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布魯塞爾的恐怖襲擊之時,3月27日,在基督教的傳統節日復活節當晚,遠在南亞的巴基斯坦也發生了規模更大、傷亡更多的襲擊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72人死亡,約300人受傷。此次襲擊發生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省府拉合爾,襲擊目標是在公園中聚會的巴基斯坦基督徒。
俄羅斯媒體「今日俄羅斯」仔細地捕捉到了其間的世態炎涼——比起比利時恐襲的反應迅速,西方名人和政治精英對拉合爾恐襲卻表現出了一種異常的「冷漠」。但對中國而言,巴基斯坦可是巴鐵啊,又是一帶一路上的關鍵點,怎能不關心下爆炸案的來龍去脈呢?
如此明確的襲擊目標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了巴基斯坦國內的宗教情況上。儘管巴基斯坦在法律上是一個「伊斯蘭共和國」,但是國內仍然有不少信仰其他宗教的民眾。由於巴基斯坦缺少精確的人口統計,以及少數派宗教成員往往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宗教屬性等多重原因,巴基斯坦國內對於宗教人口的統計較為模糊。總的來說,巴基斯坦國內大約97%以上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穆斯林中約85%左右信仰遜尼派,而15%信仰什葉派。除了伊斯蘭教之外,基督教佔據國民人口的約1.6%,基督教中包括了天主教和新教;此外印度教約佔總人口的1.6%,還有少數的錫克教徒和襖教徒,以及發源於伊朗的巴哈伊教徒。
3月27日晚,巴基斯坦拉合爾發生針對基督教徒的恐怖襲擊
作為巴基斯坦東部重要城市,拉合爾在歷史上是巴基斯坦國內重要的伊斯蘭教傳播基地,巴基斯坦國內重要的現代主義派傳播機構「伊斯蘭促進會」(jammaat-i-Islami),就是由著名伊斯蘭學者阿布·阿拉·毛杜迪於1941年在拉合爾創立的,是巴基斯坦國內遜尼派重要的據點。
除了這一教派,拉合爾還有另外一個極具爭議的「艾赫馬迪亞」教派存在。「艾赫馬迪亞」教派創立於1901年,其創始人是米爾扎·庫拉木·艾哈邁德,大本營就在拉合爾。這一教派否認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是「封印先知」,艾哈邁德自己宣稱自己是新的先知,是伊斯蘭教中的馬赫迪、基督教中的彌賽亞以及印度教裡黑天神的化身,所以這一教派有著較深的「混合」性質,也使得其受到了其他教派的懷疑和攻擊。在1974年,當時的阿里·布託政府宣布,「艾赫馬迪亞」教派不屬於伊斯蘭教的一支。
其實在過去的多年中,拉合爾地區一直處於教派紛爭以及由此帶來的恐怖主義襲擊的陰影下。尤其是拉合爾地區以及旁遮普省的大量「艾赫馬迪亞」教徒和基督徒更是成為了極端組織攻擊和襲擊的目標。巴基斯坦塔利班就多次宣稱巴基斯坦境內的什葉派和「艾赫馬迪亞」教徒為伊斯蘭教的敵人,鼓動巴基斯坦民眾殺死這些教徒。2010年5月曾經在拉合爾發生一起傷亡巨大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當時拉合爾城內兩座艾赫馬迪亞教徒的清真寺受到了襲擊,襲擊者向正在清真寺內禱告的人群投擲了手榴彈並且開槍射擊,隨後3名極端分子引爆了穿在自己身上的炸彈,導致了98人死亡。
與暴力襲擊相對應的是不同教派之間在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相互對立。比如在2008年巴基斯坦著名的宗教訪談節目「Alim在線」中,主持人曾經公開號召人民「殺死艾赫馬迪亞教徒」,隨後引發了針對艾赫馬迪亞教派的襲擊事件;2012年6月,拉合爾的律師協會曾經發布公告,要求禁止艾赫馬迪亞教派所屬的水果公司在市面上銷售水果。
此次發生在拉合爾的針對基督徒的襲擊事件,同2010年針對艾赫馬迪亞教派清真寺的襲擊事件十分相似,無論從襲擊目標的選擇(聚集的人群)、襲擊時機的選取(宗教活動時期)以及襲擊手法(自殺式炸彈襲擊)來看,都顯示出了巴基斯坦國內所面臨的相似的反恐壓力。
2015年3月16日,巴基斯坦基督教社區民眾參加抗議譴責拉合爾兩座教堂外面發起的自殺式爆炸攻擊
當然,巴基斯坦所面臨的反恐壓力,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巴基斯坦國內複雜而脆弱的宗教和民族關係。從歷史上看,巴基斯坦建國以來,一直希望能夠通過伊斯蘭教來凝聚全國的意識形態。巴基斯坦第一任領導人真納本人雖然是穆斯林,但卻是什葉派穆斯林。真納本人生活西化,被大家稱作「棕色的英國人」,因此並不會過分突出某一個宗教或者某一個教派。也正因為如此,巴基斯坦的獨立運動能夠通過宗教矛盾獲得巨大的政治動能。
但是隨著巴基斯坦的獨立以及真納的辭世,巴基斯坦國內缺少能夠統領全國的政治人物,各個政治力量相對分散,宗教、民族以及教派就成為了劃分彼此陣營的重要依據。1956年巴基斯坦先是改國名為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初步確定了伊斯蘭為巴基斯坦的基本價值原則;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總理布託更是制定了1973年憲法,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禁止非伊斯蘭的活動。隨著70年代末齊亞哈克將軍上臺執政,對外出於抵抗蘇聯和獲取沙特援助的需要,對內則是凝聚國力打壓民主力量的特殊政治目標,巴基斯坦開始建立一系列宗教學校,並且引入伊斯蘭教法,巴基斯坦境內的伊斯蘭保守主義迅速傳播。
其實除了恐怖襲擊之外,巴基斯坦國內的少數宗教群體在日常生活中也受到了各個方面的威脅。由於巴基斯坦伊斯蘭教徒比例太大,以至於任何政治團體都力圖避免對於少數宗教團體的太過偏袒以至於失去選票;而警察和地方政府人員往往一方面無力保護少數民眾,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警察往往並不關心少數群體的安全。政府機構的顧慮猶豫導致了宗教極端人員往往藉助「民意」而為所欲為,比如拉合爾一所女校曾經因為布置了違反伊斯蘭教義的家庭作業,而被伊斯蘭極端分子們包圍並將學校拆毀。
當然,此次發生在拉合爾的襲擊事件,並不是巴基斯坦國內發生的第一起針對基督徒的暴力事件。事實上和其他巴基斯坦國內少數宗教團體相似,巴基斯坦基督徒也時常遭到暴力襲擊。比如2014年曾經有一對基督徒夫婦因為同穆斯林老闆發生衝突,結果被散布為「褻瀆伊斯蘭」,被暴徒活活打死。當然,這些孤零零的個體事件,同此次大規模的恐怖襲擊相比,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巴基斯坦國內的恐怖襲擊背後,所存在著的對於少數宗教的歧視與壓迫。
巴基斯坦發生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確實顯示出了巴基斯坦國內仍然嚴峻的安全形勢以及日趨複雜的反恐環境,但是也給了我們透視巴基斯坦國內各個宗教教派關係的機會。任何恐怖主義都是其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綜合因素的結果,巴基斯坦未來的宗教關係如何平衡,仍然任重道遠。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