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莫迪正式就任印度第14任總理。當年10月2日,莫迪拿著掃帚,親自在首都德裡市的大街上掃垃圾,並正式宣布所謂「清潔印度」的宏偉計劃。修廁所是這項計劃中的最核心內容,被外界稱作「廁所革命」。
過去,印度70%以上的家庭沒有廁所,人們往往選擇在大街、田野上露天排便。在一些貧困落後的地區,這一現象就更為嚴重。
按照莫迪「清潔印度」的計劃,到2019年的10月2日,也就是印度國父「聖雄甘地」誕辰150周年的那天,要新建成至少1.2億個家庭廁所。
每修建一個標準家庭廁所,政府將補貼1.2萬盧比(約合1130元人民幣)。其中,印度中央政府補貼7200盧比,地方政府補貼剩下的部分。
2019年2月1日,印度當局公布了一組最新的數據,宣稱目前已經修建了9200多萬個廁所,完成了76.6%的目標任務。在該國35個一級行政區(邦、首都、直轄區)中,有27個已經基本消除了露天排便現象。
具體來看,在農村地區,有77%的家庭已經安裝廁所,其中93.4%的家庭經常使用廁所,約有55萬個農村消除了露天排便現象。
不過,根據非營利組織「慈善經濟研究所」在2014年~2018年之間的調查,在印度「廁所革命」的這四年中,露天排便現象減少了約26%,家庭廁所的使用率從37%增加到了71%,約有23%的印度人仍然在露天大小便。
相比莫迪當局公布的官方數據,慈善經濟研究所的數據沒有那麼樂觀,但與4年前相比,確實也有了非常大的改進。
在印度中央政府推行「廁所革命」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多來自基層的阻力。特別是在一些落後的農村地區,很多人還是認為,在家裡安裝廁所是不乾淨的,是違反印度宗教傳統的。
為了儘快完成目標,政府官員使用了壓迫、騷擾和威脅等手段。在拉賈斯坦邦,如果村民不在自家修建廁所,就會被切斷社會福利。
現在距離10月2日的最終截止期還有將近8個月的時間,還有近23%的目標沒有完成,也就是大約2800萬多個家庭廁所需要修建。為此,莫迪當局提出了一個三管齊下的策略:
利用網絡社交信息、教育和宣傳來改變最後一部分人露天大小便的思想習慣;
向弱勢社會群體提供補貼,幫助他們在家中修建廁所;
通過調查和社會審計,核查和監測繼續使用這些廁所的情況。
城市的廁所改造計劃將由印度住房事務部監督完成,農村的計劃則是飲水和衛生部負責的。
除了在每家每戶修建家庭廁所,還將修建和完善各地的固體、液體垃圾排放系統,並且促進婦女、邊緣人群的衛生意識,以及對於他們的社會包容性。
在印度很多地方的傳統觀念中,婦女只能去野外上廁所,而當她們來例假的時候,甚至不能住在家裡,不能工作、上學,只能睡在牛棚裡;而一些低種姓的人群,祖祖輩輩的工作就是清掃露天廁所,他們的排便權受到歧視。
有英國學者指出,印度的「廁所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公共衛生改造運動。你覺得莫迪的「廁所革命」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嗎?歡迎你的留言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