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北溪-2」 德國:不像是一個北約盟友能做出來的決定

2020-12-17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新華社

北溪-2天然氣管道

新華社柏林12月21日電(記者任珂 張遠)德國官員21日表示,反對美國制裁參與「北溪-2」輸氣管道建設的公司,堅決拒絕美國這種域外製裁措施。

德國政府副發言人德梅爾21日說,美國的制裁措施影響了德國和歐洲的相關企業,也是對歐洲內部事務的幹涉。他說,美國的制裁是基於對烏克蘭利益的保護,在俄羅斯和烏克蘭19日就天然氣過境達成原則性協議的情況下,美國的制裁非常不可理解。

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奧拉夫·朔爾茨21日在接受德國電視一臺採訪時說:「這樣的制裁是對德國和歐洲內部事務以及我們主權的嚴重幹涉。我們一定要堅決拒絕。」朔爾茨還說,美國的制裁令人費解,也不像是一個北約盟友能做出來的決定。

「北溪-2」項目旨在鋪設一條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可繞過烏克蘭把俄天然氣輸送至德國,並通過德國幹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美國一直阻撓這一項目,認為「北溪-2」項目將使歐洲各國加深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同時會損害烏克蘭的經濟和戰略安全。

美國總統川普20日籤署了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內容包括對參與「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企業實施制裁,措施包括禁止相關企業人員去美國旅行,以及凍結他們在美國的財產等。

相關焦點

  • 美國公布從德國撤軍計劃 北約「離心」?
    美國軍方29日確認,將遵循總統唐納·川普的要求,將現駐德國美軍規模削減三分之一,撤出大約1.2萬人。川普解釋,撤軍決定緣於不滿德國沒繳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份子錢」。  【挑明嫌隙】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託爾滕貝格說,美方公布撤軍計劃前「諮詢過所有北約盟友」。但法新社評論,通過撤軍這一舉動,川普又一次擺明態度,即他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之間全無情誼;雖然他曾與多個歐洲盟國領導人有過衝突,但似乎對默克爾敵意尤甚。
  • 俠客島:美國突然從德國撤軍1.2萬,發生了什麼?
    美國決定對德國動手了。7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宣布將從德國撤出1.2萬名美軍,其中約5600人將移至義大利、比利時、波蘭等其他國家,另6400名將返回美國。可能有些島友會說,這不是好事嘛!美軍撤走了,德國主權不就更完整了?但現實比理論要複雜。
  • 川普制裁參與北溪2號項目企業 盟友和對手都怒了
    美國總統川普12月20日籤署了《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內容包括對參與「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企業實施制裁。這惹惱了俄羅斯和德國。當天晚些時候,美國財政部作出了一份聲明,稱美國對「北溪2號」和「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的制裁立即生效,並要求建築公司停止施工,這又惹怒了土耳其。
  • 美國為何要搞垮「北溪-2號」,阻止歐俄聯合?是害怕失去歐洲霸權
    美國制裁北溪-2號項目,遭俄德反對當地時間8月1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與到訪的德國外長馬斯舉行會談並共見記者。拉夫羅夫表示,有理由相信「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將儘快完成實施。針對「北溪-2」項目,美國毫無底線地採取單邊主義制裁。
  • 「北溪2號」重啟 美國摁不住歐洲那顆自主的心
    德新社注意到,12月初德國海事部門發出航行通知,表示波羅的海地區將會有負責管道鋪設的工作進行。在此之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多次公開表態支持「北溪2號」項目,認為美國對這一項目的制裁是不可接受的。  「北溪2號」項目旨在鋪設兩條從俄羅斯海岸經波羅的海到德國的天然氣支線管道,可繞過烏克蘭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再通過德國幹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
  • 強力阻撓失效 「北溪2號」重啟:美國摁不住歐洲那顆自主的心
    在此之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多次公開表態支持「北溪2號」項目,認為美國對這一項目的制裁是不可接受的。「北溪2號」項目旨在鋪設兩條從俄羅斯海岸經波羅的海到德國的天然氣支線管道,可繞過烏克蘭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再通過德國幹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這兩條管道的總輸氣能力達550億立方米/年,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5家歐洲公司共同合作開發。
  • 拳打德國,腳踢俄羅斯,美國務卿要幹什麼?
    歐盟對此也極為不滿,16日德國跨大西洋合作協調人表示,美國應該給予德國和歐盟在能源領域完全的主權,這種制裁是直接威脅歐洲主權的行為。17日歐盟高級代表表示,歐盟反對美國的制裁。美國的這種行為有悖於國際法。歐盟的政策應當由歐洲「而非第三國」決定。
  • 美國追加制裁,埃爾多安十分不服:這是對北約重要盟友的不尊重
    川普下臺前,美國政府又追加制裁。據《環球時報》12月11日報導,有美國官員透露,美國針對土耳其購買俄S-400的追加制裁將於近日公布,制裁措施將瞄準土耳其國防工業負責人德米爾。對此埃爾多安十分不服,稱美國如果堅持這樣做的話,將是對土耳其這個北約重要盟友的不尊重。
  • 德國「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恢復施工 德官員:美國的制裁是一種...
    據德國媒體報導,「北溪-2」公司發言人11日表示,因美國制裁而陷入停工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已經恢復施工建設。針對美國可能擴大制裁該項目,德國聯邦議院能源與經濟委員會主席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德國反對美方制裁,並正在考慮反制措施。
  • 美國攪和,北溪2號仍將恢復施工,默克爾:德國要自己掌握命運
    根據路透社5日報導,「北溪2號」項目已獲得德國政府授權,擬於近日恢復施工。 這意味著,儘管有美國不斷施壓,停工近一年的北溪2號仍將完成。
  • 德國冒險重啟「北溪2號」項目有何玄機?
    美國通過自身做法的調整,既讓歐洲盟友感受到重視,同時利用歐洲內部對該項目原有的反對聲音,期待以相對溫和、間接的方式實現美國的訴求。對待「北溪2號」項目,美國雖態度「軟化」,但立場未改。美國國內兩黨對於「北溪2號」項目存有共識,均認為該項目傷害歐洲能源安全,進而傷害美國利益,這也是為何有關該項目的條款能夠連年在《國防授權法案》中出現的原因。
  • 美國吃了秤砣,鐵了心要佔盟友便宜,蘇聯的下場都忘記了?
    丹麥近日批准了北溪二號線輸氣管道通過自家海域之後,俄羅斯到德國的油氣樞紐就已經暢通無阻,只需要等待其完工就行了。只不過這個世界上總是有這麼一些人,見不得別人好,顯然美國就是這麼一類人的集大成者。美國最近又開始他的騷操作,美國參議院外交部主席近日就發表了一則聲明,將對北溪二號線的制裁納入明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藉此逼迫該項工程停工,這樣歐洲盟友就可以購買更加「民主自由」的美國天然氣,而不是購買俄羅斯的「劣質低廉」的天然氣了。之前,在剛剛進行北溪二號線的工程計劃的時候,遭到了波羅的海多個國家的強烈抵制,理由是會對沿海國家造成難以想像的環保危害。
  • 主要承建商停工避險,「北溪2號」團隊發聲:將儘快完成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 面對美國「幹涉內政」的無理制裁,俄歐合作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2號」的主要承建商——瑞士-荷蘭公司Allseas已宣布停工暫避風險。儘管如此,但「北溪2號」背後的工作團隊在21日仍發聲稱,管道建設的工作將繼續推進,「我們將與支持該項目的公司一同努力,儘快完成建設」。
  • 北約成員反目成仇,美國揮舞制裁大棒,或迫使盟友倒向俄羅斯
    最近幾年,美國奉行的"美國優先"原則在國際上橫行霸道,導致不少盟友心生怨氣,而前段時間,在美國敏感時刻,國務卿蓬佩奧突然舉起制裁大棒,揮向重要盟友。據了解,美國已經正式宣布要對北約盟友土耳其進行制裁,此舉一出國際譁然,其中北約內部更是當頭棒喝。
  • 俄副總理:美國制裁「北溪-2」項目是保護主義行徑
    新華社莫斯科1月4日電(記者李奧)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4日說,美國制裁「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是公開的保護主義行徑。  俄媒體當天援引諾瓦克的話報導說,美國制裁「北溪-2」項目的目的是出口其液化天然氣。該制裁絕對不是競爭性手段,所有相關方都明白這一點,其中包括支持「北溪-2」項目的歐洲國家與公司。
  • 「北溪-2"項目即將復工 美國擬加大制裁力度
    12月24日, 外媒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川普政府計劃於近期推出針對「北溪-2」輸氣管道項目的進一步制裁措施。 報導中稱:「即將交出權力的川普政府正在準備一攬子新的制裁措施,打擊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旗下的俄德項目。」 消息人士拒絕透露哪些實體可能面臨制裁,但指出,制裁不會針對某國政府或政府官員。
  • 鐵娘子默克爾挺身而出:美國別把手伸太長
    據德國當地媒體霸道稱,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在德聯邦議會發言時正面表態,稱美國對於「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參與者實施制裁,這或將對俄烏天然氣談判造成直接的負面影響,並加劇地區不穩定性的惡化,默克爾明確表示對德國反對美國的域外管轄,簡而言之就是暗示川普把手伸得太長在搞霸權主義。
  • 美議員:土耳其表現得不像盟友,可能被"踢出"北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溫家越】無視美國制裁,土耳其與庫德武裝在敘利亞北部的激戰仍在繼續。
  • ...美國_時政|歐洲_時政|北溪2號|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
    在此之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多次公開表態支持「北溪2號」項目,認為美國對這一項目的制裁是不可接受的。「北溪2號」項目旨在鋪設兩條從俄羅斯海岸經波羅的海到德國的天然氣支線管道,可繞過烏克蘭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再通過德國幹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這兩條管道的總輸氣能力達550億立方米/年,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5家歐洲公司共同合作開發。
  • 美國已經是過去式?德國態度出乎意料,法國這時候也來「神補刀」
    如今的美國似乎有點「牆倒眾人推」的意思,不僅與昔日盟友德國反目,如今法國似乎也出來「神補刀」。而昔日的盟友德國和法國這時候卻突然跳出來,默契配合聯手打響了「反美第一槍」,恐怕這次「被拋棄」的美國,一定非常氣憤。威脅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