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在工作室西部商報記者陳振鋒攝
中國甘肅網12月5日訊 據西部商報報導 (記者 陳振峰)玉不雕不成器,張寶就是那個雕刻玉石的人。從業18年來,他每天都和玉石打交道。2013年9月他憑藉一件和田玉雕作品「降龍羅漢」在中國玉(石)器「百花獎」評選活動中獲得殊榮,此後通過自己的努力他開始在玉石雕刻行業內不斷博得大獎,聲名鵲起。今年11月,他雕刻的「莫高佛影」水晶又獲得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該獎項是玉雕行業內的最高獎項。
到新疆打工結緣玉石雕刻
張寶的名字中鑲嵌著一個「玉」字,這似乎註定了他這一生都與玉有緣。16歲時,張寶隻身從老家張掖到新疆打工,正好工作的地方有家做玉的作坊,由於自己從小能寫會畫,有一些美術功底,當看到那些做玉的師傅將一塊塊不起眼的玉石經過幾番打磨雕刻,變成一個個玲瓏剔透的作品時,他覺得非常神奇,便利用業餘時間跟著這些師傅們學習玉石雕刻。
新疆是產和田玉的地方,在那裡,張寶深切地感受到濃厚的玉文化氛圍。他一邊打工,一邊跟著師傅學習玉石的雕刻。「接觸的玉越多,就越感覺到玉的高貴和神秘,越是覺得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探索。」張寶稱,慢慢地接觸多了,自己也摸出了門道。現在,無論是什麼地方的玉,什麼時候的玉,什麼坑裡的玉,只要看一眼他就能知道這是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出產的玉。
喜歡簡單風格注重線條
一提起玉,張寶便開始滔滔不絕。張寶說,自己從事玉雕18年,已帶出13個徒弟,現在這些徒弟都在不同地方有了自己的事業。他對徒弟的要求只有兩點,首先看人品,其次是個人努力。
關於玉雕,張寶有自己的追求,他喜歡簡單的造型風格,雕刻手法上注重線條,同時作品還要有內涵,要有「寓意」。「剛開始追求的是像,現在追求在作品裡體現自己的思想,還要追求完美。」張寶稱,雕刻人物,不僅要表現人物的形態,也要表現人物的心態;雕動物,不僅要通過高度概括達到形似,還要通過細節描寫達到神似。
「其實我剛開始學習的是傳統雕刻,後來又自己琢磨出了陰雕。」張寶說,因為陰雕雕刻時是反的,也就是反面雕刻,正面欣賞,因此,對雕刻圖案中衣服上的褶皺、臉形的輪廓要求非常高,雕刻者必須要有很強的思維定力,一旦出錯,很難糾正。因此,雕刻時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只要一拿起工具,他幾乎就會廢寢忘食,這次獲得「天工獎」的水晶陰刻「莫高佛影」,他足足用了7個通宵才完工。
辛勤耕耘獲獎不斷
2013年9月,剛過30歲的張寶,憑藉一件和田玉雕作品「降龍羅漢」,在中國玉(石)器「百花獎」評選活動中獲獎。這是他第一次代表甘肅角逐「百花獎」,也因此成為甘肅唯一獲得「百花獎」的人。張寶玉雕工作室的辦公桌後面,整牆擺放著一個陳列櫃,裡面擺放的除了張寶近年來精雕細琢的作品外,還陳列了近幾年獲得的各種獎項、證書。
參加每年玉雕行業的評獎,張寶最大的感觸就是甘肅這方面的人太少,勢單力薄,都是孤軍奮戰,他希望以後省內能多一些工藝美術之類的評選,讓玉雕行業產業化發展。
「古人說『君子比德如玉』,一個真正的玉雕藝人,就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君子。」張寶說雕玉和做人同樣重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願張寶在玉雕之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