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最不願意用的一個姓,祖先是頂級貴族,現在沒人願意用

2020-12-13 正觀歷史

中國人敬祖先,講究家族的延續,因此,對姓氏看得比較重。這些年,經常聽到夫妻雙方的家族為了孩子的姓氏而爭吵。因為夫妻倆都是獨生孩子,不管跟誰姓,都意味著另一方的姓氏將無法傳下去。於是,開始出現新的複姓,或者名字裡直接帶著兩個姓。

中國有一個姓,恐怕沒人願意用,這個姓氏就是「屍」。看上去挺嚇人的,是不是?怎麼會有古人用這個姓呢。

其實,最早用這個姓的人還是地地道道的王族。而且那時候的這個字也不是現代的意思。

據考證,姓屍的家族起源於西周時期,有位王室大夫叫尸臣,本姓姬,顯然是周王室的親戚。而東周時,周召公的後代裡有一部分人生活在屍鄉,即河南偃師市的西部,後來改為了屍姓。

也就是說,屍姓的祖先是周朝天子,毫無疑問屬於頂級貴族。周朝建立後,很多封國都是天子的近親,可以說是姬姓滿天下,幫助周天子看守著錦繡河山。

至於後來用地名當作姓氏,這也是當時的常規操作。現代的徐、鄭、宋等姓,原本都是周朝的地名。這些諸侯國被滅後,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便改用地名為姓。既是為了紀念故土,表明自己來自何方,也是因為周朝衰微,跟著王室的姓氏,沒準還會引來麻煩。

戰國時期,山西曲沃縣出了個名人叫尸佼,目前還無法考證他與屍鄉的關係。這個尸佼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擅長刑名之術,被稱為尸子。他提出了宇宙的概念,與現代的「時空」最為接近。

此外,晉國還有個叫屍侯的人。明朝時,仍然有屍姓人記錄在史書中,屍聰、屍帛二人都在永樂年間中過舉人,證明屍姓家族一直後繼有人。現代的屍姓有可能是他們的後人。

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屍」字在古代的含義,與現代是有很大區別的。簡體字的「屍」是把「屍」和「屍」兩個字給合併了,我們現在常用的「屍」字,其實更多的是「屍」的含義,也就是死人的身體。而古文的「屍」可不是這個意思。

古文「屍」真正所指的是代替死人接受祭祀的活人,這種人被稱為立屍。這種風俗早已經消失,現代一般是用牌位來代替死去的人,周朝時用活人,與死者有很近血緣關係的活人。

儒家一直非常推崇周禮,立屍就是周禮的一種。周人對禮制的重視超出現代人的想像,在祭祀過程中,立屍就是神靈的象徵,擁有極高的地位。立屍在路上碰到君王可以不拜,反而是君王要下車肅立一旁,讓立屍通過。

不過也正是如此,導致了立屍禮制在周亡後被秦朝廢除。秦始皇顯然無法容忍有人能夠超越自己的地位,無論他代表的是活人還是死人。而這種風俗在中原以外的胡族卻保留了下來。

南北朝時,入主中原的鮮卑拓跋部就有立屍制度。拓跋部建立了強大的北魏,使後人能夠了解到立屍的一些詳情。天地神靈和去世的祖先都可以用立屍來象徵,但鮮卑和周人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周朝的禮制要求孫子可以作為祖父的立屍,兒子卻不行。鮮卑族則沒有這麼講究,只要立屍與死者長得相像就行。周朝的立屍在祭祀完畢後,即恢復本來身份,而鮮卑族仍然將立屍視為至親。

這就導致了北魏的漢族官員對鮮卑立屍制度的不滿。由此可見,雖然漢族早已不用立屍,但禮儀習俗始終是有傳承的。否則漢族士大夫也不會對鮮卑族立屍提出非議。

至於周人為什麼只允許孫子作為祖父的立屍,專家認為這與周朝之前的母系社會有很大的關係。那時候,女性是家庭的核心成員,男性的血緣關係不是很可靠,所以不讓兒子做立屍。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屍」姓在古代並沒有死人的含義,只是在簡化過程中,與代表死人的「屍」化為了一體。有人認為這是簡化字的錯,其實也不盡然。

僅僅從「屍」字來看,它的原始含義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存在,這個字完全可以廢棄不用了。用它來代表更複雜的「屍」字,並沒有使用上的不方便。無論哪種文字,趨勢都是越來越簡單,更加便於識別和書寫。

至於漢字的原始含義,應該會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社會在不斷進步,古人對文字的運用方式,肯定滿足不了現代人的需要。

相關焦點

  • 歷史上久遠的貴族姓,看看你的姓是否屬於早期貴族
    當時姓的作用是用來分辨部落區域以及給部落首領命名的,然後通過歷史的長河,變成了各色各樣的姓氏。在遠古時候只有作出大貢獻的人,才能被賜姓,這個姓就成為個人榮耀的象徵。只要有人見到這個姓的人,就會對他非常的敬畏,慢慢這個姓的人就成為了貴族。早期貴族姓一般都比較難念,甚至現在的大學生都不一定讀的出來。
  • 中國有個姓十分尊貴,其祖先可能是西方的貴族
    在我們中國,姓是非常多的,很多人都擁有自己家族的姓。不過能夠知道自己家裡姓的起源的人並不多,其實姓剛開始是源於部落首領名稱或者是部落的名字。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區別不同的部落。這樣做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不同部落之間的通婚。
  • 啟功先生為什麼不願意以「愛新覺羅」為姓?
    很多人都覺得啟先生應該姓「愛新覺羅」,但啟先生不這麼認為,「我既然叫啟功,當然就是姓啟名功」。啟先生言之鑿鑿,他在其《口述歷史》中解釋說,「覺羅」是滿語jir的音譯,最初是指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的伯、叔、兄、弟的後裔,帶有宗室的意思。後來把這個「覺羅」當作語尾,加到某一姓上,比如加到「愛新」後面,就變成了「愛新覺羅」,作為這一氏族的姓。「在清朝滅亡之後,再強調這個覺羅,就沒有意義了。
  • 印度人疑惑:為何外國人願意學習用筷子吃飯,卻不願意嘗試手抓飯
    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中國,許多外國人也學會了使用筷子,對於從小就從未使用筷子的外國人來說,適應新的飲食方式自然會更麻煩。然而,大多數外國人選擇遵循當地習俗,慢慢地在中國學習這些餐桌文化。雖然在中國的外國人很多都接受了這一點,但是印度人非常的疑惑:為何外國人願意學習用筷子吃飯,卻不願意嘗試手抓飯。那就一起來看看吧!印度人為啥不愛用餐具筷子呢?其實主要還是文化的傳承問題,餐具在很早以前,那都是貴族才能使用的,顯得高人一等,平民就只能用手抓飯吃,然後這種習慣就流傳至今,現在可以用他們也都懶得用了。
  • 為什麼國人天天用的微信,外國卻沒人用?專家:主要是這3點
    為什麼國人天天用的微信,外國卻沒人用?專家:主要是這3點微信是我們經常使用的社交軟體,它一出來就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微信的功能是很簡單的,它沒有那麼複雜,在以前我們很多人都是用QQ,但是微信一出來就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它的風格簡單,功能齊全。
  • 此姓起源於軒轅黃帝,被譽為貴族之姓,今全國姓氏排名第428名
    說到中國的姓氏,常見的大多都是單姓,複姓相對來說較少,甚至很多複姓已經基本沒有了,只有在文學作品中還被人使用,這些姓氏都特別引人注目,說起中國複姓,倒是有一個姓氏被稱為貴族之姓:此姓起源於軒轅黃帝,被譽為貴族之姓,今全國姓氏排名第428名。
  • 不願意過來的外婆
    我極為冷靜地回她:「是的,老年人嘛,想要晚年生活幸福,有錢是第一項條件,如果她願意出錢給兒孫請保姆,也是極好的。但是,除了有錢外,還得身體健康,兒女孝順。人老了,指不定哪天身體就不行了,送醫院去搶救也得兒女籤字,回家休養不麻煩兒女也得請個可靠的人,多少老人久病受折磨,再有錢也得有貼心人才行。就算你有錢還一直沒病,兒女不孝順沒感情,一個人待著,時間久了照樣冷冷清清。」
  • 為什麼apple pay在中國沒人願意用?原因你都不敢相信
    為什麼apple pay在中國沒人願意用?原因你都不敢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比如說電子支付吧,十年前的時候,誰能想到今天出門不用帶錢包啊。馬雲曾經表示要在5年內將中國變成無現金社會,當初還還有人不信,現在來看可不就是這樣嘛,有了手機,出門幾乎不用擔心付不了帳。其實電子支付的種類還挺多的,像我們常用的有支付寶、微信,不常用的有QQ錢包、京東支付、三星支付、apple pay等等。這裡我們注意到,蘋果公司的產品這麼強大,各種電子產品深入人心,然而我們平時卻沒有人願意用apple pay,這是為什麼呢?
  • 老一輩的人都用「輩分」取名,現在為何卻很少見了?原因很真實
    這是因為現在很少人用「字輩」來命名。字輩實際上屬於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禮」制,中國人講究「飲而思源」以傳世,所以做字輩排列就是為了讓後人了解自己的家族和祖先。誠然,我們應該告誡後人「尊長」。字輩文化,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而且最正式的字輩譜寫始於唐朝,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主持將韓氏字輩譜寫完成後,逐漸盛行並流行開來。
  •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的女孩子不願意結婚
    「終身未婚率」(一生從未走入婚姻的人)一直在攀升。為什麼年輕人似乎越來越不願意結婚了?先看下網友們的回答顯而易見,對現在大部分普通人家的女孩來說,家庭狀況穩定,自己有工作能掙錢養活自己,沒有生孩子的負擔,在家吃吃喝喝,爸爸媽媽疼的都不會讓幹活,就算拌幾句嘴都是自己的父母回頭也會忘了也不會有什麼隔閡,閒暇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帶著父母出去旅遊旅遊,還可以跟小姐妹沒事聚聚...有大把的自由時間。
  • 有人姓死 有人姓「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
    「錢」是吳越國的國姓,吳越王錢鏐,也就是錢姓的始祖,很了不起,但是他不好戰,他告誡子孫說,將來如果有可以奉為正朔的人,也就是如果有一個了不起的「王者」出現,就納土歸降好了,所以到了末代吳越王錢俶的時候,就直接向宋朝納土歸降。因為沒打仗,所以江浙一帶的人都很感念錢家。在《百家姓》裡,把「錢」放在了第二位。第三位是「孫」,「孫」是吳越王錢俶的皇后的姓。
  • 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祖先是從哪裡來的?就算有族譜為何也說不清
    畢竟吃飯才是大問題,誰會把祖先的事情一代一代往下傳呢?而且歷史那麼悠久,也沒人能記得住。 比如我的「張」姓,傳說起源於黃帝的孫子「揮」,由於是一個神射手,因此就有了這麼一個姓。但是實際上,連「黃帝」本身就是傳說中的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一個神話符號及文化符號,而且是後世根據自己的需要,設計的一個符號。
  • 屈原不姓屈!那姓什麼?
    母權制早期,世系從母系計,所以凡在一個氏族名下(即同一圖騰)的全體成員,都出自一個母系祖先,有著密切的親族關係。隨著社會的演變與進步,氏族圖騰逐步轉化為族姓,而這姓正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氏族稱號。氏出現較晚,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是姓衍生的分支,用以區別子孫之所自出,是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
  • 日本人的姓名歷史:天皇為何沒有姓?在古代有姓都是貴族的象徵
    這是奇怪的地方之一,奇怪的地方之二就在於,以前很少有姓,但是現在的各種姓氏太多,有數據顯示甚至比13萬還多!天皇的由來:說到日本的文化,了解過的人都知道,從日本的發展歷史來看,日本的很多文化竟然和我們中國的文化有不少相似之處,甚至有一些簡直就是從我們中國複製過去的。
  • 為什麼北愛爾蘭不願意離開英國?
    但北愛爾蘭人似乎不願意離開英國加入愛爾蘭共和國。1973年,北愛爾蘭舉行公投,99%選擇繼續留在英國。愛爾蘭祖先:盛極一時的凱爾特人愛爾蘭尋求獨立時,民族主義高漲,並在獨立建國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作用。愛爾蘭民族主義的由來,與他們祖先的歷史是分不開的。他們祖先是曾經盛極一時的凱爾特人。
  • 姓此字的人,祖先可能不是中國人,而是西域外國人
    姓此字的人,祖先可能不是中國人,而是西域外國人。文|維度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我們的中國也位列其中。中國歷經上下5千年的仍然經久不息。現如今已經發展成亞洲的大國。說到中國,就必然想起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就是姓氏文化。中國的姓氏是一個龐大的系統。中國最早的姓氏可以回溯到堯舜禹時期。姓氏不僅僅是血緣的傳承,更是文化的繼承。中國人自古就對名分看得十分重要,所謂的名正言順就是最好的證明。很多人在正式場合都會自稱姓+某,例如:王某、劉某,只有私下熟人相見才會互相以表字稱呼。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的都不願意加班
    以前公司忙的時候都讓員工留到崗位上加班,慢慢的這也成為了正常的現象,但現在的年輕員工為什麼都不願意加班呢?現在好多企業普遍都有一個風格,在你進公司的時候會跟你說我們公司從來不加班,等到你入職後,會用道德綁架的方式讓你加班,當然是沒有加班費的加班,等於說白嫖員工,企業從來不會抱怨你工作時間長,大部分都是嫌棄你工作時間短,也不會拿一部分獎金來激勵員工。
  • 他是蔣家後人,從貴族淪落到擺地攤,「可我還是姓蔣啊」
    從最好最好最好,到最壞最壞最壞,還是歷史上的最好,到歷史上的最壞,我問你,你要怎麼體驗?從頂級貴族,到地攤小販,可以說,在30歲之前,蔣友柏就經歷了別人一輩子都無法體會的大起大落。02「蔣氏」給他帶來的壓力是無形的,就像背負著一個沉重的十字架,他的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辛。
  • 「屍」姓看著不吉利,卻是古代貴族姓氏,背後到底有何玄機?
    對於一個中國人而言,簡簡單單的姓氏就能反映不少的內容,因此中國人對于姓氏往往看得極重。作為代代相傳的最明顯標誌,姓氏代表了一個人祖宗的由來。一般來說,現在的大部分人都是比較普通的姓氏,比如《百家姓》裡面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就是最普遍的。不過也有一些很小眾的姓氏,往往讓人驚奇。其中,有一個特別小眾的姓氏「屍」姓,一般人都不會覺得這也是一種姓氏。
  • 每個人都有姓,你知道姓氏的由來嗎?王司徒究竟姓王還是姓司徒?
    在古代姓于氏,是有區別的。姓這個字從字形狀來看,就知道他是個會意字。這個字是由一個女字和一個生字兩部分組成,說明最早的是反應時哪個母親生的就跟那個母親姓。姓其實表明的是一種符號,母系社會的符號也是一個母系部落的圖騰,暗示著先民曾經經歷過母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