分離、近大遠小、形狀變化、位置高低、重疊、對焦、物體材質、空氣散射。來看幾張圖分析縱深感是怎麼來的圖1:畫面中最高的建築與低建築的對比形成高低的空間感,視覺中越高的物體離我們會更遠,相對會產生縱深空間感。近處的建築大,遠處的建築小,近大遠小的縱深空間。
  • 運用不同方位的光線,讓攝影作品充滿畫面感
    在攝影中,從感光介質的曝光、影像反差到畫面的色彩表現,基本色調構成以及構圖等等,大部分取決於或依賴於光的使用。如果將攝影比作光畫。那麼光線在攝影中就是畫筆和調色板。光線的方位是指光的投射方向。它是光線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分為:正面光、前側光、側光、側逆光和逆光。
  • 攝影平面圖像表現三維空間感,畫面經營不可錯過景深的表現
    畫面中的景深感: 通過表現物體及物體四周的空間,可以告訴人們物體是有體積的,並且它獨立存在,與其他物體有一定的距離。攝影者通過精心的構圖可以強調物體的空間感,使得觀者能夠感受到前景、中景、背景的距離,從而突出表現景深。 直線透視表現景深:
  • 透視還畫不好?明白這幾點讓你擁有透視眼,讓畫面更有空間感
    火車站、拱頂長建築也通常用單點透視表現空間。攝影師和畫家善於運用滅點偏向一側使畫面更活潑。 由於畫面的主體存在兩組交於不同滅點的平行線,景物也變得更加立體。兩點透視非常適合新手描繪出畫面的空間感。 同樣用立方體來表示空間,與單點透視不同,我們現在是站在兩個面之間的邊稜看正方體,也就是能看到兩個面,即兩組方向相反,向遠處縱深的平行線。這兩組平行線分別交於畫面左右兩個滅點。
  • 巧用「深度錯覺」,為畫面增添空間感
    深度錯度有助於讓圖像更貼近真實場景,創建空間感的同時讓畫面更有張力,顯示了對攝影構圖更深層次的理解。 本文將幫助您在照片中傳達更強的深度感,以及如何增強這種錯覺: 「二維和三維」與深度錯覺
  • 攝影教程,掌握前景在畫面上的作用,提升攝影的美感
    前景能夠增加攝影畫面的空間感將真實場景中三維空間的景物表現在二維的平面照片上,人為地加強畫面的空間透視感是不容忽視的。適當地選用前景能增加畫面的空間感,加強遠景與近景之間的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使讀者的視覺充分地去認識空間,想像空間。
  • 畫畫時如何讓畫面中有極強的空間感?
    空間感是畫畫中及其重要的一點,其重要程度不亞於塑造能力,好的空間的感能讓整幅作品從普通級別上升為高級別。千萬不要小看了空間感,最常見的空間感表現方法是近實遠虛,近大遠小。簡單的八個字裡蘊含著無數內容,不好好研究一番真的摸不透裡面的精髓,今天我帶大家學習一下空間感裡的冰山一角。
  • 畫面好看的遊戲影像解析-視覺構成原理:空間
    電子遊戲作為現代電子工業發展的藝術結晶,運用了包括攝影、色彩、敘事、音樂等在內的不同領域內的先進經驗和理論,最終為玩家貢獻出了一個個難忘的視聽盛宴。本系列將從影像構圖入手,講述視覺結構之於遊戲的應用,今天先聊聊「空間」。
  • 色彩作品如何畫出明暗透視空間感,石家莊畫室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某種形態,是指人的視覺系統感觸為特點的。美術繪畫中的空間相互關係能夠分成物塊自身空間相互關係與總體畫面空間相互關係。空間相互關係是在整體繪畫流程中極其關鍵的一個環節,包含了對物塊的深層次刻畫和調節,也就是說用色彩搭配充分營造的對象的形體構造、層次感和層次感。
  • 設計中空間感的產生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幾種表現手法:光感空間模擬光源照射在物體上產生的空間變化可以以線性漸變與徑向漸變表現出來,運用圖層樣式漸變與形狀羽化來完成。用物體的光源方向定義背景的光源方向,從而使畫面產生空間感。
  • 攝影的景深和三維空間有什麼關係?如何展現攝影畫面的立體感?
    在三維空間中,前兩維是長度和寬度,第三維就是景深。景深是從銳焦點到柔和焦點的過渡,超出圖像的焦點區域。銳聚焦區域,以及聚焦的程度,被稱為景深。當畫面中提示信息能夠使欣賞者感到各個物體在前景、中景和背景所處的位置,看到它們相互為空間所分隔時,景深得到了成功的表現。提示信息越強烈,景物的景深感也就越強。
  • 如何讓自己的照片耐看,更加突出空間感?
    有空間感的場景拍出來更容易表現空間,利用引導線構圖,表現畫面的縱深,突出空間感。3.利用虛實變化,增加畫面的層次,從而突出照片的空間感。4.合理使用前景,利用前景增加畫面,前景,中景和背景營造縱深與層次,突出空間感。有前景才能有更多層次,所以有適當增加前景。
  • 讓攝影作品有空間感、立體感,這3大透視原則不得不懂
    如何在平面的畫面上表現出空間感和立體感,攝影者可以利用透視來進行創作。透視一詞的概念來自於西洋繪畫,可視作一種在2D的平面表現立體空間感的構圖技法。攝影構圖所說的透視,是要在平面圖像上產生遠近距離的差異,從而營造出空間感的視覺效果。
  • 透視視覺藝術,注重畫面的空間感,達到「朝洞裡望」的縱深效果
    透視是視覺藝術從:度空間向三度空間推進的基本構架,人類藝術在經歷了十分漫長的道路之後才找到這個科學的方法。雖則早期藝術家的想像力在總體上被束縛在二度平面上,然面他們不斷試圖打破平面的吸引力。我們可以從希臘的陶瓶畫透視縮短法的應用以及在龐貝壁畫中通過人物的重疊以及明暗的相互襯託造成淺浮雕的效果看出這種的努力。按理說人類只要按他眼睛所看到的實際樣子完完全全地慕仿對象即可接近我們當今用透視法表現對象的效果,是否由於實際對象因視覺透視關係而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形使藝術家認為這樣表現是冒犯神靈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 「攝影晉級」空氣透視原理和拍攝技巧
    藉助空氣透視進行攝影創作,有利於表現畫面的空間深度和物體所處的空間位置,對生發意境、提升作品價值具有重要作用。眾所周知,當我們遠眺大自然的景色時,受霧霾等因素的影響,往往近處的景物清晰度高,而遠處的景物清晰度低;近景色彩飽和度高,而遠景色彩飽和度低;近景影調較暗,而遠景影調較亮。
  • 在平面設計中如何塑造空間感?
    空間是平面設計很重要的要素,平面設計往往需要設計師去營造設計的空間感。一個優秀的設計必須具有視覺衝擊力,這一點離不開設計畫面中空間感的塑造。如何營造空間?平面設計中的空間是如何營造的呢?一般情況下,設計師主要是通過遮擋關係、透視規律、留白等手法來表達物體前後的位置關係以及設計的立體感,我們利用這些恰當的設計技巧就可以在二維的環境中營造出完美的三維空間感。在平面設計中,設計師們常常會這樣做。
  • 距離感與人物透視學習筆記(完)
    上次學習了透視的基礎概念、練習的方法和技巧,今天主要複習兩個部分:在繪製戶外場景時要刻意設計等距物體在畫面中做暗示,給觀眾足夠的空間透視的信息
  • 攝影技巧:攝影構圖4個訣竅,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層次感,試試吧
    很多攝影老師都提到,風光攝影要有層次感,這個層次感是指的什麼,怎麼拍出,有層次感的風景照片呢?,層次感這東西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下面介紹幾個能讓風光照片更有層次感的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一,鏡頭焦段選擇不同焦段的鏡頭拍攝風光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比如:廣角鏡頭會讓畫面產生畸變,擴張畫面邊緣的元素。而長焦鏡頭會壓縮空間,讓遠處的景物看起來很近。所以在拍攝風光題材時可以利用不同焦段鏡頭的特點,增強照片的層次感。
  • 透視原理是什麼意思?繪畫時怎樣運用好透視技巧?
    透視原理是什麼意思?繪畫時怎樣運用好透視技巧?一二三點透視分別怎麼用?消失點、俯瞰,啥跟啥啊,頭都大了!相信這是不少初學畫畫的同學的心聲。之前微課菌也針對透視問題出過一些文章,但還是不停有同學私我關於透視的知識。
  • 新透視法的歷史意義,突破畫面的單層平面感,製造三度空間感
    然而無論如何,圖像中一方拜訪、一方迎接的主題是明確的,它為我們展現了2300多年前楚國貴族士大夫的一種日常生活場景。 這幅車馬出行漆畫突破了傳統的模式,它與前述的戰國青銅器圖像(銅壺圖像與水器刻畫圖像)大致同時,但在繪畫藝術上有這樣四個特點:1.它是一幅完整的現實生活情節性繪畫,場面宏大而秩序井然,每個人物的身份都比較明確,這是在以前的作品中尚未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