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活動案例曾榮獲江蘇省優秀幼兒教育案例一等獎
作者:金壇區實驗幼兒園範洲老師
東方鹽湖城位於中華道教名山——金壇茅山,自開放以來,一直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更是孩子們出遊的好去處。這不,在班級的戶外遊戲開始前,孩子們便隨著爸爸媽媽前往東方鹽湖城遊玩,回到班級後,孩子們投票選出了最喜愛的景點之一——水世界。於是,跟隨孩子的興趣,我們開始了神奇的建構之旅。1.藉助地理資源優勢:參觀遊玩「東方鹽湖城」,幫助幼兒了解鹽湖城中的特色景點。2.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通過「東方鹽湖城」調查問卷,讓幼兒用文字、圖片等形式記錄孩子們眼中的鹽湖城。孩子們眼中的鹽湖城
孩子們對心中的建構作品進行圖紙設計
「快!戴上安全帽,我們開工吧!」只見婉玥雙手捧來了幾根方柱插管積木,說到:「這個可以做水車的『手臂』。」阿羽看了一眼說:「對的,就像摩天輪一樣。還要那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把這些『手臂』插進去。」說完便去拿來一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開始了水車的建構。阿羽一手扶好支架,一手指揮著一旁的嘉義說:「你再去拿一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不然水車會倒。」不一會兒,嘉義拿來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兩人一起將支架插了進去,「這下好了,我可以不用一直扶著了。」阿羽話音剛落,「撲搭」一聲,水車倒了。「怎麼回事啊,它怎麼站不住?」「肯定是底座不穩,我們再插一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三人試了試,咦,這次好點了,不倒了,可是水車還是不穩。婉玥看到前面搭建大門的小朋友們拿著方柱插管積木插在圓形八面萬能積木裡,就像水車的「頭」一樣,她也想試試,就又拿來幾根方柱插管積木,一個一個插好,這下大功告成了,水車不倒了,穩穩地站在了那兒。 三個小夥伴興高採烈地跑過來:「老師,我們的水車搭好了,快幫我們拍張照片吧!」本次建構活動中,幼兒雖然掌握了連接、支撐等技能的建構,但是並沒有把握住水車的主要特徵。比如水車能轉動,幼兒沒有建構出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跟幼兒生活經驗不足有關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孩子們缺乏對水車結構的感知和觀察。1.充分肯定幼兒的搭建作品,讓孩子們體驗到建構的樂趣。2.相信孩子,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建構活動中自主分配和建構。在開始第二次「東方鹽湖城」的建構之前,我請孩子們欣賞第一次搭建的照片,看到水車時,佳澤大聲說道:「老師,這個好像摩天輪,可是我坐過的摩天輪會轉,這個不能轉。」
阿羽聽了說:「對哦,我在鹽湖城看到的水車也是會轉的,但我們搭的這個不會轉,感覺不像水車了。」阿羽越說聲音越低,甚至有一點失落。我說:「的確,鹽湖城裡的水車會轉,那你們今天來想想辦法,讓你們的水車也轉起來,好嗎?」「好啊,好啊!」孩子們熱情地回應著。
來到戶外,婉玥、阿羽、嘉義依舊選擇了搭建水世界裡的水車,這次還吸引了軒軒、佳澤的加入。阿羽說:「上次我們的水車不能轉,今天我們應該先想下怎樣讓水車轉起來,然後再搭建。」 佳澤說:「我覺得應該把上次水車的『頭』插在一根圓棍上,這樣就能轉了。」 軒軒說:「可是用什麼固定和支撐住呢?」
「你們看,可以在水車『頭』的前面和後面各插一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然後把『棍子』插在下面,把它撐起來。」 嘉義一邊說一邊拿來方柱插管積木和插管連接積木。「不行不行,一根撐不住,我們用兩根吧,就像我們人一樣,兩條腿才能站住。我認為應該在前、後各插兩根。」佳澤的建議引來孩子們的歡笑,大家愉快地建構著……
不一會兒,水車搭好了。婉玥急忙說:「快讓我轉一轉。」「啪嗒,啪嗒。」一下子,水車掉了好幾根「手臂」,這下可把大家急壞了,「婉玥,你轉得太快了,應該慢點。」嘉義一根根地把水車「手臂」裝好,慢慢轉起水車來,可是隨著「啪嗒」一聲,水車的「手臂」還是掉了。
這時,在一旁觀察的我說:「你們能不能想辦法將水車『手臂』固定住?」孩子們手插著腰,看著水車動起了腦筋。軒軒站在一旁小聲地說:「我們用雙面膠粘起來吧,這樣就不會掉了。」「對呀,雙面膠!」孩子們興奮地跑來向我借了雙面膠和剪刀,一根根地把水車的「手臂」粘上。嘉義和佳澤一人站在一邊開始轉動起水車,「啪嗒」!這次掉的不是「手臂」而是水車的「一條腿」……
在第三次的建構開始前,嘉義跑到我面前:「老師,我們想用雙面膠把水車的『腿』也粘起來,這樣『腿』也不會掉了。」還沒等我回復,一旁搭建大門的靉諾大聲地說:「不行,老師,他們用雙面膠,這個『長棍』上都是雙面膠,我們撥都撥不動。」「這樣,你們把有著雙面膠的『長棍』都給他們去搭水車,另外,你們再想一想除了用雙面膠,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水車穩穩地站住。」
這個問題一下子讓孩子們沒了主意,大家眾說紛紜:「嘉義、婉玥,我們應該像第一次搭的時候那樣,用一根『長棍』撐住,然後旁邊插許多『長棍』固定。」「可是那只有一根『長棍』,水車『頭』上加了兩個圓形的(八面萬能積木),上面重很多,肯定會倒的。」婉玥不放心地說。「我們可以試試嘛!」嘉義邊說,邊去拿來方柱插管積木和八面萬能積木。
三個人先搭好了水車的「頭」,緊接著搭好底座,準備將水車「頭」插上去,可是一個底座,一根棍子,插哪呀?一旁的辰辰看了,急忙拿來更多八面萬能積木和方柱插管積木,「用兩個,一邊插一個。」「對對,快,我們一起插!」在大家的合作下,水車搭好了,穩穩地站住了,還能轉了呢!
本次建構活動是幼兒第三次搭建水車,有了前兩次的經驗,這一次幼兒的作品從技能和完整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次的搭建中,孩子們不僅思考了兩個解決方法,而且學會了從兩個方法中選擇出最適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1.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引導孩子們進行深度學習。2.支持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索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3.支持幼兒在建構中提出問題,邊建構邊改造,玩中學、學中玩。1.從幼兒興趣出發,激發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的深度思考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本次的「東方鹽湖城」建構從前期的經驗準備,到投票選舉特色景點,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以孩子的興趣為基本,讓孩子從自己感興趣的事出發,做自己想做的事。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一直秉承著一個討論中心:你在遊戲中建構了什麼?你遇到了什麼困難?你是如何解決的?一步一步,一層一層地引導孩子們往下探究,不斷地思考和改造。
2.有效觀察,理解幼兒的經驗和需要
戶外遊戲活動中,如何了解孩子的實際經驗和興趣?幼兒需要什麼樣的材料?什麼時候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應該在怎樣的時機下可以介入遊戲?我想觀察是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多數時候我是觀察者。
在這次的建構中,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觀察,不說話,用手機去拍攝記錄孩子們的活動,在活動結束後,引導孩子總結自己的建構活動,並適時地引導孩子去思考建構中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發現並找出問題,帶領孩子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通過積極思考、合作搭建和反覆探究,嘗試找出合理之法。教師只有通過觀察才能真正成為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引導幼兒向更高的遊戲水平發展。
3.正確引導,促進幼兒遊戲的發展
自主性遊戲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在一定的遊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為直接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積極遊戲過程。
在本次建構活動中,幼兒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難,有時候我只需要等待,等待孩子們自己找出解決方案。當孩子們把目光投向我,尋求我的幫助時,我和孩子一起探討、研究。比如在第二次建構水車時,由於孩子們水車的「手臂」一轉就會掉,水車無法繼續轉動下去,我通過「你們能不能想辦法將水車「手臂」固定住?」這樣一個具有思考性的提示,引導幼兒思考、探索,自己獲得解決方法。
所以說,在遊戲中,教師要善於「接」住幼兒的問題,再把問題拋給幼兒,讓幼兒通過思考,找出解決困難的辦法,使建構活動能夠進行下去。
4.快樂分享,激發幼兒開展下一次活動的願望
分享交流是每一次活動結束後必不可少的一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更願意把這個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們,把它當成一次經驗交流、快樂分享的過程,而我只需要打開手機拍照、錄音,將孩子們的介紹、討論記錄下來,並進行整理即可。
在搭建過程中,孩子們始終以興趣為出發點,在建構中不斷地提問,再通過實踐不斷地改進,他們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深度學習。現在,孩子們的「水車」和「東方鹽湖城」終於有模有樣了,但精彩的故事仍在繼續,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