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羅凱燕
對突發心臟驟停患者而言,每延遲急救1分鐘,急救成功率就下降10%。超過1秒,自主呼吸(自然生理呼吸)逐漸停止;超過3分鐘,開始出現腦水腫;超過8分鐘,出現腦死亡、植物狀態;心搏驟停10分鐘後,搶救成功率幾乎為零。
根據不同地區醫院的分布和交通情況的不同,救護車趕到現場的時間不同,但普遍很難快於8分鐘。因此,心臟驟停是極其危險的情況,而心臟驟停時遇到一位懂得並敢於進行心腹復甦和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的人,則是患者生存下去的重要希望。
9月28日,在深圳大學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簡稱「深大附中」)校園內,就發生了一起這樣的驚險又幸運的事件。
深大附中籃球場上,一學生突然倒地,且沒了呼吸和心跳。
9月28日下午6時許,深大附中教師溫淳收拾好東西正準備下班,一學生突然急匆匆跑進辦公室報告,說有一名初二男生在打籃球時突然暈倒,心跳和呼吸都沒有了。溫老師確認得知,男生情況非常危急,校醫已經在現場,大家也已經撥打了120。
她立刻和學生跑到藍球場支援。「趕到現場時,我看到那名同學還躺在地上,人已經完全沒有意識了。」溫老師說。她向校醫說明自己曾學過心肺復甦,表示可以接力為該名學生進行心肺按壓。
在按壓期間,她不斷呼喚這名學生,但該學生沒有任何反應。她趕緊讓校醫按照AED設備指示,將AED貼到孩子的胸口,自己也跟著提示進行操作。「雖然參加過急救培訓,但真正遇到這麼危險的情況還是第一次,當時心裡時有些害怕的,擔心擊傷學生。」溫老師說。但在幾秒之間,她腦海中閃過了培訓時老師說過的話:AED是關鍵時候的救命神器,使用非常簡單,只要按照提示操作就行。她才鼓起勇氣,進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AED實踐。
學生的身體隨著電擊抽動了一下,溫老師又繼續按照學習時掌握的要領,為學生繼續進行有節奏的按壓。按壓了一段時間後,孩子眼球回正,喉嚨也有了一些聲音,疑似再努力想要呼吸,但仍處於無意識狀態。大約10分鐘後,她聽到了救護車的聲音,隨著救護車越來越近,她也漸漸鬆了一小口氣,但仍未停止手上動作。
直到醫護人員下車並做好了準備,她才停下手,將學生移交給了急救醫生。
在醫生施救過程重,她反覆摸了學生的頸動脈,確認脈搏是跳動的,才真正放心下來。隨後,該名學生被抬上了救護車,學生所在班級的班主任和教務處主任一起跟隨救護車前往醫院。
據了解,該學生曾經做過心臟手術。此次心臟停後,因搶救及時,在120送院途中已經恢復意識。目前,患者還在南山區人民醫院ICU內觀察,意識清醒,情況穩定。
AED是自動體外除顫儀,能夠自動識別需要電擊的異常心律並給予電擊。它主要用脈衝電流作用於心臟,實施電擊治療,消除心律失常,使心臟恢復竇性心律,具有療效高、作用快、操作簡便等優點,常用於各種場合的急救過程中,被稱為「救命神器」。
2017年開始,深圳在機場、地鐵站等人流密集公眾場所配備AED,市民經常能夠在各大公共場所見到AED設備,地鐵站已經實現全覆蓋,做到了站站有,層層有,不少學校也安裝了AED設備,目前深圳的AED數量已經超過5000臺,這些AED自安裝以來,已成功救治多名心臟驟停患者。
深圳市急救中心、深圳市紅十字會,以及眾多民間機構,都不遺餘力的推動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普及,也功不可沒。據深圳市急救中心的數據,我市急救普及率已達2.23%,也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溫老師2018年曾參加深圳市斑馬急救培訓機構在社區實施的民生微實事項目,並取得《應急救護員》證書。
深圳市斑馬急救培訓團隊就是其中一家專注急救技能和AED普及的專業機構,深大附中參與救人的老師溫淳便是該機構曾培訓過的學院之一。
該團隊負責人孟葦介紹,斑馬急救培訓自2018年10月成立以來,培訓人數已經接近10000人,主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參與民生微實事項目,向社會公眾提供免費專業的急救培訓。學員學習急救技能後,反饋在生活中應用於處理各種家庭意外傷害比較多,如:燒燙傷,關節扭傷,動物咬傷,兒童氣道梗阻等。通過心肺復甦和使用AED救活心臟驟停患者的,溫老師是第一個。
孟葦介紹,AED是一種自動分析可電擊心律並進行電擊除顫的「傻瓜」機器,步驟簡單,可操作性強,對於心搏驟停搶救成功率很高,是專門設計給社會公眾使用的,不會出現誤放電的情況,市民可以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