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行業「天工獎」獲得者張寶:雕玉如做人 我一直堅持這樣做

2020-12-18 中國甘肅網

  張寶在工作室西部商報記者陳振鋒攝

  中國甘肅網12月5日訊 據西部商報報導 (記者 陳振峰)玉不雕不成器,張寶就是那個雕刻玉石的人。從業18年來,他每天都和玉石打交道。2013年9月他憑藉一件和田玉雕作品「降龍羅漢」在中國玉(石)器「百花獎」評選活動中獲得殊榮,此後通過自己的努力他開始在玉石雕刻行業內不斷博得大獎,聲名鵲起。今年11月,他雕刻的「莫高佛影」水晶又獲得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該獎項是玉雕行業內的最高獎項。

  到新疆打工結緣玉石雕刻

  張寶的名字中鑲嵌著一個「玉」字,這似乎註定了他這一生都與玉有緣。16歲時,張寶隻身從老家張掖到新疆打工,正好工作的地方有家做玉的作坊,由於自己從小能寫會畫,有一些美術功底,當看到那些做玉的師傅將一塊塊不起眼的玉石經過幾番打磨雕刻,變成一個個玲瓏剔透的作品時,他覺得非常神奇,便利用業餘時間跟著這些師傅們學習玉石雕刻。

  新疆是產和田玉的地方,在那裡,張寶深切地感受到濃厚的玉文化氛圍。他一邊打工,一邊跟著師傅學習玉石的雕刻。「接觸的玉越多,就越感覺到玉的高貴和神秘,越是覺得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探索。」張寶稱,慢慢地接觸多了,自己也摸出了門道。現在,無論是什麼地方的玉,什麼時候的玉,什麼坑裡的玉,只要看一眼他就能知道這是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出產的玉。

  喜歡簡單風格注重線條

  一提起玉,張寶便開始滔滔不絕。張寶說,自己從事玉雕18年,已帶出13個徒弟,現在這些徒弟都在不同地方有了自己的事業。他對徒弟的要求只有兩點,首先看人品,其次是個人努力。

  關於玉雕,張寶有自己的追求,他喜歡簡單的造型風格,雕刻手法上注重線條,同時作品還要有內涵,要有「寓意」。「剛開始追求的是像,現在追求在作品裡體現自己的思想,還要追求完美。」張寶稱,雕刻人物,不僅要表現人物的形態,也要表現人物的心態;雕動物,不僅要通過高度概括達到形似,還要通過細節描寫達到神似。

  「其實我剛開始學習的是傳統雕刻,後來又自己琢磨出了陰雕。」張寶說,因為陰雕雕刻時是反的,也就是反面雕刻,正面欣賞,因此,對雕刻圖案中衣服上的褶皺、臉形的輪廓要求非常高,雕刻者必須要有很強的思維定力,一旦出錯,很難糾正。因此,雕刻時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只要一拿起工具,他幾乎就會廢寢忘食,這次獲得「天工獎」的水晶陰刻「莫高佛影」,他足足用了7個通宵才完工。

  辛勤耕耘獲獎不斷

  2013年9月,剛過30歲的張寶,憑藉一件和田玉雕作品「降龍羅漢」,在中國玉(石)器「百花獎」評選活動中獲獎。這是他第一次代表甘肅角逐「百花獎」,也因此成為甘肅唯一獲得「百花獎」的人。張寶玉雕工作室的辦公桌後面,整牆擺放著一個陳列櫃,裡面擺放的除了張寶近年來精雕細琢的作品外,還陳列了近幾年獲得的各種獎項、證書。

  參加每年玉雕行業的評獎,張寶最大的感觸就是甘肅這方面的人太少,勢單力薄,都是孤軍奮戰,他希望以後省內能多一些工藝美術之類的評選,讓玉雕行業產業化發展。

  「古人說『君子比德如玉』,一個真正的玉雕藝人,就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君子。」張寶說雕玉和做人同樣重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願張寶在玉雕之路上越走越遠。

相關焦點

  • 海派玉雕大師萬偉:琢玉今生,苦中作樂!弘藝雕璞,無怨無悔!
    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萬偉,從事玉雕行業三十多年,談起和田玉礦,依舊驚心動魄:「礦山都在大山深處,簡單開挖的不規則軟路基,一邊是萬丈懸崖,一邊是隨時都可能有滾石落山的鬆散山體,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發生意外。」因地理交通和季節河流等因素影響,和田玉每年開採周期都十分短暫。
  • 蘇州玉雕大師張壽宴:難捨《鴻鵠之志》,不忘玉人初心
    玉雕作品溫潤細膩,通透光澤,人物、花鳥、山花、瓶爐,種類繁多,從禮器御用到民間私藏,世人趨之若鶩,名流奉為圭高。能工巧匠們以師徒傳承方式入行,蘇州玉雕大師張壽宴便是其中一員。1998年,張壽宴16歲,主做紅木雕刻,在為玉雕擺件打造紅木底座時,被玉雕作品細緻精巧所吸引,轉而投身改做玉雕。
  • 農村「巧姑娘」成長為中國玉雕大師,「天工獎」一次獨得七個獎項
    1961年畢業後,她回到甘肅省,在一家玉器廠工作,傳奇藝術之路,從此開始……1963年,她的作品《岫玉對獎盃》獲全國創作評比一等獎;1974年,作品《鏈條對獎盃》、《鏈條梅花盒》獲全國玉雕行業評比大會優秀獎;1978年,作品《華夏靈光塔薰》獲國家金杯獎
  •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玉雕藝術大師範同生和他的文同軒玉雕藝術
    2015年被授予「陸子岡玉雕藝術成就獎」2008年作品《莊周夢蝶》獲「陸子岡杯」最佳創意獎2008年作品《玉鏤橋型筆架》獲「中藝杯」金獎2009年作品《神機妙算》獲「天工獎」銅獎2009年作品《老鼠愛大米
  • 一代玉雕大師鋃鐺入獄,還在迷戀大師嗎?
    玉雕大師不會雕玉胡焱榮自稱玉雕大師但妻子爆料「他根本不會玉雕」一票政商名流被騙得團團轉。那這些玉雕作品是誰幫他雕的呢?於是 各種民間 和美院有一定美術功底 對和田玉雕刻有所理解的民間高手都被聘請了到了各個大師工作室.充當起設計師一職.大師確定主要的風格路線 下面的設計師照風格批量設計.徒弟批量流水線加工.就這樣 一件有一件所謂的大師作品應運而生....在貼吧.經常有人跟我說 我這個寶貝是某某某大師作品 並且是親工.
  • 「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珠寶設計師、玉雕師賀貝
    珠寶設計師,玉雕師 - 賀貝「作為一名學院派設計師,我一直喜歡研究各種傳統工藝,其中包含的手工美感和溫度,總能深深地打動我。我嘗試著把和田玉雕刻、珠寶鑲嵌與現代設計相結合,製作出適宜日常佩戴的珠寶,讓這些傳統工藝像拾遺明珠般被重新重視和認可,這,也是我對玉雕傳承的一種解讀。」(賀貝)賀貝,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珠寶設計師、玉雕師。1987年出生於河南鎮平,從小在玉雕機的轟鳴聲中長大,接觸過各種玉石,對這些大地的精華一直存有一種敬畏感。
  • 熱烈祝賀中維珠寶鑑定中心與淮海玉雕聯盟戰略合作協議籤約
    2018年4月29日,中維珠寶鑑定中心特聘請珠寶學院教授李維翰老師為我中心「專家顧問」李維翰: 珠寶學院教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珠寶首飾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文化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玉器「百花獎」組委會副主任兼評委;上海玉石雕刻「
  • 玉痴王康的精彩人生——記中國玉雕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康
    王康大師在玉雕創作領域,始終以中國和田玉材料為創作載體,通過和田玉特有的特性,在和田玉創作過程中,在不斷的挖掘中國玉雕文化內涵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完善自我。並在作品的創造中,逐步的得以藝術的提升,作品多次獲獎.和田玉作品《布袋佛》 榮獲「我有匠心」 2017 年 題材蘇州玉雕大賽 銅獎。和田玉作品《勇往直前》 榮獲2019 年第三屆中國「神鵰獎」 玉雕作品題材金獎。
  • 這些闖入「天工獎」的黑馬,會成為玉中「新貴」嗎?
    剛剛結束的天工獎,獲獎作品高達70多件,金獎作品9件,但其中有些作品的材質,小編都是第一次聽說:廣西黑青、灑金青玉、磐龍玉和保利石。這是什麼玉?這些闖入「天工獎」的黑馬,會成為玉中「新貴」嗎?咱們一塊來了解下。
  • 廣東省第四屆大明宮「琢越杯」暨「天工獎」初評優秀作品展
    作為廣東省內極具影響力的雕刻類獎項,「琢越杯」為平洲玉器和廣東玉雕師們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展示平臺,同時作為「天工獎」的初選窗口之一,「琢越杯」受到了珠寶行業內外的格外關注。、廣東美術學院教授段起來、佛山市版權保護協會會長劉西、非遺傳承人陳沛英、非遺傳承人崔健雄共同啟動第四屆大明宮「琢越杯」評選暨「天工獎」初評優秀作品展!
  • 匠心巧雕「玉膳」全席
    與別人不同,他驚嘆的不是那些通透的小玲瓏,而是梨皮玉,有著所有奇石及玉料中都難尋的「烏」色,且其上斑紋均勻分布。張述章喜歡拿它雕蜥蜴、烤玉米等物件,張玉春則喜歡拿它雕甲魚,「梨皮玉上的斑紋和甲魚肚子上的是一模一樣的。」其成品之惟妙惟肖,著實令人稱奇,梨皮玉雕由此成了張述章夫婦玉雕生涯中較具特色的嘗試。而這恰恰為金華玉的賞玩打開了另一道門。
  • 沒錯,我就是一條魚,被玉雕師「玩活」的那條
    魚:雖然我只有7秒的記憶,但是並不妨礙我成為玉雕的經典題材我:為啥魚:因為我低調奢華有內涵(寓意豐富)我:好像蠻有道理的魚諧音很多時候都被人們用來表達對生活的美好祝福,如年年有餘、吉慶有餘、魚躍龍門等。因其優美的體態與寬廣美好的寓意,得到眾多玉雕師的青睞,並用各種各樣的材料以表達對它們的喜愛之情。對玉雕魚作品的詮釋,最好隨料形而作。利用玉石的色彩和形狀,如此才更能表達魚的優美體型與靈巧的特點。
  • .把和田玉雕成摩託車,這個酷酷的玉雕師在想什麼?
    蘇州玉雕,名滿天下。明代朱應星著《天工開物》一書,盛讚過蘇州玉工:「良玉雖集京師,工妙則推蘇郡」。父母老一輩人的玉雕匠人注重手藝,他們要求仿古件要逼真,明清花鳥要儘量做得靈巧,這也促生了蘇工「空靈飄」的特點。
  • 玉雕名家黃朝輝:手藝人需要堅守工匠精神
    從事玉雕藝術十幾年的黃朝輝早已是業內公認的名家,他的精益求精另闢途徑的自我煉獄式創作,深得大家的敬重,對於玉雕藝術,黃朝輝一直有著說不盡的感情羈絆。(文章轉載自百家名匠網) 黃朝輝從不迎合市場做東西,只創作自己想要的、想做的東西,不受市場幹擾,堅持走原創之路。
  • 走進揚州工的玉雕生活:在玉上作畫的美容師
    據揚州翠佛堂掌門人馮龍軍師傅介紹,今年很多家庭小玉器加工店由於市場不景氣的原因陸續倒閉關門了,「玉器市場的行情不好,但是只要有希望,我決不會放棄這門手藝,會繼續潛心修煉。」  潛心二十年 手泡水裡不覺苦  馮龍軍十幾歲開始學習玉雕,現在已經二十多年。
  • 《天工》期刊,徐州相連
    2013年12月,王建新社長為創辦《天工》來徐州,與我說起工藝美術類的專業期刊,可以服務於當代工藝美術行業以及玉石雕刻手藝人,可以展示創作大師的風採和優秀的作品,有助於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2017年編輯部組織年度10大「天工 青年玉雕師」遴選活動,入選者皆為德藝雙馨、技藝超群的年輕玉雕人,他們既是傳承古老玉器文化的創新力量,也是創作一線「挑大梁」的主力,選拔的過程和結果證明,當代玉雕藝術傳承發展的希望,寄托在這些奮發有為的青年人身上。
  • 玉雕大師邵忠田的玉樂器夢
    邵忠田的名字,是與纖維玉雕聯繫在一起的。在即將開始的保利夏季藝術品拍賣會上,邵忠田的幾件舊作赫然在列。出生於雕刻世家的邵忠田,自學習雕刻,喜歡玉石與音樂,「今年3月剛雕完《富春山居圖》,最近正在創作《千佛圖》。接下來最想做的就是雕刻一架玉三角鋼琴,順利的話今年年底就能開始雕刻背板了。」
  • 玉雕大師——韓德曉
    韓德曉,男,1983年出生於玉雕之鄉——鎮平縣。湖南省玉石雕刻大師,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高級技師。1998—2001年,在鎮平縣工藝美術學校學習玉雕專業。2008年進入天津美院進修,取得結業證書。琢玉,即在天然玉石原料上進行雕琢,由於眾多原石形體各異、色彩相間,於是便有了匠心獨具的俏色巧雕;蘇州善琢和田白玉,尤其是白玉籽料,此種材料往往帶有大自然造就的天然皮色,於是巧妙利用皮色便成為俏色巧雕的一道風景,可謂「七分蘊成,三分工就」。南陽獨山玉顏色豐富,如何利用好這一玉質特點,是我內心一直的努力方向。期間,得良師悉心指導,加之持之以恆、精益求精的個人匠心追求,終於形成了自己的俏色玉雕風格。
  • 中華玉都、天下玉源、大師搖籃——凝聚玉雕產業發展的品牌力量
    鎮平是「中國玉雕之鄉」,重在一個「雕」字,雕刻是鎮平玉石文化產業的根基,鎮平玉雕品牌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人才,重點在大師。近年來,鎮平縣通過舉辦「玉雕創意新星評選」、玉雕創意設計大獎賽、玉雕技能大賽、「玉人談藝」、「文化沙龍」等活動,開辦「天津美院·鎮平玉雕創新人才高級研修班」,組織大師遊學考察交流,積極推薦職稱、榮譽稱號評選等,大規模培養玉石雕刻基礎人才隊伍,培養鎮平玉雕設計、雕刻新型骨幹人才隊伍,培養玉石雕刻藝術家和行業領軍人物,鍛造了實力雄厚的人才隊伍,為鎮平玉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智力保證和人才支撐
  • 玉雕師張祥偉:藝術講究變化之美
    他是玉雕「鬼才」,風格跳躍,自成一派,就像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他的作品甚至沒有兩件是相似的。他把自己比作牽線的「紅娘」,通過創作,牽起古代元素與現代元素的線,從而增加作品的不同感受,豐富作品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