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濟南美女新聞發言人:我不會說「無可奉告」

2020-12-16 山東頻道

首秀

捅破窗戶紙豁然開朗「發布會錄像一直沒敢看」

在以新聞發言人的身份亮相之前,劉勤就已經接受了不少新聞發布方面的培訓。市委黨校和市新聞辦的專家們先後給她上課,從發言人的理論和實踐這兩個方面對她進行了培訓。「以前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鏡頭,就去請教了在電視臺當主持人的朋友。」劉勤說,她還在市委黨校的模擬新聞發布廳裡「練了一遍」,把錄像拿回家,自己給自己「找茬」,琢磨怎麼發布才好。

沒想到,不管之前準備得多充分,初任發言人的那份緊張感都無法消散。「發布新聞的前一天,我一晚上都沒怎麼睡著。」她說,她發布新聞的前一天正好是小年。那天,她本來說好要和丈夫、孩子去父母家吃晚飯,可家人一直到晚上8點多,也沒見她來。「那天晚上一直在辦公室準備發布會的事兒。」劉勤說,幾經修改的發布稿當晚8點半才最終定稿,拿到了發布稿,她趕到父母家時已經9點多了,匆匆吃了幾口飯,就忙著做起了準備。練了一遍又一遍,她還是感覺心裡沒底,「晚上睡覺的時候都還覺得挺忐忑」。

這份緊張一直持續到了發布會之後。「發布會結束以後,我自己都沒敢看錄像。」劉勤說,直到朋友和同事們紛紛發來簡訊,說她表現不錯,她才終於放鬆了一些。在那之後,她忽然覺得自己沒有之前那麼害怕面對鏡頭了。「就像是捅破了一層窗戶紙,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她說,邁出第一步是個很難的過程,她很慶幸自己還是邁出去了。

後盾

家庭發布會開了不少次「這是父親為數不多的誇獎之一」

在劉勤的記憶裡,自己的父親是個很傳統的人,一直扮演著嚴父的角色。「在我印象裡,我從小到大,父親都寡言少語,很少誇獎人,也很少和孩子們交流。」劉勤說。但是,就在她發布新聞的前一天,父親忽然打來了一個電話。在那通電話裡,父親誇獎了劉勤,叮囑她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她一定能幹好發言人這份工作。

「他惦記著我的發布會,怕我緊張,打來電話是在寬我的心呢。」劉勤說,這個電話讓她感受到了父親深藏在心底的溫柔。「我長這麼大,這是父親對我為數不多的幾次誇獎之一。」她說,父親的鼓勵讓她倍感溫暖。從這一個電話裡,她也體會到了父母對自己默默的支持和期許,「有時候他們不會用言語去表達,會給你多夾幾個餃子、多夾幾片肉,卻讓人很溫暖」。

這份默默的支持,也來自於她的丈夫和孩子。「發布會之前,我還在家裡開了不少次『家庭發布會』,在網上找一篇稿子,念給他們聽。」劉勤說,丈夫和女兒不僅「客串」聽眾,還會給她提意見,「比如語速太快了不好、不能只顧著低頭念稿」。「一開始我在他們面前都感覺挺緊張,漸漸地,也就沒這麼緊張了。」她說。

態度

絕對不說無可奉告這種話「書櫥裡的書今後得更多」

雖然已經邁過了「緊張」這道坎兒,但劉勤還遠遠不敢把心徹底放下。「新聞發言人這份工作,一旦出現大的紕漏,恐怕就沒有下次了。」劉勤說,她會「如履薄冰」般對待每一次發布會,永遠抱著嚴謹、負責的態度去發布新聞,絲毫不敢把發布新聞當成兒戲。

走進劉勤的辦公室,一個書櫥尤其引人關注。這個書櫥裡放著上百本書,種類從金融發展、新農村建設到西方社會學、中外藝術理論,簡直無所不包。「這個書櫥裡的書,今後還得更多才行。」她說,發言人這個崗位很鍛鍊人,在這個崗位上,她需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對新聞發言人來說,如何準確、得體地回答提問是一道必須過的關。「從來沒有人教過『哪些問題不能說』這一類的內容。」劉勤說,恰恰相反,濟南對新聞發言人的培訓反倒更側重於教發言人著眼於公眾關心的角度去發布新聞,「會反覆告訴我們,一定要用市民『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發布新聞」。

在濟南出生長大的劉勤,骨子裡透著一股認真勁兒。「問題到了我這,就不會『石沉大海』。」劉勤說,對於媒體提出的問題,只要是她了解的事情,且經過授權可以發布,就一定會如實發布。就算遇到她不了解的事,她也會在發布會後持續關注、求索實情,在下次發布會時或通過其他形式給出一個答覆,「無可奉告這種話,不會從我嘴裡說出來」。

看材料、讀文件是劉勤每天的功課。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 郭堯攝

相關焦點

  • 新聞發言人禁說「無可奉告」
    本報成都10月16日電(肖龍聯)日前,四川省對59位省直部門的新聞發言人和21個市州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的發言行為進行了規範。明確規定,「無可奉告」是新聞發言人永遠的大忌。  10月12日,四川省首次新聞發言人培訓班開班,在班上下發了由四川省委宣傳部和省政府新聞辦編寫的《四川省省級部門新聞發言人手冊》。
  • 武漢黨委新聞發言人亮相 不能說「無可奉告」
    本報訊 (記者 周海濱 通訊員 嚴婧) 昨日,武漢歷史上首批黨委新聞發言人統一著正裝,用流利的普通話,與全國39家媒體見面。昨日,市委外宣辦召開「武漢市黨委新聞發言人記者見面暨新聞發布會」,標誌著武漢設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
  • 「無可奉告」不能濫用
    一來,這會讓媒體感到新聞發言人代表的單位對公眾和媒體沒有多少誠意;二來,這會讓一些本不複雜的問題變得複雜化,進而導致疑雲重重;三來,這對新聞發言人自身的形象而言也是一種莫大的損毀。總之,如果新聞發言人將「無可奉告」老是掛在嘴邊的話,這絕不是什麼好事。  新聞發言人是公眾眼中的「新聞官」,他們所代表地方或部門的一些重大舉動,都通過其發言解讀體現出來。
  • 官員禁說「無可奉告」體現對知情權的尊重
    今後,只要涉及依法行政工作,北京市各級政府各機關都不能對新聞記者說「無可奉告」,相反要積極配合採訪。昨天,記者從北京市政府法制辦獲悉,該市依法行政聯席會議辦公室近日正式發出通知,對各級機關配合新聞單位宣傳依法行政工作作出了具體規定,並把各部門開展依法行政宣傳工作的成績納入年度考核內容。
  • 「我絕不會說無可奉告」
    「主持人宣布發布會結束了,『記者』還拿著話筒堵著我問,縣長跟開發商是不是遠房親戚。哎,她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想到,當時我就邊走邊答,只能靠平時的積累和經驗。老師點評說,『你,沒有被媒體牽著鼻子走』。」這是臨沂市工商局副局長李峰在京接受新聞發言人培訓時一個印象深刻的片段。
  • 問答中共中央部門發言人:說了錯話希望能諒解
    張樹軍(中央黨史研究室新聞發言人):剛才在臺上,我準備說一句,對我們(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來講,只是剛剛起步,缺乏經驗。我們的責任是把黨中央規定的我們的職責、任務,做了哪些工作,社會上關注的熱點是什麼,儘量傳達給公眾。李軍(中央對外聯絡部新聞發言人):就對外聯絡部而言,一是要向國內媒體說明我們黨的對外交往情況,二是要向國際社會說明我們黨。很重要,也很複雜。
  • 問題再「刁」 也不答「無可奉告」
    他回應說也看到了相關消息,並以「你懂的」結尾。  每年全國兩會,人大會議和政協會議的首場發布會,都會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記者梳理發現,發言人儘管經常遭遇敏感尖銳提問,但從未用「正在調查中」、「目前還不清楚」等「無可奉告」的託詞。
  • 媒體盤點兩會尖銳提問 規則是不說「無可奉告」
    昨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呂新華被問及有關周永康的傳言。他回應說也看到了相關消息,並以「你懂的」結尾。  每年全國兩會,人大會議和政協會議的首場發布會,都會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記者梳理發現,發言人儘管經常遭遇敏感尖銳提問,但從未用「正在調查中」、「目前還不清楚」等「無可奉告」的託詞。
  • 從禁說無可奉告到監督從我開始有多遠
    6月11日北京朝陽區政府宣布,該區將在二級班子設立125位新聞發言人,以適應政務公開的需要。朝陽區委宣傳部長王少峰表示,「無可奉告」將是新聞發言人的忌語,若新聞發言人不配合記者採訪或不提供準確信息,記者可向區府新聞辦、區委宣傳部提出意見,甚至要求「罷免」新聞發言人(6月12日《北京青年報》)。  朝陽區政府如此重視輿論監督工作,讓人欣慰。
  • 新任全國政協發言人今亮相 曾稱慎用「無可奉告」
    3月2日下午3點,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將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召開。這是兩會期間的首場發布會,每年都被視為全國兩會的「開場鑼鼓」,關注度頗高,坐在聚光燈下的發言人更是備受關注。今年,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換人了。
  • 僕人怎會對主人說「無可奉告」
    經多次挑選,文天平最終被委任為政府新聞發言人。    媒體背後,有多少雙眼睛盯著自己的一言一行?記者可隨意提問,天知道他們會問哪些刁鑽問題?意識到自己即將進入的是怎樣的「高危行業」後,文天平的睡眠質量開始下降。    11月14日,重慶首場新聞發布會前夜,他一直在辦公室準備,熟悉材料,23時才離開,到家已子夜時分。
  • 揭秘中國軍隊七大單位新聞發言人
    選拔標準通常是二級部領導總政宣傳部對外宣傳局副局長孟彥說,世界主要國家的軍隊和軍兵種都有自己的新聞發言人,所以中國軍隊設立新聞發言人是國際社會的通行慣例,與國際接軌,這是中國軍隊透明、開放、自信的體現。
  • 「無可奉告」與「我代表法」只是一場偶遇?
    原標題:「無可奉告」與「我代表法」只是一場偶遇?  「法律是聽我說的,我是代表執法的,我就是法,隨時刑拘你……」網傳一段河南湯陰縣包工頭趙先生全家戴枷討薪的視頻。趙先生稱,他向面業集團討要拖欠的工程款,被當地派出所刑拘17天。視頻中,精忠派出所所長張宏亮還說:「田書記,縣委田(海濤)書記發話,給他刑拘了,必須給他刑拘了。」
  • 江西省首批新聞發言人:我們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新年一過,江西省審計廳副廳長王衛亞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新聞發言人。今後,他將按照有關規定和指示,經常不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和公眾發布信息。「作為黨委部門的新聞發言人,今後,我們將不會說出『類似無可奉告』之類的答覆,取而代之的將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記者了解到,從2010年開始,在江西,跟王衛亞一樣身份的人,全省共有215位。
  • 重慶發布會不迴避敏感問題 不說「無可奉告」
    中新網重慶1月14日電 (孟幻)重慶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文天平14日稱,重慶特色「3+X」新聞發布體系不斷完善,該市去年共舉行各類新聞發布會671場,且該市自主新聞發布會不迴避任何熱點敏感問題,不對媒體說「無可奉告」。
  • 法院庭長回應"不開房"保證書:這些東西我無可奉告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永州中院確有一中層領導叫屈某亞。8月5日,屈某亞告訴澎湃新聞,發布的內容是不實的,組織已在調查,相信自有公道。永州市中院新聞發言人也回應澎湃新聞,該院已經注意到此事,正在進行調查。老婆:對不起,我錯了!徹底地錯了。最後一次請相信我。手書的保證書圖片顯示:我屈某亞今天慎重思量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影響到了家庭和老婆的身體健康。出於對家庭的責任,對老婆何xx說句對不起,我錯了。我在這裡保證和發誓:堅決跟黃xx,楊xx,沈x、唐xx,鄧xx斷絕一切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保證做到,不再與她們電話、QQ、微信、簡訊、開房等一切聯繫,今後不再與任何女人再有不正當的關係。
  • 新聞發言人要「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
    這無疑為新聞發言人的工作導向提出了明確的目標。  新聞發言人作為一位極具代表性和特殊性的公眾人物,其職責是在一定時間內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時局問題,舉行新聞發布會或約見個別記者,發布有關新聞或闡述本部門的觀點立場,代表有關部門回答記者的提問。他們所表述的語言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任何新聞發言人都不可小覷這些語言。
  • 歡送口無遮攔的王旭明 他從未說過「無可奉告」
    王旭明已經離開教育部新聞發言人崗位,赴任語文出版社社長。作為國內比較有個性的發言人之一,他在任時曾飽受爭議,經常由新聞發言人變成新聞當事人。「中國教育成功論」、「教育買衣論」、「媒體無知論」、「名校生養豬論」等等,都是他留下的話題遺產。有人說,王旭明的離開「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 「無可奉告」英文如何表達 ?
  • 梅西會不會加盟曼城?瓜迪奧拉:我不是利物浦主帥,此事無可奉告
    自從梅西公開「懟」巴薩高層之後,關於梅西會不會離開巴薩?會不會加盟曼城?這些話題成為了現在的足壇主流。有些球迷們甚至已經ps了梅西身穿曼城球衣的圖片,看上去還像模像樣的。英國時間2月7日中午,關於梅西有可能免費加盟曼城的消息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