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味」的詞再現 傳統出口企業借電商轉內銷

2020-12-20 IT專家網

出口轉內銷,這個有些「古早味」的詞卻是電商企業現階段極願意談及的話題,並陸續有所行動。7月2日,被視為與拼多多打擂的淘寶特價版上線了外貿頻道。受疫情影響,不少外貿企業的海外業務量幾乎腰斬,迫於無奈將陣地轉回國內市場。而面對幾乎為一張白紙的國內銷售渠道,外貿企業,尤其是迫切需要消化積壓訂單的外貿企業,選擇與國內電商聯手。江蘇曙光牙刷廠廠長屠新業直言,從外貿到內銷,之所以要依靠電商,主要是因其自身缺乏對國內消費市場的了解,也從未搭建過銷售渠道。「因此,需要借力電商。」

招攬外貿企業

已經有一波想要從境外市場回歸中國市場的外貿企業,感受到了來自國內電商的熱情。淘寶特價版正式對外上線外貿頻道,消費者在首屏的「全球精選」以及搜索「外貿頻道」就可以進入。從頁面可見,外貿頻道主要推送一些為國外大牌代工的外貿商,設有美國館、日韓館和歐盟館。大牌代工、工廠裸價、低價直銷是頁面呈現出的關鍵詞。

「上線外貿頻道,是希望讓淘寶特價版成為外貿企業轉內銷的一個集中性的通道和入口。集中資源也能夠讓更多消費者集中關注外貿企業,產生更多的訂單。」阿里巴巴淘寶特價版運營總監玄古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稱,目前平臺所挑選的產業帶外貿工廠貨品,集中在消費者需求比較旺盛的品類,例如餐廚具、家用電器、母嬰、食品、數碼等。

據了解,此次淘寶特價版外貿頻道集中了全國145個產業帶、2000個外貿工廠。北京商報記者從阿里巴巴淘寶特價版外貿頻道負責人亦暄獲悉,當前,整個淘寶特價版入駐的商家約為120萬家,其中外貿工廠比例大概佔了25%左右。

出口轉內銷實則是一項需要長跑才能見成效的大工程。外貿企業也並不是首次進駐電商平臺,想要在本次徹底打通「回歸」之路,電商勢必要率先亮出長線運營的態度。玄古稱,7月2日僅僅是外貿頻道上線的首日,未來預期是希望持續的通過營銷、運營的方式讓外貿商家持續發展。「淘寶特價版會對品類運營、貨品運營以及在消費者體驗等進行優化。」

國內外貿型企業迫切需要釋放庫存壓力,讓資金流動起來。於是,外貿型企業瞄準了內銷這一方式,眾多開始盤算著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開拓新市場,部分雖已在國內電商平臺上開店數年但傾斜程度較弱的外貿型企業,如今也傾盡全力押注。

依靠數據實現定製

相看兩不厭,才能讓外貿企業與電商一拍即合。電商手中的消費大數據恰好是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所需的關鍵要素。

主打海外市場的揚州曙光牙刷廠自今年3月以來,外貿訂單驟降超過3成。原材料在倉庫堆積,千萬支訂單和數百萬銷售額瞬間冰凍。廠長屠新業急需為提振業績尋找新思路,站向電商平臺拓展國內市場就就成為必要之舉。

數月的觸網轉內銷,屠新業做得小有成績。他表示,轉內貿後線上產能得到釋放,曙光牙刷廠的訂單整體回升30%,做到了基本持平。屠新業將這份成績歸功於電商做出的指引,得益於大數據的支持,面對國內市場時沒有盲目推銷在外貿市場熱銷的商品,而是針對國內市場的消費特點生產了定製化商品。

期間,屠新業從淘寶獲取到了能夠洞察消費習慣的信息,在選品、價格定位以及市場對暢銷品的需求上有了更為明確的目標。基於此,屠新業制定了符合內貿市場的營銷和銷售策略。舉例來講,海外市場產品特徵與中國市場產品特徵並不完全一樣。「歐美市場,牙刷頭比較大、刷毛較硬。對於內貿市場,中國消費者更喜歡偏向於柔軟的刷頭且外形設計還要精緻。」

屠新業雖然知道不同市場的需求不盡相同,但中國消費者對牙刷的外形、價位等細節到底是怎樣的,屠新業並不了了解。對於多數出口轉內銷的企業來講,普遍缺少有關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大數據,而電商恰好能填補數據空白的短板。

外貿企業已經意識到出口轉內銷是必然的趨勢,逐步制定相應的生產計劃。浙江寧波的運動戶外品牌菲萊仕負責人劉君在今年4月就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現階段,可能更傾向藉助電商消耗掉批發過剩的產品,也可以把這些產品全部利用起來,還能讓資金流動。等度過眼前的危機,就要針對國內市場的訴求,生產價格有優勢、質量更好的產品。」

適配階段存在陣痛

當前,海外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導致外貿企業訂單下滑,依賴外需的出口型企業慢慢轉向國內。6月22日,針對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一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著力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促進外貿基本穩定。

想要「海歸」後完全融入到國內市場,外貿企業和電商企業均要合力跨過諸多門檻。亦暄認為,對於現在大多數的外貿企業來講,均知道出口轉內銷的必要性,期間面臨的共性問題則是從此前注重生產如何轉變為更好的拓展銷售渠道,聚焦到運營層面,尤其是組號數位化線上運營。「為此,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線上經營與營銷均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從一家傳統的外貿企業變為更得上電商快節奏的企業,兩者註定要在數位化上互相試探,以達到相互配合的程度。外貿企業實則要面臨更多的陣痛,外貿型企業大多數是OEM貼牌生產的銷售模式,生產是基於客戶提供的信息去制定生產計劃。但內貿市場的流程完全相反,外貿企業要自己要想辦法研發商品,然後再推廣向市場。

完全不同的流程,讓外貿企業欠缺與市場交流的經驗。屠新業解釋稱,外貿業務是與客戶直接面對面交流;針對內貿市場時,很難做到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一旦商品開發失敗,並不是市場做需的商品,這對工廠來講是一個致命的生產策略上的失誤。」

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外貿企業對電商所提倡的C2M這種模式極為認可。義烏市端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CEO周海波就曾對北京商報記者稱,外貿企業接觸國內市場時,需要C2M這種模式提供數據方面的支持。實際上,外貿企業無非是需要將消費端訴求反饋到生產端的時間縮短,以便及時調整生產,更好迎合市場。

記者趙述評

相關焦點

  •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成趨勢?聽聽這些「主角」怎麼說……
    為了應對疫情和中美貿易戰,不得已由外銷轉內銷是必然要面臨的選擇,也是一項新課題。」福州市進出口商會會長孔思軍說道。 為此,部分外貿企業從原先的工廠貿易向跨境電商轉型,亦或轉內銷,比如試水國內電商平臺或者與國內的網紅主播合作,通過直播帶貨分銷商品。如廣東金輝刀剪股份有限公司出口業務佔到80%,受疫情影響,訂單大幅下降。
  •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如何破局
    面對空前挑戰,中國外貿企業如何獲取新訂單,渡過難關、化危為機?出口轉內銷,便是現實選擇之一。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已見成效,4月出口企業內銷額增長17%,說明優質的外貿產品同樣受到國內消費者的歡迎。
  • 出口轉內銷成大勢 外貿企業都在忙著「轉」
    今年以來,在海外訂單減少、庫存積壓、現金流不暢等壓力下,外貿企業普遍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出口產品轉內銷成為外貿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重要選擇。國務院和有關部門以及各地政府順勢而為,在政策、標準和渠道等方面積極突破,推動出口產品轉內銷取得積極成效。出口產品轉內銷在給外貿企業帶來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為外貿企業加速助力雙循環、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廣東潮州陶瓷企業出口轉內銷 實現海內外雙循環
    受到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響,海外訂單遇冷,外貿企業普遍面臨出口難的問題。日前,針對外貿轉內銷時所面臨的種種難題,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提出支持外貿企業參加線上線下內銷展會,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著力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
  • 出口怎麼轉內銷?京喜聯合兩面針「小牙膏」放大招
    網上銷售、直播帶貨等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也為外貿企業打通了直接面對消費群體的銷售渠道。」在6月30日商務部召開的網上專題發布會上,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楊國良指出了當前出口轉內銷的諸多路徑。其中,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個性化定製的C2M新生產模式,網購及直播帶貨的新消費模式,都是外貿企業轉內銷的不二法門。
  • 出口轉內銷,拼多多助力農產品企業轉動「雙循環」
    在直播電商、電商助農等新業態拉動下,下沉市場重新展現活力;電商也進一步深入生產領域,使農產品供給和消費向線上轉移,外貿企業轉內銷步伐加快,網絡消費正呈現「農貨向上、外貿向內」及線上線下融合加速的趨勢。煙臺市是農產品出口大市,農產品出口能佔全國的1/20。逆全球化趨勢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農產品貿易影響巨大。今年前後,煙臺市農產品外貿企業都體驗了一把「水深火熱」的滋味。
  • 廣州海關出臺十二條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措施
    廣州海關所屬佛山海關駐順德辦事處關員深入企業調研出口轉內銷情況,幫助企業「轉得好、轉得快」(央廣網發 盧澄禧 攝)央廣網廣州7月19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關悅)據廣州海關消息,為全力支持加工貿易發展,促進內銷便利化,近日,廣州海關制定十二條措施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
  • 【兩會熱議】應對疫情危機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怎樣才能「加把火」?
    【兩會熱議】應對疫情危機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怎樣才能「加把火」?商務部數據顯示,1-4月,我國進出口總額下降4.9%,其中,出口下降6.4%。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衝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外貿企業「眼睛向內」需要哪些支持與幫助?  外貿出口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穩外貿至關重要。受疫情影響,海外消費市場持續走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
  • 花王紙尿褲泛濫電商平臺,網帖曝光「出口轉內銷」
    這些文章大多都提到了一點:「很多網上賣的花王紙尿褲其實是出口轉內銷的山寨貨。」即,在中國沿海某個工廠裡偷偷生產,然後以海運的形式用貨櫃運到日本的港口,再從日本轉賣回國內。
  • 「出口轉內銷」 變「危」為「機」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響,我國一些長期依靠外貿出口的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部分或全部出口訂單被取消,跨境電商也受到巨大影響,企業處於停工或者半停工狀態。如何解決這些外貿出口企業的難題,儘快實現「出口轉內銷」,開發國內市場,勢在必行。如何開發國內市場,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 轉內銷,為何這麼難?
    4月16日,在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根據調研,中國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存在拓展銷售渠道難、生產線轉向難、品牌建設難三大難題。這一直是外貿企業突破國內市場的三座大山,要「翻越」這些高山,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
  • 外貿總動員:出口轉內銷,「世界工廠」出海容易回歸難?
    在淘寶網上,北京商報記者看到不少店家在商品醒目位置標註:「因疫情出口轉內銷」「工廠自救」,所售商品原本要出口的國家包括義大利、法國、美國、日本等。因門檻低、易操作,線上成為外貿企業轉內銷的主要渠道。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22379億元,同比增長15.3%。
  • 出口轉內銷有了新玩法:一條抗菌棉被拯救一家外貿企業
    在此不利背景下,大批外貿工廠轉變思路,開始嘗試通過電商轉型內銷的道路。心願家紡(南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心願家紡)就是這些出口轉內銷企業的其中一家。通過一款抗菌棉被,心願家紡成功走出了外貿渠道受阻的困境。
  • 【奮鬥實幹在一線】小家電出口轉內銷走出新路子
    應對新需求出口轉內銷「新寶」對消費者而言可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它生產的「摩飛」品牌小家電卻憑著高顏值、高實用性等特點,成為廣受喜愛的「網紅」產品。做了幾十年代工供應商後,新寶公司通過摩飛、東菱等品牌逐步轉型,走向國內市場。今年以來,許多外貿企業產品出口受阻,推動出口商品轉內銷,成為許多企業的自救方式。
  • 阿里巴巴斑馬會員華潤萬家等聯合發起「服務全國外貿企業轉內銷...
    服務全國外貿企業轉內銷   阿里巴巴、斑馬會員、華潤萬家、沃爾瑪等12家電商、商超及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登臺共同發表"服務全國外貿企業轉內銷倡議"。   作為紮根杭州,服務全國的知名電商平臺,同時也是"服務全國外貿企業轉內銷倡議"的發起平臺之一,斑馬會員第一時間組織了家電、百貨、服飾等主要類目的招商團隊,在省、市商務部門的指導下,積極與優質外貿企業進行深度對接。在助力服務全國外貿企業拓展內需市場的同時,斑馬會員以此不斷完善優化供應鏈,為平臺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優的消費選擇。
  • 出口產品轉內銷 智慧財產權律師提醒注意法律風險
    來源:第一財經出口產品轉內銷 智慧財產權律師提醒注意法律風險作者: 繆琦出口產品轉內銷,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除了國內經銷渠道不暢,最突出的障礙還有國內外標準不同。比如,出口歐美的服裝尺碼與國內標準不同,款式和國內市場需求也存在差異,轉內銷時需要做有針對性的調整或改造。同時,部分出口產品轉內銷還會涉及品牌商標問題,需要得到外方授權。6月30日,商務部召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網上專題發布會,專門對這些「堵點」做了解讀。
  • 廣東小家電出口轉內銷走出新路子,直播營銷打開市場銷路
    應對新需求出口轉內銷「新寶」對消費者而言可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它生產的「摩飛」品牌小家電卻憑著高顏值、高實用性等特點,成為廣受喜愛的「網紅」產品。做了幾十年代工供應商後,新寶公司通過摩飛、東菱等品牌逐步轉型,走向國內市場。今年以來,許多外貿企業產品出口受阻,推動出口商品轉內銷,成為許多企業的自救方式。
  • 「雙循環」暢通轉起來 湖南近70家外貿企業開展出口產品轉內銷展銷...
    胡杏子攝) 華聲在線12月18日訊(記者 胡杏子)今日上午,由省商務廳主辦的2020年湖南省「出口產品轉內銷」展銷對接活動在湖南高橋大市場出口產品聚集區啟幕。來自全省14個市州的近70家外貿企業參加活動,將在未來2天時間裡集中展示百餘種外貿優質產品,產品涵蓋食品及農產品、紡織服飾、日用百貨三大類別。高橋大市場組織市場內約2000家商貿流通商戶進行現場洽談採購。
  • 聚集第十二屆加博會∣首設出口轉內銷產品展,企業「秀」最新產品!
    本屆加博會在主題展中增設了出口轉內銷產品展、醫療防護設備及用品展、港資企業專區及主賓省(市)展示區。首次將國際玩具及嬰童用品展單獨設在1號館,展覽總面積增加2萬平方米,推動展會專業化發展。創新辦會下,企業報名踴躍。
  • 出口轉內銷單品達到百萬銷量,煙臺春雪食品走對了哪幾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在當下,「出庫轉內銷」在國際國內形勢的巨大變化下,已經成了一個流行詞。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主要解決政策銜接問題,為外銷轉內銷打開大門。這份文件的出臺,再次強化了以下這個趨勢:未來,相當一批產能要為國內市場服務,商品要「出口轉內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