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姓是非常多的,很多人都擁有自己家族的姓。不過能夠知道自己家裡姓的起源的人並不多,其實姓剛開始是源於部落首領名稱或者是部落的名字。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區別不同的部落。
這樣做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不同部落之間的通婚。我們國家姓很多,根據相關的一些政整理,不完全數據就已經達到7000多種姓,讓人非常吃驚。不過在時間的不斷變化中,很多姓氏消失了。
如今能夠遺留下來,很多都是很普通的姓氏,但是也有一些姓氏是被很少的人使用的,比如說「安」這個姓使用的人就不常見。「安」姓的人到現在為止全國大概只有170多萬人。從以前到現在,也有很多「安」姓名人。
除了我們非常熟悉的安祿山之外,其實還有一個人叫做安清。這個人以前是安息國的太子,後來搬到中國之後就把名字還成了安清。說起安息這個國家,它和中國的「安」姓有非常大的聯繫。
早在絲綢之路剛剛開始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國就和西方有些國家之間有了聯繫。當時在中東伊朗高原上有個安息帝國,它是連接中國和西方的紐帶,連接著羅馬帝國和中國。這也給他帶來很多利益。
而這個國家從此之後也開始對漢朝十分好奇,他們認為這個國家是十富饒的。慢慢的一些安息國的人將家安到了中國。特別是安息國的很多貴族,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很多人開始把自己的子女給我國人聯姻。
他們與中國的通婚越來越多,進入我國的人想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地道,就想給自己取個姓,因為是安息國來的,所以改姓安。除此之外,姓安的人也有很多是中國的本地人,因為在他們來我國之前,我國是有這種姓氏的。
比如說在我國上古「三皇五帝」中的顓頊就有個孩子叫安,他的後人一般就姓「安」。很多人來到我們國家之後開始學習漢語,當時安息國人最大的一個願望就是和中國人通婚,因為中國實在是太富裕了,而且政治,文化方面也相當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