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西安多功能社區便利店受青睞

2020-12-18 百家號

隨著社會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城市居民對於商品及服務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便利店作為最接近消費者的一種零售業態,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時性的服務。其發展規模在一定程度不僅可以有效解決消費者最後一公裡的需求,而且可以反映出一個城市服務居民民生需求的水平。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今年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報告顯示,長沙、深圳、太原、東莞、成都便利店發展指數名列前五位。總體來看,全國各城市便利店發展保持平均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便利店市場已趨於成熟。那麼,和這些城市的便利店相比,西安目前便利店的狀況如何,便利店的數量、密度以及所提供的服務能否滿足市民的需求?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和走訪。

便民化、特色化多功能便利店受市民青睞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社區,無論社區大小、居民人口多少都不乏便利店的身影。記者在滻河西路及滻河東路周邊的幾家大型社區觀察發現幾乎所有的社區、居民小區的商業區內都開設有便利店,而且數量不止一家。記者注意到,這些便利店有大型超市旗下的社區便利店,也有連鎖品牌的便利店,還有其他個體經營的小超市,除了銷售品類豐富的新鮮蔬菜、水果之外,還有日用百貨等各類生活用品,冷凍速食品、飲料、乳製品等品種齊全,有的還附帶提供收發快遞、生活繳費等便民服務。

「需要去超市、農貿市場買的東西,在便利店能一塊兒買到,方便省事。」「有時候打電話還能送貨上門。」附近的居民侯女士說,小區附近的便利店已成了周邊居民購買日常食品、用品的新選擇,雖然規模不大,但該有的都有,基本可以滿足購買需求。「像是洗衣粉、肥皂,拿回家可不輕便,自家樓下能買到就不必去大型超市了。」家住沁水新城的張女士說,「小而精」的便利店也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

據記者粗略統計,在長榮路300米左右的距離範圍內,就有5家便利店,而且全部都開在居民小區樓下。 「開設在居住區的便利店更注重所售商品種類的精準,其次才是種類多元化,一般能滿足區域內絕大多數百姓的基本需求即可,進而發揮與傳統超市不同的便捷、價廉等優勢。」長榮路上一家便利店店主表示。

在消費轉型升級的當下,線上線下兩種業態的相互融合,也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10月29日,陝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西安每一天便利超市連鎖有限公司頒發了首張連鎖總部《食品經營許可證》。這意味著今後西安每一天便利超市連鎖有限公司在全省開辦新食品經營連鎖門店,只須向門店所在地區縣級監管部門報備,即可開展經營活動,實現連鎖經營許可辦理「零跑路」。「更注重消費者體驗、休閒餐飲等多業態融合的新業態便利店發展,也為傳統零售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西安還需在打造10至15分鐘生活圈方面繼續努力。」每一天連鎖便利店董事長張培彥說。

據悉,目前不少便利店開始玩起了跨界不斷擴展增值服務,也有一些傳統的餐飲連鎖店開始尋求餐飲與便利店的融合。記者在小南門外的一家24小時便利店看到,這個品牌店面原本是經營涼皮肉夾饃的小吃連鎖店,現在也增加了食品、飲料、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銷售,店內還為顧客提供手機充電服務,邊聊天、邊吃飯、邊買零食,再給手機充個電可以一站完成。

與一線城市趨於成熟的便利店相比西安仍有差距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調查顯示,我國便利店發展最為迅速完善的城市是廣州、上海和深圳,不論是便利店數量、密度和便利性,都排在全國前列。一線城市便利店市場趨於成熟,二線城市發展差異較大,全國24小時營業便利店比例也有待進一步提高。據了解,上海市的711等便利店,不但售賣商品和各類熟食,還兼具代收汽車養路費、銷售各種門票、提供傳真、列印、複印和收取郵件等各類服務。在日本,便利店大多是24小時營業,除解決一日三餐之外,諸如ATM取款、列印、繳費等各項服務都能在便利店實現。通過對眾多來店顧客進入便利店的目的進行調查後發現,除了購買商品以外,還有其他目的(如廁、ATM取款、列印、繳費等),其中只是單純為了購買商品進入便利店的比例只是很小一部分,可見便利店內服務項目對於顧客的吸引力是非常強的。服務功能的充實增加了顧客的到店頻率,推動了商品銷售額的增長。那麼,這些增值服務在我市的便利店都是標配嗎?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西安只有很小一部分的便利店採取24小時營業的模式。記者在長安路附近走訪發現,一公裡的範圍內有5家便利店,但是只有一家為24小時營業,記者在店內觀察發現,這裡以銷售飲料、菸酒、零食為主,同時,貨架上有進口商品,店內還配備了一臺微波爐,供客人加熱方便麵等速食品。收銀臺旁,擺有「代收發快遞」的提示牌。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伴隨零售業的發展,便利店也不斷與時俱進,開創了許多新的模式和創新空間,如24小時營業、消費和使用的功能並存,提供便民利民的服務等。一些便利店利用所處居住區與旅遊景區附近的地理優勢,也會增加旅遊信息服務、提供快餐食品、增設報刊售賣區等特色化功能。採訪中,記者發現目前雖然社區便利店的數量很多,密度很高,但是大多數便利店只營業到零點前,甚至有的便利店晚上10時左右就關門歇業了。

據悉,中國便利店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發展也越來越快,從國內外發展經驗來看,便利店將是未來線下零售的重要流量入口,是確定性極高的商業模式,但是西安的便利店發展也遇到了一些難題。張培彥表示,當然對標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作為民生工程的便利店業態,受到政府的極大關注和扶持,政府也出臺了很多有利於便利店發展的政策。西安現階段在便利店發展還存在一些政策瓶頸,如便利店作為民生工程在物流配套服務、店招形象管理政策、便民服務項目審批(如售賣二類醫療非處方藥、代收代繳便民服務跨部門協同、自動提款設備投放等)、城市規劃、公共區域配套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便利店主要是為消費者提供時間便利,並且新零售模式更具想像空間。

西安正在對標一線城市出臺便利店扶持政策

10月18日,北京市商務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工商局、市食藥監局、市城管委、市公安局消防局等7部門大陣仗聯合頒布《關於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9條舉措,在便利店的空間位置、網點布局、項目品類、註冊審批等方面放寬限制,並拿出最高5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同時將便利店目標數量擴大至6,000家。若達成此一目標,北京便利店的數量將超過上海。為此,西安市委市政府也要求,西安要加快布局各種便利店,引進海內外品牌,做好規劃和制定目標,相關部門要對標北京、出臺扶持政策。

記者從西安市商務局了解到,截至2017年年底,西安市便利店約1.88萬家,規模較大的品牌有每一天、唐久便利、愛德堡、松林超市、紅葉超市等,其中在西安市有800餘家門店、京東便利店160家、唐久便利160餘家、愛德堡120家、松林超市109家、紅葉超市40餘家。

西安市商務局商貿服務業處副處長劉宏濤表示,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8年5月發布的便利店指數顯示,便利店發展指數西安在全國總排名的第11位,連鎖品牌化的便利店數量、便利店數量的增速等增長比率西安居全國首位。從統計數據看來,西安的便利店無論是數量上還是密度上都要高於北京。目前,西安市服務業專項資金支持品牌企業發展連鎖加盟、擴大經營規模,企業每年申報一次。現有直營及特許加盟門店數量50個以上,當年每增加一個便利店,面積在80—200平方米(其中24小時便利店面積在50-200平方米)獎勵1-2萬元;轄區內每增加一個標準超市,面積在500-1000平方米的獎勵3萬元,1000平方米以上5萬元,每個企業最高獎勵不超過80萬元;品牌連鎖企業新建大型連鎖店,每建成一個連鎖店給予一定支持。連鎖便利企業自建倉儲物流系統給予30%的投資補助,總計不超過300萬元。對標北京,未來西安還將繼續調整扶持政策,鼓勵新興、創業型便利店,簡化登記註冊審批流程。

劉宏濤還表示,從實際調研中,西安的社區便利店以社區為原點,每300米就能看到至少一家便利店,未來還要不斷加快布局各種便利店,讓社區便利店無論從距離還是心理上都更貼近消費者,爭取達到以社區為原點每150米就開設有至少2到3家便利店的目標。同時,西安還要不斷增加便利店的增值服務功能,倡導新型連鎖、無人零售的便利店經營模式,不斷對照先進城市找差距,從政策保障、簡化審批流程等方面入手,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另外,西安市目前正在與全家、羅森、711等外資連鎖品牌接洽,希望在將來能夠引進更多更多元化更加國際化的便利店,豐富和服務居民生活。

來源:文/圖 西安晚報記者 龔偉芳

編輯:芥末花生 | 製圖:豆豆

審核:荊溪

出品: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新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未來西安將引入更多國際化便利店
    總體來看,全國各城市便利店發展保持平均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便利店市場已趨於成熟。和這些城市的相比,西安目前便利店的數量、密度以及所提供的服務滿足市民的需求嗎?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和調查。
  • 外埠商超打響西安便利店「爭奪戰」
    與此同時,素來以「大」姿態示人的沃爾瑪也已開始「大小」兼顧,其西安便利店也在醞釀中,致使已經在西安背街小巷開戰的「巷戰」因此升溫,直接衝擊現有的便利店市場格局。記者採訪了解到,華潤旗下有7種超市業態品牌,大賣場、購物中心、高端超市、便利店、生鮮超市等,現在除了在區域上向全國廣撒網之外,在業態上也力圖覆蓋各個層次的消費群體。
  • 記者走訪漳州首家社區食堂「幸福大食堂」
    10月25日,全市首家社區食堂「幸福大食堂」落戶薌城區通北街道和平裡社區。目前,該社區食堂經營現狀如何?近日,記者來到該社區食堂一探究竟。  用餐區域只容30個座位  空間狹窄,輪椅通行不便  和平裡小區的社區食堂位於和平裡社區服務站內,該服務站由原先的和平裡社區居委會擴建而成。記者看到,除了社區食堂之外,新服務站還有家庭醫生工作站、調解室、圖書室、居民會議室等多功能分區。
  • 西安打造「15分鐘購物圈」 便利店覆蓋率超九成
    西安打造「15分鐘購物圈」 便利店覆蓋率超九成 原標題:   便利店給市民生活帶來方便 記者 竇翊明 攝  今年,西安將精準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購物圈」,全面提升消費環境和生活品質。
  • 新零售流量「搶奪戰」再升級 春曉資本領投西安每一天便利店
    近日,西北地區連鎖便利企業西安每一天便利超市連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每一天)宣布獲得2億元A輪投資,領投方為春曉資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西安每一天是一家創立於2010年的西安本土便利連鎖企業。據企業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底西安每一天的連鎖門店總數已超過了1000家。
  • 多功能的兩用抱枕,很受人們青睞!
    多功能的抱枕 被子兩用,很受人們青睞,它越來越 貼近人們的生活,成為家居生活,車內裝飾不可缺少的單品,萌萌的造型,繽紛的色彩,有各式各樣的形狀,非常方便實用,辦公室午休或者車內當作舒適的靠背,當我們疲勞 緩解壓力的時候,真的離不開,多功能的抱枕被子,讓你懶懶的躺著或者靠著,給你帶來舒適愜意的時光
  • 無人便利店補社區服務短板
    本報記者 馬婧  小區附近沒有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深夜急著想買生活必需品怎麼辦?一些商家瞄準了社區商業新機遇,將無人便利店開進小區,居民不出樓購物都成為可能。記者獲悉,在傳統連鎖便利店不願覆蓋的偏遠社區,越來越多的無人便利店開到了家門口,彌補社區商業服務的短板。
  • 社區商業穩定性高?為何社區商鋪受中小投資者青睞
    然而相比社區底商,尤其是社區臨街商鋪,大型專業市場的商鋪靈活性卻相對較低,因此,社區商鋪成為不少投資者的選擇。選擇社區鋪,一般選址在地段較好、人潮湧動的地方,如果選址在周邊擁有較大的住宅區且臨街的位置,商鋪將更具潛力。
  • 記者實地走訪:西安垃圾分類首日情況怎麼樣?
    華商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多個小區,進行全方位掃描。動態執法人員督導檢查一些單位被要求整改昨天,西安各區縣城管執法人員到轄區重點單位和小區進行了督導檢查,有單位收到整改通知。正當記者走訪時,一位提著紅色塑膠袋的阿姨打著電話,也沒看垃圾桶上噴的字,徑直將手裡的一袋垃圾拋進了離她最近的廚餘垃圾桶,記者看到這袋垃圾裡有發黴的饅頭、一個切菜砧板,還有用過的紙巾等。「我們沒聽說要開始垃圾分類了,你要是不說,我都沒注意到這垃圾桶上還有字兒呢。」一位頭髮花白的奶奶說。
  • 店前排長隊陝西土特產熱銷 民俗印上禮盒受青睞
    市民排隊買臘牛羊肉  從西安返回家鄉過年,自然少不了帶點陝西土特產給親朋好友。昨日,記者走訪西安土特產市場發現,手工製作的陝西小吃銷售翻倍,陝西土特產禮盒上印上陝西風俗更受外地人青睞。  土特產店前排長隊  昨日,記者在西安火車站候車大廳看到,不少市民手裡拎著陝西特產禮盒。「買了10盒『老陝十大怪』、5斤牛肉、2袋大棗。」
  • 聚焦「智慧社區商業」 未來北京每萬人將擁有3家便利店
    聚焦「智慧社區商業」 未來北京每萬人將擁有3家便利店   中國網財經6月20日訊(記者 張倩蓉)近日,以「智慧社區商業」為主題的第十四屆京商論壇在京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將用3年左右時間補齊社區便民商業網點缺口
  • 記者走訪西安各地 看看各單位咋回應
    第一類:妥善保管 封存歸檔  》》走訪  車站:填寫著乘客的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等  3月5日,華商報記者來到西安北站,進站口的工作人員說,掃碼之前手工登記的個人信息,都交由西安北站疫情防控管理部門保管,接下來對信息怎麼處理,需要問西安北站疫情防控指揮部。
  • 西安高新區創文宣傳走訪活動掀高潮
    央廣網西安8月10日消息(記者王佳愛 通訊員楊皓)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國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目前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最具有價值的城市品牌。
  • 實地走訪全家集便利店,深剖消費者需求的新零售模式!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這兩年的便利店都在開始尋求轉型。不管是商品的種類、支付方式,還是門店便民服務項目,都進行了升級和調整,可更為令人比較驚嘆的是這家便利店——全家集。從店員比較直觀的感受得出,全家集便利店從一開始,就與其它便利店有著很大區別。商品更齊全,種類變得多樣化「以前去便利店,大多數是買一些生活用品,或者一些零食即可。
  • 走訪西安部分蔬菜水果批發市場:菜價穩中有降
    市民購買水果疫情期間,市民紛紛「宅」在家中,買菜有人靠各類APP,有人靠家裡「頂梁柱」全副武裝外出採買,也有的人靠附近便利店、生鮮店投送至小區門口。最近形勢好轉,更多人選擇走出家門來到市場現場挑選。昨日,記者走訪了解到,水果價格有升有降,蔬菜價格穩中有降。水果價格有升有降記者走訪中看到,在西延路上一小區外的長椅上,擺著6盆草莓,看到有人從小區走出,長椅旁一位小姑娘熱情地招呼著:「來看看草莓,個頭大的一盆70元,小的50元。」「前兩天我買的時候,個頭大的75元,小的55元,這兩天便宜了?」
  • 通過APP預訂高考房 「共享短租房」受青睞
    記者走訪發現,「網際網路+」正在推動西安高考經濟升級。西安多家考場周邊的酒店過半都是通過在線完成預訂。共享經濟時代,還有不少考生和家長住進了和家一樣舒適的短租房。同時,配備貼心「保姆裝備」愛心高考專車也亮相西安街頭。
  • 西安智慧社區建設 「標準化時代」來了
    探秘智慧社區滿滿都是「黑科技」智慧社區究竟會給市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1月9日,記者走進西安市內一家智慧社區試點單位——長慶坊小區,實地體驗和觀摩「黑科技」守護下的智慧生活圈。長慶坊小區共有住宅樓40餘棟,住戶超過4000戶。兩年前,小區就開始進行智慧社區建設。如今想要進入該小區,得先通過人臉識別。
  • 社區團購席捲線下零售:又一家便利店推出線上賣菜小程序
    線上賣菜與社區團購,可謂是近兩年網際網路最受關注的領域,尤其是在疫情爆發後,討論度更是再創新高。對線下零售業態,這兩個風口也是轉型的機遇。僅在連鎖便利店行業,目前孵化出的社區團購平臺便有:興盛優選(芙蓉興盛)、考拉精選(新高橋)、蘇小團(蘇寧小店)、美宜佳選(美宜佳)、蜂超市(便利蜂)等等。而據廣州赤焰信息了解,近日,安徽的鄰幾便利店也推出「菜姐菜市」小程序,以今天下單明天自提這種典型的社區團購賣菜模式,上線果蔬肉禽蛋水產海鮮全品類生鮮。
  • 男子自稱外國人,多次在西安一便利店飈英語拉家常,竟是為了幹這事!
    6月24號晚上七點左右,位於西安太乙路一家便利店裡來了一名穿黑衣服背黑包的男子。15分鐘之後,又有一位貌似是外籍人士的男子走進了這家便利店。便利店商家:「他買了一瓶飲料結帳時,和網上在便利店套錢的套路一樣,我就把100塊錢要回來了,他之後便走了。不過他和別人不一樣的,他是一個黑面孔。」
  • 在西安,有家便利店特別暖
    在西安市蓮湖區有一家特殊的便利店專為心智障礙人士提供就業崗位這麼暖心有愛快和小布一起去看看吧——1月8日早上10點多,小布來到蓮湖區一家特殊的便利店——西安慧靈公益便利店,店員都是心智障礙人士。這家便利店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十分敞亮,看著和普通便利店沒什麼區別,各類商品琳琅滿目,日用品一應俱全。一進門,就看見便利店負責人、就業輔導員崔明明正在為身穿統一工裝、戴著相同標誌牌的店員培訓如何使用理貨神器。如果你不仔細觀察,肯定很難發現這些店員全部都是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