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019蘭谿市李漁鄉村童詩文化節在永昌街道夏李村成功舉辦,以笠翁之名,借孩童爛漫之心,詠夏李鄉村之美,享詩情畫意之景。
本次童詩文化節由蘭谿市永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由蘭谿市李漁研究會、李漁散曲社協辦。
近年來,夏李村先後獲得浙江省美麗宜居樣本村、浙江省示範文化新地標、金華市文明村等榮譽。2018年11月,中國(金華)李漁戲劇周蘭溪尋根活動更是讓夏李村聲名遠播,一舉打響了夏李「李漁故裡」的名頭。
本次童詩文化節旨在圍繞「文旅興蘭」戰略,利用夏李村獨特的自然優勢和厚重的人文優勢,重點打造李漁文化品牌,通過深度挖掘和弘揚李漁文化,促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伴著清脆的童聲,本次童詩文化節在永昌中心小學、李漁中心小學、瑞溪小學等三所小學聯合出演的《笠翁對韻》中緩緩拉開序幕,活動現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永昌中心小學六(4)班的何項敏,在參加完《笠翁對韻》後又緊接著跟著同班同學表演了《詩意的童年》,連續的上場表演讓她既激動又興奮。「知道要參加童詩文化節,老師就開始帶著我們想主題、寫詩句。」何同學笑著說,李漁的故事是她從小聽到大的,能參加這次活動她感到很高興。「我們在表演中還加入了遊泳圈、釣魚竿等小道具,展現各自的童年經歷。通過這個活動,讓我們對古詩背後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強了對以後學習古詩的興趣。」她說。
與何項敏不同,來自貴州的董思琦同學是在爸媽講的故事中認識李漁的。「以前爸媽在永昌務工,回來後就跟我說講李漁的故事,還有他的《閒情偶寄》。」董思琦說,三年前,爸媽帶她到永昌中心小學學習,在終於能跟著父母親一起生活的同時,也離故事中的李漁更近了。「這次我跟同學們創作了很多詩,一起向李漁致敬!」
據悉,本次童詩文化節共分「詩意童年」「美麗家鄉」「獻給祖國」等三個篇章,三所小學的學生共表演了24個節目,其中,近90%的節目為原創或是改編,展示了同學們傳承傳統文化的優異成果。最後,永昌中心小學六(2)班的原創節目《沁園春——紅二師記憶》獲得一等獎。
「舉辦此次童詩文化節,一方面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四大戰略』之一文旅興蘭戰略,打響李漁品牌,建設和美永昌;另一方面是想通過挖掘李漁文化,推廣李漁文創產品,促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永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徐國兵表示,此外,還希望同學們能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通過詩歌原創、詩歌吟誦,增強學生們愛黨、愛國、愛家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