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有部風靡全國的電影《瘋狂的石頭》,講的是重慶某工藝品廠保衛科長,為搶奪保護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與國際大盜、本地小偷鬥智鬥勇的故事,這部電影讓普通觀眾見識到了優質玉石的珍貴稀罕。
如今在新疆,「搶奪」和田玉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因為市場上好料稀缺難尋,一旦流出就會迅速被「秒」掉!
海派玉雕大師萬偉,已經不記得在上海新疆兩地,穿梭往返多少個來回了。他的目的地在南疆和田,這個在古代被稱為「于闐」的地方,是西漢時期尉遲氏建立的西域南道佛國,藏語意為「產玉石的地方」。
和田脈發崑崙,玉澤蒼生,成為無數淘玉人每年朝聖的殿堂。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萬偉,從事玉雕行業三十多年,談起和田玉礦,依舊驚心動魄:「礦山都在大山深處,簡單開挖的不規則軟路基,一邊是萬丈懸崖,一邊是隨時都可能有滾石落山的鬆散山體,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發生意外。」
因地理交通和季節河流等因素影響,和田玉每年開採周期都十分短暫。許多籽料河床深達二十來米,作為不可再生資源,通過機械開挖,然後履帶式分揀加人工篩選等五六道繁雜工序後,幾乎沒有一塊籽料可以成為漏網之魚。
因此,每一塊和田玉都是孤品難再得。正如開頭所講,用萬偉自己的話說,以前是挑玉,現在是搶玉,哪怕一開始沒有想好這塊料子怎麼雕刻創作,好的籽料也是要努力搶到手的,這樣雖然風險高,總強過無米之炊。
從1987年進入滁州玉器廠學習至今,從藝30多年的萬偉獲獎無數。天工獎、百花獎、神工獎、玉龍獎、玉英獎......每年都有作品參加以上獎項評選並獲獎。
1995年,萬偉開始隨劉忠榮大師學習玉雕,因此在他後來的一些作品中,也透露出劉忠榮大師的刀法。從最初雕刻大擺件到轉向籽玉精雕後,經和田籽料巧色第一人盧開飛老師指導引領,萬偉雕刻工藝增益良多。其對籽料皮色用薄意、簡潔的處理方式,讓作品儘量保持原石的美!
所謂「薄意」,是從浮雕技法中逐漸衍化而來的,猶如國畫微浮,意境幽遠,人物、山水、花鳥情景交融,盡得傳統文化之妙處精髓。
2000年萬偉被業內知名公司正東玉器聘為終身藝術顧問,在此期間開辦的玉雕學習班,開班4年6屆,培養了近200多名專業玉雕人才,現在仍有100多人在全國各地從事玉雕工作,許多已經成為行業佼佼者。
如今,身為海派玉雕大師、國家玉雕高級技師的萬偉,頭銜榮譽不計其數,但他最為看重的仍是玉雕師這個稱謂。
春華秋實,水落石出,萬偉和他的玉雕一樣,歷經三十多年千淘萬漉、精誠磨礪,早已如玉君子般,透過那絲「匠心薄意」,孕育出萬千氣象。
萬偉
上海玉石雕刻大師
上海寶玉石協會副會長
安徽省徽派玉雕協會副會長
主要獲獎情況
2007年《佛光普照》黃玉獲「天工獎」銅獎
2008年《福祿萬代》獲「天工獎」創意獎
2009年《荷塘秋色》獲「天工獎」金獎
2010年《兩相知》獲「中國玉器百花獎」銀獎
2010年《荷塘情趣》獲「神工獎」金獎
2011年《相依相伴》獲「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
2011年《常相伴》獲「上海玉石雕神工獎」金獎
2011年《五子登科》獲「玉龍獎」金獎
2011年《合家歡樂》獲「玉龍獎」銀獎
2011年《月下疏影》獲蘇州子岡杯金獎
2012年《荷塘夏夜》獲「玉龍獎」金獎
2012年《達摩》獲「玉龍獎」銀獎
2013年《勇往直前》大貔貅獲「神工獎」金獎
2013年《大吉祥》獲「神工獎」銀獎
2014年《大鐘魁》獲「玉龍獎」金獎
2015年《觀音》獲「玉英獎」金獎
2015年《一帆風順》獲「金工獎」銅獎
2016年《自在觀音》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精展
2017年《龍騰盛世》獲上海海派「神工獎」銀獎
2018年《聽松圖》獲「玉龍獎」最佳工藝和最佳創意獎
更多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