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暴力傾向,擔心成為林森浩第二?心理專家:壓抑本能會抑鬱

2020-09-17 心理諮詢師廖峻瀾

作者:蘭馨

閱讀完本文需要3分鐘

心理學愛好者:我發現我自己好像有暴力傾向,我害怕我成為林森浩

廖老師:你說的暴力傾向是什麼意思?

是你在想像中,想對他人施加暴力,還是你在行動上你覺得有一些遏制不住的衝動,想對他人施加暴力,你想對什麼人施加怎樣的暴力呢?是去打他是把他殺了,或者是向林森浩一樣給他去投毒?你有怎樣的暴力傾向?

是想像還是說有遏制不住的行為衝動?

這一點你自己要明確。

我來說說關於我們人的暴力傾向,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我們都有暴力傾向。

弗洛伊德用死本能來說我們的暴力傾向,我們每個人都有破壞的本能,摧毀的本能,毀滅自己、毀滅他人的本能,這個叫死本能。

榮格的原型學說,會用魔鬼原型來形容我們身體裡最深的那種破壞的、摧毀的、死亡的本能。

不管是我們身體裡的魔鬼原型,還是弗洛伊德說的死本能都想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內心深處都是有暴力傾向的。

首先,我們人是動物的一種。

動物之間是不講道德,它們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動物對動物之間即使是同類,有時候也是非常殘忍的,會去廝殺同類。

比如說獅子,一個母獅子如果死了,那麼其他的公獅子過來會把母獅子吃掉。

大猩猩也是這樣的,一群大猩猩遇到了另外一個森林裡落單的大猩猩,它們會把這個大猩猩直接就撕撕碎了吃掉。

我們人是動物的一種,我們身體裡有這樣的暴力的基因,我們有對自己施暴,對他人施暴的本能。就像剛才我說的,弗洛伊德說的死本能,榮格說的魔鬼的原型,這都是在形容我們內心深處最陰暗,照不到陽光的那個角落。

暴力本能需要宣洩。

對於我們人的暴力傾向、破壞本能,摧毀的本能,我們現在有很多很多宣洩的渠道。你可以看恐怖片,暴力片,很多人會喜歡看這類題材的影視劇,看這類題材的影視劇你會覺得過癮,有時候會很噁心,會很恐怖,那麼恐怖的感覺讓你有一種情緒的釋放,因為你在看的時候,你就在宣洩你的暴力傾向。

我們很多人喜歡去玩一些極限的運動,去飆車去蹦極,或者去到非常危險的戶外去徒步,這都是在滿足我們身體裡那種摧毀破壞的本能。有時候這種本能不是指向別人,就指向自己,似乎是向死而生,跟死神擦肩而過,我們才會覺得活得更加過癮,這也是在宣洩我們死本能,破壞本能的一種方式。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你發現你身體裡有這樣的一些暴力的想像,去接納它就行了。

你知道每個人都這樣,什麼時候你需要去注意呢,就是你這種暴力想像已經成為一種遏制不住的行動了,你感覺自己要失控了。

擔心自己失控就需要求助心理諮詢了,否則會陷入抑鬱的情緒

如果你擔心自己會做出一些失控的行為,做出一些這個無法估量後果的錯誤,犯下一些讓你會後悔終身的害人害己的行為,到了這個時候兒,你自己是有這樣的覺察,有這樣意識的,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要去接受心理諮詢和治療了。

否則的話,你的這種死本能過於的強大,要不然你就會讓你自己慢慢的陷入抑鬱的情緒當中,你會不停的自責,因為你在壓抑你的暴力傾向,壓抑你的憤怒的時候,你就會慢慢的就出現一種隔離機制,然後你會變得抑鬱,抑鬱就是壓抑和憤怒的代名詞,還有人說,抑鬱就是僵死的憤怒。

如果你的這種暴力傾向,它不是轉換成抑鬱,不是轉換成抑鬱的能量,不是說被壓抑被禁錮,那有可能真的是會去爆發,轉換成行動。

所以我剛才所說的一些我們正常的釋放渠道,比如說看一些這類題材的影視劇,包括恐怖小說或者是犯罪小說,有一種暴力描寫的一些小說,或者去做一些可以讓我們有釋放感的運動,帶一點點極限的,跟我們平時不一樣的有挑戰的運動。

這都是在釋放我們身體的暴力傾向,如果你已經化為一種不可遏制的行為了,那麼這時候必須要求助於心理諮詢和治療的。

相關焦點

  • 你是否也有抑鬱傾向?
    看完的時候我發現,裡面她的很多症狀我都有。(如果你看這種書你有同樣的感覺,很有可能你真的會有抑鬱傾向。《人間失格》也是一本普通人會看不懂,有抑鬱傾向的人能讀出同感的書)然後我認真地回想了下我至今才二十多年的人生。小時候怯怯的性格,初中的時候被校園暴力,當下真的只想事情趕緊過去,我以為過去了就好了。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 專家:有些孩子「不乖」其實是抑鬱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升學壓力大、課外輔導班各式各樣……近年來,越來越多孩子在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陰影和壓力下成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產後容易產生抑鬱心理 如何避免抑鬱發生
    許多新母親對分娩後為什麼會有脆弱, 孤獨和煩亂的感覺而奇怪。她們的感覺似乎與她們預期的感覺不一致。 她們非常奇怪: "為什麼偏偏我會得產後消沉?"她們擔心,這些感覺意味她們不是好母親。 什麼給了你抑鬱的情緒1.體內激素的波動產婦產後,體內激素波動比較大。
  • 患有抑鬱傾向的人,可能有這幾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經常性的失眠,或者是一睡著就好像醒不來的樣子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會有失眠的問題。因為他們被抑鬱症所困擾,長期的焦躁不安,嚴重影響睡眠。還有很多有抑鬱傾向的人,睡著之後就不想醒來,長期的讓自己處在困頓的狀態下,想以此來逃避現實中的抑鬱情緒。經常性的失眠,一睡著就不想醒來,這些也都是抑鬱症的傾向。
  • 抑鬱傾向人群的性格特點都有什麼?
    寶釵本來是真心對她好,可黛玉總認為她「有心藏奸」。想得多,容易擔心黛玉從寶玉弄來的外傳野史看到,「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鴛鴦,或有鳳凰,或玉環金佩,或鮫帕鸞絛;皆由小物而遂終身之願;今見寶玉也有麒麟,便恐藉此隙,同湘雲也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因而悄悄走來,見機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 最後的審判:林森浩的這兩年(2)
    今年3月,唐志堅上了央視的「心理訪談」節目,與首都醫科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楊鳳池做了溝通。在看了庭審記錄以及與唐志堅深聊後,楊開始傾向於認為是林的性格缺失導致的失誤:心智發育低水平、有敘情障礙、言語使用能力極低,沒法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述到位。去年2月19日,唐志堅初見林森浩時,他的語言「硬邦邦」的,很難溝通。深談下去,發現這位當事人有諸多行為不可理喻。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孩子"不乖"可能是抑鬱
    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十年前,在我們心理精神科的門診上,一天只會碰到2-3個青少年,但現在一天的門診病例有三分之一都是青少年抑鬱問題。」袁勇貴主任表示,青少年抑鬱離我們並不遙遠。
  • 我的室友林森浩與黃洋
    因為水槽邊上濺了幾滴黃色液體,他拿起自己桌上的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衝了下去。最後,他把水桶擺正。此時飲水機的水面向上升了一點點,在大約超過濾水芯兩三釐米的位置。 做完這些,林森浩走到寢室樓四樓西面樓梯口的垃圾箱,他後來說:「因為黃色袋子太顯眼,我只扔了裝有注射器的透明塑膠袋。」隨後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有些孩子「不乖」其實是抑鬱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升學壓力大、課外輔導班各式各樣……近年來,越來越多孩子在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陰影和壓力下成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有些孩子「不乖」 其實是抑鬱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升學壓力大、課外輔導班各式各樣……近年來,越來越多孩子在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陰影和壓力下成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育兒研究所丨娃娃在校總打人,會不會有暴力傾向?
    小小年紀就這麼暴力,長大了怎麼得了?這是暴力傾向嗎?他是不是經常被暴力對待?他的需求是不是總得不到滿足?如果是這樣,孩子就有可能將他的憤怒投射給同學,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打人。Q: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暴力傾向?
  • 大案紀實——復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
    林森浩在此前,包括在接受公安人員調查詢問時,始終未說出實情。2013年4月12日零時許,公安機關確定林森浩有作案嫌疑並對其傳喚後,林森浩才如實供述了其向421室飲水機投放二甲基亞硝胺的事實。2013年4月12日,林森浩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2013年4月16日,黃洋經搶救無效,於當天下午3點23分在上海某某醫院去世。
  • 心理門診三分之一是青少年抑鬱!孩子有這些症狀,家長要留心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文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要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青少年抑鬱問題引發關注。今天(9月16號),記者走訪南京多家醫院心理門診發現,三分之一是青少年抑鬱。
  • 心理門診三分之一是青少年抑鬱!孩子有這些症狀,家長要留心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文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要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青少年抑鬱問題引發關注。今天(9月16號),記者走訪南京多家醫院心理門診發現,三分之一是青少年抑鬱。
  • 幾種原生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可能有暴力傾向,潛在表現很明顯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少部分人存在暴力傾向,只是他們非常善於隱藏自己的性格特徵,以至於在相識初期根本無法識別出來,而日後的相處中才會逐漸露出馬腳,我們該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暴力的傾向呢?
  • 抑鬱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 吸氫可改善抑鬱
    抑鬱,在近幾年成為一個熱詞,全球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抑鬱症狀,甚至有人因為抑鬱而走上了自殺的道路,並且這個現象有些愈演愈烈的趨勢,尤其是在當今的高壓生活環境下。抑鬱,成為了威脅人類生命最大的因素之一。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 抑鬱傾向的人,解鬱先疏肝理氣,秋天或是「有利時機」
    那麼,那些平素就心情抑鬱、或者說有抑鬱症的人,進入秋天之後,心情的壓抑也就可想而知了。心情的抑鬱,對我們的身體、生活、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就說對身體的影響方面,我們都知道,情緒低落、心情抑鬱對「肝」是很不好的,「抑鬱傷肝」也是中醫養生常說的。
  • 45%的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光鮮的背後是假裝「我很好」...
    「報喜不報憂」、「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已然成為留學生的常態。白天奔波於學業之中,到了夜晚,整個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迷茫、孤獨、焦慮,就像巨大的蜘蛛網慢慢地吞噬留學生的生活,而今年來勢洶洶的疫情,更是將這一切無限放大...今年對留學生真的是最特殊的一年,除了本身的學業壓力外多了一份不安定感和無力感。
  • 總是感到悲傷、壓抑,難道是得了「抑鬱症」?| 被誤會的抑鬱
    抑鬱,在不同的人眼裡有不同的理解。儘管每個人的認知不大相同,但很多人會傾向於將抑鬱與抑鬱症畫上等號。或許,是由於人們對抑鬱症有著極強的敏感性,於是,大部分人對抑鬱相關的詞彙有著比較強烈的內在反應。我曾經也有過深刻的「抑鬱」體驗,當時也有懷疑過自己是否得了抑鬱症,那段時間著實讓人感到壓抑。
  • 45%的留學生有抑鬱傾向,光鮮的背後是假裝「我很好」...
    「報喜不報憂」、「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已然成為留學生的常態。白天奔波於學業之中,到了夜晚,整個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迷茫、孤獨、焦慮,就像巨大的蜘蛛網慢慢地吞噬留學生的生活,而今年來勢洶洶的疫情,更是將這一切無限放大...「你崩潰的那一刻,發生在哪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