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曉榮)7月22日,中國連鎖協會根據「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 計算出各城市的便利店發展指數,其中廈門、太原、東莞、長沙、北京居於前五位。就行業整體趨勢來看,全國各城市之間便利店發展速度差距拉大,便利店發展出現市場下沉,二、三線城市發展空間較大。
此次調查的城市共計36個,相較於去年,絕大多數城市的便利店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由於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經濟發展、消費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各城市便利店發展差異較大。在受訪的36個城市中,有55.6%的便利店增長率超過10%,其中,西安市的便利店增長率達到了24.6%,是所有城市中發展最快的,其次是北京和廈門,而大連、蘭州、哈爾濱的便利店發展同比去年出現了一定的下滑。
從全國範圍來看,由於一線城市房租、人力成本持續高企,便利店經營壓力空前巨大,不過隨著二、三線城市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便利店市場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上海、廣州、深圳的便利店市場發展已基本成熟,隨著門店資源逐漸稀缺,競爭壓力逐漸增大,市場發展空間愈發有限。但北京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不過,目前全國24小時營業便利店比例整體不高。調查認為,氣候條件成為阻礙北方24小時營業便利店發展的首要因素,而突破這一限制需要城市當地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的驅動。事實上,全國範圍內都在出臺政策大力支持便利店發展。例如,今年1月商務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的18項政策措施明確並細化了如何優化便利店營商環境,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發展,要將上述政策落實,也需要各級城市陸續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西安等針對便利店的配套政策極大地保證和促進了便利店的健康快速發展,也為各城市制定相關便利店的配套政策提供了借鑑。但從全國來看,各城市針對便利店的政策支持差異較大,仍需進一步深化和落實。
新京報記者 張曉榮
編輯 秦勝南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