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提出一個問題:
為什麼感覺上了高中記憶力下降了,成績變差了,身體也變差了。怎麼辦?
為什麼感覺上了高中記憶力下降了,成績變差了,身體也變差了?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站在如何學習更有效的角度上來進行分析,希望能幫助到同學們。
成績、身體變差的原因分析
同學感覺上了高中後記憶力下降,成績變差,身體也變差,表面上看,似乎是相互關聯的,但是,認真思索,可以發現記憶、成績與身體之間實際的關係並不大。
第一,記憶力與成績的關係比較強。因為記憶力強,學過的知識很容易記下來,考試的時候發揮出來就能體現在成績上。但是如果沒有記下來,考試想發揮也無法發揮。所以,記憶力與成績之間有著強關係存在。
第二,身體好壞與飲食、運動、休息、心理有著較強的關係。飲食、運動、休息得當,內心開心、情緒積極,身體一般都會處於較好的狀態。高中時期,正是一個人身體、精神最佳的狀態,這時候感覺身體變差,我認為與心理狀態關係會比較緊密。飲食、運動、休息,雖然在學校裡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但保證一個人健康學習還是能保證到的,這也是絕大多數同學在學校裡健康生活的保證,否則學校就沒有家長送孩子去了,而且也會被嚴查。
因此,我個人認為之所以身體上感覺變差了,主要原因是同學自己的心理狀態出現了偏差。結合同學所提到的記憶力、成績變差的問題,心理方面的問題多是對學習的憂慮所造成,因為憂慮過多,對身體健康狀態也產生了影響。
如果身體狀態感覺不好,建議可以先到醫院裡做個檢查,先有針對性地解決身體方面的問題。然後,在內心狀態上進行良好的調整,不管成績如何,要有一種良好而積極的學習態度。
記憶力變差的原因分析
以上,是我對成績變差、身體變差的一個分析,希望對同學有所幫助,剩下記憶力變差的問題,我們來有針對性地分析下。
一、個人的原因
我調查了許多高中好學努力的學生,有的同學成績在努力中提升,但有的同學卻無論怎麼努力,也無法提升學習成績。我們很多老師看到了這樣的現象,按努力、成績兩個的維度把學生分成了四類:
1、努力了成績也好;
2、努力了成績還是差;
3、不努力成績也不好;
4、不努力成績還很好;
在努力過,成績還不好的學生身上有幾個特徵:
第一,堅持有韌性。這類學生有高度的自律性,即使自己成績不好,他們仍然堅持與學習好的夥伴一起學習。早晨一起起床,晚上一起休息,他們在向成績好的同學身上學習,他們先學到的就是堅持與韌性。
第二,聽課認真,老師詢問理解沒有,卻不好意思說沒有。聽課非常認真,但是腦中無法對學習的內容理解到,可是老師問到了又不好意思說自己不理解。這類同學內心比較善良,不願意給老師增加麻煩,不想讓老師太辛苦,做什麼事情容易感受到別人。
從以上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這類同學學習差的原因,一是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二是沒有恰當的思維理解模式。因為沒有自己的方法,看別人怎麼學就跟著怎麼學,但只能學到表面的時間安排,卻不能學到內在的思維模式。
所以,對努力的同學,我們之所以感覺記憶力變差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缺乏學習的方法,更缺乏學習的思維。因為我們不懂得如何去學習,不懂得如何去理解,沒有理解的東西就很難記憶下來,所以,我們就感覺到記憶力變差了。
再加上知識內容與初中相比,增加了很多,初中能靠努力解決的,到了高中就發現解決不動,所以很多老師都在提高中重視思維。
二、那我們的大腦究竟是如何思考的呢?
我們的大腦在思考的時候一般都是借用語言進行思考的,這種語言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聲音,還可以是圖像。比如我們在聽課的時候,老師說的話就是屬於聲音,老師寫的字就屬於文字,在黑板上畫的圖或者符號就屬於圖像。
在這三類語言信息中,最容易被我們理解的就是圖像信息,我們最常用到的卻是文字與聲音。比如我們看小說、電影、電視等,我們甚至都不用怎麼想就能隨口說很多相關的內容出來,但是我們要把老師講的內容很好的回憶或者講述出來的時候卻很困難。
最近我們在教上幼兒園的孩子背古詩的時候,就發現不斷重複古詩確實能夠背下來,但是孩子很容易乏味,因為不夠形象、生動,無法對孩子的大腦產生較強的印象。但是,一旦換成孩子能看懂的圖畫、視頻的時候,孩子學習起來速度又非常快速了。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僅使用了聲音的記憶,還大量地使用圖像的記憶。
孩子年幼,使用圖像化的信息幫助他們學習,這似乎只是說明了幼兒孩子是這樣學習的,但是我發現我們成人同樣也是如此來學習的。很多時候,別人給我們說了一大堆,能記下來的只有兩三句,甚至一大堆記不下來,但是當給我們用圖像化、視頻化的方式把相關的流程、過程展示一遍後,基本上能記個七八十,這同樣說明我們成人也是依靠圖像化的方式來理解和學習的。
懂得了我們大腦的思考過程,我們就要使用這種思維模式,將我們的學習轉化成圖像化的學習方法,用圖像來幫助我們理解、幫助我們記憶。
三、如何讓學習有圖像呢?
圖像可以是只在大腦中想像的,也可以是現實繪製出來的。愛因斯坦曾經也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們要學習知識,一定要善於運用我們的想像力,想像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文字、聲音的信息在大腦中引發出畫面想像來。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學霸李柘遠分享過他的學習方法:圖像聯想記憶法。
通過內容相近,有些許不同產生相應的聯想,讓兩者之間產生聯繫;
通過編故事,讓內容之間形成一個電影、故事,產生一個個的畫面,幫助學習;
通過對內容特徵的分析,將內容本身轉化成圖像,比如下圖的pig。
結合我研究記憶法十餘年的經驗,我們轉化為圖像的方式方法,就是讓內容與圖像之間產生聯繫。如果畫面所帶來的聯繫度不強,就會影響到記憶的效果,這也是我們在教孩子記憶方法的時候,往往只是教方法,不能全盤地把我們大腦中的想像教給孩子的原因所在。產生畫面,再產生聯繫,需要靠我們個人自己去操作,不能完全寄希望於別人做好了,自己只管背就行了。這種方式行不通。
方法講到這裡,我們又可以發現,圖像只是一個拐杖,根本點還是在於聯繫上面。
聯繫實際就是我們的思維邏輯,聯繫實際就是事物的特徵,聯繫實際就是知識內在的脈絡。只要掌握住知識內在的聯繫,我們學習起來才能變得更高效。圖像化的方式,其實是一種增加聯繫的方式,是加強我們記憶效果的方法之一。抓住知識內在的聯繫,才是我們學習的根本所在。
如何抓住知識的聯繫呢?
有四種方法:費曼學習法、SQ3R 閱讀法、西蒙學習法、思維導圖學習法,被稱為「世界四大被證明有效的超級學習法」。下面我們依次介紹一下:
費曼學習法
將自己所學的內容講給別人聽,主要是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講出來。這種方法強調的是用簡單的語言講自己所學的知識,能讓8歲的小孩子、80歲的老太太都能明白專業的知識,說明才是真正的理解了。8歲小孩、80歲老太太怎麼才能聽得懂呢?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圖像化的語言,能看得見的語言來講。
這種方法類似於舉例子、類比、比喻等,其重點一定要自己講一遍。「為教學半」只要我們去教別人了,我們其實已經學會一半內容了,然後通過「教學相長」幫助我們理解更多內容。
高中生在使用費曼學習法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別人講題。
SQ3R 閱讀法
SQ3R是指Survey(瀏覽)、Question(提問)、Read(閱讀)、Recite(複述)、Review(複習)。這種方式更像是學習的一個流程,拿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先瀏覽一遍,不要細看,過程要快。然後根據所看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問題,再根據這些問題對內容進行一個細緻的閱讀,並解決這些問題。當覺得自己差不多理解了,就可以自行複述,說到複述我們可以用費曼學習法來幫助自己。最後要適時地複習。
我們高中生,平常基本上就是這樣去學習的,所差的就是自己提問、複述的步驟,這兩個都可以結合起來運用在我們的高中學習中。
西蒙學習法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教授提出:「對於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 6 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就是一個人集中精力在一段時間裡解決一個領域的知識。
對於高中生來說,這一點可能會比較困難,但可以針對自己的薄弱項做一個集中學習的計劃安排,可以在假期中進行。
思維導圖學習法
思維導圖這個方法是博贊提出來的,是一種視覺可視化的概念展示方式。
這種圖形就是由中心向四周發散的圖形,中間是核心概念、中心主題,其他是各類分支,這種分支特別強調對知識的分類,將各類知識進行恰當的分類,這樣就能更好地幫助我們找到內容之間的聯繫,我們理解起來就會非常快速輕鬆。
這就像將我們的衣物分類放好後,有需要就能快速找到其位置,道理其實非常簡單。我們高中生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重要的是對知識要學會分類整理,整理的過程中儘量用簡潔、重要的詞語來表示,不要整句、整段話地使用。
結束語
一切知識的記憶只不過是聯繫,只要發現聯繫,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來表達知識間的聯繫,就可以讓我們的記憶效果提升起來,從而幫助我們提升學習成績。至於身體不好還是建議同學調整好心情,適當時間可以到醫院去做一個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