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網友:壯哉我大唐!

2020-12-25 騰訊網

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網友:壯哉我大唐!

近代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後倘非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再動手了」。其意思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好詩在唐朝已經創作完了,後來人要想寫古詩就要先去熟讀唐詩才可以。當然,魯迅先生這句話未免過於牽強,但唐代詩歌的發展的確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無論是作者之眾多、題材之廣泛,還是就其藝術之高超、影響之深遠來說,都是空前的。

唐詩的空前繁榮,自然源於唐朝的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在當時的世界上唐朝是最先進、文明的國家,尤其是文化的繁榮鼎盛,更是對周邊國家產生了重要影響。譬如像一衣帶水的日本就對大唐是魂牽夢縈的崇拜,期間曾多次派遣唐使來華學習交流。通過對中國先進的文化藝術了解,日本社會對於唐詩的追捧也很瘋狂。在這其中就有一首唐詩成為日本人最喜歡的,年年被列入小學課本必背詩集!後來,日本人甚至還將詩中景物抬入現實,建設成了景觀。

在燦若群星的唐朝詩人中,有些詩人僅僅靠幾首詩歌就足以名留青史,為後世所知;甚至有的詩人,靠自己寫的一首詩歌就可以贏得青史流芳,美名萬代傳。而唐朝詩人張繼就是這樣一位詩人,張繼的詩歌雖然流傳下來的有四十多首,但是,真正為後人所熟知的,卻只有一首《楓橋夜泊》。僅靠這一首佳作,就讓他躋身於唐朝優秀詩人之列,而且中國歷代的唐詩選本都選入此詩,後來就連日本小學教科書也收錄此詩,年年成為日本小學生朗誦必背讀物!

但誰能想到,留下如此重要的詩篇的張繼,新、舊《唐書》竟然都沒為他立傳,我們對於這位唐代詩人的了解也只能從正史的隻言片語和時人的文札中,去認識這個謎一樣的詩人。據史料記載,張繼家「累代詞伯,積襲弓裘」,父祖輩都有相當的文韜底蘊,而正是受家風影響張繼自幼就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28歲的張繼進京趕考榮登進士。但在當時的由於官場腐敗不堪,即使高中進士也要通過結交權貴才能被授予官職,可張繼卻是「終年帝城裡,不識五侯門」,最終在銓選考核時落第只好歸鄉隱居。

兩年以後(公元755年),張繼又遇到促使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這場戰爭差點讓大唐王朝土崩瓦解。叛軍很快攻佔了洛陽,又直逼長安,兩京不保,連唐玄宗李隆基都協同楊貴妃倉皇逃離了京城,遠赴蜀地避難。在這樣的背景下,張繼為了躲避戰亂只好乘船南下到當時相對安定的江南地區(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而正是這次偶然的江南流寓之旅,讓他才有了與蘇州城外楓橋一次美麗的邂逅。

安史之亂持續了整整八年之久,詩人張繼也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期間他遊歷了吳越名山大川。後來不知道在哪一年,他來到蘇州城遊玩,在某個悲涼的秋夜,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但當他聽著不遠處寒山寺傳來的鐘聲,孤寂而遼遠,頓時讓張繼想起了自己失意的青春,以及國家凋敝的景象,隨後愁緒鬱結他吟出了那首聞名千古的佳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可以說《楓橋夜泊》一經問世,就成為唐朝廣為傳誦的佳作,如今讓我們再次感受一下這來自千年大唐的孤獨。首先,這首詩歌營造出了一種悽清、悲涼的氛圍,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以烘託詩人此時心境的不安與惆悵。詩人遠離家鄉,客居異鄉,再加上外在社會的風雨飄搖,讓人不知不覺間感到愁上加愁。此外,全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係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堪稱寫憂道愁的巔峰之作。

雖然在全唐詩中不乏那些催人淚下、令人愁腸百結之作,但大多必須是身臨其境或是觸景生情方能使然。然而《楓橋夜泊》無論是在何時何地讀來,總有那種縈繞於心中,揮之而不去的縷縷憂傷、淡淡悽涼。而正是因為張繼寫下了著名的《楓橋夜泊》,也讓楓橋、寒山寺名聲大顯,至今名重江南,傳聲海外。景因詩名,詩因景著。為此清人程德全在《重修寒山寺碑記》說道:「蘇之有寺,是見於張懿孫《楓橋夜泊》一詩。是詩也,神韻天成,足為吳山生色。」

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詩品匯》把他的七言絕句列入「接武」一級中。如果千年絕唱《楓橋夜泊》詩沒有留存下來,可能今天我們已忘記了他的名字。但張繼僅以一首《楓橋夜泊》,已使其名留千古,此後歷代詩選都收入此詩,直到《唐詩三百首》,使這首詩成為唐詩三百名篇之一,傳誦於眾口了。如今,我們常說藝術和文化是無國界的,張繼的孤獨即使是語言不相同的日本人亦能感知,所以這首詩也成為了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並且被列入小學課本必背讀物!

對此近代知名學者、詩人俞陛雲先生就曾在《詩境淺說續編二》中記載:「作者不過夜行紀事之詩,隨手寫來,得自然趣味。詩非不佳,然唐人七絕,佳作林立,獨此詩流傳日本,幾婦孺皆習誦之,詩之傳與不傳,亦有幸與不幸耶?」可以說從日本首相,到市井小民,都能夠背誦熟讀這首唐詩。2006年,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來到蘇州,說:「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嚮往的地方」。

的確,寒山寺已經成了日本人心中的文化聖地。日本早在1929年就將《楓橋夜泊》中的蘇州城景象重現在了日本青梅山。日本在青梅山外建造了一座寺廟,名曰寒山寺,布局和風格都按照蘇州寒山寺一般,更於寺旁立下石碑一座,上刻《楓橋夜泊》全詩,還有鐘樓一座,名曰"夜半鐘聲",更在河流之上建有"楓橋"一座!1937年,抗戰爆發後,當時在蘇州駐紮的日本軍官松井石一為了讓日本天皇親眼目睹寒山寺的詩碑,最後竟以舉辦東亞建設博覽會的名義將其偷運走。

最後我們要說,這首《楓橋夜泊》在燦爛的唐詩中雖然算是上好,但是卻還未到達頂端。可是在日本,它卻火得一塌糊塗,幾乎家喻戶曉,還被編入了日本教材。為此眾多網友都對唐朝繁榮文化非常崇拜,直呼:「壯哉大唐!」而張繼的《楓橋夜泊》不僅只對日本產生重要影響,在國內它的影響和傳播從唐代也一直持續到當下,由文學擴展到繪畫、音樂,其傳播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而由陳小奇作詞、毛寧演唱的《濤聲依舊》,則是《楓橋夜泊》的當代演繹,問世即風靡海內外,成為大陸流行歌曲中的經典作品。歌曲之所以深受大眾歡迎,就在於歌詞創造性地承繼了《楓橋夜泊》的意境和詩中隱約傳遞的愁情,觸發了古往今來人人都會有的時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激起了人們對往昔情事的詩意懷想、對迷濛未來的無限期待。

相關焦點

  • 《楓橋夜泊》:日本人最愛的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人人都會背
    蘇州寒山寺,是當地最知名的名勝之地。而在這座古老的寺廟,每年都會迎來一大群來自日本的客人。而這些日本客人之所以會拜訪這裡,都是源於一首唐詩。盛唐時期,偉大的詩人燦若繁星。開元年間,大唐國力強盛,萬國來朝,而詩歌這個題材,也在這時到達了頂峰。在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這些偉大的名字裡,張繼或許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
  • 大唐王朝,到底哪首詩詞最負盛名?有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
    大家覺得大唐王朝最猛的詩人是誰?可能很多人會隨口答道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維這些鼎鼎大名的詩人。不錯,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幾乎都是讀這些詩人的詩篇長大的。然而他們的詩作,就是大唐最猛的嗎?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那個文化鼎盛詩歌正源人才輩出的大唐社會裡,好詩實在是太多,猛人也實在是太多了。雖說最負盛名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但也並不代表他們的每一首詩就是全唐詩中的一、二、三名。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每年都入選小學課本,成為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而我們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唐詩那一份獨特的韻味。儘管唐朝有無數的詩人,但果要論細膩的話,大概沒有幾人能夠與之相比。整個唐朝的詩人可謂是燦若星辰,王維也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顆,縱觀他的一生雖然沒有李白的那種大起大落,也沒有杜甫那種憂愁之感,可是他卻是多了一份平靜,特別是他晚年隱居在終南山,無論是對於人生的理解,還是思想上的轉變,那都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也正是王維最獨特的一個地方,也使得他的作品顯得更為深刻,也更加的唯美。
  • 高適很經典的一首唐詩,第三句更是一語雙關的妙句,讓人百讀不厭
    原題:高適很經典的一首唐詩,第三句更是一語雙關的妙句,讓人百讀不厭盛唐時期,國泰民安。在此期間,一首首著名的唐詩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當然了,大唐的盛世離不開駐守在祖國邊疆的官兵戰士日日夜夜的付出!在此期間也湧現出了一首首著名的邊塞詩。比如王翰經典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 卅年長安住,一片望鄉情:日本人的唐詩水平有多高?
    文 | 稼三 日本人的做法,生動詮釋了什麼叫愛屋及烏。除了複製所愛的景觀之外,有網友還做了一番粗略的統計,日本國內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中國古詩詞,有二三十首之多。
  • 一首經典唐詩,全篇都是名句,收入小學課本,在日本更是家喻戶曉
    比如,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在日本、朝鮮、東南亞流傳度都很高,尤其在日本,多年被編入教科書,真可謂家喻戶曉,人盡皆知。而這首詩最近在加拿大又火了。一下子,這首唐詩被翻譯成各種版本,在蒙特婁、在加拿大迅速走紅,中國、蘇州、寒山寺成了他們的嚮往。《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落榜歸來,獨宿姑蘇城外的江舟上。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大家還記得,自己在上小學語文課的時候,或者翻語文課本的時候,讀到的第一首詩是哪一首嗎?懵懵懂懂的少年時代,走進陌生的校園,見陌生的小朋友,學習世界上早已存在的陌生的知識和規則。第一次接觸到詩歌這種東西,應該是會在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的吧。
  • 王維流傳很廣的一首經典,小學課本只收錄一半,另一半也挺有意思
    小學課本中收錄的詩不過百首,但《全唐詩》中卻有4萬多首詩作,所以被收錄的一定是詩中精品。而在年年入選小學課本的詩中,王維的《畫》則是這些精品中不容錯過的一首。但近些年,這首詩卻讓文史專家傷透了腦筋。有人提出這首流傳很廣的詩作者另有其人,因為無論是《全唐詩》還是王維的詩集中都沒有這首詩,所以不但不是王維所寫,甚至根本不是唐詩。目前部分人認為這首詩出自南宋高僧人川禪師,是他在註解《金剛經》時所寫,目前小學課本收錄的4句也只是全詩的一半,後面還有4句。於是在作者還沒有被證實前,這首詩在不少地區的課本上暫被標為佚名作者所寫。
  • 小學課本中最經典的一首秋思詩,僅僅四句,卻如千言萬語!千古流傳,成為千古名句
    縱觀唐詩宋詞,秋日裡也會少一些風月,多幾分秋思!白居易之秋思如「病眠夜少夢,閒立秋多思」、李白之秋思如「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還有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範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以及最為經典的秋思元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賀知章最快樂的一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老師強調必背古詩
    在大唐的詩人中,賀知章應該算是最幸福的一個,他沒有李白的鬱郁不得志,也沒有杜甫為生計困擾,他不像其他詩人一樣遭貶謫,他是武則天時期的狀元,也是浙江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狀元,從他考中狀元後,仕途就一直順順利利,連後來的唐玄宗也很優待他,在他86歲致仕後,還讓太子率百官送行,更親自為他兒子取名,可見賀知章多麼簡在帝心。
  • 杜牧一首諷刺意味僅次於《泊秦淮》的唐詩,以小見大功夫相當了得
    這兩句古詩雖然寫的是歌女演奏歌曲的名字,但是實際上卻是在諷刺大唐王朝病入膏肓的紙醉金迷。作為晚唐最有才華的著名詩人,杜牧的七絕唐詩可謂每一首都是那麼的膾炙人口。從「清明時節雨紛紛」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從「春風十裡揚州路」到「玉人何處教吹簫」,每一首都有獨特韻味。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很有諷刺意味的唐詩,名氣僅次於《泊秦淮》,有著明確的諷刺指向,而且其中以小見大的功夫相當了得。且看: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 寒山寺位列中國十大名寺,這首流傳至日本的唐詩功不可沒
    《唐才子傳》中稱張繼「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是一位重視氣節,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才俊,他不僅有詩名,其品格也受人敬重。大唐天寶年間爆發了安史之亂後,唐玄宗與楊貴妃倉皇的逃亡四川,此時江南的時局尚且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人士子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躲避戰亂,這其中就包括張繼。
  • 日本人特別喜歡這首唐詩,寫進了教科書,卻偷走又弄丟詩裡的文物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繁華盛世,唐朝讓後人十分嚮往,它不僅給我們留下一窺盛世的浩瀚史料,還有數量繁多、優美動聽的唐詩。尤其是在我們的啟蒙時期,唐詩是學習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很多唐詩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能熟練背誦,至今仍清晰地記在腦海。
  • 一首眾所周知的唐詩,流傳千年,名字卻一直被人叫錯!
    一首眾所周知的唐詩,流傳千年,名字卻一直被人叫錯!文|風烈酒伴生詩句使人們表達自己的情懷以及情緒的最好的表達方式。在我國的古代,人才輩出而在詩詞歌賦則是那個沒有網際網路,沒有其他娛樂設施的不二之選。現如今社會當中在我們的語文課本當中詩詞一直都是必須閱讀的一部分。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語言,學習更好的表達方式。而通過學習詩詞去鍛鍊自己的鍊句能力則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因此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儘量多的學習一些詩詞。
  • 白居易純粹寫景的一首唐詩,絢麗奇美,被贊如「一幅著色秋江圖」
    在詩詞歌者的炫彩華章裡,在唐詩宋詞的滿紙菸霞中,尋找一首純粹寫景的詩歌作品如同信手拈來,就像杜牧的《山行》,只其中的二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便讓人賞心悅目,欣然嚮往;又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也令人怦然心驚,驚嘆不已;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美得令人心醉,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王維也是大家比較喜歡的一位唐朝詩人,他一生也是寫過了很多優美的詩作,而且他的一些比較經典的作品,還被收錄進了《唐詩三百首》、《千家詩》等等著名的詩集裡,另外還有一些膾炙人口的更是頻頻地入選我們小學的課本。現在只要一提起他的詩作,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能夠來上那麼一兩首。
  • 解讀王維《畫》:被選入小學課本的一首詩,作者卻一直存在爭議
    人教版和滬教版小學語文都在一年級課本中收錄了這首詩。甚至這首詩可以作為一個謎語,而詩的名字《畫》則是謎底。這首詩從字面上看,描寫的是自然景物。使人在讀詩的同時,不僅感受到的是一幅畫面,還有將人帶入畫面裡去感受風光的韻味,節奏清晰,韻味十足,讀起來琅琅上口,也極易背誦,能被選作小學一年級課文作為啟蒙性的詩歌,是有其精髓和道理的。但這樣著名的一首詩,作者卻一直沒有定論。一說是唐代王維的詩。
  • 歷史幻想兒童文學《大唐長安城》趣味解鎖「考點」
    《大唐長安城》內頁插圖 。愛心樹童書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被譽為少年版《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幻想兒童文學《大唐長安城》日前上市出版。《大唐長安城》講述正在上小學的悠悠、田田和小布丁憑藉李白的傳世墨寶《上陽臺帖》來到了唐玄宗時期的長安城。因一場離奇的案件,冒險三人組結識了李白、杜甫、王維、賀知章、孟浩然等大詩人。
  • 日本小學中文教材曝光,翻開裡面的內容,網友:不怕引起誤會嗎?
    日本的一些國民都毫不避諱稱喜歡中國文化。 事實上,不僅僅是大學和中學,日本的很多小學也專門設有漢語課,不過他們的課本內容被拍照流傳到中國後,很多人都大感有意思,甚至有人會哈哈大笑。
  • 大唐詩人一首詩,讓古老的文化再興輝煌!
    大唐之前的詩歌,最出名的就是樂府詩,它地位崇高,血統高貴。但在歲月的流淌中,因為形式和內容的嚴格而被束之高閣,到了大唐,能寫樂府詩的人已經不多了。即便能寫,也因為水平不行,成為笑料。這時,一位詩人寫了一首樂府詩,讓文人重新認識了樂府詩的魅力,並讓這種要消失的體裁重新開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