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活著的目標是什麼?研究發現,繁衍後代是它們的目標之一

2021-02-08 奇物紀

審核-小文

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存在於地球的最終目標是什麼?或許有的人會認為,人的存在就是為了創造出價值,創造出財富,成為有能力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的人;還有的人會認為,錢財對人類來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且人類一生都在為後代操勞。因此,有些人會選擇成為丁克族,但他們一生為事業所奉獻出的時間精力也是在為人類的源遠流長,且一直流傳下去的文化做出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稱之為「繁衍」。

就人類以外的生物來說,它們並沒有人類的主觀能動性,一切都只是無意識的活動。所以可以說,生物存在的最終目的就是繁衍。正因為有了繁衍,生物才可以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生生不息;也正是因為繁衍,世界才可以保持生物多樣性。一旦某種生物沒有了繁衍,這種生物就會被列為「瀕危動物」。在加拉帕戈斯存在著12種象龜(平塔島象龜未滅絕前),其中有一種的名字是平塔島象龜。

在2012年以前,世界上的平塔島象龜僅剩下一隻,它特殊到科學家們專門為它起了個名字,即「喬治」。假若喬治死了,這將意味著平塔島象龜永遠滅絕。科學家們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的發生,多次幫助喬治繁衍後代。

但由於喬治是僅存的一隻平塔島象龜,已經沒有雌性平塔島象龜與它進行交配。而且,喬治似乎對雌性並不太感興趣,對交配更是一點欲望都沒有。

前文我們說過:當地存在著12種象龜,科學家們多次找一些與它血緣比較相近的象龜與之進行交配。喜人的是,在兩次的交配下,雌性象龜總共產下了二十多枚蛋。但好景不長,當科學家們正等待著小象龜的出生的時候,那二十幾枚蛋都沒有孵化成功。2012年,喬治離世,平塔島象龜宣告滅絕。

平塔島象龜滅絕後,當地存活著的象龜基本上都處於一種瀕危或者已經滅絕的狀態。在這之中,加拉帕戈斯象龜既有雌性也有雄性,這讓它們能夠輕易繁衍出下一代。因此,加拉帕戈斯象龜成為了象龜品種中滅絕係數較低的一種。

生物為什麼需要繁衍?對於人類來說,有千百種回答。但對於動物來說,繁衍其實並不是因為它們想,而是因為發情期分泌出的性激素使它們有了欲望。其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基因一直處於一種進化的狀態,在逐漸演化下,一些不適應生存的基因就會被淘汰掉,而適應生存的就會合理留下來。

世界一直在改變著,為了能夠生存下來,生物必須做出改變。而在繁衍後代的過程中,基因的改變讓生物有了更多適應生存的能力,所以繁衍對於生物來說,真的是最終目的。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讓動物的父母和後代繁衍後代,沒有倫理道德嗎?
    一聽父母與後代繁衍後代,我們腦子中第一反應就是不道德,而且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還是近親繁殖,難道不會有風險嗎?其實不然,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是回交,由於動物與人類文明社會有著十分大的區別,所以我們一聽到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會有點奇怪的聯想。但事實上,回交是一種育種手段,應用於培育優良品種上。
  • 為什麼自然界中的動物,沒人教它們,它們就懂得交配來繁衍?
    為什麼自然界中的動物,沒有人教它們,它們就懂得交配來繁殖後代?產生這樣的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正在以人類的思維、固有經驗去理解動物的行為,其實,繁殖後代是每一種生物的本能,包括人類,只是因為人類擁有高等智慧,所以才表現得極為不同,但是數十數百萬年之前的人類祖先與其它動物在這方面是相似的。
  • 為何動物都將它作為生存的終極目標?
    近年來,有一個詞被越來越頻繁的提起,它便是「功能性滅絕」,簡單來說,就是瀕危物種因為生存環境被破壞,如果不進行人工幹預培育的話,那麼,在自然條件下,是很難再進行繁殖的,這就等於它們沒有辦法再進行後代繁衍,等到僅剩下來的死亡後,這種生物也就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了。
  • 長頸鹿交配時間很短,整個過程只有1秒鐘,為什麼還能繁衍後代?
    長頸鹿在繁衍後代目前地球生物的繁衍方式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無性繁殖,另一種是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就是通過自己身體某個部分進行繁殖,不需要進行不同性別接觸,這種繁殖方式大多發生在植物身上;而有性繁殖則需要通過雌雄兩種不同性別互動才能繁衍出後代,幾乎全部動物都使用有性繁殖方式繁衍後代,理論上不可能存在無性繁殖的動物,但是人類卻發現地球上存在唯一一種可以進行無性繁殖的動物
  • 有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它們靠什麼維繫「婚姻」?
    不同的動物,對伴侶的忠誠度要求也不同。有些動物夫妻雙方都不需要對對方保持忠誠,比如:貓,公貓不僅會到處與母貓交配,就連母貓也會與不同的公貓一起繁衍後代,科學家曾經從一窩小貓中發現5隻小貓,至少有3個不同的父親。有些動物的一方需要對對方保持忠誠,比如:獅子,雄獅會通過武力角逐出獅王,而獅王則可以霸佔獅群中所有雌獅的交配權。
  • 盤點地球上最稀有的三種動物,它們隨時都有可能滅絕
    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每一種動物的生命都是十分寶貴的,可是由於生存環境的變化許多動物都處在瀕臨滅絕的境地,其中這三種動物更是稀有中的稀有它們隨時都有可能滅絕,我們來看一下是哪三種動物!指猴是一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的奇猴,是世界上最為稀有的哺乳動物之一,它們白天睡覺夜裡出來活動,主要以昆蟲為食物來源。它們出來覓食的時候總是用它們的手來敲擊樹木,從而判斷裡邊有沒有蛀蟲。
  • 農民最討厭的幾種動物,沒想到第一名是它,它們都幹了什麼呢?
    其實這也並不怪這些野生動物,因為它們的樂園被農民不斷的開發侵佔,這讓它們的食物急劇減少,有些膽大的動物就把目標瞄準人們所生產的那些食物,膽子小的就搬家了,去了更大的山,或者長途跋涉尋找自己的樂園,有的在路途中死去,只有很少一部分活下來!1.喜鵲——非常記仇
  • 研究:貓熊保育有成,但大型肉食動物卻消失了
    貓熊保育計劃是人類執行過的物種保育計劃中,成效相當卓著的一個,但在成功保育貓熊的同時,也有一些動物悄悄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最成功的保育計劃之一如果要舉出幾個全球成功的物種保育計劃,大部分的專家或動物愛好者或多或少都會提起我國的貓熊保育計劃。
  • 無性繁殖多方便省事,為什麼人類不選擇這種方式進行後代繁衍?
    相比起有性生殖來說,無性生殖不需要另一半就能夠自己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十分方便省事,可為什麼人類不選擇這種方式呢?世界上很多本質都可以被分為兩種對立的類別,例如邪惡與正義、光明與黑暗。這相對於有性生殖來說是無性生殖的最大優勢,那麼為什麼人類的祖先一開始不選擇這種如此「省事」的方式進行種群繁衍呢?其實這個問題還真不是我們的祖先能夠決定了,甚至連我們祖先的祖先也未必能夠決定,有性生殖的出現倒像是地球生物演化的鐵定趨勢,仿佛有什麼規律規定了到一定的時間點,一部分無性生殖的生物要轉變成有性生殖,又或者說在生命起源的最初,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就同時出現了。
  • 43種動物獨特的出生方式,帶孩子透視繁衍的奧秘
    直到那天給他讀了一本中信出版的科普繪本《動物請回答:你怎麼出生的?》,他再也不問我這個問題了,因為他發現存在世界上,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都允許多種形式的神奇發生。雌性豎琴海豹會在浮冰上生下寶寶,小海馬是從爸爸肚子裡出生的,蝸牛是在疏鬆的泥土裡出生的,石斑魚從卵出生5歲,會發育成40釐米的長的成年雌魚,而到9歲的時候會轉變性別為雄性……不得不承認,打開這本書,你會發現這些動物在繁衍後代上有著非凡的智慧,而這些客觀存在的知識,作為家長都會有知識死角,當然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也是非常有趣的
  • 動物都是雌性孕育後代,唯海馬海龍是雄性繁育後代,它為啥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動物都是雌性孕育後代的,然而自然界中卻有一種動物是雄性與後代,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這種動物就是海馬了。海馬是一種小型海洋動物,屬刺魚目海龍科,一般都生活在水溫相對較高的淺海中,特別是有珊瑚礁的地方。
  • 無性繁殖如此簡單,為什麼動物還會選擇交配繁衍
    單性繁殖的科莫多巨蜥無性繁殖和孤雌生殖明顯更為簡單,快捷,為什麼動物在進化過程中,會拋棄無性繁殖,而選擇更為麻煩的交配繁衍呢?而孤雌生殖雖然也屬於有性生殖,但它是卵原細胞正常進行減數分裂,產生3個極體和1個卵細胞,其中卵細胞獨立發育為後代個體的現象。或者原細胞正常進行減數分裂,產生3個極體和1個卵細胞,其中卵細胞與任意極體隨機結合,形成"極體-卵細胞-受精卵",並由此細胞發育成後代個體的現象。它們的後代就是自身的複製,除了極少數的變異外一般與自身完全相同。
  • 完成目標的秘訣是什麼?發現並克服你的弱點
    有沒有發現自己總是達不到目標?如果你能從中發現什麼模式,那麼你可能早就想出一種方法來發現自己的弱點了。了解自己的弱點或許比了解自己的優點更重要。這裡有一些其他方法來診斷你的弱點。他建議「寫下你的錯誤,並把它們之間的點連起來,然後寫下你的一大挑戰,和最有可能阻礙你達成目標的弱點。」想想生活中反覆發生的消極事件。如果你在做生意,哪類生意你最容易失敗?在你的日常關係中,最常見的爭吵是什麼?
  • 「活恐龍」紐西蘭大蜥蜴,恐龍時代爬行動物的後代,壽命長達百年
    體長最長近1米,壽命長達100年,外形與龍有幾分相似,是恐龍時代爬行動物最後的後代。它們就是紐西蘭大蜥蜴,因為僅生存在紐西蘭的某些小島上,所以以此命名。它們有「活化石」和「活恐龍」之稱。一方面就是因為它們外形相似,另一方面,就是它們是從恐龍時代進化來的。
  • 動物和植物的回交是怎麼回事,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進行回交?
    生育後代對生物來說,是延續種族的大事。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近親繁殖的危害,古時候人們不知道近親繁殖有什麼危害,後代就有了一些遺傳病。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發現了自由組合定律和分離定律,知道了遺傳定律,我們就可以人工幹預植物,改良品種。
  • 動物是直奔目標,人是透過追求目的實現目標的!
    動物,只要足夠兇猛就可以為所欲為;人,有天大的本事都不可以為所欲為!為所欲為的人,我們稱之為黑社會,是要坐牢甚至要槍斃的,動物再兇也不犯法!動物都是直接追求目標的,都是想要什麼就追求什麼;只有人類必需是也必須是透過追求目的來實現目標的,人是想要什麼就必需追求也必須追求應該要什麼!人與動物所想要的目標是完全相同的,但人與動物追求目標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動物是直奔目標,人是透過追求目的實現目標的!這就是天意,也就是規律!
  • 研究目的≠研究目標,課題申報時,研究目標怎樣寫?
    因為一線教師主業是教育教學,而非科學研究。有些概念把握不準,實在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在此,筆者拿出「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標」這兩個易混概念,和一線教師一起辨析一下,為教師填寫課題申報書提供一些參考。開宗明義:研究目的≠研究目標一、什麼是研究目的所謂研究目的,用直白的話講,就是研究者(課題負責人)為什麼要開展這項研究。如果把進行這項研究的理由說清楚了,研究目的自然就明了了。研究目的指向於現實的問題。
  • 研究發現,天氣乾旱會影響動物繁殖率,未來或因人類而更加嚴重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自然界中,繁育後代是動物們的本能,而且大部分動物都是有繁殖期的,不過,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卻發現,受到氣候環境的影響,一些動物在繁殖期並不會繁育後代什麼是熱帶鳴禽呢?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小型的雀形目鳥類,它們的壽命一般在5-18年之間,因為適應能力極強,所以,在世界上分布也非常廣泛。但是近年來,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很多鳴禽物種的數量也都越來越少。
  • 研究發現:一些動物會通過叫聲來偽裝自己
    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很多動物都和人類一樣,可以改變自己的聲音。為了尋找答案,科學家們對164種哺乳動物進行了實驗,發現它們大多都可以發出和自己體型不符的聲音,而且還惟妙惟肖。動物是如何改變聲音的?對於這些動物中的「異類」,它們是如何做到讓聲音和自己的體型不相符的?因為在此前的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們認為動物的聲音應該是和它們的體型相符的。這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