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一家名為「李漁和他的兩頭烏」的美食店在距離杭州西湖不遠的鳳起路亮相掛牌,這是一家以錢塘江上遊的蘭溪小吃為特色的美食文化旗艦總店,也是國內首個以明末清初大戲劇家李漁及號稱東方熊貓豬的「兩頭烏」為主題的文化美食品牌。
李漁,蘭溪人,明末清初著名戲劇家、戲劇理論家、文學家,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世界喜劇大師」「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他同時也是美食家、旅行家,他首倡休閒文化,是一個懂得享受生活、快樂生活、會玩會掙錢的人。
致力於打響蘭溪特色美食品牌
「李漁和他的兩頭烏」創意來自於5位有情懷的蘭溪人,他們要把散落在各地並在民間享有很高口碑的蘭溪美食小吃匯集起來,打造一個屬於蘭溪人自己的升級版美食產業,讓全國各地的吃貨食客都能在家門口品嘗到美味可口的蘭溪小吃。
這5位蘭溪人都是70後、80後,一直在外地打拼。梁剛是杭州海邦基金創始合伙人、總裁,張建富是杭州小麥哥連鎖餐飲創始人,陳旭義是杭州小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葉享斌是上海道享天成環保集團創始人,王申帥是上海能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從小都是喝著家鄉蘭溪的豆漿,吃著油條大餅、雞子餜、水晶糕長大的。其中的「小麥哥」創始人張建富在杭城坊間已有些名氣,他在杭州經營了20多年餐飲,其中「小麥哥」品牌小吃連鎖在杭州已有響噹噹的名聲,並開辦有20多家連鎖店。
他們的「李漁和他的兩頭烏」創意立刻在蘭溪朋友間引起共鳴,其中很多是蘭溪各行業的精英。因此,大家倡議建立眾籌平臺,將蘭溪小吃推向全國。這個點子一下子吸引了100多名蘭溪人。掛牌儀式上,蘭溪蘭慶雞子餜的創始人朱蘭慶扛著攝像忙著記錄整個過程,他說,他也是眾籌平臺的一員。一大早,他就從蘭溪開車到杭州,想看看杭州人對蘭溪小吃是否歡迎,蘭溪雞子餜是否合杭州人胃口。目前,像沙縣小吃、天津狗不理包子、蘭州拉麵都已是全國響噹噹的小吃品牌,而風味小吃集中成小吃文化別具特色,包括各類麵食都是一絕的蘭溪,卻還是有些默默無聞,這讓他有些不甘心。
講述有溫度有文化的飲食故事
「李漁和他的兩頭烏」鳳起路店將匯集各種蘭溪小吃,比如雞子餜、油條大餅、蔥燒餅、水米糕、酥餅、水晶糕、牛肉麵、湯糰、蘿蔔肉圓、包子、燒麥……可以從早吃到晚。這些蘭溪小吃的肉料,大多選用兩頭烏豬肉。有眼尖的杭州食客已經注意到,在不遠處就有一家「丁磊豬」的店鋪,當網際網路的丁磊豬遇上有文化的兩頭烏,可以預料將會有一番較勁。而這裡的美食小吃配料也都來自蘭溪老家,比如醋、醬油,都是用古法釀造的,是列入省非遺的傳承食品。就連店裡用的白辣椒也都是蘭溪當地種的。
事實上,除了小麥哥,杭州人對蘭溪小吃多有品嘗,比如在杭州城隍牌樓巷開了20多年的遊埠豆漿,一天能賣上千碗。僅蘭溪牛肉麵在杭城就開了上百家。蘭溪的小吃,就是有一種讓你吃了還想再吃的衝動。土索麵天然清香,口感純正,柔、滑、韌、軟、細、淡、鮮。蘭溪湯糰實際就是元宵、湯圓,大大的個,尖尖的尾巴,餡一般是鹹的,用筍、青菜、豆腐、瘦豬肉等製成;也可以是甜的,用白糖、芝麻、雞油製成。蘿蔔肉圓就應了「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諺語,食肉而不上火,營養滋補。蘭溪獨有的「大仙菜」(「落湯青」),不僅可以炒著吃,還可以做餃子餡、湯圓餡、春卷餡,味道清新爽口。蘭溪雞子餜久負盛名,一隻瘦肉和蔥餡的油煎餅中,灌入雞蛋,熟後餡結成整體,入口噴香鮮美,而且每個雞蛋餜上不多不少揪38個褶子。煎出的雞子餜外表通體金黃,皮又薄又脆內餡卻是鮮嫩滑口。
「李漁和他的兩頭烏」品牌首席戰略官葉享斌說,李漁是蘭溪的名片式人物,也是響噹噹的美食家。他用薔薇、桂花製成花露,等到飯快熟的時候再用花盞澆之,澆過稍燜,拌勻而後入碗,因為味道特別好,稱之為「花香飯」。李漁說:「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把李漁和兩頭烏結合在一起,是因為金華兩頭烏的主產地之一就在蘭溪,把兩者聯合起來,就是為了向大家講述一個有溫度、有文化的飲食故事。
當天,蘭谿市政協副主席、李漁研究會副秘書長陳興兵專門邀請蘭溪婺劇愛好者扮成李漁到杭州亮相,並給光顧「李漁和他的兩頭烏」店的杭州人唱起婺劇。陳興兵說,以前他們一直停留在李漁的研究上,沒有研究如何利用李漁品牌做一些蘭溪飲食文化。其實李漁也是一個烹飪專家,《閒情偶寄》中的「飲饌部」是李漁講求飲食之道的專著。他主張於儉約中求飲食的精美,在平淡處得生活之樂趣。希望「李漁和他的兩頭烏」品牌店能讓蘭溪小吃成為中國人舌尖上忘不了的一道美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標 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