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張鑫)從去年年底開始,鮮銀耳在線上線下市場上逐漸嶄露頭角。很多市民認為,食用鮮銀耳減少了攝入食品添加劑的風險。不過,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期發布消費提示卻顯示,鮮銀耳變質後或有食物中毒風險。
市場 售價近15元/朵 仍然供不應求
在很多超市的精品蔬菜區,盒裝鮮銀耳通常總能獨佔一個區域。在各種綠色的蔬菜中,這種形似雪蓮花的鮮銀耳非常吸引眼球。記者昨日(30日)在朝陽路上一家生鮮超市看到,雖然售價接近15元/朵,但是這裡的鮮銀耳不到半天就需要補一次貨。「好看,而且感覺鮮的比乾貨更安全、更有營養。」一位顧客說。
記者隨後在淘寶網上搜索發現,有幾千個賣家在經營鮮銀耳產品,排名第一的店鋪單月銷售量近2000份。大部分店鋪銷售鮮銀耳時,都打出「養生食品」「素燕窩」「自然生無硫薰」等賣點。而大部分購買的消費者也評論稱,比起幹銀耳來,鮮銀耳口感更好,燉成補品後軟糯且帶有清香,並且表示會回購。
提醒 存在被汙染風險 吃鮮銀耳易中毒
最近,鮮銀耳引起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的關注。近期該局發布消費提示稱,食用鮮銀耳的食品安全風險應引起重視。
國家食藥監總局表示,受培植環境及土壤的影響,鮮銀耳容易被致病菌汙染並產生毒素,因此在人工栽培銀耳的地區,禁止在農貿市場出售自家採摘的鮮銀耳。栽培銀耳的農戶,務必及時丟棄已經變質的鮮銀耳,切記不要自家炒食、涼拌變質的鮮銀耳,更不要將變質鮮銀耳饋贈親朋好友。
據介紹,1984年山東省東平縣暴發了第一起因食用變質鮮銀耳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是環境中的椰毒假單胞菌汙染了培植中的鮮銀耳,產生大量米酵菌酸毒素,導致鮮銀耳腐爛變質,而培植戶將鮮銀耳饋贈親朋好友或自家食用,致多人中毒、死亡。
追訪 鮮銀耳營養價值 並不比幹銀耳高
對於部分消費者認為食用鮮銀耳更有營養這一說法,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博士表示,幹制銀耳保留了銀耳中的絕大多數營養,包括多糖、維生素、礦物質等,因此鮮銀耳的營養價值並不比幹銀耳多。
同時,在銀耳幹制過程中,即使原先有少量毒素汙染,在陽光紫外線的作用下也會降解不少。數據顯示,鮮銀耳中米酵菌酸的檢出率遠遠大於幹制銀耳,且目前並沒有出現幹制銀耳中毒的事件。
鍾凱表示,若一定要購買鮮銀耳,應重點注意其手感和氣味,如出現發黏、發軟、黴變、腐敗等情況,千萬不要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