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應用意識
—— 一節實地測量課的感悟
作者:王淑霞
數學課標指出:1-3年級要在運用適當的度量單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中發展數感,以達到數學思考的目的;並且,在圖形與幾何中,對測量方面明確規定: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米、釐米,知道分米、毫米,能估測一些長度單位,並進行測量。作為三年級的數學老師,我給孩子們上了一節實地測量課,收穫滿滿,現分享與大家。
一、在團隊中增強主體意識:
每個小組在明確本次實踐課總體目標的前提下,迅速確立「領導者」、「監督員」、記錄員、測量員、協助者等不同角色,以確保活動順利進行,並達到人人參與的效果。各小組三五成群,各自在領導者的安排下,積極發揮各自優勢,主動承擔團隊任務,瞬間團隊意識、集體智慧爆棚,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數學課堂。
二、在實踐中提高數學「四基」
新課標核心素養下,更注重學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生活經驗,高效的數學課堂要把這些隱形的東西挖掘出來,以逐步完善課程體系,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讓核心素養落地。
在測量過程中,記錄員、測量員、協助者、監督員,大家各司其職,都好像在完成重大使命一般極其負責。坐著、趴著、扶著、半蹲,大家專注入神的樣子,無論何種姿勢都是那麼美!
通過實地測量,學生感知了各種長度單位的距離,有了簡單的生活經驗,對於估測或選擇單位等知識點熟練掌握,這樣的教學比單純的概念傳授要深刻很多,這就是數學「四基」中的基本生活經驗,從實際生活中獲得,既提高了動手動腦能力,又精準了概念的含義。
三、在分享中獲得喜悅:
在匯報中,各小組各抒已見,把自己測量的數據以及進行的活動與大家分享。此刻,孩子們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喜悅是無法形容的。課標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提出,要讓孩子們在他人幫助下,感受數學的成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我想,這就是實踐課的真正意義吧。
本次活動,孩子們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了不同的長度單位,感受到了各種長度單位的實際距離,了解了自己的步長和一分鐘步行的路程,測量了操場的周長等,高效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是單純的教書匠,我們要把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培養成一個有情有趣有創新的開拓者,而不是枯燥無味的知識複製品。尤其是作為數學老師的我們,更應該把這些古板的數字、概念講活、講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