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遲到了四年......
其實,很小的時候就接觸了茶。那個時候,每逢家裡來了客人,父親都要給客人泡上一壺茶,以顯禮儀和敬意。我還記得那時候,茶葉是儲存在一個鐵罐子裡面,每當罐子見底的時候,我總跑到一個叫秋生的人家去買二兩,當然,買茶剩下的幾分錢都換成了糖。
但是,那時候的茶葉,充其量只是泡出來有點顏色,苦苦的,澀澀的,說不出來具體用哪種味道來形容。只是在那最初的記憶裡,家裡是要備一點茶的,以作待客之用,似乎用白開水招待客人就是嚴重的失禮了。
後來,離開家去讀書了。當時有個好哥們兒,屈指算來,有20多年的交情了吧,那時候喜歡在書上寫下自己的夢想,什麼「幾年之內,看長河入海」,「為廣濟天下民眾而讀書」之類的,還記得那哥們兒寫了「為中華復興而讀書」之類的豪言壯語,不過我倒還沒有廣濟天下民眾,反而他在上海研究生畢業後,在電子領域,的確作出了不小的成就,也算為復興做了點事情吧。這是一生的哥們兒,遙祝他。
再後來,我進入地產領域,一待就是十多年,直至做到高管的位置。然而一旦在一個行業呆久了,就不安分了。因此期間曾萌發過很多創業的想法。從社區電商到SAAS系統研發,無疑都讓自己從一個深淵進入另外一個深淵。
從此,我開始思考,於是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直到再次遇見我稱他為侄兒的那個人。
10年前,他就開始從事茶業行業,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喝茶,他告訴我,國內大部分茶樹,都是施用化肥、農藥,而且遭受土壤重金屬汙染和空氣汙染的。於是我震驚了,怎麼用來泡水的一片葉子也難逃厄運?本來,喝茶後睡不著的我就更睡不著了。
於是我開始上網搜索資料,果然,從茶樹種植、生長到採摘,除了最早的春茶,其他時間段無一不是茶農用化肥、農藥來打理的。那麼,這世上還有沒有那一片純淨的樹葉?
於是我辭去工作,家人認為我瘋了,放著好好的班不上,整天瞎琢磨,一天到晚幹些不靠譜的。我只是笑笑,不做答,瘋就瘋吧,反正身邊的人都叫我「瘋(峰)哥」。關在自己的小屋,開始謀劃我的尋茶之旅。
帶著這個問題,直到4年前,我們自己的「尋找純淨樹葉之旅」才出發,但是真沒預想到會走那麼久。基於對中國茶文化的敬畏以及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深刻認知,我們幾乎跑遍了國內知名核心茶產地,從浙江到安徽,從福建到雲南,再到四川。中國的茶,一直以來只分產地,也沒標準。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的普遍認知是品種繁多,不知無從選擇,價格也參差不齊。
對於我們而言,我們似乎不太關心行業的標準如何,但我們更關心茶的產地、環境、氣候、土壤、空氣等自然要素,還茶葉一個最原始的本真。
我們深刻體會到好茶沒有統一的標準,價格不夠透明,絕大部分茶樹飽受土壤重金屬、PM2.5、化肥、農藥等的汙染,消費者怎麼會有安全感?
尋茶之旅,道路漫長,但我們堅信,會找到世間僅存的「純淨樹葉」,為尋找心中最純淨的美好,我們跨越千山萬水,直到走到號稱中國最後一片淨土的西藏墨脫。
這裡的地勢是這樣的: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地方,墨脫公路經常損毀,所以沿途路況非常糟糕。西藏的墨脫公路是我國最危險、最難走的公路,修建了數十年,現在還不能夠通行轎車,只能通行底盤較高的車輛。這是因為墨脫地勢陡峭、地質複雜,整條公路還常常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如雪崩、塌方、泥石流、山體滑坡等。
但是這裡也有獨特的風景。
對於這個行業,我們有義務讓消費者得到更清晰的認知,所以我們就要更加用心,找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好的茶園,這個茶園位於西藏林芝的墨脫縣,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完全具備有機茶的成長環境,這裡處於青藏高原,常年雲霧繚繞、晝夜溫差大,幾乎不生蟲子,當然也就沒有施藥的必要了。(當然,藏傳佛教教義裡面,教眾不可殺生),將真正的好茶的品質提煉出來,並清晰地告知消費者,這是我們首先需要完成的。
這裡,就是我們找到的:果果塘大拐彎
但是,我們又發現,在國內眾多茶葉品牌中,關於「有機」的標準和概念的,在國內還是相當模糊,但是我們堅信,西藏是中國最後一片淨土,而墨脫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更是秘境中的淨土。關於有機,我想有機的原產地才能出產有機的茶葉吧。
我們不可能改變中國億萬茶葉消費者的完全認知,但是我們清醒的認識到,這裡產出的茶葉,只為少部分人專享,因為這裡是世上獨一無二,這個獨特產區的產量極其有限,每年只有2萬多斤。
我們由始至終的理念是,把紛繁複雜的茶葉做簡單,做最本真的中國茶。我們無需制茶大師加持,也沒有現代化車間,因為我們最擔心,最好的原材料會被現代工藝破壞掉,但即便是這樣,我們的茶一樣保留著最乾淨的口感。
雖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用大師、現代工藝作出的茶不更好嗎?還原這片樹葉最原始的本真,這不正是我們堅守的初心嗎?我們不建立產品標準,我們更關注一個原材料本身是否對得起消費者。
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著對當地精準扶貧的企業態度,形成了茶農-企業完整的供應及生產鏈條,層層環節把關,嚴格監管產品品質。最核心的,我們深刻關注茶農收益。
在這裡,門巴族、珞巴族同胞為我們採茶。
1克綠茶=100顆芽頭,一次採摘一個芽頭,
1斤綠茶=500克100=50000顆芽頭,
一泡4克茶需要在枝頭上採摘400次,
一斤茶需要採摘50000次!
1天平均採5斤鮮葉
一杯好茶,來之不易…
所以,我們的價格體系基本低於某罐茶的1/2,因為我們認為,在中國,好的東西並不一定貴,貴的東西,並不見得是最好的,我們只做最純淨的茶,包括價格,也是純淨的。我們讓產品更簡單、消費者的選擇也會沒有那麼多困擾。
能在標準混亂的茶行業,我們只給屬於那少部分消費者最純淨的選擇,這是我們的看法。
我們堅守大拐彎的半島產區,是因為這裡,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80%是芽頭,口感乾淨清爽。每片茶葉都是精品。
到如今,墨脫茶走了近4年,可是我們,仍然在路上。
幾年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小說裡的蓮花秘境,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偉大的使命。為少數消費者提供專屬的獨有產區的好茶葉,同時也為當地的茶農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這或許也算是我們的情懷吧,如果能廣濟本地的同胞,那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