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屈氏起源,自豪我姓屈!

2021-02-11 屈原故鄉

屈氏起源

 

簡  介

    屈姓    拼音:qū,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4位。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180位,當今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0.055%,總人口大約有73萬人。

姓氏來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黃帝後裔狂屈豎,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著名的清朝學者張澍在《姓氏尋源》中記載:「黃帝傳有屈豎。」史書在典籍《國學·子部·道家》中記載:「黃帝理天下,始以中方之色稱號。初居有熊之國,曰有熊帝,不好戰爭。當神農之八代榆岡始衰,諸侯相侵。以黃帝稱中方,故四方僭號,亦各以方色稱。僉共謀之,邊城日駭。黃帝乃罷臺榭之役,省靡麗之財,周戎士,築營壘。帝問於首陽山。令採首山之金,始鑄刀造弩。有於東海流波山得奇獸,狀如牛,蒼身無角一足,能出入水,吐水則生風雨,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牛。帝令殺之,以其皮冒之,以為鼓,以擊之,聲聞五百裡。帝令軍人吹角為龍鳴,此鼓角之始也。於是又令作蹴踘之戲,以練武士。黃帝云:「日中必熭,操刀必割。」狂屈豎聞之曰:『黃帝知言也。』」狂屈豎,為黃帝屬下武將,後在平定蚩尤之亂時立有大功。他十分欽佩黃帝的德政,一直認為「武非決世」,就是單憑武力不能解決世間的所有問題。因此,當黃帝說「日中必熭,操刀必割」時,他非常贊同這個辨證的道理。
       最古早的屈氏,當始於狂屈豎,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該支屈氏正確讀音作qué(ㄑㄩㄝˊ)。

源流二
    源於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時期的屈驁,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屈驁,亦稱大廉侯,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領,建有屈驁城。屈驁城在夏王朝初期,被夏王啟討伐所滅。屈驁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後裔子孫時代稱屈氏至今。
    該支屈氏正確讀音作qǖ(ㄑㄩ)。

源流三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莫敖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楚武王熊通有個兒子叫熊瑕,官至莫敖,位於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熊瑕於屈地(今湖北秭歸),並把屈作為熊瑕的食採之邑,其後史稱為屈瑕,或莫敖瑕。關於屈地所在,一說在今陝西丹江上遊的商縣附近,二說在今河南浙川縣東、湍河以西的鄧縣與內鄉縣交界處,三說在今湖北南漳縣西北,四說在今安徽淮河中遊南岸的懷遠縣西南,五說在今南漳縣西南,即今荊山山脈的龍潭頂。雖屈地之說有五,但按屈瑕的家族世代生活和發展於秭歸地區來看,其第二個說法比較「靠譜」。在屈瑕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稱屈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屈氏正宗。在整個戰國時期直至秦朝末期,屈氏、景氏、昭氏皆為楚國公族中最有勢力的三個氏族大宗,其屈氏族人中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偉大的楚國詩人屈原。 該支屈氏正確讀音作qǖ(ㄑㄩ)

源流四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公子姬夷吾封地,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屈,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吉縣,是春秋時期晉國公子姬夷吾所駐守、居住之地,出產良馬。這在史籍《左傳·僖公二年》重有記載:「屈產之乗。」周惠王姬閬十一年,晉獻公姬詭諸派公子夷吾守護屈邑。公元前655年,姬夷吾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逃到梁國避難。梁伯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姬夷吾,還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取名為姬圉,就是後來的晉懷公,女孩則取名為姬妾。周襄王姬鄭元年,晉獻公逝世,大夫裡克殺了驪姬,然後派人往梁國迎接姬夷吾。姬夷吾聽了呂省的勸告,懷疑裡克迎接他有陰謀,怕有生命危險,因此賄賂秦穆公嬴任好請求護送,並許諾將來會把晉國的河西之地奉獻給秦國。秦穆在周襄王三年派秦軍護送即夷吾回國即位,是為晉惠公。晉惠公即位後,立即毀約,在韓原之戰中,晉惠公拒絕讓慶鄭駕駛他的戰車。作戰時,晉惠公的戰車被陷在爛泥裡,跑不動,秦軍逼近,晉惠公這才趕緊命令慶鄭駕御戰車,而慶鄭卻置之不理。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被俘,差一點被殺了祭祀天帝。晉惠公在位期間,使晉國處幹「失道寡助」的地位,喪失了與其他大國爭衡較短長的資格。
    在晉惠公留居在屈邑的庶支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屈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屈氏正確讀音作jué(ㄐㄩㄝˊ)。

源流五
    源於鮮卑,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定都洛陽後,將代北鮮卑複姓屈男氏、屈突氏、屈侯氏等氏族部落的族人姓名,均改為漢字單姓屈氏,其後子孫便以屈氏相傳至今。
    該支屈氏正確讀音作qǖ(ㄑㄩ)。

源流六
    源於突厥族,出自蒙古汗國時期乃蠻部屈出律,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屈出律,突厥名為屈出孤魯,古突厥民族乃蠻部太陽汗之子。著名的西遼政權末代可汗。宋寧宗趙擴嘉泰四年,成吉思汗滅突厥乃蠻部,太陽汗受傷致死,兒子屈出律逃跑,經畏兀兒、哈剌魯,於公元1208年到西遼投靠古兒汗,古兒汗還把女兒嫁給了他。宋嘉定元年,屈出律聯合花剌子模蘇丹國的國王花剌子模沙,推翻古兒汗,奪取了西遼政權。屈出律即位後,積極推行宗教不平等政策,強迫西遼境內的伊斯蘭教徒們都改奉佛教。宋嘉定十一年,成吉思汗命大將哲別進攻西遼。哲別率蒙古大軍進入西遼轄境後,首先宣布宗教平等,立即得到了伊斯蘭教徒的擁護和支持。屈出律失去所有幫助,無法再呆,遂出逃至巴達哈傷的河谷,被當地獵人抓捕後送回給哲別,被哲別處死。在屈出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其先祖名字為姓氏者,在元、明時期漢化稱屈氏,世代相傳至今,主要分布在今新疆伊寧、阿克蘇、喀什一帶地區.該支屈氏正確讀音作qǖ(ㄑㄩ)。

源流七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屈佳氏,滿語為Ciu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遊,樺甸、輝南一帶),後多冠漢姓為屈氏。
    該支屈氏正確讀音作qǖ(ㄑㄩ)。

得姓始祖
    屈瑕。

遷徙分布
    屈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80位,人口約73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55%左右。
    傳統意義上的屈氏遠祖,始於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武王之子羋瑕,受封於屈(湖北秭歸),子孫後代遂以封地名「屈」為姓。因此,屈氏是楚國的公族,屈氏起源於羋姓。屈氏得姓後十分興旺發達,春秋戰國時屈氏和景氏、昭氏為楚國最有勢力的三大王室宗族,顯赫一時。這一時期名載史冊者達十餘人,以三閭大夫屈原最為著名。公元前223年楚滅於秦,屈氏從此開始徙奔四方。一部分為避難散居今湖北、湖南等地。漢滅秦,曾遷六國貴族後裔和關東豪族於關中,屈氏亦列其中,為屈氏入陝之始。西漢後兩湖之地的屈氏有一部分遷居浙江臨海,一部分遷居江蘇泗洪、盱眙等地。而兩漢之交的動蕩不寧,使關中屈氏有進入山西、河北、山東者,其中一支遷居河南洛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繁衍於今浙江臨海、江蘇盱眙、河南洛陽的屈氏家族龐大,人丁興旺,昌盛為屈氏臨海、臨淮、河南郡望。屈氏後來在臨海郡發展成望族,世稱臨海望。三國時期,汝南人屈晃因仕宦於吳,落籍今江蘇省境。北魏時期,屈遵家族在河北北部、遼寧南部的繁衍也頗引人注目。隨著同時期屈突氏改屈氏,極大地壯大了屈氏家族。隋唐時屈氏發展表現為南北爭雄,競相發展。宋、元時期,屈氏在南方的發展壓倒了北方,播遷於南方廣大省份,今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屈氏人定居。明朝初期,山西屈氏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被分遷於河北、北京、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明、清以後,屈氏分布地進一步擴大。
    屈氏在中國國分布較廣,到2009年1月為止,以湖南、陝西等省為多。

字輩排行
    山東滕州屈氏字輩:「宜紹凡慶允會光昌石延方」。

    山東谷亭屈氏字輩:「國可秉朝大有長繼學昭紹範慶雲會光昌實晏芳永忠贊先德本榮發科揚志立道義信教益從善良景仰新理書厚恩保其祥」。

    山東寧陽屈氏字輩:「英勇傳繼廣昭現慶繁祥」。

    山東屈氏一支字輩:「忠善金保桂珍化安其祥承恩榮秀義」。

    陝西漢中屈氏一支字輩:「儒林楚克定萬世永宏昌應仕成世有宗萬逢繼興玉印崇先德仁和慶大同昌隆昭戶勳富貴定榮豐」。

    陝西漢中屈氏一支字輩:「大自成開正有楊榮華富貴萬代興」。

    陝西漢江屈氏字輩:「應仕成世有宗萬逢繼興玉印崇先德仁和慶大同昌隆昭戶勳富貴定榮豐」。

    陝西蒲城屈氏字輩:「勝賢同世盛錫爵護朝廷」。

    四川犍為屈氏字輩:「正宗勝朝廷大用君臣貴武福智天生國富民強旺和平萬載新」。

    四川天寶屈氏字輩:「仁義智德成」。

    四川瀘縣、湖南湘鄉、邵陽屈氏字輩:「勝賢同世盛錫爵護朝廷登金榜(義)智德成忠孝賢」

    湖南衡陽屈氏字輩:「發正坊繼堯原景永啟廷思萬朝世大有奉正明松輝坤錫源植炳培鈞深模煥增銘澤楚燿基□澄梧□□銀河柳暄封鎮治權」。

    江蘇南通、句容屈氏字輩:「廣長尚永文洪雲」。

    內蒙古、遼寧屈氏字輩:「永慶振希歐」。
 
    重慶潼南屈氏字輩:「天開文明景英才必顯」。

    安徽葉集;金永心( 興、新)中文萬國保家(定)邦

    安徽亳州屈氏字輩:「學長清廣興井」。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李興鎮屈樓村;可登存有應卜恆光世殿保 化洪大克昌家傳玉瑞紹先慶長朝錫連廣景兆興祥

    安徽省阜陽市穎東區冉廟鄉;朝 玉桂作佔登平

    安徽省阜陽市穎東區烏江鎮屈莊;乾宗永成建仲國化守俊克祥

    河北承德屈氏字輩:「三金恆盛方萬年長久」。

    雲南文山屈氏字輩:「朝庭得大用」。

    遼寧遼陽屈氏字輩:「慶豐年樂太平」。

    湖北屈氏一支字輩:「有志家克定萬代永宏昌」。

    屈氏一支字輩:「儒林楚克定萬世永宏昌」。

    江西湖口屈氏字輩:「世國錫賢良 河清德業彰 乾坤開泰運 源本紀高陽 受賜思淮海 初基在沅湘 深仁長衍慶 厚澤遠流芳 功著盟齊會 文垂憲令光 佩蘭敦品望 立志輔懷襄 繼起多英俊 貽謀樂盛昌」

    河南省鄧州市一支脈:天進九義成大世,宗祖積德芳名傳;修齊平治邦國定,文運廣開萬代賢。

歷史名人

屈原:名平,戰國時楚國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大詩人。創作了《離騷》、《天問》等20多篇不朽的詩篇。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詩句流傳千古。他因遭*臣誣害,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眼看楚國將陷於秦國鐵蹄之下,於5月5日投汨羅江而死,後來,人們就定這一天為端午節,作為人民記念這位偉大詩人的傳統節日。 

屈大均:明末清初文學家。他以繼承屈原精神為己任。其詩感傷時事,揭露清軍暴行。著有《翁山詩文集》等書。清初,他得著作被列為禁書。他與陳恭尹、梁佩蘭合稱為嶺南三大家。 

屈突通:曾任隋朝左騎衛大將軍。歸唐後為李世民部將。消滅薛仁杲後,諸將爭搶珠寶,他獨無所取。平定王世充,論其功第一,深為唐太宗敬重。 屈突蓋:為屈突通之弟。曾任長安令。他正直嚴厲,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權貴惡徒為之忌憚斂跡。時有"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食三鬥蔥,不逢屈突通"之譽。

歡迎大家參與自己的姓氏編輯,積極提供資料,或者留言,因信息編輯量很大,小編一直在努力編輯,每天都有更新,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知識貼】屈原不姓屈!那姓什麼?
    也許會有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屈!  很遺憾,這個答案是錯的。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  屈原:其實我姓羋  屈原姓羋!曾經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已經把這個看上去有點奇怪的姓給普及了。屈原是楚國公族,也就是說,他和楚國國君同姓,姓羋。  羋姓的起源很早。《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之後)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  那麼,為什麼不稱之為羋原或羋平呢?這是因為在先秦時代,姓、氏的用法和今天是不太一樣的。
  • 屈原不姓屈!那姓什麼?
    來源:人民日報研究屈原姓什麼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以下知識點:先秦的姓與氏有嚴格區分,屈原不姓「屈」,稱周公為「姬旦」不合適;先秦時代的男性,姓、名不能連稱,只能氏、名連稱。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屈原:其實我姓羋屈原姓羋(mi)!曾經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已經把這個看上去有點奇怪的姓給普及了。屈原是楚國公族,也就是說,他和楚國國君同姓,姓羋。羋姓的起源很早。
  • 屈氏大院文化餐飲開業慶典
    位於張家界的屈氏大院就是屈氏家族的一張名片。在武陵山脈腹地,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張家界,屈氏大院中華餐飲名店盛大開業。屈氏大院盛大開業參會的嘉賓分別有世界廚王屈浩大師、中國著名公益人、愛心中國創始人海合龍祥老師、央視主持人姜鑫鑫女士、張家界銀天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屈天銀、張家界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協會秘書長李亞琴、張家界欣業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屈先恩、張家界餐飲協會會長張世樂、吳家嘴村委會書記屈先禮、張家界餐飲協會會長張俊生等及相關媒體。
  • 屈原不姓屈而姓羋!名字還有這層意思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和楚王一樣,羋(mǐ)姓,但楚王是熊氏。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另說為河南西峽)。這就是屈原的故鄉。春秋初期,約公元前7世紀,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為氏了。
  • 四川屈氏宗親會隆重祭祀屈原逝世2295周年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百折不撓、追求真理的屈原精神穿越千年歷史,薪火相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積極進取,奮發圖強,不斷為中華文明繁榮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  據了解,當天有來自湖北、江西、福建、廣東、貴州、陝西、重慶等地近1500位屈氏後裔匯聚成都,以莊重肅穆的傳統祭祀儀式,表達對先祖屈原的追思和敬仰。
  • 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
    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時間:2020-07-16 15: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 我國歷史上的 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 我姓連,我驕傲!我姓連,我自豪!連氏家族就是牛!
    閒話少說,先來看看關於我們連氏的歷史:起源一出自高辛氏,遠古顓頊之後,以祖字為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後代於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於是形成連姓。起源二出自羋姓,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傳了下來。起源三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為姓,稱為連姓。
  • 你需要知道的端午節:別稱多達20餘個,屈原原來不姓屈
    屈原不姓屈,那姓什麼?端午節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解讀熟悉卻並不了解的端午節。端午節最初並未紀念屈原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端午節的別稱最多,有20餘個,如夏節、天中節、龍舟節、五蛋節、解粽節、女兒節、詩人節等。
  • 「屈」字本義是什麼?引申義「冤屈」是否與被讒害的屈原有關?
    一、屈原的「屈」: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但楚國國王都是羋姓,楚武王是羋姓,熊氏,名通,其子屈瑕其實也是羋姓,熊氏,名瑕,因被封於屈地,並以屈為食採之邑,故後史才稱之為屈瑕,而後代多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故稱屈氏,所以屈原其實也是羋姓,屈氏,名平,字原。
  • 清朝詩人屈大均,一代文人的前世今生
    其中有一位就是嶺南詩界「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明朝的遺民屈大均,屈大均是廣東番禺人,廣州淪陷後,屈大均的父親命令他:「一定要潔身自好,不要在清廷當官。」屈大均謹遵父親的教誨,為了保持對明朝的忠誠,他選擇在家務農。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龍,又名邵隆,號非池,字騷餘,又字翁山、介子,號菜圃,漢族,廣東番禺人。
  • 屈原的姓名是羋平,老子不姓老?一起來認識下先秦時期的姓與氏
    例如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本姓「羋」,名「平」,字「原」,那麼「屈」又代表什麼?再比如,老子叫做老聃,又名李耳,哪一個才是他的名字?先秦時期的命名規律究竟是怎麼樣的,姓氏之間又有著何種區別呢?姓氏族譜姓氏的起源姓的起源,普遍看法,源自母系社會、產生於「圖騰崇拜
  • 《中華屈氏源流史》127:第十二章 山西屈氏的歷史與現狀(十三)
    屈氏宗親在屈大均墓前(7)、屈福春(1907---1938),決死隊12連戰士,大兆堡戰鬥犧牲。(8)、屈進才(1907---1939),共產黨員,1938年入伍,115師偵察連戰士,高平戰鬥犧牲。(9)、屈堆金(1915---1939),1938年入伍,129師戰士,運城戰鬥犧牲。
  • 吳氏的起源(姓與氏,從軒轅到棄)
    姓與氏我們現在的吳姓,其實是源於吳氏。姓和氏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國的上古時期,中國人只有姓,而沒有氏。姓——從字面上理解,為「女生」,即代表是哪個女的所生,這是表示與母系的血緣關係。在人類發展史上,是從母系社會開始的。
  • 「以案說法」屈某叫屈,屈不屈?
    連續幾年了,屈某經常來人大鳴冤叫屈討說法。屈某今年70周歲,其哥哥二十幾歲時因叛國投敵一案,於1972年4月18日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市公安機關軍事管制委員會判處死刑,立即執行。1980年經屈某申訴,法院作出再審判決,撤銷原判,宣告屈某哥哥無罪。2014年屈某到法院要求賠償死亡賠償金58萬餘元、喪葬費3萬餘元、精神損失費50000元。
  • 文獻學家屈萬裡
    1945年,屈萬裡隨國民黨中央圖書館遷回南京,歷任編纂及特藏組主任。     1948年年底,屈萬裡跟隨國民黨中央圖書館去臺灣,應「國立」臺灣大學之聘,任副教授兼文書組主任。這是屈萬裡一生致力最多的一門學問。從漢朝到現在,2千多年來,用心於經學的學者固然不少,但是,尚待解決的問題仍然很多,屈萬裡在這方面的著作,有很多是超越前賢,自成一家之言的。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善於運用新發現的資料,如石經、甲骨文、鐘鼎文及其他史料,博採各家精義,就本文以求本義。
  • 我姓龐,我驕傲!我姓龐,我自豪!龐氏家族就是牛!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龐」,先點上面藍字龐氏大家族,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       回顧歷史,有眾多的龐氏牛人,可以說聲名顯赫、舉足輕重,龐涓、龐統、龐德、龐會、龐蒼鷹、龐孝泰、龐勳、龐師古、龐福成、龐籍、龐安時、龐尚鵬、龐鍾璐……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是平凡的,我們是無聞的,但是我們都有共同的屬性,那就是我們都姓龐,這是我們家族的根。
  • 我姓周,我驕傲!我姓周,我自豪!周氏家族就是牛!
    黃帝的兒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氏宗親點擊加入周氏全球群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為氏。如周平王之後,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源流三少數民族改為周姓。南北朝時,北魏有鮮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唐朝上元年間,少數民族有「暨佐時」(音譯)三字姓的,改為周氏。
  • 藥妝科普你以為只要在屈X氏買的護膚品都是藥妝嗎?
    先說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比如「有人在屈x氏買了一瓶並不出名的廉價化妝水的時候,總會有心理覺得它是藥妝。」其實說真的,藥妝這個東西特別打中國人的臉,大多數人所認為的藥妝其實就是國外屈x氏的平價護膚品或者化妝品而已,其稱謂和藥基本上沒有關係。也有人習慣把在藥房出售的護膚品和化妝品稱為藥妝,其實他們和藥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只是恰巧在藥店賣而已。
  • 爸爸姓「屈」,給兒子取的名字寓意好,上戶口時工作人員誇有文化
    爸爸姓「屈」,給兒子取的名字寓意好,上戶口時工作人員誇有文化人生中的頭等大事,除了結婚之外還有生子,寶寶的降臨對父母來說是上天賜予的最好的禮物,而在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們也希望能夠給予孩子一個非常響亮好聽並且又有寓意的名字。
  • 我姓蔣,我驕傲!我姓蔣,我自豪!蔣氏家族就是牛!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是平凡的,我們是無聞的,但是我們都有共同的屬性,那就是我們都姓蔣,這是我們家族的根,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地域變更,蔣氏家族產生了不同的分支,每一個分支都有自己的家譜和字輩。閒話少說,先來看看關於我們蔣氏的歷史:蔣氏姓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統與來源與西周皇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