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全球創新藥,ALG-ASO反義分子,表面抗原下降是關鍵

2020-12-10 小番健康

在國外B肝新藥研發領域,Aligos Therapeutics公司專注於慢性B肝(CHB)、肝癌(HCC)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藥物研發。值得一提的是,Aligos公司的B肝在研新藥ALG-ASO屬於反義分子(Antisense Molecules)靶點設計。

B肝全球創新藥,ALG-ASO反義分子,表面抗原下降是關鍵

作為全球的一種常見傳染病,慢性B肝可以通過主要三種途徑進行傳播,分別為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以及性傳播。若是比較HBV和HIV傳染性特點,實際上HBV傳染性還要顯著高於HIV。多數B肝感染者早期,即已經發展為慢性B肝患者(CHB)處於無症狀,或無明顯身體不適,這將加大排查難度。

對這種無症狀慢性B肝患者,主要特徵為B肝表面抗原持續陽性超6個月,同時符合HBV-DNA高水平。無論是,上述兩種主要特徵任選其一,若是任由其進展下去,肝細胞炎症直到肝細胞壞死,最終走向肝硬化、肝癌。小番健康注意到,Aligos公司的新靶點設計,不同於核苷類藥物(NAs)和幹擾素(IFN),對於一家專注肝病藥物研發的公司,靶向HBV基因表達,屬於最新的前沿創新技術。

小番健康總結一下,當前B肝一線治療藥物的藥物原理。簡單地講,例如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均屬於NAs,能夠有效抑制體內B肝病毒DNA複製,但是卻無法降低B肝表面抗原的水平。而表抗原的表達,可以抑制慢性B肝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B肝難以實現功能性治癒。通過小番健康簡單介紹,進而才能夠恢復B肝患者的自身免疫。

可以查到的,Aligos公司現有B肝在研新藥方向有,反義寡核苷酸(ASO)、衣殼裝配調節劑(CAM)、抑制S抗原轉運的寡核苷酸聚合物(STOP),值得一提的是,三種在研新藥靶點都不同。雖然,三種新藥的作用機制都不同,但都是為了能夠恢復B肝患者的免疫系統,或者是激活CHB的免疫。

ALG-ASO屬於一種反義寡核苷酸(ASO),小鼠動物模型試驗中,證實能夠抑制B肝表面抗原,同時聯合s抗原轉運的寡核苷酸聚合物(STOP)更有明顯抑制作用。醫學界對新靶點反義寡核苷酸(ASO)一直寄予厚望,當然,該公司開發的三種不同作用機制B肝新藥,主要是為了慢性B肝患者提供優於以往核苷類藥物或幹擾素的治療方案。

小番健康結語:通過首次介紹B肝全球創新藥物ALG-ASO,我們認識了Aligos公司,該公司不同機製作用於B肝患者的新靶點,通過聯合治療方案,有望實現CHB的功能性治癒。在該公司官網找到,LG-010133為STOP候選藥物,證實具有體外抗S抗原活性;ASO候選藥物,覆蓋全病毒基因類型,以上聯合方案為肝病臨床醫生提供其他方案,實現功能性治癒。

藥物化學原理上,反義分子是B肝藥物開發新靶點,原理與RNA幹擾類藥物作用機制比較近似,包括前期小番健康科普的,葛蘭素史克的兩種在研新藥GSK33389404、GSK3228836,都屬於反義分子,反義分子和B肝病毒的mRNA相結合,可以阻止繼續轉變成為B肝病毒蛋白,這個環節有效阻斷之後,B肝病毒複製就能得到抑制。公開信息顯示,Aligos公司位於美國舊金山。

相關焦點

  • 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
    在前面小番健康已經介紹,在B肝新藥研發方向,葛蘭素史克(GSK)專注反義分子(Antisense Molecules)創新藥。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公開信息查到,GSK在研B肝新藥有GSK33389404(IONIS-HBV-LRx)和GSK3228836(IONIS-HBVRx)。反義分子新藥方向為通過與B肝病毒mRNA進行結合,進而阻止其轉變為B肝病毒蛋白,起到抑制B肝病毒複製作用。
  • B肝在研新藥多疫苗進展,表面抗原下降受限,簡介藥物化學學科
    B肝在研新藥多疫苗進展,表面抗原下降受限,簡介藥物化學學科簡單來講,藥化需要對藥物結構以及活性深入研究,利用所學化學知識來確定所需要開發藥物,並從分子層面深入研究其在體內作用機制。藥化英文名為Medicinal chemistry,研究對象是藥物而不是人體,簡單的講,藥化是負責新藥從發現直到合成,並闡明其藥性以及和機體細胞間相互作用的綜合學科,也是國內外藥學專業的前沿學科。創新藥從何而來?主要是通過藥物化學家對藥物分子設計或者從先導化合物修飾,來獲取實體創新藥物。
  • B肝在研新藥RG6346,1b/2a期,表面抗原持久顯著下降
    RNAi抑制劑RG6346,採用皮下注射給藥劑型,所有受試者在完成4個月給藥後,C1自基線至112天的B肝表面抗原平均下降是1.39 log10 IU/mL;C2自基線至112天的B肝表面抗原平均下降是1.80 log10 IU/mL;C3自基線至112天的B肝表面抗原平均下降是1.84 log10 IU/mL(在C3中,仍有2/4未達到第112天終點)。
  • 廣生堂B肝表面抗原抑制劑臨床試驗獲批
    億歐大健康6月18日訊,廣生堂發布公告稱,其於近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關於B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劑GST-HG121臨床試驗申請的《受理通知書》,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21臨床試驗申請已於2020年6月16日獲得受理,受理號:CXHL2000290國、CXHL2000291
  • B肝在研新藥Lunar-HBV,臨床前單次注射,表面抗原和HBVDNA雙降
    RNA幹擾類藥物靶點,Lunar-HBV在小鼠試驗表現出單次注射給藥後,能夠減少小鼠HBV-DNA與B肝表面抗原水平。小番健康提醒,RNA幹擾藥物依然是目前B肝創新藥研發的前沿技術之一,覆蓋全部B肝病毒轉錄物序列,時間表上,全球藥品研發資料庫有一條它的信息。
  • 廣生堂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臨床實驗獲批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劉旭)11月6日,廣生堂發布公告稱,近日獲得國家藥監局關於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B肝核心蛋白抑制劑
  • B肝在研新藥GC1102,單次或多次靜脈注射,表面抗原消失率超10%
    一種B肝在研新藥GC1102,藥智資料庫的全球臨床試驗資料庫顯示繼續處於Phase 2和Phase 2/Phase 3研究當中。GC1102是由韓國Green Cross 公司自主研發,作為一種單克隆抗體藥物。
  • 為何B肝停藥那麼難,著眼表面抗原陰轉,長期治療長效抑制
    B肝抗病毒治療一直以來都與停藥關聯度較高,小番健康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進行抗病毒慢B肝都不希望終身服藥。於是,有這樣一種疑問,何時可以停藥?為何B肝停藥那麼難,著眼表面抗原陰轉,長期治療長效抑制抗病毒治療有兩個方向,核苷類藥物和幹擾素,幹擾素是有療程的,所以也有停藥標準。
  • B肝患者在吃抗病毒藥,表面抗原定量為何時高時低?醫生幫你分析
    有很多正在抗病毒治療的慢性B肝患者朋友,在定期複查的過程中,會發現這樣的問題:B肝病毒DNA(HBV DNA)載量在逐漸下降,甚至到低於檢測下限的地步,但是查B肝兩對半卻發現了問題,B肝表面抗原(HBsAg)的定量(也叫滴度)變化不定。
  • 廣生堂治療B肝全球創新藥獲準開展臨床試驗
    原標題:廣生堂治療B肝全球創新藥獲準開展臨床試驗   8月3日,廣生堂
  • B肝創新藥新靶點介紹,RNA介導全部轉錄物,兩種已完成第一階段
    在全球B肝創新藥物新靶點方向,RNA幹擾技術一直是熱門且具有潛力。RNAi療法,也最近二十年被人類探索的新靶向技術,2006年由兩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貢獻。B肝創新藥新靶點介紹,RNA介導全部轉錄物,兩種已完成第一階段RNAi技術應用廣泛,2018年9月已經公布了基於RNAi新藥用於多發神經病變。RNAi通過雙鏈RNA特異性結合,形成和序列互補的mRNA,介導轉錄水平基因表達受到持續抑制。
  • 廣生堂: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成功入組給藥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興彩)廣生堂5月28日午間公告,公司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41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於5月28日成功入組給藥。據介紹,B肝核心蛋白抑制劑GST-HG141系全新靶點的抗B肝病毒1類新藥,可以抑制HBV(B肝病毒)衣殼的脫殼與組裝,動物體內藥效試驗展現了優異的病毒抑制作用,是公司B肝臨床治癒「登峰計劃」重要組成藥物之一。目前,B肝核心蛋白抑制劑是唯一能夠觸及HBV cccDNA的小分子藥物類型,對於B肝臨床治癒至關重要,是全球研究的熱點。
  • B肝病毒表面抗原是什麼 什麼原因導致B肝
    B肝是很難治的一種疾病,治療的時間一般都很漫長。對於這種疾病,人們都很恐懼,有人也會注意預防,注意去醫院進行檢查。對於B肝病毒表面抗原,很多人都不了解。那麼,B肝病毒表面抗原是什麼呢?B肝病毒表面抗原陰性是什麼?患B肝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B肝功能性治癒在望,2020年成節點,廣生堂創新藥已選定臨床前候選藥
    億歐大健康6月24日消息,廣生堂發布公告稱,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21項目已選定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處於IND申報(臨床註冊申報)前的準備階段。公告稱,現階段全球範圍內還沒有B肝臨床治癒藥物上市,在中國用於B肝治療的藥物主要是核苷(酸)類藥物、幹擾素和中藥,但存在陰轉率低、長期使用費用昂貴、停藥易復發等問題,獲得功能性治癒可能需要抗病毒和免疫調節治療進行聯合,開發新一代高效、低毒、非核苷(酸)類抗B肝病毒口服小分子藥物勢在必行,是探索B肝治癒的必由之路。
  • B肝在研新藥AB-729,單劑量90毫克,顯著降低HBV抗原
    在2020年美國肝病年會(AASLD2020)楊梅生物製藥公布的B肝在研新藥AB-729,B肝表面抗原額外下降數據超市場預期。AB-729是一種針對肝細胞的RNA幹擾(RNAi)治療藥物,使用楊梅的新型共價結合N-乙醯半乳糖胺(GalNAc)給藥技術,令皮下注射成為可能。
  • 廣生堂在研B肝創新藥又有新進展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6月25日,廣生堂發布公告稱,公司在研的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21項目已選定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處於臨床註冊申報前的準備階段。體外及動物藥效試驗顯示,GST-HG121是有效性顯著、安全性優異並擁有全球智慧財產權的B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劑,有望成為廣生堂另一個有效性優、安全性好的HBsAg抑制劑。B肝是由B肝病毒入侵引起的炎症反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有2.57億人存在慢性B肝病毒感染,B肝導致了88.7萬人死亡。
  • 了解B肝創新藥靶點,靶向病毒生命周期,有望實現功能性治癒
    目前,全球B肝創新藥靶標瞄準病毒複雜生命周期cccDNA清除,若不清除cccDNA,則無法徹底治癒B肝。小番健康了解到,2019-2020B肝創新藥中的病毒進入抑制劑、B肝表面抗原抑制劑、衣殼抑制劑、RNA幹擾類藥物以及cccDNA抑制劑都屬於針對cccDNA的,它們在未來若能夠順利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則有希望實現治癒B肝。
  • B肝新藥2020進展,治療性B肝疫苗HeberNasvac,即將迎來上市期
    B肝新藥2020進展,治療性B肝疫苗HeberNasvac,即將迎來上市期B肝新藥治療性B肝疫苗HeberNasvac上市後,整體還需要改良,所以部分還在做臨床研究,正確獲得更為理想的針對B肝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影響。
  • 廣生堂(300436.SZ):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41臨床試驗首例受試...
    格隆匯5月28日丨廣生堂(300436.SZ)宣布,公司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41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於2020年5月28日成功入組給藥。B肝核心蛋白抑制劑GST-HG141系全新靶點的抗B肝病毒1類新藥,可以抑制HBV(B肝病毒)衣殼的脫殼與組裝,動物體內藥效試驗展現了優異的病毒抑制作用,是公司B肝臨床治癒「登峰計劃」重要組成藥物之一。目前,B肝核心蛋白抑制劑是唯一能夠觸及HBV cccDNA的小分子藥物類型,對於B肝臨床治癒至關重要,是全球研究的熱點。
  • B肝全球新藥進展和治療性B肝疫苗進入二期
    全球在研B肝新藥方向,還有治療性B肝疫苗,主要通過打破B肝患者(CHB)的免疫耐受狀態,誘導免疫應答來實現清除體內B肝病毒。相比人們所知的,感染後接種疫苗均無效,這種治療性B肝疫苗適用於已感染B肝病毒的B肝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