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皮膚遺傳學研究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重點、國際合作項目、教育部皮膚病遺傳學創新團隊項目、疑難重症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等項目的資助下,最新研究成果"全外顯子組研究鑑定出15個新的銀屑病易感位點"(Whole exome analysis SNP array identifies 15 new 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psoriasis)和全基因組meta分析發現多個新的銀屑病易感基因及揭示種族異質性(Genome-wide meta-analysis identifies multiple novel associations and ethnic heterogeneity of psoriasis susceptibility)分別於4月9日和23日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 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反覆發作、以表皮增殖和炎症為特徵的免疫相關性皮膚病,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遺傳因素在銀屑病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已發現銀屑病40多個易感基因,極大推進了銀屑病遺傳學研究進程。不同人群銀屑病GWAS的meta分析進一步驗證了之前研究結果的真實性,並且能夠探明銀屑病的易感性在不同人群中存在遺傳異質性。外顯子晶片(Exome BeadChip)技術覆蓋了推定的功能性外顯子變異,這些變異精選自12,000多個個體的外顯子組和全基因組序列,代表了不同群體多種常見病,成功彌補了GWAS的在發現與疾病直接相關的外顯子區編碼遺傳變異即直接改變蛋白結構和功能的致病變異上的不足。
近年來,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再次聯合中國、美國、新加坡、瑞典、加拿大、德國、西班牙等多種族人群共計15369病例和19517對照開展銀屑病GWAS的Meta分析,發現4個銀屑病相關聯的易感基因LOC144817、COG6、RUNX1和TP63,以及位於IFIH1 和IL12B基因上的3個提示易感位點。MHC區域精確定位分析發現HLA-I區域3個基因均與銀屑病相關聯,並且在加拿大人群和中國人群中存在異質性。種族遷移比較分析表明11個位點存在人群特殊效應和等位基因異質性。研究成果發表在Natrue Communications上,該文第一作者尹先勇博士說道:本研究不僅為銀屑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新的生物學角度,而且通過人群分析進一步證實了銀屑病遺傳異質性,對研發藥物及個體化醫療具有指導意義。
為探索基因功能性編碼變異在銀屑病遺傳學發病機制上的作用,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遺傳學研究團隊,通過對3個獨立漢族人群(包括42,760例樣本)進行外顯子晶片研究,發現23個遺傳變異(16個編碼變異和7個非編碼變異)與銀屑病顯著相關,這些易感變異分別位於15個新的銀屑病易感基因(C1orf141、ZNF683、TMC6、AIM2、IL1RL1、CASR、SON、ZFYVE16、MTHFR、CCDC129、ZNF143、AP5B1、SYNE2和 IFNGR2)和4個既往GWAS研究已報導易感基因(TNIP1、NFKBIA、IL12B和LCE3D-LCE3E基因)。此外,通過蛋白質功能預測發現位於AIM2基因上的編碼變異可能會影響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結構,從而引起生物學功能上的改變。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該文第一作者左先波副教授提到:通過外顯子晶片技術,有望找到銀屑病發病直接相關的功能性變異,與傳統銀屑病GWAS研究形成優勢互補,從而全面揭示銀屑病的遺傳學發病機制,為銀屑病藥物靶點研發、疾病預防與診療提供新的契機,為實現銀屑病的精準醫學奠定堅實基礎。
據悉,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在銀屑病遺傳學研究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該團隊於2008年利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我國首個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成功發現控制銀屑病表皮角質形成細胞角化過程的易感基因LCE,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Nature Genetics, 2009)。2010年作為牽頭單位領銜中國、德國和美國多家單位開展銀屑病GWAS聯合分析,發現6個新的銀屑病易感基因和遺傳異質性(Nature Genetics, 2010)。2013年採用二代測序技術發現銀屑病3個新的易感基因(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2014年利用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和靶向基因測序,發現GWAS鑑定的銀屑病易感基因中7個基因存在編碼變異。(Nature Genetics, 2014)。這些研究極大的推動了銀屑病病因學研究進程,闡釋了銀屑病發病的遺傳機制,為銀屑病的預防提供了依據,風險預測提供了生物學標記,治療提供新的靶點,具有明顯應用前景,產生了重要國際影響。(生物谷Bioon.com)
參考文獻:
Whole-exome SNP array identifies 15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psoriasis
Genome-wide meta-analysis identifies multiple novel associations and ethnic heterogeneity of psoriasis suscept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