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真父權下的偽女權?

2020-12-17 小小說影評

據說,《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好燃的電影。豆瓣9.1分。就在正能量滿滿升起時,忽而細思極恐。冒出一個熟悉名詞:怪獸家長。

其實,一切緣起,不過都是怪獸爸爸要圓自己的冠軍夢。

真父權包裹下的偽女權。

以冠軍夢為中心,為了生兒子,為了子繼父業,爸爸不斷讓媽媽生育,四次生下的女兒,皆為浮雲。

王道夢想一次次破滅後,一次偶然機會,爸爸發現女兒的潛力,立馬燃起B計劃,讓女兒代父圓夢。於是,剪掉長發,束胸,穿短褲,粗暴壓制女兒們一切性徵,以使她們集中精力,練習摔跤。

一切的一切,都是爸爸為了自己的冠軍夢。這裡面到底有沒有為女兒考慮的成分,暫按下不表。

貳。 與怪獸社會相比 爸爸並不那麼怪獸

出於自然天性,女兒們曾經做過一些非暴力不合作抗爭。但轉折點發生在與參加的朋友的婚禮上。她們被告知:她們被迫走上的摔跤之路,怎麼都比其他女生嫁給陌生人的唯一道路更好一些。

別人被爸爸甩包袱 VS 自己為爸爸圓抱負,後者顯得哎喲不錯哦。

如果是二選一,也是現實,無奈,功利的三合一。

編導似乎也是借女兒朋友的口,說出一個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大寶劍:爸爸這都是為了你好。

因此,就算爸爸動機再自私,也是把結果帶去一個更利於女兒的可能嘛!是不是這樣?容後再述。

叄。 與怪獸教練相比 爸爸並不那麼怪獸

女兒進入國家體院,遭遇教練的訓練方法,顯然披上反角的色彩,建制是腐敗的,教練是自私的。

體制與教練居然怪獸到讓女兒忘記爸爸的訓練方法!居然讓女兒還原成為一個女人!居然讓女兒報復性地把爸爸KO掉!太讓爸爸傷心了。

這裡是不是有不妥的地方呢?似乎邏輯上說不通,如果一開始就是放在一個現實的情境裡,二選一是無奈之選,那麼其實進入體院的女兒不是同樣有現實的無奈嗎?

她無法去抵抗龐大的體制,就如她當初無法抵抗龐大的父權一樣。如果訓練方法存在對與錯二元對立,那麼就用結果來說話,這便是現實的邏輯,而事後發展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麼前面父親的黯然神傷是不是更多的還是基於自己不容侵犯的至尊父權受到侵犯而起的呢?

因此,如果能接受爸爸的冷血無情,那麼應該也要接受體制的冷血無情,不能因為爸爸的阿米爾汗飾演而感情上有所傾斜吧?否則你們就中計了。

肆。這其實只是一個卓越教練的奮鬥史

回到「爸爸這都是為你好」的問題上,這裡隱藏了另一層有預設的邏輯,那就是: 只有你成功了,才能證明爸爸為你做主是正確的。只有你成功了,你才能感覺得到爸爸的「愛」。

但是,如果失敗了或者訓練過程中意外致殘了呢?是不是就形同摧毀女兒的一生?是不是並不比嫁給一個陌生人好太多呢?那個殘廢遭社會拋棄的女兒還會用溫情脈脈來回看爸爸的怪獸行為嗎?

也許,這只是卓越教練奮鬥崛起的故事, 有愛的爸爸可能一直缺席。

爸爸是卓越的教練,但絕不是優秀的爸爸,毫無疑問+1,他的女兒們也是幸運的選手,但未必是幸運的女兒。

如果把編導的敘述與渲染技巧都統統過濾掉,我們就看到那麼一個荒謬而無奈的結果。如果觀眾對阿米爾汗餘情未了,可以用「局限性」作解。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世界上大概沒有幾對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遭受這樣的折磨,如果有的話,他們首先得拋棄溫情,又或置身於一個沒有太多選擇的環境,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環境裡,就像當初王軍霞被父母交給馬俊仁一樣。在今天的中國看這個故事,頗有點前現代的意味。

這部影片英文片名Dangal,其實只是叫做摔跤,但中文譯名改成《摔跤吧,爸爸》,可謂傳神,也在暗示,在這個摔跤事業當中,爸爸才是主角,爸爸的意志幾乎貫穿始終。如果有更傳神的名字,我認為,應該叫做:摔跤吧,教練。呵呵

伍。慢著 還有一條光榮的尾巴

影片最後,其實留了一條光榮的尾巴。

女兒在父親缺席,建制(教練)指導失效的情況下,在一比一平之後的第三局最後幾秒險奪冠軍。

因為女兒想起兒時爸爸的話:爸爸不是每一次都會在你身邊。

女兒終於完成了獨立自由的蛻變。

被鎖在密室,最後在國歌聲中,狼狽逃回頒獎現場的爸爸,這一刻,才終於變回了爸爸。

父親與女兒相擁。父權與女權相視一笑。

相關焦點

  • 《摔跤吧!爸爸》:摔跤吧!女孩兒們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我的個神啊》,再到《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從未停止對世事的批判。如果《三傻大鬧寶萊塢》表達了對填鴨式教育的不滿,那麼《我的個神啊》就是對印度各式宗教辛辣的嘲諷和拷問。在豆瓣上,《三傻》的評分為9.1,《我的個神啊》評分為8.3,以卓越的姿態大大領先於國內絕大多數電影。
  • 豆瓣高分《摔跤吧爸爸》,父權的壓迫,只為女兒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豆瓣評分高達了九分,其中飾演父親馬哈維亞的演員是阿米爾汗,在印度被稱為國寶級演員,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很精彩,據說為了演好馬哈維亞這個角色,他在短短的十幾天裡增加了幾十斤的體重,非常敬業。《摔跤吧!
  •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不一定是爸爸!
    《摔跤吧,爸爸》英文名為《Dangal》,不知道為什麼翻譯成了「奔跑吧,兄弟」體,有點想吐槽。阿米爾汗主演的馬哈維亞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使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
  • 摔跤吧,爸爸強勢的父愛
    摔跤吧!爸爸。看到這樣一個片名,你的第一感覺會是什麼?你會因為這個名字就會對這個電影有好印象嗎?好難哦,就像突然有人來告訴你說一個叫狗蛋的人是一個文學家或者大詩人,你一定會覺得他是來找你樂子的。可是這又是一個事實.就像這個電影一樣,名字翻譯得不咋樣,但是內容卻很精彩。
  • 《摔跤吧!爸爸》是經典好電影,印度的阿米爾汗就是我們中國成龍
    文/追劇者們《摔跤吧!爸爸》(Dangal)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主演的印度傳記片。影片講述了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將二個女兒訓練成摔跤世界冠軍的故事。這部印度排名第一、全球口碑已炸裂的電影《摔跤吧!
  • 《摔跤吧!爸爸》裡的社會問題,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導讀語:2017年5月國內電影最大一匹黑馬,當屬《摔跤吧,爸爸》。在沒有播出就熱議不斷,播出之後更是票房不斷走高,口碑持續走紅,過去大半月,仍舊場場爆滿,觀影的大人小孩,絡繹不絕。現在也是5月份,而且好久我都沒有去過電影院看電影了。
  • 電影《摔跤吧!爸爸》改變國家女性地位,一部非常好看的印度電影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當年以史無前例的高口碑霸佔著評分榜第一名,豆瓣評分現在是9分的高分。《摔跤吧!爸爸》作為2017年在中國最受歡迎的印度電影,票房大賣超10億,如此火爆的背後實際上是人們內心深處渴望通過觀影來尋找生活的答案。其現實意義遠大於故事本身。
  • 影片通過諸多細節表達了父親對女兒的愛——《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之前我看的一種感覺就是感動,而這次看《摔跤吧!爸爸》我更能看到它的內涵。阿米爾·汗是我非常喜歡的印度演員。我真的覺得他演誰就是誰。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扮演一個學生,讓我覺得他才是真正的人。在摔跤吧裡,他是歷史上的父親。
  •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五、支持《摔跤吧爸爸》的家長,實質上更多是在支持中式「狼爸虎媽」教育。是出於對美式「快樂學習」的擔憂。中國前有惡意隱喻《大護法》,後有女性弱勢《嘉年華》,然而觀眾根本不買單。《神秘巨星》因為沒有狼爸虎媽,女主崛起過於不切實際,票房也下去了。人家就喜歡看《摔跤吧爸爸》再打我一次。
  • 《摔跤吧!爸爸》一部被名字耽誤的好片
    如果不是《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我們恐怕很難理解平等和尊嚴對於印度女性來說有多麼的艱難。我想影片最打動觀眾的不僅僅是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花盡半生的心血將兩個女兒從平庸的生活裡拯救出來,教給他們摔跤的本領和技巧,讓她們最終成為了可以為國爭光的女運動員。
  • 《摔跤吧爸爸》女主宣布退出影壇:演戲影響我信教了!
    2015年,15歲的Zaira被導演相中,第一次出演電影就是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她在這部電影裡面飾演小時候的女主角Geeta。但她們後來才明白,雖然起初是父親逼迫,但練習摔跤,可能是她們可以為自己的生活戰鬥的唯一方式。電影高潮部分,父親關於「榜樣」的一席談話,真的讓人印象深刻。《摔跤吧爸爸》在國內外上映之後獲得了一片好評。
  • 《摔跤吧爸爸》國家金牌意識的覺醒和真實的印度婦女地位
    但2017年最受歡迎的兩部電影是8月上映的《戰狼2》和5月上映的《摔跤吧爸爸》。前者的榮耀無需重述,後者的榮耀也不減。 如果說《戰狼2》靠的是武力違法,然後橫掃整個中國市場,那麼《摔跤吧爸爸》就是用柔情贏得全國觀眾的眼淚。如果我們看細節,就會發現整部電影在一個粗糙的皮包下包含了太多的內容。
  • papi醬因孩子隨父姓遭謾罵,偽女權讓中國女性平權路走得更加艱難
    01女性平權和偽女權的區別我們一直聽到「女權」這個字眼,那么女權到底是什麼,為何會有「偽女權」的存在,兩者的區別到底在哪裡?而偽女權則是激進、極端的女權主義者的產物,她們過分強調男女性別的對立,在許多社會事件中發表男女對立的不友善的言論。更有甚者,偽女權覺得女性結了婚就是「驢」,是向父權主義屈服而不自知的蠢驢。偽女權要求女性做一個真正字面意思上獨立的人,不能結婚、不能生孩子,反婚反育,站在和男性敵對的位置。
  • 優秀作文《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人生摔跤自我 ——觀《摔跤吧,爸爸》「在所有閃光燈的追隨下,吉塔和巴此塔幸福地與她們的爸爸擁抱在一起……」這是電影《摔跤吧,爸爸》中一個最普通卻又最讓人感動的鏡頭。《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前途無量的摔跤運動員為生活所迫不得已放棄摔跤。但他並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女兒身上,希望由女兒來替他完成他未完成的夢想。在他的指導下,他的女兒吉塔和巴此塔進步神速。
  • papi醬孩子隨父姓 偽女權主義挑錯了刺
    緊接著網絡上出現大量攻擊性留言,有的吐槽其獨立女性人設崩塌,「此前還『標榜』獨立,轉眼不僅生了孩子,而且孩子還隨爸爸的姓。」還有網友出言不遜:「事業再成功的女性,只要有驢腦,就逃不出當驢的命運。讓孩子隨父姓就是男權病入膏肓。」讓孩子隨母親姓,自己就是獨立女性了?再往上延一輩,孩子不是還隨外公姓嗎?有哪個事業成功的女性是單獨靠自己奮鬥的?
  • 那群反婚反育偽女權真能堅持單身一輩子嗎?
    圖片來自網絡02這群反婚反育偽女權真能堅持單身一輩子嗎?類似這種情況的偽女權還喜歡說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有啥臉怪妹子不嫁人呢?她們自認為優秀得不得了,年輕時有幾分姿色,覺得必須高配,不想將就平配。真有那個實力,在年輕時代早就嫁給高富帥,哪裡會拖到大齡未嫁,將來承受老來苦的困境呢?
  • 男權與偽女權之爭:生孩子警告
    但是偽女權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平衡——既要求得到高回報,又不願意付出,致力於追求單方面利己的特權,試問,天底下哪裡有這般好事?到了現代,女性在工作學習上的優勢在逐步顯現,社會地位也在逐步升溫,大家喊著「男女平等」「尊重女權」,背地裡中國的偽女權者卻借著女權意識的覺醒,在要求爭取更多權力的同時還在做著不勞而獲的美夢,將女權和田園女權混為一談。
  • 嚴厲的愛,《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法緹瑪·薩那·紗卡等主演的傳記電影,影片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開始阿米爾·汗飾演的印度父親馬哈維亞,是印度的全國冠軍摔跤手,他曾經拿過全國的總冠軍,然後迫於生計,只好轉行,放棄了自己為國爭光的夢想,找了一份工作,娶妻生子,但是其實的內心始終沒有放棄夢想,他希望自己下一代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妻子懷孕期間,他們共同嘗試了各種生男孩的「偏方」,可惜最後他只有四個女兒
  • 看過《摔跤吧!爸爸》,你知道真實的印度式摔跤嗎?
    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讓很多人對摔跤運動產生了興趣,在影片中父女在奧運會中參加的是自由式摔跤比賽,而在故事中她們從小訓練的,則是典型的印度式摔跤,那麼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如此相似?在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家,吵架都不多見,摔跤這種強對抗的格鬥項目是什麼狀況?
  • 網絡「女權」,請放過她
    大量自認為堅持「女權主義」的網民,在papi醬微博上發表不友好的言論。只因孩子的姓跟了父親,而沒有跟papi醬姓姜。這部分網民認為這不符合papi醬一貫倡導的女性獨立自主,認為她已經向男權屈服,人設崩塌,甚至辱罵她「驢」。所謂「驢」是中文網絡「女權」特有的一個惡毒詞彙,意思為甘願屈服在男權價值體系下的追求婚姻的女性為「婚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