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阿迪達斯出了一款名為Yeeze的鞋(即「椰子鞋」)後,在全球引領了一股潮流。但只有接觸鞋行業的人才知道,這雙爆款鞋子中藏著一個大秘密——飛織技術。該技術由耐克於2012年率先推出,隨後引發運動鞋製造技術革命。
去年10月,中國鞋業龍頭之一奧康在智能製造方面繼續發力,引進飛織製造機器,12月第一批機器投入使用,飛織車間運作步入正軌。這也意味著,奧康運動板塊步子邁得更大,產業升級繼續加碼。
在奧康甌北製造基地,工廠四樓的飛織車間燈火徹夜明亮。幾名工人穿梭在光潔的機器之間,他們在電腦中輸入數據,機器則自動開始運作,編制出一張張鞋面。傳統的鞋面分為鞋舌、鞋面、後跟,飛織技術下的鞋面由一根熱容紗編織而成,是一塊完整的布。
這種「一根線」做鞋的工藝減少了原材料的損耗和摩擦區域,且使得鞋面結構、顏色、款式搭配多樣化,滿足用戶對運動鞋的時尚性需求。此外,針織鞋面自然存在的空隙提升了透氣效果,具有吸溼排汗,抗菌防臭的各種功能,滿足運動中足部的需求。
「我們奧康生產運動鞋啟用飛織技術,工藝水平上同耐克阿迪達斯是一樣的。」奧康飛織車間的負責人介紹說,「我們工人的工作鞋就是我們自己做的飛織鞋,鞋子很輕,大概在二三兩左右,而且貼腳透氣。」
值得關注的是,奧康飛織車間每天24小時運作,日產量3500~4000雙鞋面,這是傳統針織車間150名工人的日產量。而如今,一個車間只需要20名工人輪班調試機器即可。
「機器換人」使得人力成本大大降低,解決了企業所面臨的「用工荒」困境。」飛織車間負責人介紹。機器的引進降低了成本,也解決了企業所面臨「用工荒」的困境,奧康打造智能(無人)工廠的步伐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未來的世界,所有的製造商他們生產的機器,這些機器不僅會生產產品,它們必須說話,它們必須思考。機器不會再由石油和電力驅動,機器由數據來支撐。未來的世界,企業將不再會關注於規模、標準化和權力,只會關注於靈活性、敏捷性、個性化和用戶友好。」馬雲曾在德國漢諾瓦IT博覽會上用這樣一段話描述「工業4.0」時代的特點。
在「工業4.0」時代,工廠要迅速對市場做出反應,並及時生產,網際網路的加入,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我們把鞋款樣式拷進機器的電腦控制板,設置相應數據,機器即可自動編織生產。鞋面編織好後,到熨燙線上熨平後,再進行裁剪。這些機械都由電腦控制,我們只需要進行數據輸入的操作和機器的日常維護。」飛織車間負責人介紹,「簡單來說,工廠通過機聯網、物聯網及時收集生產信息,工序之間的協同性大大提高,從接單開始,就知道有一款什麼鞋,立刻做出反應,大大縮短備料和生產時間。對於我們奧康飛織車間,只用一周,我們就能將市場所需要的時尚鞋子產出,裝箱運輸。」
據悉,奧康智能製造將會有更多突破,引領製鞋行業轉型升級。奧康投資控股董事長王振滔說,「縱觀世界各大鞋企都在搭建全自動化的迅捷工廠,奧康也在打造智能工廠的路上。未來十年,企業將更加重視消費者需求,讓個性化定製將成為時代的新潮流。」
(來源:溫州晚報)
3月31日,李寧超輕15代跑鞋在上海中心118層正式發布上市,這款以「魚化龍」作為創想的超輕跑鞋一經亮相,即刻點亮「上海之巔。
現場,與「輕」有關的設計隨處可見。由魚化龍的創意基礎上打造的展示牆,呈現了雲上城市的輕飄感,與龍在騰雲駕霧的動態感;現場用雲或氣球等裝置懸掛十五代超輕跑鞋,直觀感的展現了超輕15代跑鞋195克的輕盈;以懸浮的形式呈現的跑鞋,十分貼合「勢輕天下」的主題。這款鞋整體非常輕盈,支撐不錯,很適合較快速度的節奏跑;鞋面和中底的結構,特別是鞋幫和鞋子中部比較緊湊,能保證跑步過程中能量的反饋和傳輸。
當我們有做這家店的規劃時,就開始在思考可不可以有一種不同的方式,而不是刻意去打造看起來像生活方式的店。例如找到產品和城市生活的一個結合點。在優衣庫深圳實體店內,陳列師按照不同區域的概念搭配出產品的混合搭配,目的就是為了告訴消費者你或許可以這麼穿。但又不止於此,優衣庫正在通過這些建立生活場景化的方式拉開與同類品牌的差別。
2018年04月02日早盤09時32分,起步股份(603557)出現異動,股價大幅拉升5.02%,創4月新高。最新的三季報顯示,該股於2017年9月30日實現營業收入8.97億元,淨利潤1.40億元,每股收益0.33元,市盈率6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