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玻璃杯 就能讓你的畫面充滿空間感

2020-12-22 蜂鳥網

攝影師和YouTube視頻博主Peter McKinnon最近分享了一個簡單的照片小創意,可以在幾秒鐘內讓畫面成為更具戲劇性、更有空間感的人物肖像,並發掘了這一傳統的、人人皆知的攝影建議背後的潛力:「在前景中放點東西!」

你所需要的一切效果,只需要一個玻璃杯(或是任何玻璃材質的透明物品)即可實現,以及一支50mm以上的鏡頭,光圈儘可能大,比如F2.8或更大,以帶來更柔和的前景虛化。如果你只能自拍,那麼你還需要一個額外的攝影用大力夾,以固定住杯子。

從實際拍攝效果來看,使用70mm以上鏡頭,會讓前景的玻璃虛化更為完全,以削弱玻璃的外形,避免穿幫。以下就是拍攝的對比效果。

不同焦距帶來的視覺變化,焦距過廣會讓杯子明顯穿幫

使用玻璃前景和不使用時的效果對比圖

就和許多其他的小技巧一樣,有時候或許可以錦上添花,有些時候也能弄巧成拙。對於用杯子或是任何玻璃材質來增加前景而言,只需恰當的填充空間即可。

相關焦點

  • 畫畫時如何讓畫面中有極強的空間感?
    實力派的畫學,成就實力派的你。空間感是畫畫中及其重要的一點,其重要程度不亞於塑造能力,好的空間的感能讓整幅作品從普通級別上升為高級別。千萬不要小看了空間感,最常見的空間感表現方法是近實遠虛,近大遠小。簡單的八個字裡蘊含著無數內容,不好好研究一番真的摸不透裡面的精髓,今天我帶大家學習一下空間感裡的冰山一角。
  • 運用不同方位的光線,讓攝影作品充滿畫面感
    在攝影中,從感光介質的曝光、影像反差到畫面的色彩表現,基本色調構成以及構圖等等,大部分取決於或依賴於光的使用。如果將攝影比作光畫。那麼光線在攝影中就是畫筆和調色板。光線的方位是指光的投射方向。它是光線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分為:正面光、前側光、側光、側逆光和逆光。
  • 空間感、空間感,拍照怎樣做才能營造空間感?
    大家無論是看攝影教程還是跟別人學習攝影,經常會聽到一個詞—空間感空間感從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就是空間嘛,那在攝影中如果體現出空間感來?我先給大家看一組照片大家或許就能明白了。大家看下面這兩張照片,覺得有空間感嗎?我想很多人的回答是沒有,因為照片就是一個平面而已,何來空間感之說。大家再看下面這張照片有空間感嗎?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是有,為什麼會有?那就就要具體照片具體分析了。
  • 如何運用影調透視來提升畫面空間感?
    我們在做設計或畫畫時,添加陰影或增加顏色過渡,畫面就能呈現立體感;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感覺近處的物體色調深且暗,遠的物體色調淺且淡,越遠越淡;這種感覺對越遠的物體越明顯,因此到很遠處就很難分辨出顏色,這是由於空氣中的水氣、煙霧、沙塵等在陽光照射下形成一道「紗幕」,近處的空氣「紗幕」薄,遠處的「紗幕」厚,正是這道無形的「紗幕」產生的影調明暗變化,讓人產生距離感縱生感。
  • 什麼是攝影空間感?2種空間形式,讓你看透空間感
    1.縱深空間感縱深空間感是二維的畫面感覺到三維的空間,這只是一種錯覺。一個只有寬度和高度的照片利用了一些視覺元素讓我們產生有深度的錯覺。來看幾張圖分析縱深感是怎麼來的圖1:畫面中最高的建築與低建築的對比形成高低的空間感,視覺中越高的物體離我們會更遠,相對會產生縱深空間感。近處的建築大,遠處的建築小,近大遠小的縱深空間。
  • 巧用「深度錯覺」,為畫面增添空間感
    深度錯度有助於讓圖像更貼近真實場景,創建空間感的同時讓畫面更有張力,顯示了對攝影構圖更深層次的理解。 本文將幫助您在照片中傳達更強的深度感,以及如何增強這種錯覺: 「二維和三維」與深度錯覺
  • 老保姆教你一個小妙招,玻璃杯就能輕鬆解決
    正好前兩天吃飯的時候,我手上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家裡的保姆阿姨看我想直接用手拔,連忙阻止,教了我一個小妙招,用一個玻璃杯就輕鬆解決了這個小麻煩,省時又省力!相信很多人就算沒有拔過火罐,也知道拔火罐的好處,用玻璃杯將手上的木刺拔出來其實也是相同的原理,我們都知道火柴燃燒的時候是需要空氣的作用,當,我們將一根火柴放在一個空玻璃杯裡時,玻璃杯裡的空氣就會迅速被燃燒完,這時候玻璃杯裡的壓力與玻璃杯外是形成了一定的差異的,這裡就有我們所說的壓強,當火柴熄滅,玻璃杯內出現白煙的時候,就迅速將杯子倒扣在有木刺的手上,等到玻璃杯
  • 川大玻璃杯事件是怎麼回事?我有玻璃杯你敢摔嗎是什麼梗?
    近日有一些川大的小夥伴,跑來問小編川大玻璃杯事件是怎麼回事,川大玻璃杯是什麼梗呢?其實小編一開始是不想虐狗的,不過既然你們提問了,小編只好大發慈悲的帶來了此篇文章。  3月23日,川大的各類社交媒體爆了,一件從 @scuinfo 發起的 #川大玻璃杯CP事件# 一度在微博、QQ空間和朋友圈刷屏,成為川大2017年度大戲。
  • 怎樣才能營造畫面氛圍,讓自己的插畫充滿故事感?
    最近,小編在瀏覽大鵬教育"我為自己代言"版塊的時候,發現一些學插畫的同學正在面臨一個苦惱,很多時候自己畫出來的作品好看是好看,但怎麼看怎麼不生動。除了好看之外總覺得啥也沒有,時間長了就覺得滿目空洞,索然無味。總覺得可能是少了點什麼東西,但無論是技巧還是用色,都找不到任何問題。
  • 明白這幾點讓你擁有透視眼,讓畫面更有空間感
    當你站在平地上,視平線和地平線高度基本相當,站在高處視平線高於地平線,站在低洼處視平線則會低於地平線,視平線會改變畫面中地平線的位置。 單點透視 我們將生活中的三維空間簡化成一個立方體 ,那麼單點透視就是從這個立方體的一個面看到的事物遠近關係。
  • 手機攝影,如何拍出「層次感、空間感」?一篇文章告訴你
    剛學攝影時,老師說過:」照片是二維畫面,現實是三維世界。想將平面畫面變的立體,要學會製造「空間感、層次感」,將想展現的主體放你搭建的「模擬三維空間」中。簡單說,就是用最少的元素,藉助畫面的空間感,層次感,突出主體。
  • 走得遠,有時只需一個畫面感
    作為一本心靈勵志書,它的核心觀點就是首先想一下自己未來想要的生活,然後構建出一個畫面感。 你觀想的這個畫面越詳細,想的時候越是虔誠,這個宇宙就會回應你的呼喚,用神秘的力量把這些送到你的身邊。 關鍵是,你什麼都不用做,光想就行了!
  • 攝影初學者學會深化畫面的空間感,才能使平面的照片變成作品
    攝影與繪畫一樣,屬於空間藝術的範疇。雖然攝影最終呈現的圖像是平面的,但圖像內容卻在攝影者的經營下與現實場景相符,具有三維的空間效果。在攝影創作中,攝影初學者倘若能學會深化畫面的空間感,才能使得畫面形象成為主觀和客觀的結合,成為藝術作品。
  • 設計中的「空間感」!如何表現?
    如今是變幻多端的信息社會,平面空間所表現出的非凡魅力,為受眾提供了一個愜意、自然的審美空間,並且在主題形象塑造、意境氛圍營造、畫面效果呈現等方面,體現出了獨到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 那麼平面空間該如何表現?
  • 在平面設計中如何塑造空間感?
    空間是平面設計很重要的要素,平面設計往往需要設計師去營造設計的空間感。一個優秀的設計必須具有視覺衝擊力,這一點離不開設計畫面中空間感的塑造。如何營造空間?物體間的遮擋關係以電商設計為例,平面設計師們常常會利用產品之間的遮擋關係和在畫面中垂直方向的位置分布,將產品放置於條理清晰且層次豐富的空間之中,讓產品像在實體店中一樣整齊美觀的擺放,為消費者製造良好的消費體驗。
  • 畫速寫,你從未思考過的層次感與空間感,會大大的影響了你的畫面
    遠景離視覺中心最遠,主要作用是增加畫面層次,增加畫面意境以及豐富畫面。遠景不需要過多刻畫,但很多同學會直接忽略,直接不畫,省略掉了。其實遠景對畫面也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的,要認真對待。
  • 攝影技巧:攝影構圖4個訣竅,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層次感,試試吧
    很多攝影老師都提到,風光攝影要有層次感,這個層次感是指的什麼,怎麼拍出,有層次感的風景照片呢?,層次感這東西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下面介紹幾個能讓風光照片更有層次感的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一,鏡頭焦段選擇不同焦段的鏡頭拍攝風光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比如:廣角鏡頭會讓畫面產生畸變,擴張畫面邊緣的元素。而長焦鏡頭會壓縮空間,讓遠處的景物看起來很近。所以在拍攝風光題材時可以利用不同焦段鏡頭的特點,增強照片的層次感。
  • 巧用重複圖案,讓你的畫面充滿趣味性和藝術感
    這時,我們不妨從這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城市中尋找一些獨特的畫面進行拍攝,說不定能夠收穫以外的畫面效果。利用建築中重複的畫面就是其中一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利用好環境中的元素,提高畫面效果。填充畫面圖片來自Bryan Colosky在現代建築中,會有不少重複的結構成為我們拍攝的對象。
  • 新透視法的歷史意義,突破畫面的單層平面感,製造三度空間感
    它似乎表現的是一個明確的情節,而不是一般性的出行圖。有學者認為,這個情節就是楚昭王的後裔在不晚於公元前322年的婚禮親營儀式。奮是婚姻的象徵用品,隨葬品中還有夫婦共用的鳳鳥雙連杯、雙人床等物,圖中的大雁、犬和豬也都是婚姻的標誌。漆畫作者的年齡在30歲左右。⑩這個推測在主題傾向上是有說服力的,但許多細節因過於具體而難以證實。
  • 讓照片具有立體感,空間感
    但也一定常常聽到各式各樣的攝影圈裡在說照片有立體感、空間感等等詞彙!那麼如何讓看似平面的照片能讓觀賞者有立體感的錯覺,那到底有什麼方式可以產生這種效果呢?今天就要跟大家說說如何利用構圖與光影讓照片充滿立體感!影響照片立體感的因素實際上是有很多的,比如是所用的鏡頭焦距的不同,這些都是影響照片立體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