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東帝汶大使:中方對東施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詮釋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中國駐東帝汶大使:中方對東施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詮釋

2020-05-27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4月的一天,一隻銀燕划過太平洋碧波的上空降落在東帝汶首都帝力國際機場,打破了機場多日的沉寂。這架包機運來的,是中國政府馳援東帝汶的大宗醫療衛生物資,是「患難」時刻送給東人民一份沉甸甸的友誼,給奮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東帝汶帶來了希望和力量。東外交部、衛生部、交通部等多位部長專門赴機場迎接包機。東總統、總理先後發聲表達謝忱,稱頌中國是第一個通過包機運輸醫療物資援東的國家,「雪中送炭」,使東帝汶政府及民眾備受感動。東帝汶國家電視臺反覆播放馳援物資到來的鏡頭,當地主流媒體在頭版頭條或顯著位置持續報導多日,當地網友也紛紛在中國駐東使館社交媒體帳號下留言致謝。中方捐贈物資隨後火速轉交至東帝汶各地抗疫一線人員和病患手中,助力東政府和人民有效防控疫情。

  為友者,不以山海為遠。中、東兩國情誼久長,心氣相通。鼠年入春,正值中國抗疫關鍵時刻,東帝汶政府和人民以多種方式向中國聲援支持。東總統、外長分別向習近平主席和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致函慰問;東議會一致通過支持中方抗疫的聲援投票;東醫學協會等社會團體也多次致函中國使館。這些聲援支持充分表現了東政府和人民對中國的善意和友情,彌足珍貴。

  東帝汶是本世紀初誕生的年輕國家,中國是第一個承認其獨立並與之建交的國家。近二十年來,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增強,各領域務實合作全面推進,已成為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東帝汶作為醫療系統脆弱國家,中國一直在努力幫助其改善醫療條件,迄今已連續多年向東派遣了共8批醫療衛生專家隊伍,為當地30多萬病患提供了醫療診治服務。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東政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正如世衛組織所言,東帝汶亟需世界伸出援手。朋友有難,出手相助,這是融入中華民族血液裡的基因,中方自始至終堅定地站在東方一邊,並肩抗疫。在東帝汶出現病例前,中方即迅速回應東方請求,捐贈了一批口岸體溫檢測儀、額溫槍等醫療物資,受到上至總統下至百姓的齊口稱讚。在東帝汶出現確診病例後,除繼續籌措援助物資外,中國使館積極協助配合東國內抗疫舉措,分享防疫和診療方案、指導中國援東醫療隊參與抗疫、鼓勵在東中資企業和僑團捐款或提供隔離區服務等。在首批包機馳援後,中國各方援助仍將會接踵而至。

  疫情無國界,人類只有一個家園。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要我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夠徹底戰勝疫情」。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世界各國無法單打獨鬥、無法獨善其身。中國作出巨大犧牲,在國內抗疫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同時,克服自身困難,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助力世界抗疫,迄今已向120多個國家和數個國際組織提供了醫用物資援助,派出了約20支醫療專家組。「中國援助」和「中國製造」為各國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持,為人類戰勝疫情凝聚了寶貴共識,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而東帝汶作為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組成部分,作為構建「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中的薄弱一環,中方對東積極施援,就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最好和最有力的詮釋。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面對疫情的大流行,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就一定能夠戰勝這場天災。中國將繼續本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負責任的態度,基於人道主義精神,同包括東帝汶在內的各國一道,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攜手抗擊疫情,共同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共同維護人類家園。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作者為中國駐東帝汶大使)

施援還在繼續……

駐東帝汶大使肖建國出席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醫療物資捐贈交接儀式

  2020年5月26日,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東帝汶的醫療物資運抵帝力國際機場。駐東帝汶大使肖建國、東外長巴博、前總統奧爾塔、總理夫人及魯瓦克基金會創始人伊莎貝爾、前外長奧雷利奧、外交部秘書長卡莫斯、世界衛生組織駐東代表潘達夫、衛生部及危機管理中心負責人等赴機場出席物資交接儀式。 

  肖大使首先同外長巴博交換了兩公益基金會援助交接證書。肖大使在致辭中高度讚賞兩公益基金會克服諸多困難、向東捐贈醫療物資的愛心之舉,表示中方在一個月內二次向東帝汶包機馳援,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對東民眾的深情厚誼。  

  肖大使強調,習近平主席日前在第73屆世衛組織大會上呼籲國際社會團結合作、攜手抗疫,並宣布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在華建立全球物流中心、中國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等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重大舉措,彰顯中國始終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的大國擔當,對中東兩國深化衛生、防疫合作及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中方將繼續關心東疫情發展,向東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保護好東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共同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巴博外長代表東政府誠摯感謝兩公益基金會的熱心捐贈,稱此舉體現了中國人民對東人民的友好情誼。患難見真情,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巨大成功後,兩度通過包機運輸醫療物資馳援東,第三批中國政府捐贈物資正在海運途中,這令東全國人民備受感動。當前,東政府在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國際夥伴的支持下,採取一系列有效防疫舉措,東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令人欣喜。  

  巴博表示,習近平主席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就國際抗疫合作提出重大主張和倡議,將有力提升中國的國際領導力和影響力。特別是將中國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等舉措令人印象深刻,對東在內的衛生系統脆弱國家意義重大。東方期待繼續同中國、世衛組織等國際社會加強抗疫合作。東方願繼續深化對華關係,鞏固兩國傳統友誼。相信在中國政府和兩公益基金會等的真誠幫助下,東方一定能夠取得抗疫的最終勝利。  

  東國家電視臺、國家通訊社、GMN電視臺、《帝汶郵報》、《東帝汶之聲》等主流媒體全程報導捐贈儀式。本次馳援物資包括醫用口罩、醫用手套、防護服、防護面罩、試劑盒、提取劑、保存液、額溫槍和呼吸機等。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駐東帝汶大使肖建國向東大學生介紹中國新發展理念及新發展格局
    12月1日,駐東帝汶大使肖建國赴東帝汶國立大學向榮獲2020年度「中國大使獎學金」的學生頒獎並發表演講,重點向該校師生宣介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及近期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團結抗疫的過程中,中國和東帝汶相互支持配合。中國是第一個向東伸出援手和第一個安排包機援東的國家。經過兩國政府及人民的不懈努力,兩國的疫情得到根本好轉且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引以為傲的勝利。
  • 駐東帝汶大使肖建國在援東第二批醫療物資交接儀式上的講話(中英...
    ​4月28日,中國政府第二批援東醫療物資運抵帝力國際機場。駐東帝汶大使肖建國出席物資交接儀式並發表英文講話,主要內容如下:        今天非常高興來帝力機場出席中國向東帝汶援助醫療物資的交接儀式。這對我們而言,是期待已久的一天。
  • 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中方支持韓朝對話解決問題
    中新社首爾6月17日電 (記者 曾鼐)針對近來朝鮮半島局勢,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17日表示,中方一貫支持韓朝雙方通過對話妥處分歧。當天,邢海明在首爾出席一場座談會並接受記者提問。作為近鄰和朋友,中方一貫支持韓朝雙方通過對話妥處分歧、和解合作,致力於半島和平穩定。針對中韓關係,邢海明稱,面對新形勢下的新機遇、新挑戰,中韓兩國正日益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他說,中韓建交後,雖然兩國關係曾經歷過波折,但友好合作的大方向始終沒有變化。
  • 人類命運共同體海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中國傳媒大學順利召開
    中國日報10月25日電(記者 鄒碩)10月23日,由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聯合德國、韓國、巴基斯坦、馬來西亞、衣索比亞和坦尚尼亞的七所智庫、大學、研究機構、媒體共同舉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海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學術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國傳媒大學順利召開。
  • 中國駐美大使把話挑明,美國醒醒吧,中美須面對「共同敵人」!
    美國對中國步步緊逼近幾年來中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很快便被這個資本國家拉入了黑名單,從幹涉領土主權到派偵察機監視,最後美國選擇建起經濟貿易的壁壘,不難看出中國早已變成了刺向美國眼睛尖銳的「釘子」,為何美國如此執著子虛烏有的威脅?
  • ...在巴基斯坦《國民報》發表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署名...
    2020-07-12 19:22 來源: 澎湃新聞 亞洲雄風 2020年7月9日,駐喀拉蚩總領事李碧建在巴基斯坦《國民報》社論版發表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署名文章。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發表署名文章: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4月13日晚,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前往下榻酒店,慰問中國援菲醫療專家組成員以及志願者。圖為黃溪連大使(前左二)對專家組領隊鄭惠文(前左三)、組長翁山耕(前左一),及全體專家組成員表示,接下來幾天的任務也將非常艱巨。
  • 駐東帝汶大使肖建國發表署名文章:以史為鑑,擁抱和平(中英文)
    2020年9月3日,駐東帝汶大使肖建國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在東主流報紙《獨立報》發表題為《以史為鑑,擁抱和平》的英文及德頓語署名文章。文章中英文全文如下: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方式聯繫在一起,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發展必須引入全新的思維方式,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合作開放、互利共贏,凝聚起攜手應對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機挑戰的全球共識。
  • 中國駐阿聯大使倪堅: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阿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駐阿聯大使倪堅中國和阿聯雖相隔萬裡,卻親如兄弟。2000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就已經將兩國緊密相連,我們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在汪洋大海中「雲帆高張,晝夜星馳」,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
  • 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2020年是中埃兩國書寫新輝煌的一年
    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陸雋弘、米春澤):即將過去的2020年,對於中國與埃及來說也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近日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埃及記者採訪時表示,回顧這一年,經過攜手抗疫的洗禮,中埃兩國關係的基礎更加牢固,兩國的合作更加廣泛,兩國的友好關係更加深入。
  • 駐印尼大使肖千發表署名文章 《攜手打造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12月7日,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最大英文報紙《雅加達郵報》發表題為《攜手打造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署名文章,表示中國-東協關係是亞太區域合作中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中印尼關係發展為中國-東協關係發揮了重要引領帶動作用,中方願與印尼和東協國家一道,圍繞抗疫和經濟復甦兩大任務,深化合作、排除幹擾,攜手打造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文章全文如下:
  • 中方公布華萊士專訪駐美大使崔天凱未播出內容
    原標題:中方公布華萊士專訪駐美大使崔天凱未播出內容  10月12日,崔天凱大使接受美國福克斯電視臺「周日新聞」節目主持人華萊士採訪,就中美關係、經貿摩擦、朝核問題等回答了對方提問。有關採訪已於10月14日在該臺「周日新聞」節目中播出。以下為文字實錄:
  • 吳海濤:本屆聯大應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來應對全球性挑戰
    中方建議,本屆聯大應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出發,採取協調一致行動,共同妥善應對全球性挑戰。 吳海濤說,過去一年,面對複雜國際形勢和全球性挑戰,聯合國倡導多邊主義,推進多邊合作,在和平與安全、發展、婦女賦權、氣候變化、難移民、公共衛生和反恐等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聯合國過去一年工作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廣大會員國共同利益,進一步強化了聯合國在多邊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 駐馬來西亞大使白天2020年新年賀詞
    駐馬來西亞大使白天2020年新年賀詞 2020-01-03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駐德國大使就留學生回國等多個問題給出建議
    中國駐德國大使就留學生回國等多個問題給出建議 2020年03月23日 20:5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微信公眾號   德國留學生是回國還是繼續留守?
  • 駐阿富汗大使王愚: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為疫情肆虐提供了最佳土壤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2日訊 據中國駐阿富汗使館網站消息,2020年5月21日,阿富汗主流媒體《阿富汗時報》(英文)、《馬賽爾日報》(普什圖文)、《阿富汗人》(達裡文)刊發駐阿富汗大使王愚署名文章《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共戰疫情》。
  • ​駐阿爾及利亞大使李連和在阿主流媒體發表題為《雪中送炭,守望相助》的署名文章
    李大使強調,團結合作仍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各方應反對單邊主義,抵制疫苗「民族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多邊主義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中方投桃報李,向阿方提供大量抗疫物資援助,分享中方抗疫經驗,派遣醫療專家組來阿協助抗疫。中阿兩國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阿兩國的特殊友好關係,成為國際社會團結合作應對疫情的典範。過去一年,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疫情的發生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應進一步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
  • 駐哥斯大黎加大使:中哥友誼之樹常青 前景光明
    茁壯成長的美洲象耳樹(大使隨筆)今年是中國和哥斯大黎加建交13周年,也是中哥建立平等互信、合作共贏戰略夥伴關係5周年和首批華人抵哥165周年。擔任中國駐哥斯大黎加大使3年來,我有幸見證了中哥關係日臻成熟,已然成為不同規模、不同國情國家友好合作的典範。
  • 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接受韓國《中央日報》英文版專訪
    來源: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據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公眾號消息,11月4日,邢海明大使接受韓國《中央日報》英文版《JoongAng Daily》專訪,祝賀其創刊20周年。邢海明表示,中韓兩國在管控疫情、重啟合作方面走在前列,顯示出中韓合作的韌性和巨大潛力。中韓兩國在人力、資金、技術等方面優勢互補,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