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獲獎案例 | 從一架「水車」引發的遊戲故事,看觀察與介入策略

2021-02-27 億童學前教育
我們知道,遊戲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這一共識寫進了教育部的諸個文件中。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幼兒園的遊戲仍存在幼兒遊戲缺乏支持,遊戲自流;形式上快樂而內容上膚淺等諸多問題。教師應如何做到在順應幼兒遊戲天性的同時,引領幼兒深度學習、向更高水平的發展呢?在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實驗幼兒園,孩子們利用億童戶外遊戲區材料,開啟了一段神奇的建構之旅,一起來看看吧!

本篇活動案例曾榮獲江蘇省優秀幼兒教育案例一等獎

作者:金壇區實驗幼兒園範洲老師

東方鹽湖城位於中華道教名山——金壇茅山,自開放以來,一直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更是孩子們出遊的好去處。這不,在班級的戶外遊戲開始前,孩子們便隨著爸爸媽媽前往東方鹽湖城遊玩,回到班級後,孩子們投票選出了最喜愛的景點之一——水世界。於是,跟隨孩子的興趣,我們開始了神奇的建構之旅。1.藉助地理資源優勢:參觀遊玩「東方鹽湖城」,幫助幼兒了解鹽湖城中的特色景點。2.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通過「東方鹽湖城」調查問卷,讓幼兒用文字、圖片等形式記錄孩子們眼中的鹽湖城。

孩子們眼中的鹽湖城

孩子們對心中的建構作品進行圖紙設計

「快!戴上安全帽,我們開工吧!」只見婉玥雙手捧來了幾根方柱插管積木,說到:「這個可以做水車的『手臂』。」阿羽看了一眼說:「對的,就像摩天輪一樣。還要那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把這些『手臂』插進去。」說完便去拿來一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開始了水車的建構。阿羽一手扶好支架,一手指揮著一旁的嘉義說:「你再去拿一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不然水車會倒。」不一會兒,嘉義拿來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兩人一起將支架插了進去,「這下好了,我可以不用一直扶著了。」阿羽話音剛落,「撲搭」一聲,水車倒了。「怎麼回事啊,它怎麼站不住?」「肯定是底座不穩,我們再插一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三人試了試,咦,這次好點了,不倒了,可是水車還是不穩。婉玥看到前面搭建大門的小朋友們拿著方柱插管積木插在圓形八面萬能積木裡,就像水車的「頭」一樣,她也想試試,就又拿來幾根方柱插管積木,一個一個插好,這下大功告成了,水車不倒了,穩穩地站在了那兒。 三個小夥伴興高採烈地跑過來:「老師,我們的水車搭好了,快幫我們拍張照片吧!」

本次建構活動中,幼兒雖然掌握了連接、支撐等技能的建構,但是並沒有把握住水車的主要特徵。比如水車能轉動,幼兒沒有建構出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跟幼兒生活經驗不足有關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孩子們缺乏對水車結構的感知和觀察。1.充分肯定幼兒的搭建作品,讓孩子們體驗到建構的樂趣。2.相信孩子,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建構活動中自主分配和建構。

在開始第二次「東方鹽湖城」的建構之前,我請孩子們欣賞第一次搭建的照片,看到水車時,佳澤大聲說道:「老師,這個好像摩天輪,可是我坐過的摩天輪會轉,這個不能轉。」

阿羽聽了說:「對哦,我在鹽湖城看到的水車也是會轉的,但我們搭的這個不會轉,感覺不像水車了。」阿羽越說聲音越低,甚至有一點失落。我說:「的確,鹽湖城裡的水車會轉,那你們今天來想想辦法,讓你們的水車也轉起來,好嗎?」「好啊,好啊!」孩子們熱情地回應著。

來到戶外,婉玥、阿羽、嘉義依舊選擇了搭建水世界裡的水車,這次還吸引了軒軒、佳澤的加入。阿羽說:「上次我們的水車不能轉,今天我們應該先想下怎樣讓水車轉起來,然後再搭建。」 佳澤說:「我覺得應該把上次水車的『頭』插在一根圓棍上,這樣就能轉了。」 軒軒說:「可是用什麼固定和支撐住呢?」

「你們看,可以在水車『頭』的前面和後面各插一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然後把『棍子』插在下面,把它撐起來。」 嘉義一邊說一邊拿來方柱插管積木和插管連接積木。「不行不行,一根撐不住,我們用兩根吧,就像我們人一樣,兩條腿才能站住。我認為應該在前、後各插兩根。」佳澤的建議引來孩子們的歡笑,大家愉快地建構著……

不一會兒,水車搭好了。婉玥急忙說:「快讓我轉一轉。」「啪嗒,啪嗒。」一下子,水車掉了好幾根「手臂」,這下可把大家急壞了,「婉玥,你轉得太快了,應該慢點。」嘉義一根根地把水車「手臂」裝好,慢慢轉起水車來,可是隨著「啪嗒」一聲,水車的「手臂」還是掉了。

這時,在一旁觀察的我說:「你們能不能想辦法將水車『手臂』固定住?」孩子們手插著腰,看著水車動起了腦筋。軒軒站在一旁小聲地說:「我們用雙面膠粘起來吧,這樣就不會掉了。」「對呀,雙面膠!」孩子們興奮地跑來向我借了雙面膠和剪刀,一根根地把水車的「手臂」粘上。嘉義和佳澤一人站在一邊開始轉動起水車,「啪嗒」!這次掉的不是「手臂」而是水車的「一條腿」……

本次建構活動中,孩子們也遇到了「手臂」一轉就會掉的問題,但在發現問題後,孩子們很快地通過合作協商尋求解決的方法,讓水車轉動了起來。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老師需要做的除了給予物品的支持,更多的是在一旁觀察,真正放手讓孩子去想,讓孩子去做。1.通過拍照或視頻等方式保留和積累孩子們有趣的探索和發現。2.運用視頻資料,和全班孩子們一起分享他們的建構成果,讓孩子們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第三次的建構開始前,嘉義跑到我面前:「老師,我們想用雙面膠把水車的『腿』也粘起來,這樣『腿』也不會掉了。」還沒等我回復,一旁搭建大門的靉諾大聲地說:「不行,老師,他們用雙面膠,這個『長棍』上都是雙面膠,我們撥都撥不動。」「這樣,你們把有著雙面膠的『長棍』都給他們去搭水車,另外,你們再想一想除了用雙面膠,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水車穩穩地站住。」

這個問題一下子讓孩子們沒了主意,大家眾說紛紜:「嘉義、婉玥,我們應該像第一次搭的時候那樣,用一根『長棍』撐住,然後旁邊插許多『長棍』固定。」「可是那只有一根『長棍』,水車『頭』上加了兩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上面重很多,肯定會倒的。」婉玥不放心地說。「我們可以試試嘛!」嘉義邊說,邊去拿來方柱插管積木和八面萬能積木。

三個人先搭好了水車的「頭」,緊接著搭好底座,準備將水車「頭」插上去,可是一個底座,一根棍子,插哪呀?一旁的辰辰看了,急忙拿來更多八面萬能積木和方柱插管積木,「用兩個,一邊插一個。」「對對,快,我們一起插!」在大家的合作下,水車搭好了,穩穩地站住了,還能轉了呢! 

本次建構活動是幼兒第三次搭建水車,有了前兩次的經驗,這一次幼兒的作品從技能和完整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次的搭建中,孩子們不僅思考了兩個解決方法,而且學會了從兩個方法中選擇出最適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1.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引導孩子們進行深度學習。2.支持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索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3.支持幼兒在建構中提出問題,邊建構邊改造,玩中學、學中玩。

1.從幼兒興趣出發,激發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的深度思考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本次的「東方鹽湖城」建構從前期的經驗準備,到投票選舉特色景點,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以孩子的興趣為基本,讓孩子從自己感興趣的事出發,做自己想做的事。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一直秉承著一個討論中心:你在遊戲中建構了什麼?你遇到了什麼困難?你是如何解決的?一步一步,一層一層地引導孩子們往下探究,不斷地思考和改造。

2.有效觀察,理解幼兒的經驗和需要

戶外遊戲活動中,如何了解孩子的實際經驗和興趣?幼兒需要什麼樣的材料?什麼時候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應該在怎樣的時機下可以介入遊戲?我想觀察是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多數時候我是觀察者

在這次的建構中,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觀察,不說話,用手機去拍攝記錄孩子們的活動,在活動結束後,引導孩子總結自己的建構活動,並適時地引導孩子去思考建構中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發現並找出問題,帶領孩子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通過積極思考、合作搭建和反覆探究,嘗試找出合理之法。教師只有通過觀察才能真正成為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引導幼兒向更高的遊戲水平發展

3.正確引導,促進幼兒遊戲的發展

自主性遊戲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在一定的遊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為直接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積極遊戲過程。

在本次建構活動中,幼兒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難,有時候我只需要等待,等待孩子們自己找出解決方案。當孩子們把目光投向我,尋求我的幫助時,我和孩子一起探討、研究。比如在第二次建構水車時,由於孩子們水車的「手臂」一轉就會掉,水車無法繼續轉動下去,我通過「你們能不能想辦法將水車「手臂」固定住?」這樣一個具有思考性的提示,引導幼兒思考、探索,自己獲得解決方法。

所以說,在遊戲中,教師要善於「接」住幼兒的問題,再把問題拋給幼兒,讓幼兒通過思考,找出解決困難的辦法,使建構活動能夠進行下去。

4.快樂分享,激發幼兒開展下一次活動的願望

分享交流是每一次活動結束後必不可少的一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更願意把這個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們,把它當成一次經驗交流、快樂分享的過程,而我只需要打開手機拍照、錄音,將孩子們的介紹、討論記錄下來,並進行整理即可。

在搭建過程中,孩子們始終以興趣為出發點,在建構中不斷地提問,再通過實踐不斷地改進,他們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深度學習。現在,孩子們的「水車」和「東方鹽湖城」終於有模有樣了,但精彩的故事仍在繼續,敬請期待吧!

相關焦點

  • 從一架「水車」引發的遊戲故事,看觀察與介入策略
    本篇活動案例曾榮獲江蘇省優秀幼兒教育案例一等獎作者:金壇區實驗幼兒園範洲老師遊戲背景東方鹽湖城比如水車能轉動,幼兒沒有建構出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跟幼兒生活經驗不足有關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孩子們缺乏對水車結構的感知和觀察。■ 支持策略1.充分肯定幼兒的搭建作品,讓孩子們體驗到建構的樂趣。2.相信孩子,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建構活動中自主分配和建構。
  • 活動區遊戲的觀察分析與調整策略
    點擊標題下「早期教育」可快速關注      觀察分析幼兒的遊戲行為,據此調整與改進遊戲指導策略
  • 遊戲案例背後的故事 一線幼兒園老師自己的聲音(沙水的樂園)
    請到「沙水的樂園」來,聽聽老師和孩子們背後的故事,一起去探尋沙水遊戲背後的奧妙吧!《橋》作者程玉明浙江省江山市江濱幼兒園2019年10月就公布了全國幼兒園優秀遊戲案例獲獎的名單,到現在這本書的正式出版在回看錄像與撰寫案例時,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相信」與「等待」。發自孩子內心的任務驅動是一切精彩的開始,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每一種獨一無二的解決方法與表徵行為就是孩子主體性的體現。當我們相信孩子的天馬行空,就能看到絢爛的精彩瞬間。
  • 「自主性區域遊戲中教師的介入指導策略」專題教研
    觀察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幼兒,在了解的基礎上推進幼兒活動,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指導是一種手段,在遊戲中如何做到適時適宜地指導是一個關鍵點。2019年5月7日上午,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森林城分園教研二組全體教師在保教主任吳勤勤和教研組長趙晶晶的帶領下,開展了關於「自主性區域遊戲中教師的介入指導策略」專題教研。
  • 10.16 杭州幼兒自主學習環境創設策略與自主遊戲實踐專題
    (1)當前環境創設中的問題與誤區;(2)不同年齡段班級環境創設的策略;(3)主題背景下的區角與環境創設案例分析。2、案例分析、參與體驗、互動交流 吳春紅:金成英特幼兒園總園長、浙江省學科帶頭人、杭州市優秀教師、 杭州市教壇新秀、杭州市基礎課程改革先進個人、區兼職教研員、兼職督導員等, 主持過數個省市級課程,多篇成果獲獎,參與建構式教材、省遊戲編著、省語言 微課等多種教材的編寫與示範課,先後前往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進修10 月 18
  • 周村區實驗幼兒園組織「戶外自主遊戲的觀察解讀策略」研討活動
    實驗幼兒園組織「戶外自主遊戲的觀察解讀策略」研討活動對幼兒自主遊戲的觀察與解讀,是教師深入了解幼兒遊戲水平及發展現狀的途徑,更是合理助推幼兒遊戲發展的基礎。隨著戶外自主遊戲的深入開展,為進一步提高班級教師觀察、解讀幼兒戶外自主遊戲的水平,周村區實驗幼兒園於11月18日下午在音體活動室開展了「戶外自主遊戲的觀察解讀策略」研討活動。
  • 合肥市觀察與解讀兒童遊戲行為專題研討會在安慶路幼兒園舉辦
    生生案例明思路 李崢名園長工作室成員、市委機關幼兒園四裡河畔分園園長丁婕以《點燃孩子創意的火花》為題,梳理積木遊戲的特點和階段要求,解讀其發展變化,領悟實質內涵,從角色定位、指導方式、遊戲觀察、總結評價等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指導策略。
  • 周村區實驗幼兒園組織 「戶外自主遊戲的觀察解讀策略」研討活動
    實驗幼兒園組織「戶外自主遊戲的觀察解讀策略」研討活動對幼兒自主遊戲的觀察與解讀,是教師深入了解幼兒遊戲水平及發展現狀的途徑,更是合理助推幼兒遊戲發展的基礎。隨著戶外自主遊戲的深入開展,為進一步提高班級教師觀察、解讀幼兒戶外自主遊戲的水平,周村區實驗幼兒園於11月18日下午在音體活動室開展了「戶外自主遊戲的觀察解讀策略」研討活動。整個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賀建華副園長與大家分享、交流了前期參加淄博市幼兒園遊戲案例觀察解讀活動中的案例《搭建立交橋》。
  • 積木的世界 | 遊戲案例背後的故事 一線幼兒園老師自己的聲音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遊戲案例背後的故事聽聽一線幼兒園老師自己的聲音幼兒園老師自己的書,書中是兒童自己的遊戲。《二月二龍抬頭》作者/張春萍山東省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韻幼兒園(現同時工作於山東省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立雪貝爾幼兒園)《二月二龍抬頭》是一個由繪本引發的、發生在建構區的自主遊戲故事
  • 章建勝散文力作推送:《水碓、水磨、水車》
    也好,磨一擔玉米粉或舂一擔米就可以坐下來,坐到門外的壩坎子邊上,看水慢慢漲滿。偶爾有一朵野花,從山溝裡漂下來,心情也隨之蕩漾起來。可以想像,這位叫嫩苟的人的日子過得十分充實而又帶些甜蜜的。很小的時候,我喜歡跟在父親的後面去水碓屋玩,嫩苟叔是一個單身漢,喜歡開笑話。有些笑話我聽不懂,不知道為什麼有些話我聽起來一點都不好笑,可大人們卻笑得彎了腰。
  • 丁海東:幼兒園優秀遊戲活動案例的意義、類別、體例與特點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典型、優秀的遊戲活動案例的收集、整理與積累,具有重要的專業性意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得以體現。基於幼兒園遊戲活動的實踐與開展,隨時收集並整理成遊戲活動案例,逐步形成遊戲活動案例庫,是幼兒園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一環和基本任務。案例其實就是「講故事」,遊戲活動案例就是講幼兒遊戲的故事。
  • 2015中國學前教育年會徵文獲獎名單
    原標題:2015中國學前教育年會徵文獲獎名單  編者的話:2015中國學前教育年會徵文活動3月22日啟動,截至6月20日,共收到園長教科研論文1480篇、教師保教微創新案例700篇、教育隨筆1790篇、圖片故事400篇。
  • 一次音樂遊戲後引發的「過橋」遊戲
    通過椅子的排列,引發了幼兒的多種想像,他們自行扮演了「美人魚、蛇頸龍、腕龍以及各種交通工具」在幼兒的想像下,小河變成了大海,海裡有兇猛的鯊魚。這個活動不僅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還促進了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幼兒從自由單獨過直橋到過彎橋時的擁擠碰撞中學習,極大地促進了其社會性的發展。
  • 「學習故事」:觀察幼兒是教育起點
    此外,教師對於觀察記錄也有深深的困惑:做觀察記錄之前要不要有明確的觀察目標?究竟根據什麼來進行分析?教師在觀察過程中要不要介入?措施該怎麼寫?教師做觀察前究竟要不要有明確的觀察目標?這看起來似乎不是問題,觀察當然是要有目標的。但教師認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事先定好的觀察對象和觀察目標往往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無法實現,觀察到的往往是隨機發生的事情。
  • 10.16成都幼兒學習環境創設與區域遊戲、自主遊戲開展
    10月18日 全 天一、專題講座與案例分享:創設支持幼兒學習的環境 如何更好地讓幼兒在支持性活動環境中學習和發展?積極的為幼兒創設一個支持性活動環境,根據幼兒的需要,對環境進行修整,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 經驗調整環境,引發幼兒能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探索、自主建構。
  • 以《指南》為依據適時適宜地介入幼兒遊戲
    華東師範大學 華愛華儘管沒有成人對遊戲的介入,幼兒也能在遊戲中自我發展,但是有沒有成人的介入和指導,幼兒的發展還是有區別的。幼兒園一線的教師之所以認為組織「遊戲」比「上課」還難,主要就難在看不懂幼兒的遊戲行為,不會分析幼兒在遊戲中表現出來的發展水平,也就無從推進幼兒的發展了。其原因在於教師不知道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觀察幼兒的行為,可以從哪個視角來分析幼兒的發展水平。現在,《指南》所列五大領域的學習與發展目標,以及這些目標的行為表現,正是給了廣大教師觀察分析幼兒行為的抓手。
  • 【遊戲故事】建橋記
    觀察時間:2021.1.18觀察地點:戶外建構區觀察對象:王致遠、趙楷瑞、陳子沫、許陽、陳子諾等(小班)觀察教師:許曉麗冬日的暖陽,愜意的時光,熱鬧的幼兒園、嬉鬧奔跑的孩子,沉浸在這樣的環境裡故事背景幼兒園的搭建區裡分類擺放著各種積木,孩子們在自主遊戲中搬搬抬抬、自由擺弄,不斷探索不同積木的使用,體驗積木組合的樂趣。今天的戶外遊戲,孩子們自主選擇材料,自主遊戲,而我們的「建橋記」驚喜故事也是在自主中產生的.
  • 一起走進孩子的遊戲——長興縣開發區中心幼兒園開展如何撰寫遊戲案例培訓活動
    為更好地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撰寫遊戲視頻案例的能力。近日,長興縣開發區中心幼兒園邀請了長興縣教育研究中心的徐季琴老師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培訓。培訓中,徐老師從「遊戲案例的撰寫「、「自主遊戲的觀察記錄」這兩方面進行培訓。
  • 長興縣機關幼兒園學習共同體:遊戲促思考,思考現成長
    老話常說「遊戲是孩子一日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方式」,那遊戲的過程中能看到什麼?孩子間的交往?對遊戲材料的操作熟練程度?還是僅僅只是觀察?帶著對遊戲視頻案例飽滿的熱情,近日,長興縣機關幼兒園學習共同體開展了「機關共同體」遊戲案例培訓會。
  • 德陽幼兒園園長、教師齊聚綿竹 就為研究如何玩遊戲
    德陽東電幼兒園與廣漢三幼分別作了《森林樂園》與《環保小衛士》區域遊戲組織和觀察反思專題分享。德陽市教育局基教科趙清梅老師對德陽市2019年幼兒園區域遊戲及觀察反思評選活動城區公辦園組獲獎教師頒獎。在對本次展評活動作總結點評時,趙老師從本次遊戲案例評選活動緣起、活動目的、活動開展情況以及教師在組織與觀察遊戲活動中還存在的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