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溼熱的夏天到了,一不小心,惱人的溼疹就容易找上門。皮膚起紅斑、疹子,難看不說,還奇癢無比。得了溼疹,怎樣才能止癢?要不要忌口?能不能用激素藥膏?記者採訪了自治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郭靜教授。
郭靜介紹,溼疹是一種過敏性疾病。通常,過敏體質人群,更易受過敏原致敏而患上溼疹。另外,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失眠、情緒不穩定、內分泌失調等也易誘發溼疹發作。外因方面,日光、溼熱、乾燥、搔抓、摩擦、化妝品、皮毛等均可誘發溼疹。某些食物如魚蝦、蛋等也可使溼疹加重。
郭靜說:「溼疹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上會出現多形性的皮損,包括紅斑、丘疹、水皰、瘙癢難耐,甚至腫脹、糜爛、滲液等。很多病人就是忍受不住劇烈瘙癢才來就醫的。」
很多人一到夏天,溼疹加重,苦不堪言。郭靜介紹,這是因為夏天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皮膚比較潮溼,皮膚屏障功能易受損,一旦接觸灰塵、植物花粉、蟎蟲等過敏原,一些過敏性體質的人就容易引發溼疹,或使原本的溼疹加重。
通常,溼疹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這三種情況可隨患者病情的加重或緩解轉換,急性溼疹長期不治療容易慢性化。溼疹的急性期,以皮膚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為主;亞急性期會有脫屑和結痂的表現;進入慢性期,則會出現皮膚增厚、粗糙、有苔蘚狀的改變、色素沉著等症狀,病程呈現慢性、反覆性。
規範治療是關鍵
由於溼疹的原因比較複雜,臨床形態和部位又各有其特點,因此溼疹的治療大多要對症治療。治療溼疹的藥物分為口服藥和外用藥,口服藥主要有抗組胺藥、維生素C和鈣劑等。對小範圍亞急性、慢性溼疹,可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糖皮質激素類霜劑等。
有的人溼疹反覆發作,久治不愈,就會病急亂投醫。雖然治療溼疹的藥物有很多,但是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以免加重過敏或造成其他嚴重後果。「門診上發現,有些患者自行使用含有激素的外用藥劑,使用次數過頻,時間一長,皮膚產生激素耐受性,導致皮膚對激素的反應減低,即使塗抹再多藥膏也沒有用了。特別是一些面部瘙癢患者,亂用激素,易導致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等嚴重問題。」郭靜提醒。
這樣預防護理
如何日常護理,預防溼疹?郭靜給出幾點建議:首先要讓皮膚保持乾爽和清潔。夏天出汗多,一天衝幾回澡的人不在少數,但洗澡過頻並不是一件好事。夏天皮膚溼疹多發也與洗澡太勤有關。「因為頻繁洗澡會加劇皮膚乾燥,使汗液、皮脂分泌減少,皮膚屏障被破壞,更容易患上溼疹。」
易起溼疹的人群,洗澡時儘量選淋浴不要泡浴,洗完要快速擦乾,快速抹上保溼劑。另外,少用一些沐浴液,以防過敏和刺激皮損加重。
過敏體質的人,要儘量避開過敏因素如灰塵、蟎蟲、花粉等。飲食方面適當忌口,少碰海鮮、牛奶等,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此外,不少溼疹患者也易發生水果過敏,如荔枝、芒果、菠蘿等是常見的「易致敏」水果。
平時還需要注意規律作息,少熬夜,避免過度疲勞等造成免疫功能紊亂的因素。
■特別提醒
手部溼疹需與手足癬區別
有些人患了溼疹,擔心會不會傳染給家人?其實,溼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不具有傳染性。而症狀和溼疹相似的手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容易傳染。手足癬也是多發於夏季的皮膚病,有時雖與溼疹症狀相似,但用藥原則卻不同,手足癬最常用的外用藥物是抗真菌藥膏。當無法確定是溼疹還是手足癬時,需要做真菌檢查。(記者劉威)
【來源:塞上清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