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琢玉廿二載 璞石變寶器
工作中的葉福歡。
葉福歡的作品《發財如意》
《壽星公》
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葉福歡玉雕作品成國禮贈送外國元首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溫利
在廣東玉雕界,葉福歡以雕刻翡翠見長。晶瑩清雅的翡翠經他巧手的精雕細琢,無形的玉料變得靈動自然、神形兼備。在上月落幕的深圳文博會上,葉福歡的玉雕作品《九龍觀音》再次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特別金獎。這已是他的作品連續五年在深圳文博會上摘取該獎項的最高榮譽!上月底,印度總統慕克吉一行訪問廣州時,其雕制的翡翠作品《西來初地》被當作「國禮」贈予慕克吉總統。
昨日,記者在南海平洲玉器城葉福歡藝術館,尋訪到了葉福歡,聽「國禮」打造者講述了其創作的歷程及初心。
創作:
一件作品打磨一年半
在走上玉雕之路前,葉福歡學習過美術,還學習過紅木雕刻。1994年起,葉福歡開始篤定心思專門研究玉雕。他說,翡翠千變萬化的顏色和堅硬的質感,是讓他痴迷的地方。
不同於「洗腳上田」的手藝人,葉福歡有幸師從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大師潘鶴、微雕大師楊大可等藝術家。吸取名師特技,再加上自己的美學素養和紮實的技藝,葉福歡逐漸在玉雕界聲名鵲起。在國內外等眾多的展覽會上,他的作品斬獲金獎30餘項,其中兩件被釣魚臺國賓館收藏。深圳文博會上,葉福歡的作品已經連續五年摘取下特別金獎的獎項。
「《九龍觀音》這個作品從構思、設計、切割、打磨、雕刻,花費將近一年半時間。」在展示廳裡,葉福歡介紹自己的心水之作時仍頗感激動。「作品原材料整石重達1噸多,打磨後重約幾百斤。」 葉福歡表示,高達1.3米的翡翠作品在業內也比較少見,除了玉料得來不易、價格高昂外,怎樣因材施型更考驗著玉雕大師的功底和匠心。
技藝:
巧色雕工琢玉天成
在葉福歡個人藝術館裡,珍藏了上千件其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無論是傳統題材的觀音、龍鳳,抑或是自然風格的山水魚鳥,他手下的翡翠顏色變化萬千、斑斕多姿。作品以材施型、情融於意、富時代感是葉福歡翡翠玉雕顯著的特點。
巧色和就行是玉雕中的傳統技藝,葉福歡對此頗有心得。「玉石顏色千變萬化,構思和雕刻時要善於利用玉料原石上的顏色,並讓顏色很好地結合於題材之中,這樣的翡翠作品才會與眾不同,才有亮點。」葉福歡說。在他被釣魚臺國賓館收藏的作品《雲山福翠》中,紅翡在外,綠翠其中,珠江、小艇、尋常百姓、亭臺樓閣安排在10多釐米大小的天然翡翠中,頗具嶺南氣息,富有立體感。「琢玉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從業20餘載的葉福歡相信,好玉需循法自然、精雕細琢,才能不留雕琢之痕,渾然天成。同時,藝術構思也需要不斷創新,注入現代元素,才能推陳出新。
賭石:
經驗和藝術構思雙管齊下
近年,黃金、白銀等多種投資品價格不斷下滑,而玉石上遊原材料產業翡翠原石的價格卻扶搖直上。頂級翡翠的價值動輒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而原石在沒有剖開之前,質地、紋理都難以預料,而這也讓賭石成為一項智慧、膽量、運氣一樣都不可少的高風險投資。而葉福歡卻被稱為賭石的「常勝將軍」。
葉福歡說他的賭石秘訣,是「賭」與「睹」雙管齊下,所以很少失手。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鄭舒文大師稱讚葉福歡,是「玉料鑑別上的奇才」。「賭石需要經驗的積累,去辨別玉料本身的顏色、質地,從而判斷玉料的市場價值;而睹石,則是根據玉石原料進行藝術構思,判斷其藝術價值」。葉福歡解釋稱,這樣「雙管齊下」,就能達到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的雙贏,所以很少有「走眼」的時候。
上世紀90年代初,葉福歡就開始前往緬甸買原石,練就了一雙鑑別玉石的火眼。而早年美術的學習,也培養了他對造型設計的敏感。葉福歡稱,即便偶爾判斷有偏差,他也會根據玉石的脆度、硬度、裂紋走向就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努力化腐朽為神奇。
他做——
助推玉雕文化傳播
探索網際網路+翡翠
玉海沉浮廿二載,葉福歡對玉石市場和玉石文化都熟稔於心。如今,從賭石、到設計、切割、打磨、加工到銷售運營,葉福歡已打通玉雕的全產業鏈條。深諳市場運作之道的他,如今在廣州、佛山、四會、揭陽等地擁有10多家門店及工廠,並擁有200多名學徒和拍檔。
不過,不管事情多麼繁雜,葉福歡總要擠出時間親自創作1~2件大型作品。正值壯年的葉福歡,希望通過玉石產業鏈條的延伸,傳播玉雕工藝和價值,有更多的匠人擴展廣東玉雕藝術思路、來演繹玉的神奇。如今,他還試圖通過網際網路+翡翠的探索,挖掘更大的品牌商業價值。
他說——
入行者想出成熟作品
至少需要5年曆練
廣東玉雕在產業化、品牌化等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蜚聲海內外。如今,從美國、印度等地慕名前來華林玉器城拿貨、定製的客人也絡繹不絕。葉福歡也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到玉雕行業,創造更新更美的作品。
對於初入行者,葉福歡認為除了美術基礎還需要定力。「玉石原料價格高,不容有閃失,所以入行者必須有美術基礎,否則容易掏壞胚子」。葉福歡說,而入行後則需要「定力」,從熟悉玉料,到熟練完成設計、打磨、雕刻等技藝,出一件比較成熟的作品,至少需要5年的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