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後一首「唐詩」,出自元代不知名詩人之手,全篇都是名句,成為唐詩最後的千古絕唱

2021-02-22 書閱吧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唐詩的光芒穿越了千年夜空,時至今日依舊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關於唐詩,魯迅先生曾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作完。"詩,並非唐人首創,但卻在唐人手裡煥發出了最美麗的光芒,大氣磅礴,肆意昂揚。

失意時,李白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憂鬱時,杜甫低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孤獨時,王維輕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可以說,頭頂的星空、 眼前的山水,遠方的家園,背後的故國,腳下的土地,心中的夢想,都被唐人寫進了詩歌裡,刻成了兩個字「意境」。

唐詩之後,宋詩也闖出了一片自己的天空。然而在這片天空下,山川草木蕭索清瘦,江河湖泊悽冷枯索,理趣有餘意趣不足。此後,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雄霸文壇,「唐詩」便更加寂寞孤獨了。然而,正如深谷幽蘭,文人的浪漫和感性總會在不經意中創造出最美的風景。

一位元代不知名詩人唐溫如的《題龍陽縣青草湖》,意境之絕美,後世學者贊其為最後一首「唐詩」,堪稱中國古典詩歌最後的千古絕唱。如果把它放在唐人詩作中,幾乎無人能辨真假。那麼,此詩究竟如何呢?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                                                                                                                                                             

《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唐溫如,元末明初人,其父為南宋義士。除此以外,歷史上便再無任何關於他的記錄了。在此,容我做一些簡單的猜測,以慰詩人。元滅宋,其父身為南宋義士,必定經歷了無數爭鬥廝殺。唐溫如耳濡目染,在宋亡以後又怎麼可能會將自己的一腔才情獻給異族?

如果不走入仕途,一個文人的一腔熱血又該如何安放了?於是,唐溫如索性將人生徹底釋放在山川湖泊中,與天地為伴,和清風同眠。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溫潤如玉,將人生過成了一首首「唐詩」。

這首詩為何能被稱為最後一首「唐詩」呢?一言以概之,「意境」。眾所周知,唐詩幾乎把意境寫絕了也寫完了。為了尋找一種新的途徑,宋人就在「理趣」上做文章,也創作出了很多佳作。但從詩歌吟詠情性的本質上來說,唐詩外向,自由,青春,昂揚,更能體現文人的感性和浪漫。

這首詩是一首記遊詩,極負藝術個性,意境唯美浪漫,筆調飄逸空靈,構思新穎獨特,在唐人之後的詩作中極其少見。尤其是充溢在詩作中的濃鬱的浪漫氣息,真是讓人恍惚間夢回大唐。

詩作首句「西風吹老洞庭波」,寓情於景,境界闊大,開篇就給人一片秋風肅殺之氣。西風烈烈,勁吹湖面。洞庭湖一望無垠,在颯颯秋風吹拂之下,似乎像人一年沒有了春日的活力,顯得沉鬱蒼老。這樣的景色,很容易讓人興起歲月流逝,逝者如斯夫的感嘆。                                                                                                                                                                                                                                              

緊接著「一夜湘君白髮多」,詩人順勢而下,借用湘君聞帝舜死於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的傳說故事來更進一步地描寫秋日的蕭索。秋風勁吹,吹老了洞庭湖,吹老了美麗的湘君。這樣的洞庭秋色多麼新奇,又多麼令人驚心啊!而詩人的遲暮之感也油然而生!

詩作三四句「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堪為神來之筆,最為後人稱道,足以比肩很多唐詩經典。秋風勁吹中,詩人飲酒自樂,不知不覺就醉了。不知何時,夜色深沉,滿天繁星。而風也停了,洞庭湖也安靜了,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一時間,詩人仿佛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泛舟,而是在銀河之中蕩漾,船舷周圍一片星光燦爛。

多麼美麗的意境啊,猶如童話一般的世界!這樣的夢即真實又虛幻:船在水上,星映水中,詩人半醉半醒,已分不清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夢雖無痕,詩人感覺卻那麼真切,似乎可以裝滿小船,「壓」住星河。唐詩中寫夢的詩很多,但像這首詩如此清新奇麗而又含蓄豐富,實在是不多見。

然而夢有多美,現實就有多麼不堪。唐溫如如此描寫夢境,其實正是因為他在現實中有太多生不逢時、有志難伸的感慨。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唐溫如才能夠保持一顆純淨之心,徜徉在山水之間,悠遊於詩詞的平仄之中,寫出了這樣一首意境絕美的足以亂真的「唐詩」。

對於唐溫如的這首詩,您喜歡嗎?您還知道哪些冷門卻十分唯美的詩作?歡迎留言分享。傳播中國古典詩詞之美,需要你我的參與!                  

相關焦點

  • 一首唐詩一首宋詞,兩句千古名句!都是經典內容如此的相似!
    穿梭於唐詩宋詞之間,有沒有發現到:有一首唐詩和一首宋詞表達的思想情感幾乎一樣!是哪兩首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題都城南莊》唐.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這是唐朝詩人崔護的一首佳作,它的意思就是:去年的今天,在長安南莊的一戶人家門口,姑娘美麗的面容和那盛開的桃花一樣,互相映襯如此美麗!可是今年再次到這裡,那美麗含羞的面容不知道去了哪裡?只有滿樹盛開的桃花含笑盛開在春風裡!
  • 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兩句詩卻成千古絕唱,就憑這兩句卻做了官
    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兩句詩卻成千古絕唱,就憑這兩句卻做了官。我們知道有「唐詩宋詞」之稱,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所以有「唐詩三百首」之稱。唐朝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詩人。出過詩聖杜甫, 詩仙李白,詩鬼李賀。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客袖」,旨在表達鄉思之切。「侵霜」,重在表達漂泊無定之苦。「燭盤」,則關合題目中的「夜飲」。至此,杜牧在初冬寒夜裡自斟自飲的情形,和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便表達的淋漓盡致。接下來一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杜牧從描寫室內飲酒,轉到對室外景色的描寫上。根據詩境,我們可以想像到,杜牧借酒澆愁並沒有解掉心中的惆悵。於是便憑欄而立,只見屋外暮雪紛紛,階下堆積的雪象是堆簇著潔白的梨花。
  • 不入流詩人一首元曲寫江雪之美,其中境界卻頗有唐詩韻味
    古典詩詞的內容表達一般都是詩人對於所見而產生的所思所想,尤其是季節的變化最能夠引起詩人們的感悟。在唐詩宋詞或者是元曲當中,我們很容易發現這些古代詩人們對於春天的傷感,對於夏天的欣喜,對於秋天的悲傷,對於冬天的悲嘆。
  • 一首唐詩以一語雙關聞名,你可以不會背,但最後7字卻很熟悉
    尤其是在唐詩當中,這一部分的內容可以說是最多的。不管一個唐代詩人在當時是多麼牛的人物,但幾乎都遭遇過這種困境,也都會把這種困境寫進自己的詩詞當中,流傳後世。因為那個時代的人們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都渴望在那個時代真正的實現自我。他們把這種渴望熱切地傾注在詩詞之中,從而鑄造成一首首經典的傳世名篇。
  • 唐詩中最經典的一首中秋詩,一個名句驚豔了千年!
    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才有了舉家望月賞月之舉,但並未形成習俗。直至唐代才形成了八月十五賞月團圓的習俗,中秋隨之成為一種節日。到宋代時,中秋團圓舉家賞月的節日習俗大為盛行,甚至夜不宵禁,堪比元宵!因而,在古詩詞中,唐代以前完全沒有描寫中秋節的古詩,而唐詩中的中秋之作也極少。即便是李百杜甫,也只有望月思鄉之作,卻無中秋思鄉之作!
  • 孟郊最經典的一首七言絕句,成為了唐詩裡奉獻成語最多的一首詩
    那麼對於中國的成語,大部分都是有著其深刻的含義,裡面那都是有典故;中國的成語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兩種類型:一類是屬於個人典故,那麼另一類則是有歷代的文人所寫,那些文人在自己的詩作中,由於寫的一些詩太過於經典了,那麼久而久之,這些詩句,也就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用語,這也是成語來源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 《全唐詩》裡有唯美的一首詩,通篇一個生僻的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全唐詩》一共收錄了近40000多首詩,大部分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其中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所以想要系統性地了解唐詩,這部偉大的詩集,那自然是不容錯過。唐詩作為中國文學的一座高峰,在這一千多年來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會一直喜愛唐詩的原因。
  • 4首沒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經典,每首都是千古名作,沒選是損失
    《春江花月夜》 出自張若虛之手的《春江花月夜》,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詩,畢竟它有著「孤篇蓋全唐」的美譽,聞一多先生更是讚譽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首詩全篇很長,我們就節選起首4句來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一首約會唐詩,最後兩句成網絡金句,作者卻是一個負心漢
    好優美的詩句,如今,已經成為網上的金句,大家感慨愛情中的遺憾與失落。可是,你知道嗎?這句深情的詩詞,卻出自一位負心漢之手。隱娘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唐代詩人李益的《寫情》。這是一首愛情詩,寫的是主人公與戀人約會不至後的失望。躺在精美的竹蓆上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期待已久的一次與戀人的約會,一下子告吹了。從今以後再也無心欣賞那良辰美景了,管他明月上不上東樓,下不下西樓。
  • 唐詩裡很孤獨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個字,把孤獨描寫到了極致!
    唐詩應當說是中國傳統文化裡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這一千多年來,唐詩早已是融入進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便是會使用一些成語,那麼這些成語非常重要的一個來源之一,便是來自於唐詩,所以說唐詩對於我們的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一首風趣的打油詩,把唐詩題材分為4種,你認可這種說法嗎
    提起唐詩,人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遙遠的先秦時期,就有原始的歌謠,後來出現了《詩三百》,以及戰國時期的《楚辭》等。到了兩漢三國魏晉時期,盛行漢樂府、古詩,而到了隋唐時期,詩歌到了鼎盛時期。唐詩成為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 《給孩子的唐詩課》:江湖流傳著詩人的詩,更流傳著詩人的傳說
    很快,詩稿如雪花片似的紛紛落地,最後剩下兩張在上官婉兒手上。她猶豫片刻,在大家都非常緊張的時候,終於把其中一張扔下樓去。剩下那張詩稿的作者叫做宋之問,他那首詩的最後一句得到上官婉兒的高度讚賞:「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 唐詩裡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出自一詩僧之手,一般人則是感悟不到!
    唐詩也是中國文學的代表,如果沒有唐詩的中國文學,那應當說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情,也正是由於有了唐詩,才使得我們的文學更加的豐富,也更加的厚重。整個唐朝的詩人,他們身上都有一種自信,而這樣的一種自信,也正是當時由於國家的強大。
  • 唐詩三百首中篇幅最長的古詩,其中有數不清的詩詞名句
    唐詩300首當中很多的詩篇都是通俗易懂的。而且通俗易懂,也是當初收錄者力爭中要實現的目標和要求。所以這裡面的古詩大部分都是可以直觀的就能讀出其中的含義的,當然,很多詩篇本身也就很短,無法承載更豐富的內容,但是唐詩三百首當中也有不少很長的詩篇,其中最長的有兩首,而且這兩首都還是同一個詩人所寫的。
  • 唐詩裡一首很憂傷的詩作,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唐詩的種類那也是最為豐富,各種各樣題材的詩作都有,只要是你能夠想到的,那麼在唐詩裡都可以找到,所以閱讀唐詩,不僅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能夠豐富自己內在的精神世界,可謂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唐詩裡一首非常憂傷的詩作,那便是高蟾的《金陵晚望》,可能有的朋友對於這位詩人並不是很熟悉,其實他也是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詩人,儘管他的詩作不多,但是他的很多詩作,也都是屬於精品,他的這首詩,便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詩作,很是值得一讀。
  • 詩人和王維只有一字之差,一首唐詩和詩佛更是不相上下,山水如畫
    而這樣的詩歌在唐詩其他作者的筆下,也曾經出現過。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這首唐詩就是王績的《野望》,詩人王績和王維只有一字之差,一首唐詩和詩佛更是不相上下,山水如畫。尤其是這首古詩當中的「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和王維「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具有同樣的意境之美。詩歌的一開始是一個輾轉的詩人形象。
  • 《全唐詩》中最大的破綻 卻造就了一位無名詩人 至今很少有人發現
    說到《全唐詩》我們都知道,他是搜集了唐朝所有詩人作品的一個總結,但是在這部專門為唐朝詩人所修訂的的歷史大作之中卻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破綻,至今很少有人發現,也就是在《全唐詩》裡面卻記錄了一首明代的詩,這也讓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究竟這首明朝詩有何獨特之處要寫入《全唐詩》呢?
  • 唐人來北固山成就精彩唐詩,宋人來到北固亭,一首豪放詞更顯悲壯
    北固山在今天江蘇鎮江之北,歷史上也是兵家常爭之地。不過在文學史上,這個地名因為一首唐詩,還有一首宋詞,體現出它卓爾不凡的氣度來。盛唐開元初年,一個北方詩人來到了北固山下,被這裡的景色深深迷住。寫下了一首唐詩,非常精彩,在當時就有很高的名氣。這首唐詩當中的精彩詩句,更是被當時的宰相做成對聯,掛到了政事堂上。
  • 唐詩裡一首充滿了哲理的詩,一千多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唐詩作為中華文明,最為重要,也最為燦爛的文化,這一千多年來驚豔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只要一說起唐詩,那都是不會陌生;因為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所以對於唐詩的熟悉,比起其它的文學作品來,要更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