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裡尋找教育能量 在放手中學做智慧父母

2020-12-19 南寧晚報
    掃碼了解行程

  ■劉明豔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提起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你能想到什麼?是跟童年玩伴三五成群下田摸魚,上山採蘑菇、摘野果,還是推開臥室窗戶盡情地與星星對話?親愛的孩子們,令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麼?是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還是在遊戲中贏得勝利?

  城市在發展,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將人與人之間用鋼筋水泥間隔起來,更是將孩子與自然隔離開來。說起那些昆蟲、植物,他們只在書中或網絡上見過;那些蟲鳴鳥叫,他們只聽別人描述過。給孩子鬆綁,讓孩子走進自然,與自然親密接觸吧!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在山間奔跑,在泥地裡打滾,與蟲子做伴,和大自然為友,盡情歡呼,自由自在!

  沒有圍牆的自然課堂

  孩子們說,大自然是他們最好的樂園,這裡不僅有螞蚱、蝴蝶和小蟲子,還有會扎人的草種子。孩子們,你能想像的大自然的樣子,大明山都能滿足你。

  大明山是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森林覆蓋率高達98.9%。原始森林、星空、雲海,平均氣溫20.5℃,負氧離子高達7萬個/cm3的新鮮空氣,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置身山中就如同進入了天然空調房。

  相信孩子們都聽過北回歸線吧?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你見過嗎?北回歸線對於氣候、動植物的成長有什麼影響呢?為什麼大明山上的湖水呈現的是茶色的?在這個沒有圍牆的自然課堂中,我們將帶你登上北回歸線標誌塔,走進藥浴谷,感受茶色湖水的奧妙。

  和「自然缺失症」說再見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多少城市裡長大的孩子目光所及充斥著各種電子屏幕,手裡玩著冰冷的機械玩具,越來越與真實的世界脫離。這種「去自然化」的生活,讓「自然缺失症」成為當今人類共同的現代病。

  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玩伴,譬如動物、水、泥巴、樹林、空地,這些自然會帶給他們很多歡樂。在感知自然的過程中,豐富的自然知識會引發孩子們感知文字的魅力,書本中的描述突然躍然紙上,孩子們將體會到文字的妙趣橫生。

  寫給家長

  網際網路的發達,給孩子們的學習帶來了便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家長們也應該看到,孩子對世界的感知,不應只是單單通過網絡來獲知,親身的體驗往往有更加明顯的效果。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與自然聯結,才能給孩子提供釋放天性的探索和體驗空間,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此次夏令營,我們以順應自然的生態教育為培養目的,讓孩子們通過感知自然、親近自然、在自然中運動,讓孩子們從中學會包容、學會擔當、學會責任,同時讓孩子們釋放天性,在自然藝術中展開創意和想像力,在自然保護中培養同理心,明白自然生態的重要性,讓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全發展,培養面向一生的優質生活能力!

  寫給孩子

  當第一抹晨曦透過斑駁的樹葉照射到綠油油的草地上時,植物、動物和昆蟲精靈們開始翩翩起舞。它們有說有笑,在大自然的溫暖懷抱中打鬧嬉戲……少年們,歡迎你們回歸大自然!在這裡,我們一起聆聽鳥兒的歌聲,欣賞路邊不知名的野花,感受小溪流動的旋律,張開雙手,盡情地擁抱大自然。也許,大家還能得到神秘的大自然的禮物呢!但是,你們一定要去認真完成探索任務哦!

  這個夏天,我們一起遠離城市喧囂,探尋自然秘密,感受大自然的呼吸,聆聽大自然的韻律,雕刻童年的美好時光吧! 

  活動行程

  第一天

  上午:前往大明山營地,開啟奇妙旅程;熟悉環境,了解規程,領取研學任務

  下午:森林徒步,聽潺潺流水、蟲鳴鳥叫,去發現大明山的植物密碼

  晚上:夜觀昆蟲,讓孩子們對昆蟲王國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零距離接觸昆蟲

  第二天

  上午:乘車上山來到保護站,邊徒步邊觀察林中的鳥兒,學習辨別鳥類,記錄鳥的形態,聆聽鳥的叫聲,學著模仿

  下午:藝術課堂《大自然的聲音密碼》,有趣的教學互動,學會演唱歌曲

  晚上:星光夜談會,光影秀Party。和小夥伴分享自己的故事,集體創作並參與光影舞會

  第三天

  上午:藝術課堂《動物狂歡節》,聆聽美妙音樂,認識戲劇表演

  下午:手偶表演課體驗式教學,孩子們選擇自己心儀的角色,學習表演

  晚上:在星光下、在晚風中,用詩歌表達此境此景,秀出自己的才藝

  第四天

  上午:野外奇遇記——小小護林員。化身護林員,徒步深山安裝紅外相機,捕捉動物身影

  下午:參觀野生動植物科普館,用收集到的植物製作標本,前往藥浴谷戲水。乘車返回營地,路上欣賞日落美景

  晚上:放鬆身心,享受山中寂靜

  第五天

  上午:研學總結會,展示研學成果,分享收穫,感恩大自然的饋贈,感恩父母的賜予

  下午:結束奇妙大明山之旅,返回溫暖的家,把準備好的禮物送給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分享這次旅程的收穫 

  ■招募小貼士
  飛舞大明山小科學家成長營

  招募對象:6~12歲青少年價格:五天四夜,2380元/人

  活動地點: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第一批:7月28日—8月1日(已出團)

  第二批:8月11日—15日(20人以上成團出發,上限30人)

  報名諮詢:18577865779明豔老師

  行程連結:你可以搜索「南寧微教育」微信公眾號,進入夏令營頁面查詢詳情

相關焦點

  • 父母學會放手,是最大的智慧,也是最深沉的愛
    視頻裡,我們問起她怎麼解決吃飯問題?外甥女說:"自己做,有時候也點外賣。"大人們一直驚奇到:「你會做飯?」外甥女笑笑說:「會做一些簡單的。"視頻裡她在掃地,收拾屋子。大人們都說,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在外地,也過得不錯,學會了很多的東西。
  • 「放手而不撒手」,智慧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懂得張弛有度
    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 適時放手吧!做「不爭」的父母,讓孩子「勤而行之」
    家庭教育既屬於科學範疇,也屬於哲學範疇;既屬於技術,又可稱其為藝術,即教育的藝術。在很多合格父母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中,較明顯的一個方法就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為為有為」——懂得適時放手,給孩子留出來一片自由發展的空間。
  •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是放手!
    可老媽的眼淚最終也沒能擋住弟弟的腳步,不放手也得放手了,弟弟義無反顧地走了。十多年過去了,弟弟在北京有房有車有家有愛。老媽終於意識到,孩子終有一天會離開父母遠走高飛,而父母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放手。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他的路,還是讓他自己走吧。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放手
    本文為親子微時光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如今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都存在一種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生怕孩子走錯一步路。乖巧的孩子,按部就班地完成父母的「任務」,調皮的孩子,在管教中一點點變得「乖巧」,他們很累,家長也很累。其實,不如試著放手,散養的孩子,人生也許有更多的可能性。「散養」給孩子留足空間,讓孩子尋找更多可能性。
  • 教育AB面,獨立成長的背後,是敢於「放手」的父母
    小鷸媽媽這個時候則選擇站在一旁,不幹涉小鷸的行為,只做一個默默關注和鼓勵的旁觀者。 這樣我想起,影視名星馬伊琍,曾在微博裡分享,愛馬7歲的時候,就能夠一個人帶著國外生存能力為零的外婆阿姨妹妹們從巴黎轉機飛上海,馬伊琍只是在電話裡適當的指導。 對於孩子而言,媽媽一如既往的關注和鼓勵,就是那顆能讓自己重拾信心和勇氣的糖。
  • 父母捨得放手,孩子才有機會真正成長
    吃飯穿衣是孩子的本能,六七歲的孩子應該能夠自立了,父母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做。有的媽媽認為孩子還小,有些事等到長大以後自然就會了,殊不知長此以往孩子不僅失去了親身體驗的機會還喪失了動手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媽媽長期的保護下孩子變得什麼都懶得去做,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媽媽會為自己安排好一切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了。
  • 賭王何鴻焱:敢於放手的父母培養的孩子更優秀
    - 1 -勇於放手的父母父母視兒女為珍寶,小心呵護,悉心教導,扶著他蹣跚學步,帶著他步入學校,看著他結婚生子……當孩子大了,父母縱使萬般不舍,最終也要放手。龍應臺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 想讓孩子獨立自主,父母堅持「留白教育」,放手孩子才能學會飛翔
    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父母必須要學會放手,堅持「留白教育」,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長。在學校裡,什麼事情都要小寶自己去完成,但是他卻一點能力都沒有。衣服也不會洗、碗也不會洗,平時在家裡都是媽媽做的事情,現在輪到他自己,卻是一樣也做不成。最後小寶只好帶夠一周的衣服,等著周末的時候回家讓媽媽幫洗,而吃飯的碗則換成了一次性的塑料碗,用完就扔。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智慧家長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 天天宅在家,怎樣給孩子做「自然教育」?2個辦法家長學起來
    ,讓孩子在各個階段,讓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會很好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習慣,現在的孩子連吃飯都要父母追著喂,就是典型的「自然教育」的欠缺,孩子穿衣吃飯這些事情,都屬於自己分內的事,現在卻成了父母的事了。
  • 天天宅在家,怎樣給孩子做「自然教育」?2個辦法家長學起來
    大多數孩子都天天窩在家裡,不是打遊戲就是玩手機。有專家提議:寒暑假是孩子進行「自然教育」的最好時機,因為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可以放下課業,去接觸外界,接觸自然。但是有家長表示擔憂,畢竟大人要上班,家長應該怎樣讓孩子接受「自然教育」呢?「自然教育」又有多重要呢?
  • 做智慧型家長:對孩子放手但不撒手!
    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 何時該放手,99%的父母都做錯了
    01 誤區一:該放手時不放手很多父母認為,等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事了,我們就會放手了。其實正好相反,只有做父母的先學會放手,孩子才會真正長大,才能懂事。從出生開始,父母就該學著放手了。是的,從出生開始。父母要做的就是看得見他們的努力,協助他們,並對他們保持信心,而不是過度保護。
  • 不懂教育的父母用拳頭,懂教育的用道理,智慧父母用的是這招
    只靠嚴肅和講道理,未必能夠讓孩子聽話,教育需要智慧教育孩子也是父母不斷提升的過程,時代在進步,再用從前的教育方式去管教今天的孩子有的時候未必管用不說,還有可能造成親子關係之間產生隔閡。因為孩子的吸收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比家長要強得多,他們一天能夠接觸到的信息可能比父母一個星期學習的都多。作為父母應該採用更智慧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因為現在的孩子和過去也不一樣了,他們更聰明,更懂得和父母談條件。
  • 羅濱:父母的教育智慧
    面對成長中的孩子,父母應該有怎樣的教育智慧呢?從時代發展視角看教育觀念需要轉型升級。時代發展帶來了觀念的轉變,父母的重要任務是讓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熱愛生命,學會分享。有錢、有權不是成功的標準,要看錢是怎麼來的、權是怎樣用的。學業成績也不是判斷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還有身心健康、人格品質、寬容之心、創意想像、毅力耐力、奮鬥精神等。
  • 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當孩子年幼時,父母需要用充滿智慧的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又需要及時放手,給孩子更廣闊的天空。 為人父母,就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最好的教育,是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品性,而不是時時訓誡孩子,對孩子的事橫加幹預。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只會認真去做好每一件事,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02孩子長大後父母需學會得體地退出在孩子幼年時,言傳身教的道理,相信很多父母都明白。
  • 智慧型父母和普通型父母,您選擇做哪個?
    這樣的父母習慣發現孩子身上的缺點,也習慣發現別人家孩子身上的優點,所以他們總是在比較,總是在尋找平衡,從而變得急功近利。但是智慧的父母卻知道,不論是優點還是缺點,其實都是孩子的特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他們根本沒有互相比較的必要,也不能用統一標準去衡量。所以智慧型父母更容易支持孩子勇敢地做自己。
  • 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做不一樣的智慧型父母
    這應該是最自然的教法:言傳身教,記得幾年前在一次小學生考試監考中,我發現有個小男孩在偷看紙條:我走過去,他趕緊把紙條扔到了地上,動作老練,沒有一點害羞,應該不止做過一兩次了。而這個孩子,還是班長,父母開著大公司,對孩子的培養不遺餘力,周末的培訓排得滿滿的。男孩鋼琴彈得好,唱歌在市裡比賽還拿過一等獎。
  • 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地退出是智慧父母的一場修行
    孩子突然升學,開始了寄宿生活,吃在學校、住在學校,父母接觸不到孩子的音容和狀態,自然會失落。孩子遲早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從小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是為人父母者應盡的職責,也是對孩子真正的愛護。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幸福的人生,絕對不是「巨嬰」的生活。獨立生活、自理生活註定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且越早修習,越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