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勢頭強勁!多項外貿指標創年內新高

2020-12-12 廣州日報大洋網

11月,我國外貿出口1.8萬億元,同比增長14.9%,以美元計增速達21.1%,為年內最高。海關總署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外貿出口自4月轉正以來,連續8個月實現正增長,帶動進出口總值逆勢增長。另外,包括進出口訂單指數在內的多項指標創年內新高,彰顯我國外貿強勁的復甦勢頭和充足的發展後勁。

基本面向好的同時,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也在不斷增強。《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獲悉,在經歷疫情前期探索之後,很多外貿企業從業務方向、市場布局、業態模式等方面開闢了新路徑,未來幾個月的訂單得以保障。分析人士預計,隨著疫情影響緩解、各國消費回補、跨境物流運輸恢復等因素作用,我國全年外貿將交出好於預期的成績單

12月7日,大批貨櫃堆放在江蘇連雲港港貨櫃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王春攝)

指標持續攀高 外貿韌性彰顯

出口持續強勁復甦帶動我國外貿整體向好。前11個月,我國實現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增長1.8%;其中,出口16.13萬億元,增長3.7%。分析指出,外貿出口在單月和累計增速表現遠超年初預期,不斷創年內新高,向好勢頭仍在持續。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1.5%和50.9%,分別高於上月0.5和0.1個百分點,均為年內高點,且連續3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保持逐月回升走勢。

我國外貿還在結構上實現持續優化。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7.39萬億元,增長3.2%,佔我外貿總值的59.9%,比去年同期提升0.8個百分點。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6.89萬億元,下降4.8%。

海外市場不斷拓展,對東協、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我國前五大貿易夥伴進出口均增長。其中,東協作為我第一大貿易夥伴,前11個月雙邊貿易總值達4.24萬億元,增長6.7%,佔我外貿總值的14.6%。

另外,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增強,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比重持續提升。前11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3.47萬億元,增長11.3%,佔我外貿總值的46.4%,比去年同期提升4個百分點。

「總體上說,今年以來我國外貿企業的表現明顯好於年初預期。」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說。他指出,中國率先實現了復工復產,一方面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提供了有力支撐,另一方面也為我國外貿企業贏得了發展先機。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表示,國內率先復產復工、前期政策紅利顯現、海外需求逐步恢復、企業積極承接海外訂單轉移等積極因素疊加,共同推動了前11個月我國外貿走出逆勢增長曲線。

企業積極探索 增強內生動力

分析指出,外貿基本盤穩中向好離不開企業的積極探索,這也是我國外貿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的根本所在。

記者採訪發現,在疫情帶來嚴峻考驗的形勢之下,不少企業都在積極探尋發展和轉型之路,並在產品生產、經營方式、市場開拓以及業態模式創新等方面實現突破,為保市場保訂單奠定基礎。

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筆記本電腦、家電、紡織品、醫療儀器及器械等產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長。加上國外感恩節、「黑色星期五」消費季、聖誕節等下半年常規消費出口季需求疊加,日用消費類需求超出預期。而這些產品離不開有機矽。

「此外,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外有機矽裝置開工不穩定,整體產量受到較大影響。中國是有機矽單體生產最大的國家,國外產量缺口將由中國彌補。」該負責人說,面對市場需求,他們將全力生產,把握疫情之下的「中國機會」。

不僅新材料領域出現海外訂單「暴漲」,在汽車等成品出口領域,也有企業實現了逆勢突圍。記者從在總部位於廣西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了解到,疫情擴散,該公司在南美、中美、東南亞等主要汽車出口市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仍交出了一份不錯的出口「成績單」。1至10月,上汽通用五菱海外銷量累計59514臺/套,同比增長22%,海外市場銷售收入累計26.6億元,同比增長6%。

龐超然指出,今年以來,外貿企業不斷創新業務開展方式,如保障員工跨地區流動、努力保訂單履約、通過雲籤約等方式穩訂單等,成為外貿平穩發展的重要力量,也為我國外貿穩中提質增添了底氣。

12月7日,一批工程機械設備在江蘇連雲港港碼頭裝船出口海外。新華社發(耿玉和攝)

長短相繼 推動外貿穩中提質

在整體趨勢向好的同時,進出口企業也面臨困難和挑戰。其中,運力緊張、運費上漲等問題,讓外貿企業苦惱不已,這也是近期相關部門積極推進解決的重點。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推動加大運力投放,支持加快貨櫃回運,提高運轉效率,支持貨櫃製造企業擴大產能,同時加大對市場監管的力度,努力穩定市場價格。中國貨櫃行業協會也表示,將號召貨櫃全產業鏈企業投入到穩外貿行動中來。

另外,各地也都在積極增大運力投入。其中,義新歐中歐班列、廣西中歐班列等都實現了同比增加一倍以上班列運行。平臺運營方還表示,將通過加開班列、新增線路、積極調配貨櫃等方式,緩解鐵運出口壓力。

劉興國指出,當前運力對部分企業的出口交貨產生了一定影響,不過相信隨著相關部門解決辦法的推進,運力將逐漸恢復,物流運輸問題應該會得到解決。

在具體解決路徑上,他建議,支持外貿運輸服務企業做好運力安排,加強市場監管,避免價格大幅波動。另外,還要繼續深化外貿出口通關便利化改革,加快物流周轉,充分釋放運力。

龐超然也認為,物流問題是暫時的。他提出,在解決燃眉之急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持外貿企業創新發展。「當前,我國外貿規模位居世界前列,量增空間相對有限,外貿發展逐步從量增向質優轉變,需要進一步發揮企業創新活力。」

龐超然建議,在政府積極引導下,企業要不斷提升創新活力,在開拓方式、發展模式、運營方式、服務模式、服務渠道等方面進行創新,逐步優化市場布局、生產布局和企業自身競爭力,切實提升產品競爭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提升外部市場需求黏性,促進產業鏈地位提升。

(記者王文博 黃耀滕)

相關焦點

  • 復甦勢頭強勁 多項外貿指標創年內新高
    11月,我國外貿出口1.8萬億元,同比增長14.9%,以美元計增速達21.1%,為年內最高。海關總署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外貿出口自4月轉正以來,連續8個月實現正增長,帶動進出口總值逆勢增長。另外,包括進出口訂單指數在內的多項指標創年內新高,彰顯我國外貿強勁的復甦勢頭和充足的發展後勁。  基本面向好的同時,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也在不斷增強。
  • 中國外貿強勁復甦 上海港貨櫃吞吐量刷月度紀錄
    央視網消息:隨著中國外貿的強勁復甦,中國多個港口出現航運火爆的情況。上海港是全球第一大貨櫃港,受貿易復甦刺激,今年7月—10月,接連刷新貨櫃吞吐量的月度歷史紀錄。貿易回暖之下,貨櫃卻面臨供不應求的緊缺局面,「一箱難求」的現象十分突出。  入冬後的上海外高橋寒風凜冽,碼頭上卻是熱火朝天。
  • 11月PMI三大指數均創年內新高 經濟復甦超預期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30日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2.1%、56.4%和55.7%,高於10月0.7、0.2和0.4個百分點,均連續9個月位於景氣區間,並創年內新高,顯示經濟全面向好,復甦力度超預期。
  • 清華大學卞永祖:中國外貿強勁復甦提振全球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外貿強勁復甦提振全球信心(專家解讀)■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卞永祖據江蘇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消息,1—1111月,中國出口2680.7億美元,同比增長21.1%,出口增速創下2018年3月以來新高。亮眼的外貿成績單,引發外媒高度關注。法國《費加羅報》認為,中國11月出口增速是兩年多來的最高水平,這進一步確認了中國經濟的復甦。法國《回聲報》稱,中國出口已經連續6個月實現增長,11月的出口增速幾乎是10月出口增速的兩倍。
  • 國際銳評丨逆勢新高!中國外貿不斷向世界傳遞復甦力量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全年進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國際市場份額創歷史最好紀錄……中國海關總署14日發布的2020年中國外貿「成績單」相當亮眼。在新冠肺炎疫情攪擾全球、跨境貿易大幅萎縮的背景下,這樣的「逆勢新高」來之不易,含金量也更足,有力推動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復甦。 2020年,由於中國有效統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中國外貿在經歷一季度大幅震蕩後即快速回穩,進出口規模逐季攀升。數據顯示,全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中國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新聞觀察】中國外貿強勁復甦 上海港貨櫃吞吐量刷月度紀錄
    隨著中國外貿的強勁復甦,中國多個港口出現航運火爆的情況。上海港是全球第一大貨櫃港,受貿易復甦刺激,今年7月—10月,接連刷新貨櫃吞吐量的月度歷史紀錄。貿易回暖之下,貨櫃卻面臨供不應求的緊缺局面,「一箱難求」的現象十分突出。
  • 【新聞觀察】中國外貿強勁復甦 上海港貨櫃吞吐量刷月度紀錄...
    央視網消息:隨著中國外貿的強勁復甦,中國多個港口出現航運火爆的情況。上海港是全球第一大貨櫃港,受貿易復甦刺激,今年7月—10月,接連刷新貨櫃吞吐量的月度歷史紀錄。貿易回暖之下,貨櫃卻面臨供不應求的緊缺局面,「一箱難求」的現象十分突出。
  • 外媒關注中國汽車行業亮眼數據:將引領全球汽車業迅速復甦
    《華爾街日報》12月8日發表題為《中國汽車銷量繼續增長 助力鞏固經濟復甦勢頭》的文章。文章指出,由於強勁的購買力和中國政府出臺的多項刺激政策,截至11月,中國汽車銷量連續五個月實現正增長。路透社發文評論,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將繼續引領全球汽車行業從疫情中迅速復甦。
  • 經濟數據亮眼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快於前10個月增速;民間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0.7%,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增速均為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 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快於前10個月增速;民間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0.7%,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增速均為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 外貿強勁復甦 航運「一箱難求」 國際物流如何保暢通?
    繼10月強勁上漲之後,11月中國外貿復甦勢頭更勁。根據海關總署7日發布的數據,按美元計價,1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4607.2億美元,增長13.6%。其中,出口增長21.1%,進口增長4.5%。截至11月,中國的出口已經實現連續6個月正增長。隨著中國外貿的強勁復甦,中國多個港口出現航運火爆的情況。
  • 「國際銳評」中國外貿強勁復甦釋放三個清晰信號
    繼10月強勁上漲之後,11月中國外貿復甦勢頭更勁。根據海關總署7日發布的數據,按美元計價,1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4607.2億美元,增長13.6%。其中,出口增長21.1%,進口增長4.5%。更重要的是,中國外貿持續恢復,為穩定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提供了重要動力。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東協、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前5大貿易夥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其中,中國與第一大貿易夥伴東協的貿易額(美元計價)增長5.6%;同歐盟與美國的貿易額分別增長3.5%和5.8%。
  • 外貿強勁復甦航運「一箱難求」 國際物流如何保暢通?
    來源:央視原標題:外貿強勁復甦航運「一箱難求」 國際物流如何保暢通?受中國外貿強勁復甦影響,我國多個港口出現航運火爆的情況。進入第四季度,寧波舟山港同樣出現艙位緊缺的情況。而且受貨櫃回流不暢的影響,「一箱難求」,也是寧波舟山港面臨的情況。
  • 出口貨櫃供應短缺折射中國外貿持續升溫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新華社廣州1月3日電(記者劉劼 田建川)最新發布的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達到歷史新高,折射了中國外貿復甦的強勁勢頭。 上海航運交易所近日公布的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達1658.58點,比上期漲5.2%,保持連漲數周態勢。
  • 長沙暑期印象:餐飲酒店復甦強勁 網紅打卡地座無虛席
    (原標題:長沙暑期印象:餐飲酒店復甦強勁 網紅打卡地座無虛席)
  • 中國經濟加快復甦,11月製造業PMI創三年新高
    11月30日,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在10月略有回落之後,11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躍升至52.1%的高位,創下2017年9月以後的新高。 中國經濟復甦勢頭不減,氣勢如虹。
  • 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題: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新華社記者高亢、鬱瓊源、劉夏村在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同時,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全國生產活動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速恢復,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向好態勢明顯。
  • 經濟復甦勢頭加快 景氣指數持續回升
    隨著國民經濟復甦勢頭加快,生產和消費需求持續回暖,工業平穩較快增長,服務業加快恢復,就業市場穩步改善,金融市場運行整體穩定,反映在本期小康家庭財富景氣指數較上期提升1個百分點,小康家庭經濟景氣指數較上期上升2個百分點,收入增長指數、投資意願指數和流動資產投資意願指數與上期持平,不動產投資意願指數較上期升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