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玄與曉夢第1次見面的時候,就以自由自在而標榜了自己的人設。
所以當他將自己釣來的魚給烤熟之後,曉夢不禁調侃了他一句。
魚本來是自由自在的在水中遨遊,但實則他並非是真的自由。
哪怕他不是被垂釣者吃掉,也會遇到比它大的魚,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
這也像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追求自由,但有時候你面對一些事情是無能為力的。
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有一首著名的詩句,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魚之樂?
這句話用在這裡更是大有玄機,曉夢一直試圖與清玄接觸,因為他們兩個人身上有著一些共同點。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所追求的又有差別。
曉夢之所以每次都主動去找清玄,是因為她受傷的心靈需要安慰。
只有在這個人身邊才能夠有一種被別人理解,感同身受的欣慰。
然而清玄呢,他似乎從未真正的開心 過,也從未解脫自己的桎梏。
這就像一個滿身負能量的人,想要讓他充滿陽光,開心的活著都非常難。
他總能夠讓自己的悲傷來感染別人,哪怕在那好好的吃一頓烤魚,都吃得食之無味。
但有時候這種負能量也能夠讓人深思,避免重蹈覆轍。
所以有時候如果遇到一些非常糾結的難題,無法放下束縛,不妨就不要去想它了。
這並非是懦弱,而是一種對自己更加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