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不姓屈!那姓什麼?

2020-12-13 抱膝先生

來源:人民日報

研究屈原姓什麼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以下知識點:

先秦的姓與氏有嚴格區分,屈原不姓「屈」,稱周公為「姬旦」不合適;先秦時代的男性,姓、名不能連稱,只能氏、名連稱。

姓與氏產生的時間和條件不同,其社會職能也不一樣:姓是決定能否通婚的依據,即同姓不能結婚;氏則是用來區別貴賤的,即平民無氏,只有貴族才有氏。

又到端午節了,自然會想起屈原。但是,如果問您屈原姓什麼,您知道嗎?

也許會有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屈!

很遺憾,這個答案是錯的。

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

屈原:其實我姓羋

屈原姓羋(mi)!曾經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已經把這個看上去有點奇怪的姓給普及了。屈原是楚國公族,也就是說,他和楚國國君同姓,姓羋。

羋姓的起源很早。《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之後)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

那麼,為什麼不稱之為羋原或羋平呢?這是因為在先秦時代,姓、氏的用法和今天是不太一樣的。

河南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立新說,圖騰是姓的最早來源。母權制早期,世系從母系計,所以凡在一個氏族名下(即同一圖騰)的全體成員,都出自一個母系祖先,有著密切的親族關係。

隨著社會的演變與進步,氏族圖騰逐步轉化為族姓,而這姓正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氏族稱號。氏出現較晚,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是姓衍生的分支,用以區別子孫之所自出,是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

那時,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不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對於先秦時代的貴族來說,這個講究還是很嚴格的。屈本來是地名,據說在今湖北秭歸一帶。

春秋時期楚武王封王子瑕於屈,其子孫遂以屈為氏。屈原就是王子瑕的後代,所以,只能稱屈原或屈平,而不能稱羋原或羋平。

《羋月傳》熱播的時候,有人說,「羋月」這個姓名是不準確的。羋月出自楚國宗室,為熊氏。準確的叫法,應該是「熊月」。

是不是這樣呢?當然不是。羋月的原型是羋八子,就是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歷史上實有其人。

《史記》上說,羋八子「其先楚人」,故姓羋。姓所以別婚姻,同姓的人是不能通婚的,先秦時代的人特別重視這一點。娶女子必須知道她的姓,所以婦人稱姓;也正因為如此,「羋月」是不能叫「熊月」的。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

上圖,在河南安陽殷墟的百家姓牆上,攝影師捕捉到了古人對於「姓」(左圖)和「氏」(右圖)的圖解。

姓,代表氏族的血統,最早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即一個氏族名下的成員都出自一個母系祖先,其造字屬於會意,由兩個象形字「女」和「生」組成,意為女子所生,生而有姓。

氏是姓衍生的分支,是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應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其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可解釋為木本,即植物之根,後來轉注為姓氏的氏,就是取水之源頭、木之根本的意義。

按周代禮制,同姓不通婚

孔子:因昭公躺槍

春秋晚期的魯昭公幹了件糗事:從吳國娶了一位夫人。國君娶夫人不是很正常嗎?這事糗就糗在魯、吳為同姓之國,按周代禮制,同姓不能通婚。

所以這件事讓很多人為難。首先魯昭公就很為難,怎麼稱呼這位夫人呢?春秋時代,國君夫人的稱號一般是所生長之國名加她的本姓,那麼,這位夫人依禮應當稱為吳姬。

如果把姬字叫出來,那不就等於明明白白告訴大家,國君娶了同姓人家的女子嗎?於是為了隱諱,只好改稱為「吳孟子」。

要知道,姓與氏產生的時間和條件不同,其社會職能也不一樣:姓是決定能否通婚的依據,即同姓不能結婚;氏則是用來區別貴賤的,即平民無氏,只有貴族才有氏。

我國自古也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說法,大意是如果近親結婚,可能導致後代不繁盛。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縣委黨校研究員鄭承志以屈氏與熊氏為例介紹,二者同出羋姓,兩大家族千百年來秉承不通婚之習俗。

湖北秭歸屈原祠

秭歸江南民國年間所修《屈氏宗譜》記述年代約500年,入譜屈氏夫妻1000對,屈、熊二姓通婚者僅5對,平均每100年、每200對夫妻中才有1對「熊屈通婚」。

三峽工程移民秭歸共遷出熊、屈二姓人口1300人,加上異姓配偶為813戶,通婚者僅12對。

然而,魯昭公是明知故犯,只是不好明說。沒想到這件事居然讓孔子也躺槍。

孔子周遊列國到了陳國。

陳國有個官員陳司敗問孔子:「昭公知禮嗎?」孔子說:「知禮。」

孔子走後,陳司敗就把孔子的學生巫馬期請進來,說:「聽說君子無偏私,君子也偏私嗎?昭公從吳國娶的女子和他同姓,只好叫她吳孟子。如果說昭公知禮,那誰不知禮呢?」

其實,對於知禮不知禮,孔子心裡明白得很。但別人問到自己的國君,他絕不會批評國君的不對,這叫為君者諱。

巫馬期把陳司敗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真幸運啊。如果有了過失,人們就會知道。」

後來,這件事還讓魯國史官為難。按說國君娶夫人是大事,應該載於《春秋》,就像桓公三年,「夫人姜氏至自齊」。

但是魯昭公娶吳孟子,我們現在已經不能從《春秋》看到,或許史官根本就沒記下來。等到魯哀公十二年,昭公夫人去世,史官也只是含混地記了一句:「孟子卒。」不書姓,不稱夫人,不言葬小君。

先秦時男子姓名不能連稱,只能氏名連稱

周公:請別叫我姬旦

我們現在說姓甚名誰,姓在前名在後,這是秦漢開始才形成的習慣;但是,很多人誤以為先秦的姓和名也可以這樣連稱。

比如,一些書上說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事實上,對於那個時代的男人來說,姓、名不能連稱,只能氏、名連稱。周公受封於周,以封地為氏,所以可以稱之為周公旦。

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劉知幾都曾經鬧過這樣的笑話。南宋史學家鄭樵說:「奈何司馬子長、劉知幾謂周公為姬旦、文王為姬伯乎?三代之時無此語也。良由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雖子長、知幾二良史,猶昧於此!」

周公

秦漢之時,姓與氏的區分漸漸地就消失了。比如,秦為嬴姓,但是到了秦始皇,已經可以稱之為嬴政了;司馬遷更是混姓氏而為一,說高祖「姓劉氏」。

不過,「姓氏合而為一」的現象,並未見當時的文字記載。那麼,何時的文字記載正式將姓氏混用呢?

李立新說,據明、清之際學者顧炎武《日知錄》考證,是西漢時的大史學家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將姓與氏混在一起使用的。

該書「氏族」篇云:「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本紀》於秦始皇則曰『姓趙氏』,於漢高祖則曰『姓劉氏』。」此後,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都是一個意思。

最後,該怎樣把握姓和氏呢?很簡單,以秦漢為界,如果是說先秦的人物,我們應該弄清他的姓和氏分別是什麼;如果是說秦漢及以後的人物,就不必嚴格區分姓氏了。

按理說,這並不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可惜現在很多著作都達不到,甚至連《辭海》之類的工具書都犯錯。比如,《辭海》附錄之《中國歷史紀年表》,依然稱周武王為姬發,稱周成王為姬誦。

相關焦點

  • 【知識貼】屈原不姓屈!那姓什麼?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都是屈原寫下的著名詩句,習總也曾引用過。那麼,對於這位愛國詩人,你了解多少呢?比如,屈原究竟姓什麼,你知道麼?今天,學習小組推薦《人民日報》文章《屈原不姓屈》的節選,以及《靈均後裔鍾靈遠》一文,與組員一起學習關於屈原的小知識。
  • 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
    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時間:2020-07-16 15: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 我國歷史上的 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 屈原不姓屈而姓羋!名字還有這層意思
    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另說為河南西峽)。這就是屈原的故鄉。春秋初期,約公元前7世紀,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為氏了。
  • 你需要知道的端午節:別稱多達20餘個,屈原原來不姓屈
    端午節是如何演變為紀念屈原的?屈原不姓屈,那姓什麼?端午節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解讀熟悉卻並不了解的端午節。端午節最初並未紀念屈原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端午節的別稱最多,有20餘個,如夏節、天中節、龍舟節、五蛋節、解粽節、女兒節、詩人節等。
  •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7.16螞蟻莊園今天答案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7.16螞蟻莊園今天答案 2020年7月16日,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有不少小夥伴是關於歷史的
  • 中華屈氏起源,自豪我姓屈!
    在屈瑕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稱屈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屈氏正宗。在整個戰國時期直至秦朝末期,屈氏、景氏、昭氏皆為楚國公族中最有勢力的三個氏族大宗,其屈氏族人中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偉大的楚國詩人屈原。 該支屈氏正確讀音作qǖ(ㄑㄩ)源流四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公子姬夷吾封地,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 屈原的姓名是羋平,老子不姓老?一起來認識下先秦時期的姓與氏
    姓名,可看作是一個代號,對於個人來說,沒有這個代號,似乎也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但是若要在人世間行走、在這個社會有序的交流生活,必須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姓名,因為姓名不僅是人類個體代號,更是一種血脈傳承的載體。
  • 「屈」字本義是什麼?引申義「冤屈」是否與被讒害的屈原有關?
    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被譽為「楚辭之祖」,他曾因奸人讒言相害被兩次流放,在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他最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有人因此猜測屈死的鬼、委屈等「屈」字就是因為屈原而帶出的字義,對此,六甲番人認為是牽強附會了。
  • 姜子牙姓什麼,叫什麼?
    不過,實事求是得講,絕大多數人還真不知道歷史上的姜子牙是誰!我們對於姜子牙的記憶表象,多停留在幾十年前那部電視劇《封神演義》及現代翻拍版,或是在它的同名小說中。真實歷史中的姜子牙,肯定是與之大相逕庭,而且連究竟他姓誰名誰,恐怕都要仔細討論一番。下面,我們撥開文學和神話的外衣,談一談歷史上真實的姜子牙。一、姜子牙姓什麼、叫什麼?
  • 羋(mǐ)月和屈原是本家?這些姓都是些什麼鬼
    有趣的是,《甄嬛傳》中略顯生僻的「嬛」字,曾被《咬文嚼字》編輯部指出應讀「xuān」而不讀「huán」;如今,9月才開拍的《羋月傳》再次讓大眾驚呼:生僻字又來了!今天,一起君就在追劇前和大家一起普及一個特殊的漢字知識,就是那就是羋月的羋字,並一起回憶那些羋姓的熟人。
  • 爸爸姓「屈」,給兒子取的名字寓意好,上戶口時工作人員誇有文化
    爸爸姓「屈」,給兒子取的名字寓意好,上戶口時工作人員誇有文化人生中的頭等大事,除了結婚之外還有生子,寶寶的降臨對父母來說是上天賜予的最好的禮物,而在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們也希望能夠給予孩子一個非常響亮好聽並且又有寓意的名字。
  • 屈原:請叫我屈原,別叫我羋原
    然而偏偏有人自詡知道得多,非得四處宣揚,說周王一家不姓周,姓姬,所以要叫做姬發、姬旦,例如臺灣出的遊戲《軒轅劍六》,結果誤導了一大批粉絲,也跟著讀姬發、姬旦——然而筆者只能說,周武王、周公旦的名字記作姬發、姬旦不錯,但遊戲這麼做就不對了,叫周發、周旦絕對比姬發、姬旦更有歷史感。
  • 姓的偏旁部首為什麼會是「女」?
    但是,大家或許沒有想到,姓權力卻是人類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最基本的特徵,在中國周朝以前,我們都是隨母姓,不僅如此,在周朝以前,只有女性才有姓權力,男人是沒有姓的,而且姓與名的位置與現在相反,名在前,姓在後,如同國外人的稱呼。現在,大家或許能夠明白了,為什么姓的偏旁部首為「女」,那是因為中國人最初只有女性才有姓,姓的本意是女子所生。而且這一特徵持續到周朝結束,而中國文字就出現在這個時期。
  • 《羋月傳》熱播 請珍惜身邊姓羋的 那是絕對的貴族後裔!
    最近,電視劇《羋月傳》在熱播,我們就不去湊熱鬧研究羋月了,我們來說說這個「羋」姓。也許您已經從各種渠道知道「羋」的讀音了,沒錯,我們在此有必要再重複一下它的正確讀音:mǐ。和「米」一個讀音,這下記住了吧?
  • 諸葛亮原來不姓諸葛,那他姓什麼呢?
    讀三國這段歷史,諸葛亮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如果有人問你諸葛亮姓什麼?你一定會說:「那還用問,諸葛亮姓諸葛唄!」諸葛亮姓諸葛這話其實也對也不對,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諸葛亮的前世今生,看一看歷史上的諸葛亮究竟應該姓什麼?
  • "羋"字最近很火,浦東有多少人姓"羋"(mǐ)?
    小羋月是不是萌萌噠(๑•́ ₃ •̀๑) 第一次看到「羋」這個字,你知道怎麼讀嘛?讀bàn還是…?「羋」字音米,你身邊有這個姓的人嗎?漲姿勢↓你會發現原來屈原和項羽都姓「羋」!《百家姓》開篇便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 孟姜女不姓「孟」姓什麼
    杞梁由春秋的齊人變成秦朝的燕人,杞梁妻的名字也出現了,稱她姓孟名姜女。杞梁因逃避徭役被捉,後累死築於城牆之內,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杞梁妻的故事經過六朝、隋唐時代的加工,又把崩城和秦始皇聯繫在了一起,這些都是勞動人民的藝術的創造。元代,孟姜女的故事作為戲曲創作的源泉被搬上戲劇舞臺,故事的情節被鋪陳得一波三折、更加豐滿。
  • 屈原:我是如何站上端午節C位的?
    而2019年的端午節,剛好趕上了高考第一天,所以除了一年一度的作文素材,還有學生早就偷偷背起了《離騷》:在這樣的日子,屈原的默寫必須得安排上吧! 那麼,作為端午節和高考的「C位人物」,關於屈原的這幾個知識點,你都知道嗎?Q1:我叫屈原,但我姓什麼?
  • 85歲老人自稱系屈原70代孫 兩本族譜自證(圖)
    「這是我『搬』的人家的,有屈原投江圖和一些紀念詩歌,拼在一起做的,還獲過獎呢。」屈楚平說起為祖先屈原而做的事,很自豪。  屈楚平是成都市雙流縣新興鎮人,他的父親屈愛陽是華陽屈氏族長,家裡有一本代代相傳的《衡陽屈氏宗譜》,上面記載了從屈氏祖先——周成王時期屈成到屈楚平的父親「愛」字輩的變遷。「算下來,我們應該是屈原長子那一脈傳下來的。」
  • 有姓東方的,那有姓西方的嗎?
    姓東方的,我們比較熟悉,歷史人物有東方朔,藝術形象有東方不敗。那麼,有姓西方的嗎?姓西門的倒有。歷史人物有西門豹,藝術形象有西門吹雪,還有鼎鼎大名的《金瓶梅》中的西門慶。那麼,有姓東門的嗎?姓東郭的倒有,我們知道課文《東郭先生和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