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豆瓣評分高達了九分,其中飾演父親馬哈維亞的演員是阿米爾汗,在印度被稱為國寶級演員,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很精彩,據說為了演好馬哈維亞這個角色,他在短短的十幾天裡增加了幾十斤的體重,非常敬業。《摔跤吧!爸爸》講述了摔跤手馬哈維亞因為一些原因,不能繼續參加比賽,於是訓練了自己的兩個女兒成為摔跤手的故事。
馬哈維亞作為一個摔跤手,儘管自己不能參加比賽,可他將期望放在他未出世的孩子身上,不過接二連三都是女兒,馬哈維亞也漸漸放棄了他的理想,他開始接受現實,不過很快,他又發現了一個獲取摔跤冠軍的道路,那就是自己的兩個女兒,摔跤比賽不僅僅男生可以參加,女生也可以,而且馬哈維亞也發現了兩個女兒的天賦。
於是馬哈維亞就開始訓練他的兩個女兒,看完電影後,有人評價這部電影是為了彰顯男權,父權,雖然最後女兒們拿到了冠軍,可是從一開始就是被迫的,馬哈維亞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兩個女兒,褫奪了她們的愛好,剃掉她們的頭髮,讓她們走在大街上都被指指點點,這不是赤裸裸的壓迫是什麼?換做其他國家來說,也許真的是父權的壓迫,可是在印度,那就問另當別論了。
我們都知道在印度有等級的劃分,而且女性的地位更低,根據數據顯示,印度每天都會有女孩被侵犯,女孩在印度出生就是投錯了胎,更有人覺得生了女孩是件很丟人的事,在印度,女生從來都沒有選擇的機會,一生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在影片中,馬哈維亞的兩個女兒因為受不了父親的壓迫,開始反抗,不去訓練,跑去參加婚禮,在婚禮上,大家都開開心心的,可唯獨新娘子是傷心的。
新娘子表示她很羨慕這兩個女孩,她們的父親對她們很兇,可是讓她們有了更多的選擇,這裡是馬哈維亞的兩個女兒第一次反抗自己的父親,她們覺得她們是女孩,不應該這樣被訓練,她們的任務就是結婚生子,可是聽了新娘的話之後,她們對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新一層的認知。
也是這個時候,她們更加專心訓練,為了最後的冠軍,果然,眼界的大小確實決定了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大女兒進入國家隊後,認識了更多新鮮事物,對摔跤也有了更深的認識,當她回到家裡,又被父親壓迫按照父親的方式來時,她又開始反抗,在與父親的對抗中,馬哈維亞輸了,同時,馬哈維亞也意識到這個女兒已經不是曾經那個唯自己馬首是瞻的女兒了。
這裡大女兒的反抗是為了追究獨立,她想要飛得更遠,從而脫離父親的掌控,可當她在摔跤比賽上一次次失利的時候,她明白了她還是需要父親,而父親也不計前嫌,幫助自己的女兒成為了冠軍,最後女兒比賽的時候,儘管馬哈維亞沒有出現,可大女兒心裡還是父親的身影,就算彼此不在身邊,卻如影隨形,父女之間達到了這樣的融洽才是電影最終想要表達的,從依靠變成獨立,得到了真正的成長。
影片中馬哈維亞不斷訓練自己的女兒們,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可也為了讓女兒們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努力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倘若馬哈維亞在第一次就放棄了,那麼等待兩個女兒的只能是結婚生子,同時兩個女兒要是在途中訓練過程中放棄了,那她們也不會有那麼多選擇,更不會成為摔跤冠軍,努力的過程是艱辛的,在途中,有多少人放棄了?又有多少人堅持了?其實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成為堅持中的一個。
喜歡的小夥伴們歡迎評論區留言,和我分享你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