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訪|90後玉雕師宋帥的琢玉之心

2020-12-18 玉雕名家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許多的傳統技藝都在慢慢的失傳,玉雕自然也不例外。面對如今不甚景氣的玉雕市場,許多玉雕大師更是生出了「玉雕後繼無人」的感慨,可以說玉雕技藝的傳承成了目前玉雕市場上最為棘手的問題。而今天我們要帶來的就是玉雕大師宋端亭兒子——宋帥的專訪,讓我們一起走進「玉雕二代」的世界

宋帥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是典型的90後。其父親是徐州有名的玉石雕刻藝術家宋端亭,從小就在琢玉聲中長大的宋帥,自然也就跟玉雕結下了不解之緣。「我父親做玉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了,而我也是自小看著父親琢玉長大的。小時候的我常常覺得,父親那一雙粗糙的大手是有魔力的,因為他總能將一塊普通的石頭雕刻出另外一幅盛景。後來隨著年紀的漸長,我對玉文化和玉石知識的了解越來越多,就越對父親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感到好奇,我也想要通過玉雕,創造屬於自己的盛景。」

在對玉雕極度的喜愛之下,宋帥在初中畢業以後就選擇了退學,並加入到了父親的玉雕工作室,正式成為了一名玉雕學徒,跟隨父親從玉雕最基礎的選料、解料、設計、出胚等學起。在和父親學習完以後,宋帥又到了烏魯木齊、杭州等地拜訪玉雕名家,學習技藝。2012年和父親一起到蘇州創辦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正式開始了做蘇州玉雕。

談到玉雕,這位年輕的90玉雕師顯得更加興致盎然,他說自己最喜歡雕刻的是立體件和仿古貔貅一類的題材,這些題材講究的是大氣,所以在雕刻的時候也多用大工具去切、去磨,以「大開大合」之勢打造,製作起來非常的爽快,與自己的性格一樣。他同時也表示自己不太喜歡雕人物,因為雕刻人物需要精雕細琢,而自己的性格比較灑脫直爽,又不拘小節,所以不太適合雕刻人物。

可能在大家看來,作為一名90後的他還是太年輕了,尤其是在重資歷的玉雕行業,但實際上宋帥的琢玉史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了,而且他的玉雕作品還多次獲得過行業大獎,比如億豐杯銀獎、神工獎優秀獎、神工獎銅獎、玉龍獎銀獎等等。從宋帥的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玉雕行業未來發展的無限前景。

以上就是關於90後玉雕師宋帥的部分專訪內容,下期我們將帶來宋帥對於玉雕行業的看法,歡迎大家關注玉雕名家。賞玉雕精品,找玉雕名家!更多名家資訊關注玉雕名家百家號,走近玉文化,與玉雕大師交朋友。

相關焦點

  • 老生演員傅玉:琢玉成器
    傅玉說他很喜歡「琢玉成器」四個字,並非覺得自己「已成大器」,而是在踏入梨園20多年反覆「琢磨」的過程中,不斷感受到自己「氣候漸成」的愉悅與自信。  直到2017年底,傅玉在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開辦的京劇楊派表演人才班上與授課老師李軍才真正結緣,傅玉說,他特別仰慕李軍的藝術造詣和為人處世,拜李軍為師的願望愈加強烈。  「當時我跟團裡提出拜師的想法後,翁國生團長非常支持。」於是傅玉專門坐高鐵去了李軍上海寓所,提出了拜師的想法。
  • 琢玉廿二載 璞石變寶器
    在展示廳裡,葉福歡介紹自己的心水之作時仍頗感激動。「作品原材料整石重達1噸多,打磨後重約幾百斤。」 葉福歡表示,高達1.3米的翡翠作品在業內也比較少見,除了玉料得來不易、價格高昂外,怎樣因材施型更考驗著玉雕大師的功底和匠心。技藝:巧色雕工琢玉天成在葉福歡個人藝術館裡,珍藏了上千件其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記龍山縣思源實驗學校2020年實習生「琢玉行動」
    龍山縣思源實驗學校教務處與教科室組織開展了2020年新進青年教師「琢玉行動」。「實習生常規引路課」9月10日—11日,該校組織開展「琢玉行動」系列活動之「實習生常規引路課」。讓新進青年教師走進名師講堂,感受名師教學風採。
  • 我是謎白領祭司之琢鏤鑽花攻略
    我是謎是一款非常燒腦的劇本殺遊戲,白領祭司之琢鏤鑽花密碼答案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我是謎白領祭司之琢鏤鑽花謎題答案,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 白領祭司之琢鏤鑽花解密過程 1)牆盤密文:
  • 琢玉為美——淺談玉雕作品的情趣文化打造
    中國玉文化在經歷了神玉時代、禮玉時代、民玉時代等時期後,玉器的作用被固定下來,大多數情況下,玉器成了禮儀用具和裝飾佩件。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玉石歷來被國人當作珍寶。在古代,玉被當作美好品物的標誌和君子風範的象徵,玉石品德就是最好的明證。在現當代,玉器更多被用作陳設和佩戴用品。玉雕的品種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鳥獸、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別針、戒指、印章、飾物等小件作品。
  • 「民」校長訪談②大成中學陳利明:琢玉成器 育大成之人
    依託二十四中優質資源 琢玉成器學校以「大雅修為 成德務本」為辦學理念,旨在培養大氣高雅修業有為,成就品德務實本職的學生,並圍繞這一理念確定了「雨露潤德 琢玉成器」的校訓。「雨露」指教師對學生德行的培養,應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式,於日常中在點滴間影響學生。
  • 說文解字:說說琢,琫,瑞,覆這4個字
    我國十三億人,漢族佔90%以上,一部分少數民族也說漢語、用漢字。說文解字:說說琢,琫,瑞,覆這4個字。1.琢,說文解字。《說文解字》釋作:「治玉也。」意思明白,就是加工玉石。古時對於不同的器物,加工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詩經》裡就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傳》解釋為:「治骨曰切,象(象牙)曰磋,玉曰琢,石曰磨。」
  • 走進揚州工的玉雕生活:在玉上作畫的美容師
    在北京奧運會之後,和田玉的亮相讓國際看到了中國玉文化的博大精深,晶瑩剔透的美玉登上了國際舞臺。近日,新浪揚州編輯來到了以玉聞名的灣頭鎮,探訪翠佛堂的琢玉美容師的日常工作。  編輯驅車一個多小時從揚州市區來到灣頭鎮,剛進入小鎮就看到了非常多的玉器加工廠和玉器零售店,整個灣頭鎮都仿佛被一塊大玉庇佑著,閃動著靈性。
  • 「範金琢玉」的耀州窯瓷器,釉色圖案上呈現歷史變遷
    它創燒於唐代,在北宋時達到鼎盛,其產瓷器有「巧如範金,精比琢玉」之稱。至晚清民國,耀州窯還在延續燒造。無論是在釉色、器型上,還是在燒造技術、裝飾紋樣方面,耀州窯完整地記述了青瓷的歷史變遷與傳承。由耀州窯博物館、無錫博物院聯合舉辦的「範金琢玉——耀州窯歷代陶瓷精品展」將於7月27日在無錫博物院西區二樓展廳開幕,「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無錫博物院獲悉,展覽將以時間為線索,分為「紅映黃堡」、「雲破天青」、「範金琢玉」、「月白神韻」、「敦厚質樸」、「瓷藝傳承」、「民風永淳」七個單元,共展出耀州窯陶瓷珍品116件/套,通過歷代的耀州窯瓷器實物反映了千載名窯耀州窯精湛的制瓷工藝和輝煌的藝術成就
  • 琢玉鹿山 初心不忘繪新篇——講述浙江省嵊州市鹿山小學集團化辦學...
    原標題:琢玉鹿山 初心不忘繪新篇——講述浙江省嵊州市鹿山小學集團化辦學的故事鹿山小學坐落於浙江省嵊州市鹿胎山下、剡溪湖畔,創辦於清光緒三十年,已有116年的歷史,是當地的一所百年名校。學校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獲得了「全國圍棋特色學校」「浙江省示範小學」「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教科研先進集體」等眾多榮譽稱號。
  • 琢玉成器,育人成才——淄博建行人才培養項目
    為了充分發揮新生力量的優勢,為建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時也為了響應全國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工作座談會關於「改進創新培養選拔方式,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優秀年輕幹部隊伍」的號召,建設銀行淄博分行特聯手深圳市瀛策企業諮詢管理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琢玉計劃」青年員工專項培養項目,首期選擇了58名優秀青年員工代表參加,旨在幫助青年員工明確自身發展方向,提升其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最終發展成為中堅力量充實到淄博建行的人才發展隊伍中來
  • 人民網走進桂林崇華中醫街專訪多位中醫名家
    人民網走進桂林崇華中醫街專訪多為中醫名家,其中包括國醫大師王琦,四川樂山中醫醫院院長湯一新,「新中醫」診療體系的創立者、我國傑出的針刀醫學專家王自平,壯醫藥專家唐華等多名中醫名家。(完)&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專訪壯醫藥專家唐華&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桂林6月29日電(沈泉池)6月28日,人民網走進桂林崇華中醫街專訪多為中醫名家,其中包括國醫大師王琦
  • 皇帝隨身之玉10年後失而復得,難道玉真認主?
    宋高宗又命人詢問賣玉人,最終得到答案:是一名陳廚娘「破黃花魚腹得之。」 宋代白玉墜 故宮博物院藏 原來玉掉入水中,被魚吞進肚子,十年後這條魚被廚娘宰殺,玉扇墜得以重見天日,機緣巧合之下又被宋高宗看見,事情就是這麼離奇!
  • 商代羽人玉佩飾:最早的玉「羽人」
    新華社南昌12月7日電 題:商代羽人玉佩飾:最早的玉「羽人」  新華社記者袁慧晶  1989年被發現的江西新幹大洋洲遺存,被中外青銅專家譽為「中國長江中下遊青銅王國」。人們對大洋洲出土的雙面神人青銅頭像、伏鳥雙尾青銅虎、立鹿耳四足青銅甗或許耳熟能詳,卻不知道這裡其實還有玉——出土了迄今發現最早的玉「羽人」。  館藏於江西省博物館的商代活環曲蹲羽人玉佩飾,通高11.5釐米、身高8.7釐米、背脊厚1.4釐米。葉臘石類質,色呈棗紅。羽人造型,作側身屈臂蹲坐。
  • 名家墨妙 | 元 ​趙雍《彰南八詠詩》卷
    鹽虎作寒連地合,玉鰲扶凍與天通。照人錯落山應瘦,向日消殘樹半空。獨有小梅清見骨,只將真色笑春風。  渚溪夕照  渚溪行過少鄰家,操面黃蜂趁晚衙。一片素秋清暎水,半汀紅日澹迎霞。漁竿影沒人爭渡,牧笛聲沉雁落沙。危石路頭清淺處,只消新月照梅花。  北莊梅花  顛倒溪流險在茲,山中忽復見橫枝。天生一白世無匹,花壓萬紅春有私。疏影臥波宜入夜,暗香蒙雪幸同時。
  • 美則美兮的玉文化
    自古代起,玉因其自身的外觀,材質等特質也被賦予了除了觀賞性以外的象徵性意義。作為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之一的玉文化,自古以來都為人們所推崇,所讚揚。《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一共收入詩歌305篇,其中關於玉的記載有近40處,例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詩經》中的玉文化:兩周時期,玉如何成為道德品質的象徵?
    到了殷商時代,二里頭文化所出的玉戈、鉞、鏟、圭、琮、刀、璜形玉等,其造型、雕琢、鑽孔、拋光等方面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後至殷墟玉器,人物、動物、神瑞等玉雕大大增加,工藝精進,並有很多新的突破,創作了不少精湛的作品。從以上可以看出,玉器的發展從少到多,從拙到精,經歷了好幾個時代。最初玉器是用來幹什麼呢?
  • 和田玉青玉:被眾人忽視的帝王之玉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如今,和田玉已經發展到了「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地步,它是在我國主宰著幾千年玉文化的玉種,一度成為了玉的代名詞。當然,和田玉也有許多的種類,今天,玉雕名家就要為大家介紹和田玉五大類別之一的和田玉青玉。
  • 看看什麼是和田玉中的「隨形」玉墜……
    >在這裡主要用於形容和田玉成品,更多見於由籽料加工成的玉件,是充分利用玉料的一種加工方式,依據原料的形狀,取巧構思,設計雕刻,最大限度地保留初始料形,並琢刻出一定的立體造型;,有一半潔潤之美;面對這樣一塊切籽,進行了初步思考,塊度尚可,但去除稜角後也就餘一個掛件大小,做一件傳統題材是個不錯選擇,可以重點體現玉料的那份素潔潤雅,一些經典玉雕元素逐漸在腦海中浮現,
  • 太上老君金剛琢水火不侵,水神法寶都難敵,能擋觀音菩薩玉淨瓶麼
    太上老君金剛琢水火不侵,神仙法寶難敵,能擋住觀音菩薩玉淨瓶麼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遇到了一個特別「鬥狠」的角色——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精。青牛精的厲害之處,是他私自下凡前,盜走了太上老君的一件法寶——金剛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