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初期,學校的四五六年級進行了一次校內小範圍的測試,為的是對假期網課的效果進行一個檢測,然後根據考試結果來制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
如果學生們的成績還可以,那麼假期講過的課程就用最快的速度過一遍,如果學生們掌握得不好,那就只能從頭開始進行「零基礎」教學。
考之前老師們的心中還存在一點點「僥倖」心理,雖然關於網課效果的爭論一直不斷,但是老師們畢竟也是在網課上下了功夫的。
結果成績一出來後,三個年級的老師全部傻眼了。除了班上極個別平時成績就不錯的同學,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徘徊在及格邊緣,更別提什麼優秀率了。
老師是絕望的,家長是懷疑的,學生又覺得自己是無辜的。這樣的成績意味著老師又要重新把網課講過的東西從頭再講一遍,那假期為網課所做的一切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呢?
學生覺得自己也很無辜,網課跟著一節沒落都上了,這個成績確實是自己的真實水平。
相信這樣的現象絕不僅僅是普遍現象,那麼開學後老師該如何安排課程呢?
首先,年級組的大方向要統一
開學後出現這樣的狀況肯定不止一個班,這是個普遍現象,所以年級組內必須要「統一戰線」,針對目前出現的問題制定個性化的方案。
首先要加強年級各班的管理,以班主任為班級管理的核心,統一要求,統一部署,統一檢查。學科以備課小組牽頭,建立有效的集體備課機制,每周爭取集體備一到兩節課。
儘管本學期的有效教學時間比較緊張,但古詩文的背誦、積累,課外閱讀仍舊不能鬆懈。另外每周固定的閱讀課一定不能取消。
首先,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
在大方向上要緊跟年級組的步伐,但是每個班的實際情況終究還是有差別的,所以老師們還是要根據自己班的實際情況「對症下藥」。
有的班,學生水平整體比較好,有的班基礎比較薄弱,所以開學後每個班的側重點一定是不一樣的。
老師們對自己班級的情況最熟悉不過,如果班級的基礎較差,那麼開學後就要一步一步扎紮實實地從頭開始,不能盲目求快。
然後要多關注班級後進生的情況
以辣辣的班為例,我們班有幾名後進生,平時的學習自主性就不是很強,假期上網課的時候更是因為沒有老師的監督,所以開學後的摸底考試成績非常不好。
所以老師要充分了解後進生現行學習情況,使他們朝正確方向發展,改善他們學習情況,提高學習成績。
對他們可以適當放寬一些學習要求:如在批改卷時,放寬後進生的扣分要求,提高他們的成績,作業要求也可以分層,儘量簡單好做。還成立一個後進生小班,推選組長之類的「幹部」,進行組內比賽,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習的有效發展。讓學生在心裡建立要學習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