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小家電出口轉內銷走出新路子,直播營銷打開市場銷路

2020-12-17 西部網

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隨著「雙11」購物節開啟,許多小家電企業的生產線更加忙碌了。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使國內外市場遭受了巨大衝擊,而小家電卻殺出重圍。

小家電如何做成大產業?小家電產業化運營的新路子如何越走越好?10月22日,記者走進位於順德的小家電產業帶進行了一線調研。

應對新需求出口轉內銷

「新寶」對消費者而言可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它生產的「摩飛」品牌小家電卻憑著高顏值、高實用性等特點,成為廣受喜愛的「網紅」產品。做了幾十年代工供應商後,新寶公司通過摩飛、東菱等品牌逐步轉型,走向國內市場。

今年以來,許多外貿企業產品出口受阻,推動出口商品轉內銷,成為許多企業的自救方式。「出口轉內銷面臨的問題較多,外貿工廠大部分是貼牌生產,自有品牌建設和運營、銷售推廣渠道等方面都有缺失。」新寶股份總裁曾展暉指出,「而製造商要成為綜合的品牌運營商,就需要補齊這些短板,這對工廠生產能力、資源配置以及尋找時間機會等都提出了較高要求。」

「企業轉型還要抓住市場上的新機會。」曾展暉告訴記者,「當前,數字平臺給國內的新品牌商提供了去中心化的營銷渠道,使它們有機會參與到中國市場的小家電競爭中,這為代工企業向品牌綜合運營商轉型提供了機遇。」

2019年,新寶生產的小家電產品的外貿和內銷佔比約為80%和20%。逐漸轉型升級後,今年內銷的比例已接近30%,銷售額增長超過70%。

線上平臺打造自有品牌

與當地的許多外貿企業相同,2010年開始創業時,「友多」品牌創始人李勇華所在的佛山市悅慕智能生活電器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本地和國外品牌做代工。

「做代工利潤微薄、風險巨大;做外貿,受外界影響大,而且產品迭代慢,很容易漸漸失去創新能力。」李勇華意識到,當下,小家電企業發展需要探索新的路徑。於是,今年6月,李勇華開始將創業的主戰場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推出了自主品牌友多,銷售自主研發、生產的母嬰消毒用品。「友多旗艦店上線運營以來,我們從零開始,僅3個月就累積了300萬元的銷售額。」李勇華介紹。

小熊電器是更早試水線上銷售的國產小家電品牌。通過多年來的線上運營,小熊逐漸被市場熟知。「品牌是商業運營的中心。線上平臺會從產品、交易、平臺等各方面為新品牌的培育和發展提供更多機會。」順德區電商協會會長、小熊電器總經理李一峰說,「通過線上平臺結合線下工廠,小熊已經實現了產品創新、品牌設計、品牌製造等環節的完整的價值運營。」

「過去線下渠道機會成本很高,企業的自有品牌、新品牌很難有營銷渠道。」曾展暉分析指出,現在線上平臺為新品牌提供了更多提升知名度的機會,對傳統製造商來說,應該抓住機會,補上短板。

直播營銷打開市場銷路

走進順德淘寶直播基地,一間間直播間裡燈火通明,主播和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為屏幕前的消費者們介紹著來自順德當地企業的小家電產品。美的、谷洋電器、德瑪等品牌以及眾多順德當地代工企業的產品在這裡通過直播走向了全國市場。

在順德,企業能夠生產高質量產品,卻由於沒有自主品牌難以推廣營銷,優質小家電走向國內市場之路受阻。成本低、受眾多、覆蓋面廣的直播,成為許多小家電製造企業營銷推廣的「新風口」。

「我們在推廣產品中經常需要找人直播,只能去上海、北京、杭州等地談合作。作為商家,對接直播資源很難,而且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淘寶直播順德翼播基地負責人林偉軍經營著一家家電公司,在企業經營中遇到的瓶頸讓他產生了推動建立直播基地的想法。

前幾天,直播基地正式開始運營,以順德家電為主打的直播窗口僅10月20日一天就完成了130萬元的交易額。林偉軍介紹,以谷洋電器為例,通過直播運營推廣以來,僅天貓單店交易額就達到了9000多萬元。

(原題為《小家電出口轉內銷走出新路子》)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奮鬥實幹在一線】小家電出口轉內銷走出新路子
    應對新需求出口轉內銷「新寶」對消費者而言可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它生產的「摩飛」品牌小家電卻憑著高顏值、高實用性等特點,成為廣受喜愛的「網紅」產品。做了幾十年代工供應商後,新寶公司通過摩飛、東菱等品牌逐步轉型,走向國內市場。今年以來,許多外貿企業產品出口受阻,推動出口商品轉內銷,成為許多企業的自救方式。
  • 新寶股份存僥倖 代工轉內銷面臨考驗
    在深交所IPO重啟後的首波上市潮中,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統稱新寶股份)的表現雖然十分搶眼,但深交所對投資者切實認清新股上市初期炒作風險,認真分析公司基本面,切忌盲目炒新的提示,對新寶股份同樣適用。從新寶股份此前由代工轉內銷進退兩難、主營收入負增長的基本面來看,這種擔心並非多餘。
  • 廣東潮州陶瓷企業出口轉內銷 實現海內外雙循環
    受到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響,海外訂單遇冷,外貿企業普遍面臨出口難的問題。日前,針對外貿轉內銷時所面臨的種種難題,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提出支持外貿企業參加線上線下內銷展會,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著力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
  • 出口轉內銷有了新玩法:一條抗菌棉被拯救一家外貿企業
    在此不利背景下,大批外貿工廠轉變思路,開始嘗試通過電商轉型內銷的道路。心願家紡(南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心願家紡)就是這些出口轉內銷企業的其中一家。通過一款抗菌棉被,心願家紡成功走出了外貿渠道受阻的困境。
  •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成趨勢?聽聽這些「主角」怎麼說……
    在此情況下,外貿轉內銷、線下轉線上成了企業不得已的選擇。「從去年開始,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整個外貿行業情況都不是很好,很多公司都是整體業績下降的。為了應對疫情和中美貿易戰,不得已由外銷轉內銷是必然要面臨的選擇,也是一項新課題。」福州市進出口商會會長孔思軍說道。
  •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如何破局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發揮我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的潛力和作用。針對外貿企業面臨的困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 「從近期商務部對重點省市、各進出口商會和重點企業摸底調研情況來看,外貿企業依然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籤約困難、物流不暢等諸多困難。」
  • 出口轉內銷成大勢 外貿企業都在忙著「轉」
    今年以來,在海外訂單減少、庫存積壓、現金流不暢等壓力下,外貿企業普遍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出口產品轉內銷成為外貿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重要選擇。國務院和有關部門以及各地政府順勢而為,在政策、標準和渠道等方面積極突破,推動出口產品轉內銷取得積極成效。出口產品轉內銷在給外貿企業帶來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為外貿企業加速助力雙循環、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出口轉內銷,拼多多助力農產品企業轉動「雙循環」
    在直播電商、電商助農等新業態拉動下,下沉市場重新展現活力;電商也進一步深入生產領域,使農產品供給和消費向線上轉移,外貿企業轉內銷步伐加快,網絡消費正呈現「農貨向上、外貿向內」及線上線下融合加速的趨勢。煙臺市是農產品出口大市,農產品出口能佔全國的1/20。逆全球化趨勢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農產品貿易影響巨大。今年前後,煙臺市農產品外貿企業都體驗了一把「水深火熱」的滋味。
  • 外貿總動員:出口轉內銷,「世界工廠」出海容易回歸難?
    在淘寶網上,北京商報記者看到不少店家在商品醒目位置標註:「因疫情出口轉內銷」「工廠自救」,所售商品原本要出口的國家包括義大利、法國、美國、日本等。因門檻低、易操作,線上成為外貿企業轉內銷的主要渠道。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22379億元,同比增長15.3%。
  • 出口怎麼轉內銷?京喜聯合兩面針「小牙膏」放大招
    網上銷售、直播帶貨等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也為外貿企業打通了直接面對消費群體的銷售渠道。」在6月30日商務部召開的網上專題發布會上,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楊國良指出了當前出口轉內銷的諸多路徑。其中,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個性化定製的C2M新生產模式,網購及直播帶貨的新消費模式,都是外貿企業轉內銷的不二法門。
  • 「出口轉內銷」 變「危」為「機」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響,我國一些長期依靠外貿出口的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部分或全部出口訂單被取消,跨境電商也受到巨大影響,企業處於停工或者半停工狀態。如何解決這些外貿出口企業的難題,儘快實現「出口轉內銷」,開發國內市場,勢在必行。如何開發國內市場,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 關於當下熱議的「出口轉內銷」,要聽真心話還是玩大冒險?
    金崇耿的第一反應是,自家生產的拉杆箱銷路要來了。 銀座箱包有限公司發家於溫州瑞安,2005年遷至滬浙交界處的嘉興平湖市新埭鎮,專事箱包的加工與出口。國人熟知的新秀麗等品牌,都是這家公司的客戶。2012年,公司將眼光投向國內,且銷售比重逐年加大。去年,銀座箱包總產值達8.2億元,外貿與內銷各佔將近一半,國內市場份額佔比甚至還略多於外貿出口。
  • 江門製造打開國際市場新通道
    面對新挑戰,江企紛紛打出新「戰法」,積極擁抱新趨勢,成功吸引來自全球各行各業的採購商進入直播間。通過「雲」端的廣交會,江門製造正在打開一條通往國際市場的新通道。 新挑戰江企建立逾140間直播間「這款白色車型是我們公司最熱銷的車型,國內售價接近3萬元。」6月16日,在廣東大冶摩託車技術有限公司線下體驗店內,手機、錄音嘜、穩定器等直播設備一應俱全。
  • 出口轉內銷單品達到百萬銷量,煙臺春雪食品走對了哪幾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在當下,「出庫轉內銷」在國際國內形勢的巨大變化下,已經成了一個流行詞。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主要解決政策銜接問題,為外銷轉內銷打開大門。這份文件的出臺,再次強化了以下這個趨勢:未來,相當一批產能要為國內市場服務,商品要「出口轉內銷」。
  • 「古早味」的詞再現 傳統出口企業借電商轉內銷
    出口轉內銷,這個有些「古早味」的詞卻是電商企業現階段極願意談及的話題,並陸續有所行動。7月2日,被視為與拼多多打擂的淘寶特價版上線了外貿頻道。受疫情影響,不少外貿企業的海外業務量幾乎腰斬,迫於無奈將陣地轉回國內市場。而面對幾乎為一張白紙的國內銷售渠道,外貿企業,尤其是迫切需要消化積壓訂單的外貿企業,選擇與國內電商聯手。
  • 上海為出口轉內銷服務特賣會 外貿集市漸顯規模
    這家中日合資服裝廠,日方既是出資方,也是上海工廠最大的採購商,日方破產,意味著上海工廠一半以上的已接訂單突然「蒸發」,正待出口的大量服飾,還未貼牌,就要變成積壓庫存。要轉內銷,沒牌子,進不了大商場,渠道不通,工廠瀕臨倒閉,500多製衣工人「飯碗難保」。
  • 2020中國消費•維權高峰論壇特刊|新零售數位化賦能雙循環
    「搭建轉內銷平臺,鼓勵外貿企業對接電商平臺,引導主要步行街組織開展出口產品轉內銷專題活動,組織大型商業企業開展訂單直採」,多渠道促進出口轉內銷成為振興經濟關鍵。今年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發布,支持出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多渠道支持轉內銷。鼓勵外貿企業對接電商平臺,依託各類網上購物節,設置外貿產品專區。
  • 嵊泗貽貝打開內銷市場 研發適合國內消費者的新菜式
    一度陷入滯銷困境的嵊泗凍貽貝,終於在對接零售商超、聯合電商平臺、開發新菜品等一系列穩產業鏈舉措中,逐漸迎來了「復甦」轉機。  「嵊泗貽貝」是全國首個海洋產品地理標誌集體商標,貽貝養殖基地被授予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以往,嵊泗凍貽貝銷售以外貿為主。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嵊泗全縣1500噸原本打算出口的凍貽貝斷了銷路,積壓在冷庫。
  • 這家電器公司出口轉內銷,春節以來,銷售額破億!咋做到的?
    最近兩個月,溫州巨納鞋業的設計團隊,生產出一款結合了外貿鞋耐磨損、內銷鞋款式新穎的新鞋樣,終於接到了訂單。三月中旬,鞋廠的車間裡,新購置的2條內銷鞋生產線正式投產。通過網紅直播帶貨、電商平臺鋪貨等方式,這些為國內市場定製的鞋子,正在以每天5000到10000雙的數量銷往全國各地。
  • 聚集第十二屆加博會∣首設出口轉內銷產品展,企業「秀」最新產品!
    本屆加博會在主題展中增設了出口轉內銷產品展、醫療防護設備及用品展、港資企業專區及主賓省(市)展示區。首次將國際玩具及嬰童用品展單獨設在1號館,展覽總面積增加2萬平方米,推動展會專業化發展。創新辦會下,企業報名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