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的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光鮮的背後是假裝「我很好」...

2021-02-18 北美留學生日報

留學生活看似光鮮亮麗,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

獨自在異鄉,學會的技能數都數不清:從做飯、開車、組裝家具,到修車修水管等等,全都不在話下。但萬能的背後是所有事情都一人扛的巨大壓力。

多數留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往往會選擇自我消化,而不是尋求幫助。「報喜不報憂」、「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已然成為留學生的常態。

白天奔波於學業之中,到了夜晚,整個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迷茫、孤獨、焦慮,就像巨大的蜘蛛網慢慢地吞噬留學生的生活,而今年來勢洶洶的疫情,更是將這一切無限放大...

今年對留學生真的是最特殊的一年,除了本身的學業壓力外多了一份不安定感和無力感。隔離快把我隔離瘋了,半年沒出過門,爸媽前幾天發給我留學生居家隔離抑鬱自殺的新聞,嘴上安慰著他們說我沒事,其實真的很崩潰。四月份回的國,每天半夜爬起來上網課,日夜顛倒的作息整個人都很恍惚,睡不好頭也疼,網速還很不穩定經常掉線。研究生畢業正好趕上疫情,投遞了很多簡歷也參加了幾個面試,但最後都被拒了。同屆的朋友大多已經拿到offer,別人問的時候總是「認倒黴」把一切歸結到疫情上,但心裡感覺自己真的很差勁。

在一項耶魯大學關於抑鬱症的調查中顯示,中國留學生群體中明確表示有抑鬱傾向的已高達45%,29%有焦慮症的症狀。


這是極高的數值。

留學生因患抑鬱症而走向極端的例子並不佔少數。

即便是在悲劇面前,部分人對留學生群體的偏見還是照舊;甚至有一些家長也不能理解,認為所謂的「抑鬱」就是心情不好,屬於正常現象,要麼就是責備孩子抗壓能力太差。


事實並非如此,不被理解的心理疾病,往往就是致命的毒藥。當抑鬱情緒得不到有效控制和緩解的時候,就會逐漸變成抑鬱症。

緩解抑鬱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情感支持則是最重要且有效的一種。

當我們對現狀和未來的抉擇感到迷茫時,一定要勇敢地打開心門,將所有顧慮和疑問講給可以給予你幫助的人聽;感覺被負面情緒包圍時也要及時尋求幫助,跟專業人士或願意理解你的家人朋友溝通,不要一個人硬抗。

遠在異國他鄉,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心情上的起起落落,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對學業和成長都非常重要。本周日10月11日晚上9點,我們邀請到治癒系空間創始人Cindy Nie作客學霸說直播間,與大家分享留學在外如何排解負面情緒和心理困擾。Cindy會幫助大家分析疫情期間心理上的煩惱、並且請來了知名心理專家文秀老師為大家講解抑鬱、壓力、情緒無法控制時應該怎麼辦。治癒系空間官網提供在線預約專業持證的心理諮詢師進行線上一對一心理諮詢服務。(OneHealingSpace.com/book-now)治癒系空間同時也是留學生成長陪伴社群,也是海外華人的心靈港灣。自成立以來,邀請了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銀行高管,斯坦福MBA給大家帶來各種有益身心的講座。為海外華人提供及時的、高質量的心理諮詢服務為己任,切實解決海外華人在心理方面的需求。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人的身心健康都不同程度產生影響,特別是對於與家人分隔兩地的留學生而言,生活和學業計劃不斷地被打亂。因此,9月,治癒系空間推出了「兩盞茶」互助項目,為有需要的海外學子提供免費的一對一線上陪伴、情緒疏導的服務。有任何想聊的事情都可以在網站上進行預約,可全程匿名,打造一個輕鬆治癒的空間。(OneHealingSpace.com/2cups)


相關焦點

  • 45%的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光鮮的背後是假裝「我很好」...
    但萬能的背後是所有事情都一人扛的巨大壓力。多數留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往往會選擇自我消化,而不是尋求幫助。「報喜不報憂」、「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已然成為留學生的常態。隔離快把我隔離瘋了,半年沒出過門,爸媽前幾天發給我留學生居家隔離抑鬱自殺的新聞,嘴上安慰著他們說我沒事,其實真的很崩潰。@zzzzhu:四月份回的國,每天半夜爬起來上網課,日夜顛倒的作息整個人都很恍惚,睡不好頭也疼,網速還很不穩定經常掉線。
  • 20萬留學生在國外假裝生活
    所有人眼中的留學生都是令人豔羨的,似乎我們的朋友圈中永遠都會有漂亮的成績單,熱鬧非凡的派對,還有各地的風景,於是每當有留學生的悲劇傳來時,不少人都會難以理解:「自殺?不過是日子過得太好,矯情罷了」。   事實上,在國外,無數抑鬱症留學生在假裝生活!
  • 65%留學生有抑鬱症,學習越好,人反而更抑鬱?
    4個年頭了,但是最近我發現了個奇怪的現象,好像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開始和我諮詢。據耶魯大學研究人員2013年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耶魯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中, 45%的人有抑鬱症狀,29%的人有孩子知道這個情況後也是非常自責糾結,後來就患上抑鬱。很多家長更多沉浸在「孩子出國就是驕傲」這樣的幻想中,但這種幻想的背後卻無形之中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與痛苦。為何留學生抑鬱越來越多?
  • 留學生患抑鬱,卻還要在pyq假裝開心
    其實,不僅是國內學生,隨著中國留學生人數的持續攀升,關於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屢見不鮮。二、學術上的壓力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要求成績要好,其他技能和人際交往沒有看的太重,導致很多留學生只有成績優異的優點。
  • 中國留學生:優秀,只是光鮮的表象
    中國留學生:優秀,只是光鮮的表象原創 小詫 壹詫 昨天據統計,去年有將近30萬留學人員回國。隨著國內大學生素質提高,海歸要找到合適的工作已不再輕而易舉。本周來辯話題:留學生有就業優勢嗎?june我覺得,留學生有就業優勢。留學生分為兩種,一種是特別優秀,靠自己努力,考上國外名牌大學,如哈佛,常春藤等世界名校。另一種是家裡有錢,送去國外就讀一般大學。這兩種人畢業後,回國都具有就業優勢。
  • NBA球員光鮮的背後 是常人難理解的重壓 馬布裡曾直播吃凡士林
    與身體健康相比,球員的心理健康總是會被人們忽略,儘管一部分人認為球場上的輸贏和心理健康沒有關聯,球員們的「自救」行為,不過是假裝可憐,但目前全球有超過10%的人,受著焦慮症的困擾,5%-3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焦慮症,在數據的面前,我們應該理應重視起心理健康的問題。
  • 00後已經開始抑鬱了,3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嚴重的抑鬱傾向,抑鬱後...
    當90後的「社會人」們還在為996熬禿了頭的時候,00後大學生已經抑鬱了。7月24號,《中國青年報》做了一個關於大學生抑鬱情況的調查:有將近3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嚴重的抑鬱傾向,只有不到10%的人覺得自己情緒沒有問題。
  • 光鮮的背後是辛苦的付出,澳洲留學上網課也非常忙碌
    因為疫情原因,不能返回澳洲,上半年本來要研究生畢業的兒子選擇了延期半年畢業,但是下半年疫情還是沒有緩解,澳洲也未開放留學生返回澳洲上課,不能再延期了,只能選擇在國內上網課。以前他在澳洲讀書的時候,平時聯繫也很少,每次視頻一下,或者微信,他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做作業。感覺雪梨大學上課很忙。我很奇怪,不是說留學很輕鬆快樂的嗎?怎麼網上其他人留學很輕鬆愜意的印象?
  • 孩子突然對我說他有抑鬱傾向
    上周六孩子從學校回家,我問他:「你們每周的周測還在測嗎?怎麼沒告訴我你新開學測得如何?」「因為測得不滿意,所以沒告訴你。等我認為測得差不多了,自然會打電話給你。」孩子不耐煩的回應著我。我強忍著怒火及心裡的焦慮,不再繼續我倆之間的對話。因我已偷偷的看過了開學兩周的數學周測錯題推送本。考得極差。孩子看著我極其複雜的表情,說:「我正在努力追趕數學,等有結果了就告訴你。」
  • 你是否也有抑鬱傾向?
    有個同事看我低迷,他和我說:「我認識你兩年。你是一個很活潑的人,可是我沒見過你特別開心的樣子。哪怕和一群人在玩鬧,你的眼神也沒有笑意。」我不愛哭, 但很意外的,卻聽到他的話瞬間眼淚滴下來。我想起前不久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聽著挺詼諧的。
  • 我們搜集了後臺500條來自抑鬱症留學生的留言……
    ▋抑鬱症離留學生到底有多近? 除了飽受情緒病折磨的留學生本人,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於是我們只好假裝「快樂」,假裝「正常」——不怪留學生不夠坦誠,因為我在英國的時候,聽過朋友們說過最多的話就是,「你什麼都好,但是就是太負能量了」.....是的,即使是身邊最親近的朋友,也無法理解我突如其來的悲傷,好像連難過,都變成了我的錯。
  • 老年朋友,您有抑鬱的傾向嗎?
    但老人大都不會承認自己有抑鬱症,更不會主動去醫院就醫。老年抑鬱症不可小覷,如果不管不顧,有可能會引發心肌梗死、高血壓等身體疾病,還有可能會導致悲觀厭世的念頭。因此,作為兒女,一定要高度警惕老年抑鬱症的症狀表現,積極做好相關預防工作,確保老人安度晚年。
  • 24歲知名棋手因抑鬱離世!他瀕臨崩潰的一刻,真相卻在朋友圈
    文/老K前幾天我寫了一篇關於上海棋手因抑鬱去世的文章,有人告訴我,他社交軟體早些時候就露出端倪了。棋手連笑也說,印象中的範蘊若是樂觀大度之人,「輸了棋也能坦然面對,稱讚對手」。作為我們「網絡臉」的朋友圈是否和抑鬱有些許關係呢?朋友圈和心理健康的關係發表在《歐洲物理雜誌·數據科學》(EPJ Data Science)的一項研究指出[1],根據一個人在社交平臺上的信息,就可以識別他是否有抑鬱傾向。
  • 有暴力傾向,擔心成為林森浩第二?心理專家:壓抑本能會抑鬱
    作者:蘭馨 閱讀完本文需要3分鐘心理學愛好者:我發現我自己好像有暴力傾向,我害怕我成為是你在想像中,想對他人施加暴力,還是你在行動上你覺得有一些遏制不住的衝動,想對他人施加暴力,你想對什麼人施加怎樣的暴力呢?是去打他是把他殺了,或者是向林森浩一樣給他去投毒?你有怎樣的暴力傾向?是想像還是說有遏制不住的行為衝動?這一點你自己要明確。我來說說關於我們人的暴力傾向,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我們都有暴力傾向。
  • 有「抑鬱」傾向的孩子,多半會把「3句話」掛嘴邊,家長別忽視
    其實在現在的生活當中,不僅僅只有家長會感覺到有壓力,覺得一些正處於玩樂階段的孩子,也同樣會感受到壓力。如果家長對於這些壓力並不重視的話,這反而會使孩子產生抑鬱傾向。但其實只要從孩子日常說的話中,就能了解到孩子是否存在抑鬱傾向。
  • 患有抑鬱傾向的人,可能有這幾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經常性的失眠,或者是一睡著就好像醒不來的樣子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會有失眠的問題。因為他們被抑鬱症所困擾,長期的焦躁不安,嚴重影響睡眠。還有很多有抑鬱傾向的人,睡著之後就不想醒來,長期的讓自己處在困頓的狀態下,想以此來逃避現實中的抑鬱情緒。經常性的失眠,一睡著就不想醒來,這些也都是抑鬱症的傾向。
  • 經常說這4句話的孩子是有抑鬱傾向的,任由其發展,後果會很嚴重
    那麼,如何從孩子的言行中,窺測孩子是否有抑鬱傾向呢? 最簡單明了的判斷方式是,爸媽可以通過孩子的「口頭禪」,來掌握孩子的思想趨勢,分辨孩子有無抑鬱感。
  • 抑鬱傾向人群的性格特點都有什麼?
    一次寶釵當著黛玉的面伏在母親懷裡,黛玉認為她「分明是氣我沒有娘」。薛寶釵有「金鎖」,而賈寶玉又有「寶玉」,林黛玉對「金玉良緣」十分敏感,而且幾乎成了她的心病,不時用言語在寶玉面前譏諷或試探。警惕抑鬱發作的誘因具有抑鬱性格的人容易發生抑鬱發作,即抑鬱症。各種生活事件如親人的離別和死亡、失戀、婚姻破裂、重大財產損失等常常是引起抑鬱發作的誘因。
  • 每一句「我很好」背後,都藏著一句:「救救我」
    也許你想不到,在全球有3.5億抑鬱症患者,而中國,就佔了約9000萬,抑鬱的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並且殘忍的是,大概每40秒,就有一個人選擇輕生。「沒吃晚飯,加班到一點,到家整個人都是暈的,好希望有個人可以看穿我的內心,明白我的感受,不離不棄的陪伴我。」「我經常連哭幾個小時,哭到手腳發麻,又有時候像沒事人一樣,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課不想見室友,我害怕學校,我好想休學。」
  • 疫情之下,關注留學生們的心理崩潰
    我問他要不要出去跑跑步,他搖搖頭,說昨晚沒睡好覺,沒精神。看他心事重重的樣子,我也心思焦灼。相當比例的留學生面臨這樣的現狀:他們希望走學術之路,認為通過優異成績一步步向上走是唯一出路,每一天都在因為GPA而焦慮。每當一點點成績上的事情不在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時,就會非常沮喪,甚至完全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