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巴基斯坦恐襲,炸彈不是剛剛埋下的

2021-01-08 觀察者網

當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布魯塞爾的恐怖襲擊之時,3月27日,在基督教的傳統節日復活節當晚,遠在南亞的巴基斯坦也發生了規模更大、傷亡更多的襲擊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72人死亡,約300人受傷。此次襲擊發生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省府拉合爾,襲擊目標是在公園中聚會的巴基斯坦基督徒。

俄羅斯媒體「今日俄羅斯」仔細地捕捉到了其間的世態炎涼——比起比利時恐襲的反應迅速,西方名人和政治精英對拉合爾恐襲卻表現出了一種異常的「冷漠」。但對中國而言,巴基斯坦可是巴鐵啊,又是一帶一路上的關鍵點,怎能不關心下爆炸案的來龍去脈呢?

如此明確的襲擊目標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了巴基斯坦國內的宗教情況上。儘管巴基斯坦在法律上是一個「伊斯蘭共和國」,但是國內仍然有不少信仰其他宗教的民眾。由於巴基斯坦缺少精確的人口統計,以及少數派宗教成員往往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宗教屬性等多重原因,巴基斯坦國內對於宗教人口的統計較為模糊。總的來說,巴基斯坦國內大約97%以上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穆斯林中約85%左右信仰遜尼派,而15%信仰什葉派。除了伊斯蘭教之外,基督教佔據國民人口的約1.6%,基督教中包括了天主教和新教;此外印度教約佔總人口的1.6%,還有少數的錫克教徒和襖教徒,以及發源於伊朗的巴哈伊教徒。

3月27日晚,巴基斯坦拉合爾發生針對基督教徒的恐怖襲擊

作為巴基斯坦東部重要城市,拉合爾在歷史上是巴基斯坦國內重要的伊斯蘭教傳播基地,巴基斯坦國內重要的現代主義派傳播機構「伊斯蘭促進會」(jammaat-i-Islami),就是由著名伊斯蘭學者阿布·阿拉·毛杜迪於1941年在拉合爾創立的,是巴基斯坦國內遜尼派重要的據點。

除了這一教派,拉合爾還有另外一個極具爭議的「艾赫馬迪亞」教派存在。「艾赫馬迪亞」教派創立於1901年,其創始人是米爾扎·庫拉木·艾哈邁德,大本營就在拉合爾。這一教派否認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是「封印先知」,艾哈邁德自己宣稱自己是新的先知,是伊斯蘭教中的馬赫迪、基督教中的彌賽亞以及印度教裡黑天神的化身,所以這一教派有著較深的「混合」性質,也使得其受到了其他教派的懷疑和攻擊。在1974年,當時的阿里·布託政府宣布,「艾赫馬迪亞」教派不屬於伊斯蘭教的一支。

其實在過去的多年中,拉合爾地區一直處於教派紛爭以及由此帶來的恐怖主義襲擊的陰影下。尤其是拉合爾地區以及旁遮普省的大量「艾赫馬迪亞」教徒和基督徒更是成為了極端組織攻擊和襲擊的目標。巴基斯坦塔利班就多次宣稱巴基斯坦境內的什葉派和「艾赫馬迪亞」教徒為伊斯蘭教的敵人,鼓動巴基斯坦民眾殺死這些教徒。2010年5月曾經在拉合爾發生一起傷亡巨大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當時拉合爾城內兩座艾赫馬迪亞教徒的清真寺受到了襲擊,襲擊者向正在清真寺內禱告的人群投擲了手榴彈並且開槍射擊,隨後3名極端分子引爆了穿在自己身上的炸彈,導致了98人死亡。

與暴力襲擊相對應的是不同教派之間在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相互對立。比如在2008年巴基斯坦著名的宗教訪談節目「Alim在線」中,主持人曾經公開號召人民「殺死艾赫馬迪亞教徒」,隨後引發了針對艾赫馬迪亞教派的襲擊事件;2012年6月,拉合爾的律師協會曾經發布公告,要求禁止艾赫馬迪亞教派所屬的水果公司在市面上銷售水果。

此次發生在拉合爾的針對基督徒的襲擊事件,同2010年針對艾赫馬迪亞教派清真寺的襲擊事件十分相似,無論從襲擊目標的選擇(聚集的人群)、襲擊時機的選取(宗教活動時期)以及襲擊手法(自殺式炸彈襲擊)來看,都顯示出了巴基斯坦國內所面臨的相似的反恐壓力。

2015年3月16日,巴基斯坦基督教社區民眾參加抗議譴責拉合爾兩座教堂外面發起的自殺式爆炸攻擊

當然,巴基斯坦所面臨的反恐壓力,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巴基斯坦國內複雜而脆弱的宗教和民族關係。從歷史上看,巴基斯坦建國以來,一直希望能夠通過伊斯蘭教來凝聚全國的意識形態。巴基斯坦第一任領導人真納本人雖然是穆斯林,但卻是什葉派穆斯林。真納本人生活西化,被大家稱作「棕色的英國人」,因此並不會過分突出某一個宗教或者某一個教派。也正因為如此,巴基斯坦的獨立運動能夠通過宗教矛盾獲得巨大的政治動能。

但是隨著巴基斯坦的獨立以及真納的辭世,巴基斯坦國內缺少能夠統領全國的政治人物,各個政治力量相對分散,宗教、民族以及教派就成為了劃分彼此陣營的重要依據。1956年巴基斯坦先是改國名為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初步確定了伊斯蘭為巴基斯坦的基本價值原則;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總理布託更是制定了1973年憲法,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禁止非伊斯蘭的活動。隨著70年代末齊亞哈克將軍上臺執政,對外出於抵抗蘇聯和獲取沙特援助的需要,對內則是凝聚國力打壓民主力量的特殊政治目標,巴基斯坦開始建立一系列宗教學校,並且引入伊斯蘭教法,巴基斯坦境內的伊斯蘭保守主義迅速傳播。

其實除了恐怖襲擊之外,巴基斯坦國內的少數宗教群體在日常生活中也受到了各個方面的威脅。由於巴基斯坦伊斯蘭教徒比例太大,以至於任何政治團體都力圖避免對於少數宗教團體的太過偏袒以至於失去選票;而警察和地方政府人員往往一方面無力保護少數民眾,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警察往往並不關心少數群體的安全。政府機構的顧慮猶豫導致了宗教極端人員往往藉助「民意」而為所欲為,比如拉合爾一所女校曾經因為布置了違反伊斯蘭教義的家庭作業,而被伊斯蘭極端分子們包圍並將學校拆毀。

當然,此次發生在拉合爾的襲擊事件,並不是巴基斯坦國內發生的第一起針對基督徒的暴力事件。事實上和其他巴基斯坦國內少數宗教團體相似,巴基斯坦基督徒也時常遭到暴力襲擊。比如2014年曾經有一對基督徒夫婦因為同穆斯林老闆發生衝突,結果被散布為「褻瀆伊斯蘭」,被暴徒活活打死。當然,這些孤零零的個體事件,同此次大規模的恐怖襲擊相比,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巴基斯坦國內的恐怖襲擊背後,所存在著的對於少數宗教的歧視與壓迫。

巴基斯坦發生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確實顯示出了巴基斯坦國內仍然嚴峻的安全形勢以及日趨複雜的反恐環境,但是也給了我們透視巴基斯坦國內各個宗教教派關係的機會。任何恐怖主義都是其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綜合因素的結果,巴基斯坦未來的宗教關係如何平衡,仍然任重道遠。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美駐柬埔寨大使館發布恐襲預警:金邊恐遭炸彈襲擊
    海外網4月13日電 據韓聯社援引柬埔寨英文媒體《高棉時報》消息稱,柬埔寨傳統新年(4月14日至16日)到來之際,美國駐柬埔寨大使館發布了炸彈恐怖襲擊預警。美國大使館還在其臉書主頁上發表聲明,在柬埔寨傳統新年之際,留意金邊和暹粒的炸彈恐怖襲擊。另外,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12日通過微信公眾號提醒中國遊客,注意出行安全。(海外網 劉金鵬)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 《恐襲波士頓》背後的故事
    > 根據2013年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改編的電影《恐襲波士頓》於11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部影片曾經在10個月前在北美率先與觀眾們見面,並在IMDb上獲得了7.4分的成績。 《恐襲波士頓》由馬克·沃爾伯格、凱文·貝肯等人主演,聚焦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後警方與民眾同心協力緝捕真兇,阻止嫌疑人製造更多恐怖襲擊的故事。
  • 倫敦橋時隔2年再現致命恐襲,相似作案細節背後隱藏著什麼
    倫敦警方已封鎖案發現場周邊路段。/視覺中國恐襲嫌疑人出獄不到1年據《衛報》報導,倫敦警察局助理局長尼爾·巴蘇案發當天發表聲明,被擊斃的恐襲嫌疑人身份已經確認,是現年28歲的烏斯曼·汗(Usman Khan),此人曾參與策劃恐怖主義活動,並計劃在克什米爾建立恐怖主義軍事訓練設施,於2010年因恐怖主義罪行被捕,2012年被判入獄,直至2018年12月釋放。
  • 為先知復仇,巴黎恐襲兇手怒砍兩人,還想燒了查理周刊樓!
    華輿訊 據歐時大參報導昨天(9月26日),巴黎11區《查理周刊》舊址發生持刀恐襲事件。據法新社報導,案發後,警方在巴士底歌劇院附近逮捕一名嫌犯Ali H.,巴基斯坦人,在巴黎打擊犯罪大隊反恐組(SAT)對他第一次訊問時即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法新社發布的9月25日警方逮捕嫌犯畫面。
  • 細思極恐!紐約逃過第二次911!時報廣場、地鐵、音樂會都被盯上了...
    3名恐怖分子分別是19歲的加拿大公民Abdulrahman El Bahnasawy;19歲居住在巴基斯坦的美國公民Tala Haroon;以及37歲的菲律賓公民Russel Salic。加拿大公民El Bahnasawy負責購買製造炸彈的原材料,並確保製造炸彈裝置的據點安全。
  • 致命恐襲發生5年後再現爭議漫畫,法國《查理周刊》在想什麼?
    5年前,一幅漫畫引發了一場驚動世界的恐襲。那一年,接二連三的恐襲讓人們心神不寧。5年之後的9月2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開庭,十三男一女由於為《查理周刊》恐襲的武裝分子提供幫助而成為被告;身負重傷的倖存者菲利普·蘭松還在艱難地嘗試走出那場恐襲的陰影;而當年因為恐襲「告別」先知題材漫畫的《查理周刊》如今卻決定重新刊發那些讓它惹禍上身的漫畫……真的「一切都被寬恕了」嗎?
  • 東南亞多國加強警戒防範聖誕和新年期間遭恐襲
    東南亞多國加強警戒 ,防範聖誕和新年期間遭恐襲。國際在線專稿:據路透社12月23日報導,聖誕節和新年即將來臨,印度尼西亞、馬拉西亞等多個東南亞國家加強警備,防範節日期間遭遇恐怖襲擊。此前,澳大利亞和印尼分別挫敗了一起炸彈襲擊預謀,馬來西亞逮捕了一些武裝嫌犯。
  • 揭露新疆暴恐幕後黑手:「東伊運」種種恐襲惡行被曝光
    最新播出的《幕後黑手——「東伊運」與新疆暴恐》與《中國新疆,反恐前沿》相互印證,又基於大量暴恐事件事實「撥雲見霧」,深入剖析了恐怖組織「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簡稱「東伊運」)究竟是如何禍亂新疆的。 2003年,艾山·買合蘇木被巴基斯坦軍隊擊斃,但「東伊運」為禍新疆的恐怖活動並未停止,該組織宣稱策劃製造了2013年天安門金水橋「10·28」暴恐案和2014年昆明火車站「3·01」暴恐案。 2014年4月30日,烏魯木齊火車南站發生了一起持刀傷人、自殺式爆炸襲擊案件,造成3人死亡、79人受傷。
  • 英國曼徹斯特恐襲實施者的弟弟被判至少55年監禁
    2017年5月22日晚,薩勒曼·阿貝迪在曼徹斯特一座體育館的演唱會現場引爆炸彈,造成22人死亡,數十人受傷。經警方確認,薩勒曼·阿貝迪出生於曼徹斯特,為利比亞裔,在此次自殺式襲擊中死亡。襲擊發生後,哈希姆·阿貝迪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被捕,並被引渡到英國受審。
  • 亡者與英雄:華人在海外遇恐襲,如何保平安?
    2015年11月13日與14日凌晨,法國首都巴黎與北郊聖丹尼省發生連環恐怖襲擊,恐怖分子在法蘭西體育場、露天咖啡館、餐館及音樂場所發起自殺式炸彈襲擊和大規模槍擊。事件共造成來自26個國家的127人當場遇難,368人重傷。其中巴塔克蘭劇院的觀眾被恐怖分子挾持為人質,造成89人死亡。
  • 《查理周刊》恐襲案宣判
    【歐洲時報來米編譯】法新社12月16日報導,歷時3個月的審判之後,涉嫌在2015年《查理周刊》和「卡謝爾猶太超市」(Hyper Cacher)恐襲案中起幫兇作用的14人被宣判。此外,裡薩波拉(Ali Riza Polat)被認為在恐襲準備工作中起到關鍵作用,被判刑30年,20年不得緩刑。 其他10名被告分別被判4至20年,他們被認為提供武器給恐襲作案人或者幫助了恐襲作案人。檢察官認為,他們是「襲擊的關鍵和後盾」。 這些年齡在29到68歲的男子儘管之前都有過輕罪前科,但從未因恐怖主義被判過刑。
  • 維也納疑似發生恐襲 槍手在教堂附近開火至少7死多傷
    據海外網消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周一(2日)晚疑似發生恐襲案,有槍手在巿中心一間猶太教堂附近開槍,警方已派大批人員到現場。消息指出,至少7人被射殺,多人受傷;一名施襲者用炸彈腰帶自爆喪生,相信仍有其他犯人在逃。當局初部認為那是恐襲或隨機殺人。
  • 聖誕前夕,美國挫敗「獨狼」陰謀,英法德防恐襲神經緊繃
    《華盛頓郵報》23日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前一天宣布粉碎了一起企圖在舊金山39號碼頭進行恐怖襲擊的陰謀,並逮捕了恐襲策劃者詹姆森。詹姆森供認自己的襲擊計劃,他稱聖誕節是完美的攻擊日子,並稱自己「已準備好為聖戰而死」。
  • 外交部回應倫敦橋恐襲:如發生在中國,英美媒體會怎麼報?
    問:據報導,11月29日,1名身著偽造自殺式炸彈背心的男子在英國倫敦市倫敦橋附近持刀行兇,造成2人死亡。該男子最終被警方擊斃。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我們注意到有關報導。這是一起不幸的案件,我們對無辜遇難者表示哀悼,對他們的家屬和受傷人員表示慰問,對英國警方採取果斷措施應對有關暴恐行為表示理解和支持。
  • 蘭臺說史•恐襲簡史:恐怖分子都有哪些襲擊手段
    不幸的是,被媒體集中報導的不是曼城的足球盛事,而是一次體育館爆炸事件。事件發生後很快就被定性為恐怖襲擊事件,英國首相特蕾莎女士表示掌握了事件重要線索。隨後Isis組織宣布對事件負責。曼徹斯特恐怖襲擊事件現場本次襲擊造成了數十人的傷亡,其中甚至包括一個八歲的小女孩。
  • 漢和:巴基斯坦推銷中國CH-3無人機和FT-2炸彈
    資料圖:中國CH-3武裝無人機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3月號(提前出版)報導,巴基斯坦在獲得中國的CH-3無人機和FT-2型GPS制導炸彈的生產技術後,計劃把國產化的中國武器推向國際市場文章稱,巴基斯坦國產化的CH-3無人攻擊機名稱是「SHAHPAR」,數據傳輸距離為250公裡,作戰半徑基本與CH-3相同,滯空時間大概是7小時,時速150公裡。這款無人機將在2013年開始小批量生產,主要部件在初期將由中國提供,中國已向巴基斯坦推薦了更先進的CH-4無人機,可攜帶4枚反坦克飛彈。
  • 臺官方:臺鐵爆炸案未到恐襲層級 蔡英文第一時間獲悉
    臺灣東森新聞雲7月8日最新消息稱,目前受傷人數也已增加至26人,然而炸彈為「起火式引爆」,因此警方也不排除嫌犯其實就在傷者名單中,目前也針對乘客進行前科調查。外界擔憂是否為恐怖攻擊事件,臺灣「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表示,目前情勢未到恐襲層級,但會啟動應變機制,加強防範。
  • 英媒:IS恐襲製造「伊斯蘭恐懼症」正中其下懷
    據報導,分析指出, IS發動恐襲後早就聊到西方國家的民眾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視穆斯林為敵人,從而深化西方國家與穆斯林世界「水火不容」的核心信念。只要穆斯林覺得遭排擠或感覺遭到攻擊及仇視,潛在的IS新血液便會不斷增加。報導稱,西方國家最大問題是公眾對穆斯林的反感,令媒體一面倒地反穆斯林,結果公眾更加敵視穆斯林。
  • 電影《恐襲波士頓》帶你了解什麼是盡忠職守
    11月17日,獲得第88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年度佳片」 (提名)的《恐襲波士頓》和扎導主理的DC漫改系列大製作《正義聯盟》同時上映票房對陣,這場仗堪稱血肉之軀對碾坦克鋼炮。想都不用想,按大多數中國觀眾的消費習慣判斷,冷靜、克制的《恐襲波士頓》應該不敵酷帥、炸裂的《正義聯盟》了。但是不是每一部電影都必須特效炸裂銀幕、英雄滿天飛呢?
  • 學者:曼城恐襲案「獨狼」缺乏身份認同,易被極端思想洗腦
    25日,西北政法大學校長兼反恐怖主義法學院院長賈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就歐洲暴恐事件多發、極端主義分子本土化等問題做了深入的分析。賈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曼徹斯特恐襲事件發生後,西北政法大學反恐怖主義法學院搜集大量反饋和信息,專門討論和研究這起具有代表性的由歐洲土生土長的青年實施的暴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