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顧一切,去尋找一片樹葉?

2020-12-12 一片樹葉的朝聖

這個故事,遲到了四年......

其實,很小的時候就接觸了茶。那個時候,每逢家裡來了客人,父親都要給客人泡上一壺茶,以顯禮儀和敬意。我還記得那時候,茶葉是儲存在一個鐵罐子裡面,每當罐子見底的時候,我總跑到一個叫秋生的人家去買二兩,當然,買茶剩下的幾分錢都換成了糖。

但是,那時候的茶葉,充其量只是泡出來有點顏色,苦苦的,澀澀的,說不出來具體用哪種味道來形容。只是在那最初的記憶裡,家裡是要備一點茶的,以作待客之用,似乎用白開水招待客人就是嚴重的失禮了。

後來,離開家去讀書了。當時有個好哥們兒,屈指算來,有20多年的交情了吧,那時候喜歡在書上寫下自己的夢想,什麼「幾年之內,看長河入海」,「為廣濟天下民眾而讀書」之類的,還記得那哥們兒寫了「為中華復興而讀書」之類的豪言壯語,不過我倒還沒有廣濟天下民眾,反而他在上海研究生畢業後,在電子領域,的確作出了不小的成就,也算為復興做了點事情吧。這是一生的哥們兒,遙祝他。

再後來,我進入地產領域,一待就是十多年,直至做到高管的位置。然而一旦在一個行業呆久了,就不安分了。因此期間曾萌發過很多創業的想法。從社區電商到SAAS系統研發,無疑都讓自己從一個深淵進入另外一個深淵。

從此,我開始思考,於是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直到再次遇見我稱他為侄兒的那個人。

10年前,他就開始從事茶業行業,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喝茶,他告訴我,國內大部分茶樹,都是施用化肥、農藥,而且遭受土壤重金屬汙染和空氣汙染的。於是我震驚了,怎麼用來泡水的一片葉子也難逃厄運?本來,喝茶後睡不著的我就更睡不著了。

於是我開始上網搜索資料,果然,從茶樹種植、生長到採摘,除了最早的春茶,其他時間段無一不是茶農用化肥、農藥來打理的。那麼,這世上還有沒有那一片純淨的樹葉?

於是我辭去工作,家人認為我瘋了,放著好好的班不上,整天瞎琢磨,一天到晚幹些不靠譜的。我只是笑笑,不做答,瘋就瘋吧,反正身邊的人都叫我「瘋(峰)哥」。關在自己的小屋,開始謀劃我的尋茶之旅。

帶著這個問題,直到4年前,我們自己的「尋找純淨樹葉之旅」才出發,但是真沒預想到會走那麼久。基於對中國茶文化的敬畏以及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深刻認知,我們幾乎跑遍了國內知名核心茶產地,從浙江到安徽,從福建到雲南,再到四川。中國的茶,一直以來只分產地,也沒標準。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的普遍認知是品種繁多,不知無從選擇,價格也參差不齊。

對於我們而言,我們似乎不太關心行業的標準如何,但我們更關心茶的產地、環境、氣候、土壤、空氣等自然要素,還茶葉一個最原始的本真。

我們深刻體會到好茶沒有統一的標準,價格不夠透明,絕大部分茶樹飽受土壤重金屬、PM2.5、化肥、農藥等的汙染,消費者怎麼會有安全感?

尋茶之旅,道路漫長,但我們堅信,會找到世間僅存的「純淨樹葉」,為尋找心中最純淨的美好,我們跨越千山萬水,直到走到號稱中國最後一片淨土的西藏墨脫。

這裡的地勢是這樣的: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地方,墨脫公路經常損毀,所以沿途路況非常糟糕。西藏的墨脫公路是我國最危險、最難走的公路,修建了數十年,現在還不能夠通行轎車,只能通行底盤較高的車輛。這是因為墨脫地勢陡峭、地質複雜,整條公路還常常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如雪崩、塌方、泥石流、山體滑坡等。

但是這裡也有獨特的風景。

對於這個行業,我們有義務讓消費者得到更清晰的認知,所以我們就要更加用心,找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好的茶園,這個茶園位於西藏林芝的墨脫縣,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完全具備有機茶的成長環境,這裡處於青藏高原,常年雲霧繚繞、晝夜溫差大,幾乎不生蟲子,當然也就沒有施藥的必要了。(當然,藏傳佛教教義裡面,教眾不可殺生),將真正的好茶的品質提煉出來,並清晰地告知消費者,這是我們首先需要完成的。

這裡,就是我們找到的:果果塘大拐彎

但是,我們又發現,在國內眾多茶葉品牌中,關於「有機」的標準和概念的,在國內還是相當模糊,但是我們堅信,西藏是中國最後一片淨土,而墨脫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更是秘境中的淨土。關於有機,我想有機的原產地才能出產有機的茶葉吧。

我們不可能改變中國億萬茶葉消費者的完全認知,但是我們清醒的認識到,這裡產出的茶葉,只為少部分人專享,因為這裡是世上獨一無二,這個獨特產區的產量極其有限,每年只有2萬多斤。

我們由始至終的理念是,把紛繁複雜的茶葉做簡單,做最本真的中國茶。我們無需制茶大師加持,也沒有現代化車間,因為我們最擔心,最好的原材料會被現代工藝破壞掉,但即便是這樣,我們的茶一樣保留著最乾淨的口感。

雖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用大師、現代工藝作出的茶不更好嗎?還原這片樹葉最原始的本真,這不正是我們堅守的初心嗎?我們不建立產品標準,我們更關注一個原材料本身是否對得起消費者。

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著對當地精準扶貧的企業態度,形成了茶農-企業完整的供應及生產鏈條,層層環節把關,嚴格監管產品品質。最核心的,我們深刻關注茶農收益。

在這裡,門巴族、珞巴族同胞為我們採茶。

1克綠茶=100顆芽頭,一次採摘一個芽頭,

1斤綠茶=500克100=50000顆芽頭,

一泡4克茶需要在枝頭上採摘400次,

一斤茶需要採摘50000次!

1天平均採5斤鮮葉

一杯好茶,來之不易…

所以,我們的價格體系基本低於某罐茶的1/2,因為我們認為,在中國,好的東西並不一定貴,貴的東西,並不見得是最好的,我們只做最純淨的茶,包括價格,也是純淨的。我們讓產品更簡單、消費者的選擇也會沒有那麼多困擾。

能在標準混亂的茶行業,我們只給屬於那少部分消費者最純淨的選擇,這是我們的看法。

我們堅守大拐彎的半島產區,是因為這裡,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80%是芽頭,口感乾淨清爽。每片茶葉都是精品。

到如今,墨脫茶走了近4年,可是我們,仍然在路上。

幾年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小說裡的蓮花秘境,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偉大的使命。為少數消費者提供專屬的獨有產區的好茶葉,同時也為當地的茶農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這或許也算是我們的情懷吧,如果能廣濟本地的同胞,那就再好不過了。

相關焦點

  • 世界著名短篇小說:《最後一片樹葉》
    他突然發現,在那樹上,居然還有一片蔥綠的樹葉沒有落。病人想,等這片樹葉落了,我的生命也許就該結束了。於是,他每天都望著那片樹葉,等待它掉落,也悄然地等待自己生命的終結。但是,那一片樹葉竟然一直沒掉落,而且非常蔥翠有活力。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尋找一片樹葉(圖)
    20世紀90年代,年過花甲的黃宗英走出書齋,開啟了一次尋訪自然與歷史的文學之旅,並由此撰寫了當代中國自然文學的名作《沒有一片樹葉》。  《沒有一片樹葉》的副標題為《電視紀錄片〈望長城〉拍攝散記》,完稿於1991年11月17日,節目首播前夕。1990年7月,黃宗英應邀擔任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系列專題片《望長城》的A組節目主持人,隨攝製組輾轉各地,歷時一年有半。
  • 馬岱姝:《樹葉》獻給城市裡尋找歸屬感的人
    歷時兩年多,每天八九個小時的持續工作,一共近600幅的手繪鉛筆畫,構成了馬岱姝的無字繪本《樹葉》。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裡,許多的時光她都是一個人坐在桌前,面對著紙張和畫筆,一直畫一直畫,她承認有時候覺得自己就像走在黑洞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到亮光,這中間有過懷疑,有過不自信,但當《樹葉》的樣書擺在面前時,她確信一切付出都是有意義的。
  • 從「一片樹葉」到臺灣茶
    從「一片樹葉」到臺灣茶 >  最近看了央視的六集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滿心歡喜。
  • 一片樹葉的「三段式」創意寫作訓練
    於是,好長一段時間,我都能看到一幅幅妙趣橫生的「樹葉貼畫」,對我來說,這些當然令人欣喜。但同時也會生出一些擔憂——「創意寫作」不能忽視年段的特點。如果說低年段「動手動腦」玩玩樹葉貼畫,編編「秋天的童話」,那麼到了中高年段,應該在言語訓練,尤其是在邏輯思維表達方面,要有不同層級的要求。所以,我今晚就想以秋天的一片樹葉為例,來談談如何根據年段特點,提出不同的創意寫作要求。
  • 一片樹葉,以自己的方式在天底下畫圓
    一片樹葉圖、文\簡宜貴一片樹葉,從誕生到滑落,就是一生。季節以葉子的姿勢,在樹的身上輪迴。樹葉,還是時光?每一片葉子都是樹的,可每一棵樹都留不住自己的葉子。每一棵樹都經歷了自己的時光,可那些時光終究又不屬於每一棵樹。所以每年都要以一樹葉子的生長、變色、掉落來進行記錄?樹葉每生長、掉落一回,年輪就會增加一圈?樹葉是從樹根爬上去的麼?
  • 三年級語文《最後一片樹葉》閱讀理解及答案
    最後一片樹葉 秋風越刮越猛了。樹上只剩下了最後一片樹葉。  一隻鳥兒飛來了,停在枝頭。它聽到樹葉正在嘆息,就問:「你發什麼愁?告訴我,我是一隻快樂的鳥兒。」  樹葉說:「你很快樂,我可不快樂,我快要死了。」  鳥兒笑了:「你應該快樂才對呀。你知道那些已經落在地上的樹葉在哪裡嗎?」
  • 幼兒園裡樹葉成主角 萌娃與爸媽一起尋找秋天
    孩子們和父母一起以「樹葉」為主體進行創作。紅網時刻10月27日訊(記者 周丹 通訊員 籍瑞芬)園內的樹葉竟然成了「大明星」,火得不得了。長沙市芙蓉區教育局東岸錦城幼兒園為期一個月的校園「葉子節」讓小朋友們喜歡上了不起眼的「小葉子」。「小小的葉子和『節日』有什麼關係?」
  • 經典勵志小故事: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為生命畫一片樹葉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蹟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裡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裡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
  • 尋一片最完美的樹葉
    一位得道的禪師預感自己即將圓寂,他想把衣缽傳給最優秀的弟子,於是對弟子們說:「現在是夏天,樹林裡的樹木長得茂盛,你們誰能找到最完美的一片綠葉,誰就能繼承我的衣缽。」
  • 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從此有了茶
    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從此有了茶。茶,是人處在草木之間。茶,經歷了水與火,生與死的歷練,與我們相遇,茶的命運也是我們的命運。漫步於峨眉山間,昨夜的一場雨為整座山都披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清明雨柔而不剛,溫而不冷,如果可以,我願將他們比作世間萬物離去時流的最後一次淚。
  • 2019年中考現代文閱讀題目及答案—種一片樹葉
    ①埋下一片樹葉,固執地相信它終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這便是兒時最美麗的夢。   ②我4歲那年的秋天,枯黃的葉子從高高的樹枝上飄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覺得很美。玩賞了半天,我忽發了一個奇怪的想法:這個曾經是樹伯伯身上一分子的葉,把它種進土裡之後,必定可以長出一棵同樣的大樹!
  • 兒童創意手工樹葉製作,一片葉子原來還能這麼玩!
    樹葉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物品,別小看一片小小的樹葉哦,它可是可以有大創意的哦,下面是一些關於兒童手工樹葉製作的教程,一起來看看吧!樹葉手工製作一:向日葵材料準備:樹葉、膠水、膠帶、吸管、棕色卡紙、顏料、剪刀製作步驟:第一步:拿出棕色卡紙,畫出兩個一樣大小的圓,然後用剪刀剪下來;第二步:給樹葉染上顏料,然後晾乾
  • 摺紙:秋天來了,折一片好看的樹葉,夾在書裡當作書籤吧!
    秋天來到了,再過不久樹葉就會從樹上紛紛落下。今天大姐姐和小朋友們就一起來折一片樹葉。折好之後,小朋友們可以把樹葉放到書裡,當作書籤哦!一起來折吧!取一張正方形的摺紙把摺紙折出十字的摺痕,然後沿著中間線把摺紙的下半部分向上疊著折0.5釐米左右。
  • 我學會了做樹葉貼畫
    □駐馬店市第三小學   三(5)班陶欣冉   五一放假,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有趣的家庭作業——做樹葉貼畫  一放假,我和媽媽就去森林公園尋找樹葉。我發現了好多形狀各異的樹葉,有火紅的楓葉,有淡綠的銀杏葉,還有碧綠的櫻桃葉和長長的柳葉。我們撿了好多樹葉回到家裡,迫不及待地做起了樹葉貼畫。   我勾畫的圖案是一隻正在開屏的綠孔雀。它的羽毛是用杉樹葉做成的。從圖案的上面貼起,一層又一層向下貼,直到羽毛豐滿為止。接著,做孔雀的翎片,翎片是用一片深紅的樹葉和幾片黃色的小樹葉做成的。
  • 大班科學教案:樹葉裡的秘密
    2.觀察樹葉特徵,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樹葉的認識。   3.同伴間互相學習,體驗探究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塑封好的樹葉標本若干(陳列在兩塊展板上)、水筆人手一份。   2.相關表格兩張。   3.幼兒初步學過單雙數。   活動過程   1.觀察樹葉,討論樹葉特徵。
  • 一枚印章,一枚戒指,一片樹葉,高校畢業季的「禮物」讓人羨慕
    楊川林博士花了2個月的時間,親手製作了300枚書籤,一片小小的香樟葉書籤,飽含的是師生之間最真摯的情感,更是對學生未來的期許。今年的畢業和以往相比,少了很多儀式感,很多環節都是從簡,不免讓學生有遺憾之感。
  • 北京蟒山國家森林公園樹葉變紅 十三陵旁宛如一片紅色海洋
    每年深秋,當蟒山上的樹葉逐漸變得深紅,十三陵旁邊便仿佛有了一片紅色的海洋。蟒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東北部,十三陵水庫壩東,公園總面積8622公頃(核心經營區為3000畝),距京城約40公裡,是北京市面積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
  • 一片樹葉兩種用途,既能做成工藝品,還能用來上數學課
    楚天都市報12月21日訊(記者張裕 通訊員王瓊)梧桐樹葉能做什麼?可以做成工藝品,義賣給希望工程捐款;可以用來上數學課,讓學生們對面積周長有直觀的體驗。21日,棋盤街小學舉行冬至節活動,現場同學們有義賣、有情景劇、還有包餃子。
  • 老師布置了帶一片樹葉寫拼音的作業,爸爸的主意讓娃無奈
    長圖內容是一位小學老師給小學生布置作業,帶一片樹葉寫拼音作業,其中一個小男孩扛了一匹芭蕉葉去學校,走在路上那艱難的身影,只能把身體斜著才能把芭蕉葉扛得起來,這個孩子在芭蕉葉上寫滿了拼音字母,在孩子班上的展覽處,這一匹芭蕉葉是那麼的顯眼,在眾多的小葉子當中,唯獨一匹大的芭蕉葉,突兀其中,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