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創話劇《陶行知在重慶》成功試演 重慶兩所學校聯袂出品致敬...

2020-12-17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日11時45分訊(李卓君)「知行合一,陶!行!知!」昨(31)晚,在重慶市話劇院抗建堂,來自重慶市育才中學校、重慶大學的師生和重慶市話劇院的專業演員,為觀眾帶來大型原創話劇《陶行知在重慶》首場試演,用舞臺藝術形式演繹一段熱血沸騰的教育救國故事,獲得了高度評價。

該劇講述了陶行知在1939年至1946年期間,於重慶創辦主要招收難童的育才學校,並為維持學校四處奔波,不畏權勢,「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以「愛滿天下」的情懷推行教育、培養人才的故事。

該劇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和中共重慶市九龍坡區委宣傳部指導,重慶市育才中學校和重慶大學黨委宣傳部聯合出品,重慶市話劇院友情支持,歷時兩年精心製作而成。

大型原創話劇《陶行知在重慶》首次試演獲得成功 重慶育才中學供圖 華龍網發

陶行知請村民來當生物老師 周濤 攝

陶行知拿出四顆糖獎勵學生正義仁心、知錯能改 周濤 攝

兩個首創:中學與大學、教育界與文藝界聯合打造大型原創話劇

陶行知的「四顆糖」故事;邀請村民當生物老師;多次籌救濟款而不得,內心彷徨掙扎;知行合一帶領育才學校師生開荒自救;與少年陶行知對話初心等場景在演員們的表演下,展現得淋漓盡致。當晚的首次試演獲得了高度的好評。

觀劇專家紛紛表示話劇用靈動的方式,真實演繹了陶行知在重慶的重要活動,通過舞臺藝術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傳播給更多人。

更令人驚喜的是,《陶行知在重慶》創造了兩個首創,一是中學和大學聯合打造大型原創話劇的首創,二是教育界和文藝界合作打造大型原創話劇的首創。

「一所全國知名的名牌大學和一所全國聞名的陶行知先生創辦的中學聯手打造一部謳歌偉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話劇,這是教育界對教育家的致敬,非常有意義!」在該劇首次驗收時,重慶市劇協專家這樣說到。

「要特別感謝重慶育才中學,以學校的身份作為出品方打造一部時長1個半小時的大型原創話劇,促成教育界與文藝界的深度合作,很有魄力!最重要的是將重慶特有的陶行知體裁搬上了話劇舞臺,難能可貴。」該劇導演、重慶市話劇院青年導演謝瑩感嘆道。

陶行知籌救濟款受阻 周濤 攝

陶行知因籌不到救濟款而萬分心痛 周濤 攝

陶行知內心各種聲音在爭鬥 周濤 攝

陶行知與少年陶行知談天 周濤 攝

演員年齡、專業跨度大,採取多種舞臺手段協調兼顧

成功的背後是辛苦的付出。在排練之前,劇組特地前往合川、北碚、紅巖村,重走陶行知辦校之路,參觀陶行知紀念館,全面深入了解陶行知。

而由於演員年齡、專業跨度大,最小的是13歲初中生,最大的是60歲的專業演員,謝瑩和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表演系主任黃晟兩位導演採取多種舞臺手段來協調兼顧。

比如最開始的戲中戲,通過樣板戲的形式讓初中生多做動作,喊口號;而生活戲就讓孩子們自然點。兩種戲形成反差,反而更加流暢。還有幫助大學生消化人物角色,採用遊戲的方式讓他們融入劇中,專業演員也會就大學生的表演方式演戲。

排練過程中,為了照顧育才中學學生和重慶大學師生的學習時間,劇組都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排練。重慶大學的師生每天從沙坪垻趕到育才中學參加排練,排練至夜裡11點。

「雖然辛苦,但值得!在不斷地打磨角色和排練中我們學習到了專業的表演技巧,更領悟到了陶老校長愛國愛教育愛學生的偉大情懷。」參與表演的育才中學學生說。

出品人、總製作人、重慶市育才中學校校長張和松講話 重慶育才中學供圖 華龍網發

主創團隊答記者問 重慶育才中學供圖 華龍網發

新聞發布會合影留念 重慶育才中學供圖 華龍網發

育才中學建校80周年,以自編大型話劇致敬陶老校長

「陶行知文化不僅是在當代,而且在很長遠的未來,它都是超前的、合理的、科學的。」當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該劇出品人、總製作人、重慶市育才中學校校長張和松說。

他表示陶行知老校長「大愛、奉獻、求真、創造」的精神,是當代社會所倡導和需求的精神,也是一代代育才人賴以傳承的寶貴財富。學校希望通過話劇的形式,再現陶老校長的偉大情懷,進一步傳播和發揚他的精神。

2019年是陶行知創辦育才學校80周年,學校也想以這種特別的方式致敬陶老校長。

這齣話劇成功試演的背後其實還有一段長長的故事。

育才中學歷史老師、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周睿是《陶行知在重慶》的第一編劇、執行製作人。她介紹,劇本於2017年8月便已形成雛形,後來得到張和松校長和學校的大力支持。其間,張和松校長把他收藏的兩本古籍,陶行知先生創作的教育小說《古廟敲鐘錄》和一套《陶行知全集》拿給周睿研讀,希望她能夠好好打磨劇本,將其搬上話劇舞臺。

為了兼顧歷史真實和話劇形式,劇本在排練前修改了15次,多次邀請重慶市劇協的專家進行研討。排練的過程中,根據舞臺現場、導演、演員等的反饋,又與沙坪垻區文化館的第二編劇李月共同打磨了15次之多,才最終以現在的面貌呈現在舞臺上。

相關焦點

  • 重慶育才中學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其中,校園創意片《重慶有個理想國》描繪出育才發展的美好願景、校慶紀錄片《行知的理想國》展現育才「古聖寺」時期大師雲集的辦學活動的故事、訪談片《理想的回聲》落腳於育才創始人陶行知先生所創設的教育理想與實踐的理念。
  • 【世界行知】在哥倫比亞大學遇見陶行知——重慶育才中學副校長孫朝雲手記
    參加揭幕的嘉賓有中美兩國四方代表共11位:中國代表團的揭幕嘉賓是雕塑家博傑、陶行知孫女陶錚、陶行知孫女婿周國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餘祖光;美國中美友好協會揭幕嘉賓是協會執行主席肖雲飛、協會秘書長趙婷;哥倫比亞大學的揭幕嘉賓是學校副教務長暨圖書館總館長安·桑頓、學校東亞圖書館館長程建、學校中國文化教授商偉、學校電影及媒體研究教授瓊·蓋妮思;美國龍峰文化有限公司的揭幕嘉賓是龍峰文化基金會主席賈新峰
  • 大型方言原創話劇《薪火》亮相重慶國泰大劇院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12月18日晚,重慶三峽歌舞劇團創作推出的大型方言話劇《薪火》,在重慶國泰大劇院舉行展演。觀眾陳女士動情地說:「觀看了這部話劇,我感受村支書和村主任的辛勤工作。對於現在有志向的年輕人來說,鄉村真的是個很好的鍛鍊平臺。」觀眾吳女士說,看完這部話劇自己很感動,「不僅看到了共產黨員的精神,還看到了薪火相傳的一脈傳承」。
  •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923年陶行知與晏陽初等人發起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後赴各地開辦平民識字讀書處和平民學校,推動平民教育運動。他組織編寫、發放的《平民千字課》教材所需經費,都來自於他的稿費。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曉莊創辦鄉村師範學校曉莊學校,創辦第1個鄉村幼兒園「燕子磯幼稚園」。
  • 田間地頭皆課堂 重慶鄉村小學踐行陶行知育才理念80年
    中新網重慶10月17日電 (劉心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時至今日,教育家陶行知80年前的《自立立人歌》和他的「生活教育」理念仍在重慶市合川區育才學校繼續傳承、踐行著。育才學校學生在「石磨豆花」課程中進行勞技探索。
  • 教育學人物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1909年,陶行知考入以美會在南京所辦的匯文書院博習館(即預科)。次年,匯文書院合併宏育書院更名金陵大學,從匯文書院預科升入金陵大學文科。3.1914年,陶行知赴美國留學,先入伊利諾伊大學攻讀市政學,次年獲政治學碩士學位。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1938年10月從歐美歸國後,陶行知在重慶創辦了育才學校,以學習武訓的「叫花子辦學」精神,辦理這所戰時難童學校,為新中國培養出了一大批傑出人才。抗戰勝利後,他又與李公樸共同創設了社會大學,以職業青年為教育對象,宣傳民主思想。也正是陶行知在這一時期積極奔走在民主鬥爭的前線,讓他成了國民黨政權暗殺榜上繼李公樸、聞一多之後的「探花」。
  •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傳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培育高素質職教人才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前身是陶行知先生於1946年創辦的社會大學,2005年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審定備案,設立為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緊鄰八所高等院校(西南大學、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等),具有濃鬱的文化氛圍和豐富的教育資源支撐。
  • 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長
    張新平:陶行知一生致力於推行平民教育、鄉村教育、「科學下嫁」運動,先後創辦和領導過南京曉莊學校、上海山海工學團、重慶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等學校,參與過多個教育社團、教育機關的組織管理工作,做過多所學校的校長。與蘇霍姆林斯基不同,陶行知從事教育和辦學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針對校長工作發表了很多真知灼見,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校長學思想和體系。
  • 陶行知創辦兩所師範學校,其中一所已被遺憾兼併
    important} 陶行知這個名字,我們自然是再熟悉不過的,陶行知是人民教育家,也是傑出的民主革命家、社會活動家,著名的大眾詩人。他一生中從事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是教育,在教育事業上,陶行知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其中在師範教育方面,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創辦了以培養鄉村教師為主要目的的曉莊師範和湘湖師範兩所師範學校。
  • 距重慶城區47公裡處,百年滄桑草街子,曾因陶行知建育才學校聞名
    03.重慶即將消失的老街(下浩老街)04.老街是記憶,是曾經快樂的美好。草街子老街所處的草街鎮,是合川區的東大門,屬於連接合川與主城的一個承接點。它距離重慶北站約47公裡左右,距離合川城區約25.5公裡左右。這裡曾經也是嘉陵江畔的一個老碼頭,嘉陵江依舊老碼頭卻只剩下曾經輝煌的記憶。06.嘉陵江依舊,碼頭卻已不在。
  • 陶行知VS陳鶴琴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中國近現代社會的教育家思想是,其中關於陶行知和陳鶴琴有很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這裡我們需要進行區分。(一)陶行知1.「生活教育」理論體系:(1)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本體論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第二,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第三,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2)社會即學校——領域論第一,指「社會含有學校的意味」或者說「以社會為學校」第二,指「學校含有社會的意味」(3)教學做合一——方法論
  • 陶行知學校召開新生家長會,師資力量全曝光
    一位位心懷教育夢想、滿腹教育理念的好教師將帶領著陶行知的新生,讓孩子的夢從陶行知學校(中學部)繼續起航。陶行知學校高度重視家長委員會的作用,我們希望家長委員會成為學校活動志願者、學校事務的參與者;通過家長講堂成為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學習者;通過校務委員會成為學校重大事項的推動者與決策者。家長與教師具有同樣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這是學校教育的方向。隨後,報名申請加入第一屆家委會的家長們一一登場,暢談了教育的心得以及加入家委會後的工作願景。在現場競選和計票後,9名家長成功入選第一屆家委會。
  • 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在中國反帝反封建、救亡圖存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最需要接受教育的大眾百姓在生死線上掙扎,進入學校學習是絕對的空想和絕對的奢侈。杜威的教育思想總的指向是學校教育的變革,但當時中國學校極少,僅僅進行學校教育的改革不可能實現中國教育的改革,更不可能改善廣大民眾無法接受教育的現狀,所以陶行知提出了「大眾教育」,把教育辦到平民中去,辦到農民中去,開啟民智,大行教育,培養道德,培育新人。
  • 育才中學公布一批珍貴資料揭秘抗戰時期鮮為人知的故事 重慶師生用畫筆參與抗日救亡運動
    「不少藝術大師當年都曾在重慶育才學校任教。」重慶圖書館研究館員王志昆介紹,1939年7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重慶創辦了育才學校,不久學校遷至重慶合川縣古聖寺行課。育才學校共設立了繪畫、音樂、文學、戲劇等7個組。先後聘請了陳煙橋、許士琪、汪刃鋒、劉鐵華、張望、王琦、梅健鷹等一批大後方的著名畫家任教。繪畫組首屆主任陳煙橋,是1939年應陶行知邀請來渝創建育才學校的教師之一。
  • 陶行知——和他的教育理想國,記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創辦了育才學校,直到今天,有識之士依然在推崇他的教育思想,而毛澤東則稱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本名陶文濬,因有感於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改名陶知行,後改名陶行知。陶行知出生在一個貧寒的教師之家,兒時曾在鄰家祠堂玩耍,看見廳堂牆上掛著對聯,便坐在地上臨摹起來,被鄰村秀才方庶鹹看見,免費為其開蒙,後入家鄉蒙童館就讀。
  • 重慶育才中學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
    據了解,1939年7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重慶合川古聖寺創立了育才學校,當時聚集了茅盾、賀綠汀、陳煙橋、艾青、郭沫若、戴愛蓮等大量全國知名文化人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及周恩來、葉劍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關懷下,育才學校成為當時極具革命活力的學校。而後經過育才人八十年的不懈努力,重慶市育才中學成為「師陶聖地、育才搖籃」。
  • 陶行知人才觀的啟示
    原標題:陶行知人才觀的啟示 「為政之道,在於用人,興邦大業,在於人才。」陶行知先生一生辦過幼稚園、小學、初中、中等學校和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陶先生結合中國的國情,創立了生活教育理論,形成一套獨特的人才評價機制。
  • 陶行知:一切為了平民教育
    從1920年起,他首創暑期學校,經過初步的成功試驗以後,他利用暑期學校大量招收社會上準備報考大學的男女高中畢業生,參加暑期學習,而教師則除本校教師外,還廣泛聘請社會名流講授,方法靈活,視野開闊,思想先進。這一活動的成功舉辦,為普及新文化運動的成果起到了積極作用。  1921年夏,經陶行知等人的努力和奔波,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改組為東南大學,陶行知被聘為東南大學教授,任教育科主任。
  • 重慶最好的五所中學
    ,但更優秀的還是在主城,所以每年才會有那麼多父母辛苦地把孩子送到主城中學就讀,那麼哪些學校更好,綜合來看是以下五所:1、重慶巴蜀中學榮譽:重慶市教委直屬重點中學,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學校,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中學,中國百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