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譽為"詩的國度",中華詩歌是五千年華夏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詩詞不但對中國,乃至對世界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在日本、朝鮮、東南亞流傳度都很高,尤其在日本,多年被編入教科書,真可謂家喻戶曉,人盡皆知。而這首詩最近在加拿大又火了。
今年年初,在加拿大蒙特婁的一個地鐵站,一位中國大爺趁著等車的空檔,用毛筆蘸水在月臺地上寫起了張繼的《楓橋夜泊》,圍觀的老外們立刻被這東方書法及這首古詩驚豔了,紛紛拿出手機給他錄像,然後又把視頻發到網上,當地媒體MTLBlog還為此做了報導。一下子,這首唐詩被翻譯成各種版本,在蒙特婁、在加拿大迅速走紅,中國、蘇州、寒山寺成了他們的嚮往。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落榜歸來,獨宿姑蘇城外的江舟上。社會的動蕩,前途的暗淡,羈旅的孤寂觸發了他濃濃的愁思,一首千古橫絕之作就此誕生。
在那個深秋的夜晚,詩人的小船獨自停泊在江邊。他仰望天空,看著天上那一輪冷月緩緩落下,耳中聽到的則是那烏鴉的叫聲,那聲音在寂靜的夜空迴蕩著,悽厲的迴蕩著。正是秋霜滿天的季節,江面上愈發寒冷,讓人愈加難以成眠。在這漫漫長夜中,只有江邊若隱若現的楓樹,以及遠處漁船上如豆的燈火,這更增添了詩人的憂思和寂寥。在這樣的夜晚,悽冷的不只是這江邊夜景,更是詩人愁慘不堪的心境。
正當詩人愁腸百結之時,遠處突然傳來寺院敲鐘的聲音。那鐘聲一聲一聲從遠處傳來,緩慢而悠長,它打破了夜的沉寂,它預示著黎明的到來。那鐘聲一聲一聲,在這個不眠之夜,從姑蘇城外的寒山寺上空飄過來,又傳向遠方。這鐘聲仿佛不是敲擊在鐘上,而是敲擊在詩人、甚至是敲擊在我們的心上,激蕩著我們那久已沉睡的心靈,那久已迷失在紅塵的心靈。而在那靈魂深處,好像有個聲音在問: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我們到底想要做什麼?
佛說,世間如同苦海,每個人都生活在紅塵的大染缸中,沾染上很多煩惱。寺院的鐘聲不僅可以擊破長夜的昏沉,也能破除人內心的昏沉,洗滌被塵世煩惱汙染的心靈。悠悠鐘聲能讓人明心見性,獲得解脫和智慧,讓我們的心靈獲得安寧和快樂。在這個到處充斥著名與利的紅塵,只有內心回歸安寧,才能找回初心,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認為,這才是今天的我們對這首詩的感知和領悟,這也是這首詩的真諦和精髓。
所以,我們品讀這首《楓橋夜泊》,絕不要僅僅停留在詩人的身世之嘆上。
如果有機會,去蘇州吧!聽一聽寒山寺的鐘聲,應該是一次難得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