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難得輕鬆的一首唐詩,置身紅塵之外方能真正超然物外

2020-12-15 老張侃詩詞

我們以前讀李商隱的那些唐詩,總能感覺到其中的情緒都算不上很高。從這些詩歌當中,我們也能夠看出李商隱的人生經歷非常坎坷,而且生活在晚唐時代的他雖然很有才華,但是卻沒有足夠的機遇去建功立業。再加上生活當中遭遇的種種不順,成就了他詩歌中這種相對灰暗的情感基調。

在這些唐詩當中我們能夠看得出李商隱的悲劇性格和他的悲劇命運。雖然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但是很遺憾,在之後的朝廷生活當中沒有能夠做到左右逢源,反而生活在夾縫之中。由此寫出來的這些古詩,大都抒寫內心的悲苦表達懷才不遇之感。

偶爾有幾首沒有這種陰暗情緒的詩歌,也多數都是寫給妻子的。比如那首著名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唐詩讀起來很有格調之美。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古詩也可以說是李商隱難得輕鬆的一首唐詩。在他的生命當中,處處充滿灰暗,這樣一首難得輕鬆的唐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內心的相對開闊。而這樣的唐詩告訴我們,只有置身紅塵之外,才能真正的超然物外。

地勝遺塵事,身閒念歲華。晚晴風過竹,深夜月當花。石亂知泉咽,苔荒任徑斜。陶然恃琴酒,忘卻在山家。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春宵自遣》,寫這首唐詩的時候,李商隱31歲,在今天的山西芮城閒居。

在這首唐詩的一開篇就寫自己內心相對恬淡的心境。「地勝遺塵事,身閒念歲華」,身處在這樣有如此美景的地方,能使人忘卻紅塵當中的諸多繁瑣之事。他一直渴望能夠在紅塵當中有所作為,可惜的是年華逝去,終究一事無成,內心當中不免有些尷尬,然而此地的美麗環境讓他忘卻了這一切。

「晚晴風過竹,深夜月當花」以及「石亂知泉咽,苔荒任徑斜」,都在描寫當時詩人所看到的景色之美。晴朗的夜空當中有微風吹過,竹林當中沙沙作響。深夜時分的月光灑在庭院當中的花之上,如此靜謐的夜,讓詩人的內心非常放鬆。

而在這個時候,泉水在亂石當中細細的流過。聲音的叮咚響,讓詩人無比輕鬆。而在這山間的小路之上更是不滿了苔蘚,這就是大自然本來的模樣。這樣的世界和詩人所在的紅塵世界有顯著的差別,這樣的世界能夠讓世人真正的放鬆自我,忘卻塵世當中的那些煩心事。

「陶然恃琴酒,忘卻在山家」,所以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詩人也是非常的怡然自得。有詩有酒有琴,詩人沉醉其中享受生活,甚至已經忘卻了他自己正處於深山之中。

這首唐詩在李商隱的詩歌當中是比較特殊的,和李商隱之前的唐詩表達有顯著的主題差異。這首古詩當中,他來到深山野外,真正的放下了塵世當中的煩惱,在深山當中尋求到大自然的靜謐,尋求到心靈的安慰。

這樣的一首唐詩告訴我們,只有在置身紅塵之外才能真正的超然物外,讓自己的心靈和精神境界得到淨化。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杜牧一首和李商隱題目一樣的唐詩,所表達的內容卻有很大差別
    作為晚唐最重要的兩個詩人,杜牧和李商隱延續了唐詩最後的精彩。後世通常把他們兩個人相提並論,和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一起並稱為小李杜。這兩個詩人一同生活在唐代晚期,而且他們兩個人都各自會有才華,對於當時唐王朝的狀況非常的痛心疾首,寫出的唐詩也表達出了對於王朝衰落的困惑,也寫出了對於自己懷才不遇的那份憂鬱和傷心。
  • 「人間重晚晴」——不同於李商隱一貫詩風的唐詩佳作
    這是一首平起入韻的五言律詩,押平水韻「八庚」部。晚唐格律詩的規則都已經很完善了,作為晚唐代表性的詩人,李商隱的作品少有出律,是非常完美的。因而讀起來也是高低有致,音律清朗。李商隱詩的特徵,就是用典精深、構思新奇。他的作品開創了古詩中的朦朧派,所以他被北宋的西崑體尊為創始人。
  • 《六神磊磊讀唐詩》,李商隱的心事你別猜
    嶽父大人相中李商隱一身才華,覺得小夥子才華橫溢,是個可造之材,將來能成大器,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彼時的嶽父可是大名鼎鼎,甘肅涇州節度使王茂元,西北官場可是重量級的人物。李商隱見過王家女子,溫良賢惠,難得兩情相悅,便歡歡喜喜都迎娶了王大小姐,李商隱從此也不在四處某求生路,沒成想,這樣的日子只過了幾年,嶽父王茂元便去世了。
  •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唐詩唐史和故事25
    到了下一半,唐朝開始衰落,唐詩也在走下坡路,超牛的詩人比以前少了。好在還出了這兩位:李商隱、杜牧。在寫詩方面,這倆人給晚唐爭了面子。倆人恰好也是一個姓李一個姓杜,所以人稱「小李杜」。李商隱10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他們家的生活過得很苦。但他確實有才華,16歲的時候,寫了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被當地的一個大人物看上了,那人開始資助他讀書,還讓他跟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
  • 每日唐詩 李商隱:九重誰省諫書函
    李商隱以《無題》組詩,博名千古,世間痴男怨女,皆謂之情聖。實際上,李義山也寫了大量的政治詩,今天就介紹其中的一篇佳作——《隋宮》: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果欲求諤諤者能諤諤,不是當武王就可以的。李商隱南遊江東,乘興再寫了另外一篇《隋宮》: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 李商隱最悽美的離別唐詩,最後兩句只覺得美,卻說不出美在何處
    李商隱的唐詩在文學史上絕對是一大亮點。他和晚唐的杜牧並稱為小李杜,但是他們四個人的唐詩創作都各有特點。其實文學史早就給他們的創作風格貼上了標籤。李白的瀟灑、杜甫的沉鬱、李商隱的風格穠麗。李商隱的詩向來晦澀難懂,但是卻依然贏得了很多讀者的喜愛。很多人不見得真正懂得他詩歌當中所蘊含的意思,但卻無一例外地都能感覺到其中蘊藏著特別詩意的美感。「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這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更是這樣。
  • 李商隱不出名的一首無題詩,最後14字卻成絕唱,寫盡相思的孤獨
    文/顧無【引觴漫談】說到晚唐詩歌,不得不提到李商隱。說到李商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一系列無題詩。別的題材他也寫過,但這一系列風格特色鮮明的無題詩是他的畢生心血所在,是他人生經驗和心靈狀態的結晶,同時也將唐詩代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之中。
  • 唐詩經典之《李商隱·賈生》賞析
    其一為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注》中所言,「此蓋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謂此詩為李商隱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鄭亞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時所作。因李商隱時為一郡之長,故須主奉祭祀大事,於是借題發揮,創作了本詩。另一說為楊柳提出,認為此詩當於大中二年三、四月間李商隱離開桂林北上後滯留荊巴時期所作。
  • 李商隱最有詩意的一首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生經歷,那是絕對難以真正理解他的作品。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李商隱最有詩意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這首詩如果僅僅從表面理解的話,那就是一般的描寫風景的詩,其實再結合背景的話,則是能夠讀出不一樣的感受來
  • 唐詩中最有禪意的一場雪,來自李商隱,無一生僻字卻美得令人心醉
    能做到第一重的不少,但能做到第二重的卻少之又少。最讓人無奈的是,不少人為了追求意境之美,連字句本身的美都放棄了,卻終究達不到第二重。而晚唐的李商隱則是一個二者能同時兼顧的大詩人,他一次又一次地向世人證明了唐詩的美是由外至內全方位的。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商隱的一首《憶住一師》。
  • 和《夜雨寄北》寫於同一時期,李商隱一首秋天的唐詩卻有無限惆悵
    《夜雨寄北》是李商隱最膾炙人口的唐詩作品,這是他對妻子最直白的情感表達。今天的我們讀來,依然被詩中的那份溫情所打動。畢竟這個詩人的一生多災多難,命運坎坷,有這麼一個人給他全身心的溫暖,實在是李商隱的幸運。「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一首唐詩寫盡人生落魄
    在唐代詩壇上,李白李商隱都是分量很重的人物。除了他們兩個人之外,唐代詩壇上還有一位姓李的詩人,且能夠和他們兩人並稱為唐代三李,這個詩人就是李賀。這首唐詩的題目是《致酒行》,寫的就是作者當時客居長安,想要參加科舉,想要求得功名而不得的失望心境。在這首唐詩的一開篇,作者就寫出了自己懷才不遇、借酒澆愁的狀態。「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一個是落魄的讀書人,一個是心地善良的旅館主人,兩人相互敬酒,一解心中之愁。
  • 唐詩三百首:李商隱最知名的詠物詩,我們終於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
    作為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李商隱詩作的最大特點就是看不懂。尤其是他的一些「無題」的古詩,往往可以闡發出多重的意蘊,但是李商隱究竟講的是什麼,眾說紛紜。不過在唐詩300首當中,有一首李商隱非常著名的詠物詩。這首古詩是一首五言律詩,篇幅很短,但是所要表達的意思卻比較清楚。且看: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 李商隱最有溫度的七絕唐詩,28個字當中卻出現了兩次「巴山夜雨」
    今天我們談到精彩的唐詩作品,對於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聞名的詩人並不是太感興趣,而對於相對名氣小一點的李商隱、杜牧、劉長卿更有興趣。當然這並不能否認李杜白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但結合我們的人生閱歷,反倒是對於王維,孟浩然,李商隱這樣的詩歌獨具特色的詩篇更有欣賞的態度。把李商隱放置到唐詩的發展長河當中,會發現李商隱代表了詩歌最後的輝煌。而且這個人的詩歌也很有特點,風格穠麗,很多詩歌晦澀難懂。不過也有很多精彩的詩篇作品。
  • 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隱和王晏媄的悽美愛情
    是現在大家都學習過的一首唐詩。現在學校老師都這樣教:這是對這首詩通用的解釋,獨步所到師兄對此提出了異議。核心就是對【何當】及【卻】,在詩中應取何意的立論。師兄認為通用解釋【何當】:何時,什麼時候;【卻話】:再說,回述,不是詩人的意思。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是唐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標誌性地位。而唐詩中難以逾越的高峰,非李白、杜甫莫屬。其實即便是在唐代,已有很多文人不斷模仿他們的作品,其中不乏才華卓著的大詩人,比如李商隱。
  • 李商隱第一次見到四川的梅花,為此令他驚豔,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
    那晚唐詩人李商隱就寫過很多的詠梅詩,其中的這首《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寫得最是有趣,也最為唯美,而詩人寫這首詩也正是初次入蜀,也就是第一次去四川擔任幕僚期間,為此他第一次見到了四川的梅花,內心極為喜愛,於是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生動有趣的詩,從而成為了詠梅裡的名篇,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四川別具一格的梅花。
  • 唐詩裡一首描寫風的詩作,通篇都是風,但是卻沒有一個風字!
    閱讀古詩除了陶冶情操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收穫,那就是能夠讓我們明白更多的道理,學會更多的東西,所以唐詩除了是一種文學形式之外,還有就是融合了古人的智慧,而且這種智慧,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會是生命裡最好的收穫。
  • 跟李商隱學詩,向唐詩致敬!龔學敏將100首古體詩「翻譯」成了白話新詩
    李商隱詩句意象迷離,用典高妙隱晦,千年來吸引無數人閱讀它、揣摩它。李商隱就像一座礦,後人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去挖掘開採之,各自獲得寶貴的收穫,這其中也包括很多後輩詩人。在當代詩人中,《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就是李商隱的「粉絲」讀者之一。他閱讀李商隱,思考李商隱,還將李商隱翻譯成一本白話文詩集。「我是以新詩的名義在向李商隱,向偉大的唐詩致敬。」龔學敏說。
  • 一首經典唐詩,全篇都是名句,收入小學課本,在日本更是家喻戶曉
    一下子,這首唐詩被翻譯成各種版本,在蒙特婁、在加拿大迅速走紅,中國、蘇州、寒山寺成了他們的嚮往。《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落榜歸來,獨宿姑蘇城外的江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