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微積分入門了嗎?視頻相當精彩!

2021-02-19 彭翕成講數學

用「平方金字塔數」求拋物線弓形面積(視頻)-從初數到高數案例


我們可以不用微積分的知識,來說明下面這個有趣的性質:

作一條拋物線,AB是一條弦,過A作拋物線的切線,過B作拋物線對稱軸的平行線,切線與平行線交於點C,則拋物線與AB圍成的弓形面積,是△ABC面積的三分之一。

將AB,BC線段n等分,圖中顯示n=6的情形。設陰影部分三角形面積為1,則△ABM面積為1+3+5+7+9+11=6^2,△ABC面積為6*6^2=6^3。


此時紅色曲線圍成面積約為6×1+5×3+4×5+3×7+2×9+1×11

=6 + 11 + 15 + 18 + 20 + 21

=6+

6+5+

6+5+4+

6+5+4+3+

6+5+4+3+2

6+5+4+3+2+1

=6^2+5^2+4^2+3^2+2^2+1^2

 當n充分大時,紅色折線逼近拋物線,圍成面積就是拋物線弓形的面積,


拋物線弓形面積的計算,按現在教學內容屬於微積分,算是高等數學。但阿基米德也曾巧妙計算過,有興趣地可搜索阿基米德三角形。

阿基米德計算拋物線弓形面積,可看作是微積分的前期萌芽,被後世很多數學家所驚嘆。而本文所述的方式與阿基米德三角形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文根據下面視頻改寫而成。我相信如果看我的文字還不明白,看看視頻就更清楚。

我一直希望將來有機會能用視頻方式講解數學,而不僅僅是用文字。只是目前條件還不成熟。

此案例也充分說明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之間並沒有鴻溝,是可以搭建橋梁的。

 


學習高等數學,對中學數學教學有何幫助?
這是很多師範生常有的疑惑。這個疑惑甚至等到他們走上工作崗位還未消除。
如果有師範生跑去問他的大學老師,老師可能會這麼回答:
深入才能淺出,居高才能臨下。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
只有深刻掌握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對數學本質認識清楚,才能高屋建瓴,胸有成竹。
學習了高等數學去教初等數學,遇到一些看似平凡的內容,你可以看出內在的不平凡,這叫舉輕若重。遇到一些在初等數學裡解釋不清的疑難問題,則可透視本質,輕鬆化解,這叫舉重若輕。
……
如果師範生追問:能否舉例說明?我怎麼感覺大學四年所學對將來的中學教學好像幫助不大,特別是偏微分方程、複變函數這些課程。
這時大學老師常常語塞,大多又會回到前面那些大道理:「居高臨下、深入淺出……」

大道理好講,具體細緻的工作不好做。
其實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也不只是困惑師範生和中學老師。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很多專家學者的思考,他們也嘗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F•克萊因曾提出一個名詞:雙重忘記,意思是進入大學學習高等數學忘記了中學數學,畢業後去當中學老師又忘記了高等數學。
雙重忘記,這是很多人的感受。進入大學學習,感覺不到大學數學和高中數學有什麼聯繫,好像是重新學習一個新東西,而不是在前面的基礎上提升。而走上中學教師的崗位之後,所學的高數知識又不大用得上。

F•克萊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寫了《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這已經成為數學教育研究領域的經典名著。
此後,類似著作不斷湧現,如張奠宙、鄒一心的《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算得上代表性著作。若不糾結於書名,很多名家所寫的普及性著作都可以算作此類,如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初等數學論叢》,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的《數林外傳》等。

研究初等數學,是一個大課題。研究高等數學,又是一個大課題。將兩者綜合研究,涵蓋更廣,且絕不是兩者的簡單相加。對於這麼大的一個課題,也絕不是幾個人,發幾篇文章,出幾本書就能研究清楚的。需要不斷有人研究,向前推進。更何況,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的研究內容也在不斷變化著。
那如何研究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二者之間的關係呢?角度有很多。F•克萊因作為著名的數學家,由於自身深厚的數學功底,他選擇了居高臨下這個角度。這樣的研究角度可以讓人看清楚一些初等數學問題的背景,提高數學修養。但這樣寫也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在某些問題上,作者所站高度過高,超出了一般讀者的接受能力;又如作者主要是作為數學家的身份在寫這個書,與中學數學的聯繫較少。
能否從初等數學出發,向高等數學走去呢?這當然也是可以考慮的一個研究角度。這也正是本書書名《從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的來由。
從,表示出發點。到,表示希望前進的方向。


有讀者看了我這方面的幾篇文章,問:「為何你研究這麼淺,找的題目大多是初等數學能解決的,你為何不多找些初等數學解決不了的,這才能凸顯出高等數學的優勢。」
這是由於這位讀者對我的寫作定位不了解。我的立足點就是初等數學,希望向高等數學走去,但能走到哪一階段,不好說。如果是要找一些初等數學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太容易了,高等數學習題集裡比比皆是。但要找一些題目,可以從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兩個角度來思考,從而加深對數學的理解,這才是不容易的。

必須承認,與《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相比,《從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在書名上弱了不少。這一方面是我學識有限,談不出什麼高觀點,就算想鼓足勇氣,做個虛假廣告,冒充高觀點,但也怕讀者質疑:憑什麼說你的觀點高,高在哪?獻醜不如藏拙,因此還是老實一點為好。另一方面,我也受到弗賴登塔爾的影響。
弗賴登塔爾強調:為什麼中學數學和大學數學之間缺口的彌補工作拖延了這麼久,至今仍未實現?隨著數學的社會重要性日益增長,溝通缺口的迫切要求也更強烈。今天我們若想實現F•克萊因的想法,去教「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就必須從接近中學數學的較低水平做起。
這說明,高觀點和低起點並不是對立的。

關於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的界定,學術界一直沒有定論。
龔升先生認為:「將微積分稱之為高等數學是習慣上的說法,微積分在牛頓時代自然是高等的,現在看來,只能說是數學的初步知識。」
單墫先生表示:「其實研究本身並無高等、初等的分別。得到高深的結論是新發現,解決初等的問題同樣是新發現,都是人類向未知領域的邁進。而且很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大問題,如費馬大定理,如哥德巴赫問題,論起它們的出身,無不屬於初等數學。」

而在本書中,則認為使用了導數、行列式這些知識就算是高等數學了,雖然這些知識在某些地區的中學教材中已經出現。

我從讀大學起就研究這一問題,主要是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一、對照初高中教材,查看每一個知識點,想想用高等數學知識怎麼看待;
二、對照大學教材,查看每一個知識點,想想如何與中學數學知識聯繫;
三、想想哪些中學知識是大學裡用得比較多,初等數學起到了什麼樣的基礎作用;
四、在解題中學習理解數學知識。找一些題目,分別用初數高數兩個視角開看,有的還給出多種解法進行對比。

還有一些著眼點,一散開,比最初想像的篇幅大很多,所以最後決定先將精力集中在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將來若有機會,再考慮出版續集,甚至是一個系列叢書。

我雖有這麼宏偉的設想,但我也清楚,自己不是寫這書的最佳人選。我一不在中學教書,二不教高等數學,屬於兩不靠。我認識一些對中學數學和大學數學都有研究的朋友,也曾「慫恿」他們來寫這方面的書籍,因為我覺得他們能比我做得更好,但他們有的說忙,有的則過於自謙。
說實話,找他們多了心裡也煩。蜀鄙有二僧,說起去南海,當然富和尚更有優勢,但最終卻是窮和尚先去了。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嘗試著做這個工作,也算對大學時代苦苦思考的這一問題作個交代,也希望給還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朋友一些啟發。

我曾經將本書的部分章節發表在新浪博客上,得到讀者的鼓勵,他們都期待著本書早日出版,特別是彭翕成讀者QQ群(306162497)裡的朋友。他們說:早點出版,即使並不是那麼完美,你這麼用心做這個事情,相當不容易了。相信您這本書的出版,必將帶動這個課題的研究,以及相關書籍的出版。

安慰的話,是不大可靠的,我也一向不信拋磚引玉這個說法。不然可做個實驗,別人拋個磚,你真的願意拋個玉麼?玉要出來,是自己想出來,和前面的磚,關係不大。

只能說,寫這個書,我盡力了,真的是集腋成裘。圖書館10多排微積分、線性代數習題集都快被我翻遍了。因為我固執地認為:「居高臨下、深入淺出」這樣的大道理當然是沒有錯的,但「居高臨下、深入淺出」如何操作,卻少有人提,語焉不詳。要想真的說服人,還得要一個個具體的案例。目前已有的好案例還不多,很多書籍上都是抄來抄去,可恭維為經典案例長盛不衰,也可譏笑為老生常談毫無新意,所以很有必要扎紮實實作一些案例整理和創新研究。

本書假定讀者群:數學教育方向的師範生、剛進入大學對高等數學學習不適應,希望藉助初等數學基礎研究高等數學的大學生、學有餘力特別是希望參加自主招生的高中生、大中學數學老師、以及廣大的數學教育研究者、數學解題研究者。
如果本書將來某一天能成為師範生用的教材,或是中學老師進修的講義,我將感到無比高興。
我的老師張景中先生多次語重心長地和我說:你要是懂一點微積分就好了,那麼你可以做更深入一點的研究。可見在張師看來,我是一點微積分都不懂的。現在卻偏偏出版了這樣一本書,寫得如何,只能由讀者來評判了。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初稿由楊春波老師校對,使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在此表示感謝。  

 

【目錄】
前言(ⅰ)

1一題多解架構初等、高等數學橋梁(1)

1.1代數(2)

1.2幾何(11)

1.3三角(21)

1.4不等式(31)

1.5雜題(49)

2初等數學問題高等數學解答(54)

2.1代數(54)

2.2幾何(55)

2.3三角(76)

2.4不等式(79)

2.5雜題(80)

3不等式與函數(86)

3.1不等式篇(86)

3.1.1均值不等式的引入和證明(86)

3.1.2從課本上的簡單不等式談起——從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87)

3.1.3小學題?中學題?大學題?(89)

3.1.4解讀神證明(89)

3.1.5也說Nesbitt不等式(94)

3.1.6均值不等式的隔離(96)

3.1.7答正切函數不等式猜想(97)

3.1.8一個對數不等式的五種證法(99)

3.1.9變式教學與數學背景(101)

3.1.10三角不等式的證明——從用導數到不用導數(105)

3.1.11高等數學思想指導完善初等數學錯漏(108)

3.2函數篇(111)

3.2.1從常係數到變係數——從羅增儒教授的無奈談起(111)

3.2.2以康託函數為背景的函數題(113)

3.2.3三次方程判別式問題兩例(117)

3.2.4三次方程和韋達定理(121)

3.2.5洛必達法則及其替代品(122)

3.2.6十五歲的圖靈如何推導級數形式的反正切公式(123)

3.2.7從f(x+y)=f(x)+f(y)說開去(124)

3.2.8對開方迭代式的認識過程(126)

4線性代數(128)

4.1線性組合和線性無關(128)

4.1.1漫談線性組合(128)

4.1.2已知根式解尋求原方程(131)

4.2行列式解題(134)

4.2.1行列式解代數問題舉例(134)

4.2.2行列式與面積(138)

4.2.3從「經過已知三點的一元二次函數」談起(141)

4.2.4圓方程、三角形五心、圓冪定理(145)

4.2.5海倫公式與託勒密定理的行列式統一公式(150)

4.2.6行列式與射影定理(152)

4.2.7行列式解幾何題舉例 (156)

5雜篇(165)

5.1認識的深入(165)

5.1.1不一樣的加法和乘法(165)

5.1.2從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談起(166)

5.1.3漫談1+2+3+4+…+n(167)

5.1.4向量 (170)

5.1.5結構與同構(173)

5.1.6什麼是距離(175)

5.1.7絕對值多種定義以及分段函數定義缺陷(179)

5.1.8無處不在的一一對應(180)

5.1.9一定是斐波那契數列嗎?(183)

5.2初等數學、高等數學面面觀(186)

5.2.1特殊與一般——《吉米多維奇數學分析習題集》一題(186)

5.2.2談談循環論證(187)

5.2.3根式方程有理化(191)

5.2.4包絡線與賦范空間的一點小應用(194)

5.2.5學貴有疑——《數學解題的特殊方法》一題(197)

5.2.6證明sin2x+cos2x=1——《陶哲軒實分析》一題(198)

5.2.7平方差公式的三角擴展(200)

5.2.8從代數恆等式到三角恆等式(203)

5.2.9例證法:從代數式到三角式(207)

5.2.10勾股定理的三維推廣(212)

5.2.11一道多情形幾何題的多種證明(214)

5.2.12初等、高等數學不同視角一題多解更顯風採(219)

5.2.13你也可以做幻方(223)

5.2.14劍橋大學的一道經典名題(225)

5.2.15從高考題談迭代(227)

5.2.16微積分新概念的教學腳步何妨慢一點(229)

5.2.17高等數學的「敗筆」(232)

5.2.18不好的高等數學解法舉例(234)

5.2.19陳省身沒做出來的數學題(238)

5.2.20相信付出才有回報(239)

參考文獻(242)


如想看一些樣張,可百度「彭翕成 初等數學 高等數學」


作者簡介

彭翕成,工作於華中師範大學,主要從事數學文化傳播和數學教育技術的普及。

多次參與國家重大課題的研究並獲獎;參與編寫湘教版數學教材、《十萬個為什麼》等。

發表文章兩百餘篇。曾在《數學通訊》、《中學數學》、《中學生數理化》、《新高考》、《科技導報》等刊物開設專欄,其中被《中學數學》評價為「數學教育領域年輕一輩的代表性人物」。

著作十餘部,主要有《數學哲學》、《繞來繞去的向量法》、《仁者無敵面積法》、《動態幾何教程》、《數學教育技術》、《課本上學不到的數學》、《師從張景中》、《向量、複數與質點》等。

熱衷於數學科普寫作,由淺入深,娓娓道來,又能平中見奇,展現給人新的視角,其博文在網絡上影響甚大,讀者眾多。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xc417  彭翕成讀者QQ群:306162497

內容簡介

本書是希望在中學數學和高等數學之間搭一座橋梁。以中學數學為起點,逐步展示高等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便於大學新生快速適應高度抽象的高等數學。反過來,如何把握高等數學的高觀點,更好服務於中學數學的教與學。

本書用數學分析、線形代數和高等幾何等現代數學的思想方法解釋和理解中學數學,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揭示現代數學的思想方法,找出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的結合點,從高觀點來引領初等數學,指導中學數學教學。

本書案例翔實,思想新穎,方法簡明。可啟迪讀者的思維,開闊讀者的視野,增強讀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適合高中學生以及教師、師範生,以及數學教育研究者參考。


長按二維碼,關注彭翕成講數學公眾號。


目前本書還在印刷中,當當網站買到估計還要一陣。

半個月前,在一些讀者的慫恿下,對此書的籤名本搞了預售,賣出幾十本。

由於我的籤名本,要寫上對方的名字,**老師指正,不只是單純籤我的姓名,而去快遞時,生怕裝錯,需要多次檢查,所以工作量較大。

但還有一些讀者強烈要求要籤名本,盛情難卻,那就麻煩你幫我一點忙。將此貼轉發到朋友圈,集贊20個,然後截圖,發給微信13720152511購買籤名本,36元包郵。

我因為沒名氣,籤名本也沒太大作用。建議在噹噹等網站購買,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在中科大出版社網店購買,會更便宜。

相關焦點

  • 準大學生微積分入門指南
    相比於同濟版《高等數學》來說,這本書真的非常適合學生自學,或者給高中生上大學的內容;首先它整個第一章全部用來回憶,複習微積分接下來所需要用到的公式,特別是很多三角函數的公式,接下來的第二章,第三章按部就班對從極限,導數的定義等等一直證明到複合函數與隱函數對導數,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將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以及反三角函數的求導和積分都放在了定積分之後
  • AP微積分從入門到5分攻略
    AP微積分可以細分為兩門考試:微積分AB和微積分BC,其主要區別為內容和難度的區別。簡而言之,AB考試內容較少,難度相對簡單,因此含金量不那麼高,適用於申請文科藝術等方向的同學選擇;而BC考試內容上完全覆蓋AB,增加了許多比較難的考點,難度相對較大,含金量比較高,適用於申請理工上課等方向的同學。鑑於AP微積分的重要性,同學們在考試中的目標很簡單,應該就是5分滿分。
  • 想成為微積分帶師嗎?看了這些你也能自學成才!
    小編總結了一些對微積分學習有幫助的網課和教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顧名思義,這就是微積分的入門課程,主要幫助學生熟悉微積分的關鍵思想,包括方程和初等函數,熟練掌握切線和極限的初步方法,以及導數的定義,學習和實踐微分的應用方法,以及學習和練習積分方法。
  • 簡單微積分 學校未教過的超簡易入門技巧
    如書名所示,本書是一本微積分入門書。雖然是入門書,不過寫到後面,卻發現內容已經相當有深度。
  • 數學英語視頻《微積分的本質》1~10全集
    請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高等數學課外輔導或搜advanced_maths關注公眾號,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查看往期所有文章或視頻,歡迎分享,謝謝關注
  • 王珂的微積分講義
    高等數學、微積分是工程師或大學工科本科生的基本功。
  • 小平邦彥《微積分入門》:深入淺出、流暢易讀
    內容簡介本書為日本數學家小平邦彥晚年創作的經典微積分著作,有別於一般的微積分教科書,本書突出「嚴密
  • 糟糕,我學了假的微積分!
    我最大的發現是,只把微積分當工具,你會錯過很多快樂。放下那些枯燥的習題,帶著微積分的思想觀察生活,你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比如,你可以計算什麼樣的甜筒能裝下最多冰激凌。掃一掃,京東購《簡單微積分》作者:神永正博譯者:李慧慧微積分入門科普讀物,書中以微積分的「思考方法」為核心,以生活例子通俗講解了微積分的基本原理、
  • 關於AP微積分備考,你需要知道的!
    從更遠的角度說,無論你是學理工科還是文科,在任何好的大學,微積分也絕對是大一的一門必修課,能夠提前學好AP微積分會讓大學的學習更遊刃有餘。所以學習AP微積分無論對於申請大學還是對於各位同學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準備工作。
  • 贈書:學校未教過的超簡易微積分入門技巧《簡單微積分》
    說起微積分,大家有什麼印象?想必很多人會聯想到棘手的計算吧。甚至還會有人想到這種情景——在學校的考試中,只是因為計算稍稍出錯,就被大幅扣分,悽慘至極。《簡單微積分》的作者,日本東北學院大學教授神永正博卻指出道:雖然會計算微積分更好,但最開始學習微積分時,重點並不在計算上。他認為微積分的本質在於方法。簡單說,如果抓住思考的「要領」,那麼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複雜算式。
  • 黃老師聊數學(214)微積分入門的一些基礎知識
    微積分或數學分析,是一門研究函數的數學分支,它的理論工具是極限理論,建立在實數理論上,研究對象是微分學,積分學和級數理論
  • 《簡單微積分》:背公式不是必須的
    內容簡介《簡單微積分》(日本的原名其實是《超·入門微分積分》)是日本人氣「微積分入門」讀本
  • 微積分從入門到精通第七關——中間變量是什麼「鬼」?
    01微積分從入門到精通的十道關卡(七)我們學習微積分首當其衝的是對函數變化過程進行量化的極限語言,而極限語言中最難描述的也最容易讓學生頭疼的則是關於「中間變量」。但是函數的複合運算則不然,這是一個我們比較陌生的概念,即便是中學有同學學習過複合函數,由於對變量和函數概念理解得不好,也最終給微積分以及後續數學的學習帶來困難。
  • 解密「微積分小白書」檔案
    微積分「小白書」代號:「978-7-03-064195-3」;來自叫做「科學出版社」的組織;全名《輕鬆學點微積分》;由來自臺灣的卓永鴻老師研發打造,最強設計天團賦予性能。(「小白書」證件照)小白書母胎起名《輕鬆學點微積分》,個人信息詳細簡介如下:這是一本教讀者微積分輕鬆入門的讀物,這是一本輕鬆簡單適合自學的書。
  • 微積分入門書單
    《普林斯頓微積分讀本》相比國內的數學教材,內容風趣幽默,其中還穿插作者的建議與吐槽,比如:如果你想要計劃參加一次微積分的考試(或者即使你沒有這種想法),我的一點建議就是:請熟記常用角0, π/6, π/4, π/3, π/2的三角函數值。例如,如果不思考,你能化簡sin(π/3)嗎?tan(π/4)又會如何呢?
  • 進一步了解「微積分」的書籍資料
    我預設高中生能輕鬆看懂這篇文章,初中生墊墊腳也能看懂,特別聰明的小學生在家長陪同下也能看懂~這篇文章相當於是一個大綱,能夠讓你對微積分有個整體的把握,看完文章之後如果你還想繼續深入學習微積分,就要看書了。
  • MIT Kleitman 教授:這是初學者該了解的微積分
    本文介紹的就是 MIT 應用數學教授 Daniel Kleitman 寫的一本微積分入門書籍,它完全是用英文寫的,讀者在學數學的過程中還能學學英語的表達呀。書籍地址:http://www-math.mit.edu/~djk/calculus_beginners/這個課程裡有什麼?
  • 帶你一起秒懂深度學習 之 矩陣微積分 1
    摘 要本文主要講解用於理解深度神經網絡的原理以及訓練所需要掌握的所有矩陣微積分知識。除了微積分之外,並不需要你掌握其他數學課程,文中我們會提供相關連結以幫助你在需要時回顧所需的數學知識。請放心,在你實際上手訓練和使用深度學習之前,你並不需要理解本文所講的知識; 相反,本材料適用於已經對神經網絡基礎知識有所了解,但希望加深對底層數學知識理解的童鞋們。
  • AP微積分複習經驗總結
    今天我們給各位考生分享AP微積分的複習心經,相信很多考生都會在備考AP時首選微積分,這門學科的複習套路還是滿滿的,大家可以多多留心總結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哦。1.AP微積分AB與BC五分率如何?很多報名微積分考試的考生,大多數同學認為它是「最簡單」的一門AP,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微積分本身知識點並非簡單,而是AP微積分BC的五分率非常高,可以達到近50%。
  • 微積分從入門到精通的第六關——橫空出世的「非恆等變形」
    01微積分從入門到精通的十大關卡(六)—— 橫空出世的「非恆等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