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廿二載 璞石變寶器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琢玉廿二載 璞石變寶器

工作中的葉福歡。

葉福歡的作品《發財如意》

《壽星公》

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葉福歡玉雕作品成國禮贈送外國元首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溫利

在廣東玉雕界,葉福歡以雕刻翡翠見長。晶瑩清雅的翡翠經他巧手的精雕細琢,無形的玉料變得靈動自然、神形兼備。在上月落幕的深圳文博會上,葉福歡的玉雕作品《九龍觀音》再次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特別金獎。這已是他的作品連續五年在深圳文博會上摘取該獎項的最高榮譽!上月底,印度總統慕克吉一行訪問廣州時,其雕制的翡翠作品《西來初地》被當作「國禮」贈予慕克吉總統。

昨日,記者在南海平洲玉器城葉福歡藝術館,尋訪到了葉福歡,聽「國禮」打造者講述了其創作的歷程及初心。

創作:

一件作品打磨一年半

在走上玉雕之路前,葉福歡學習過美術,還學習過紅木雕刻。1994年起,葉福歡開始篤定心思專門研究玉雕。他說,翡翠千變萬化的顏色和堅硬的質感,是讓他痴迷的地方。

不同於「洗腳上田」的手藝人,葉福歡有幸師從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大師潘鶴、微雕大師楊大可等藝術家。吸取名師特技,再加上自己的美學素養和紮實的技藝,葉福歡逐漸在玉雕界聲名鵲起。在國內外等眾多的展覽會上,他的作品斬獲金獎30餘項,其中兩件被釣魚臺國賓館收藏。深圳文博會上,葉福歡的作品已經連續五年摘取下特別金獎的獎項。

「《九龍觀音》這個作品從構思、設計、切割、打磨、雕刻,花費將近一年半時間。」在展示廳裡,葉福歡介紹自己的心水之作時仍頗感激動。「作品原材料整石重達1噸多,打磨後重約幾百斤。」 葉福歡表示,高達1.3米的翡翠作品在業內也比較少見,除了玉料得來不易、價格高昂外,怎樣因材施型更考驗著玉雕大師的功底和匠心。

技藝:

巧色雕工琢玉天成

在葉福歡個人藝術館裡,珍藏了上千件其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無論是傳統題材的觀音、龍鳳,抑或是自然風格的山水魚鳥,他手下的翡翠顏色變化萬千、斑斕多姿。作品以材施型、情融於意、富時代感是葉福歡翡翠玉雕顯著的特點。

巧色和就行是玉雕中的傳統技藝,葉福歡對此頗有心得。「玉石顏色千變萬化,構思和雕刻時要善於利用玉料原石上的顏色,並讓顏色很好地結合於題材之中,這樣的翡翠作品才會與眾不同,才有亮點。」葉福歡說。在他被釣魚臺國賓館收藏的作品《雲山福翠》中,紅翡在外,綠翠其中,珠江、小艇、尋常百姓、亭臺樓閣安排在10多釐米大小的天然翡翠中,頗具嶺南氣息,富有立體感。「琢玉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從業20餘載的葉福歡相信,好玉需循法自然、精雕細琢,才能不留雕琢之痕,渾然天成。同時,藝術構思也需要不斷創新,注入現代元素,才能推陳出新。

賭石:

經驗和藝術構思雙管齊下

近年,黃金、白銀等多種投資品價格不斷下滑,而玉石上遊原材料產業翡翠原石的價格卻扶搖直上。頂級翡翠的價值動輒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而原石在沒有剖開之前,質地、紋理都難以預料,而這也讓賭石成為一項智慧、膽量、運氣一樣都不可少的高風險投資。而葉福歡卻被稱為賭石的「常勝將軍」。

葉福歡說他的賭石秘訣,是「賭」與「睹」雙管齊下,所以很少失手。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鄭舒文大師稱讚葉福歡,是「玉料鑑別上的奇才」。「賭石需要經驗的積累,去辨別玉料本身的顏色、質地,從而判斷玉料的市場價值;而睹石,則是根據玉石原料進行藝術構思,判斷其藝術價值」。葉福歡解釋稱,這樣「雙管齊下」,就能達到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的雙贏,所以很少有「走眼」的時候。

上世紀90年代初,葉福歡就開始前往緬甸買原石,練就了一雙鑑別玉石的火眼。而早年美術的學習,也培養了他對造型設計的敏感。葉福歡稱,即便偶爾判斷有偏差,他也會根據玉石的脆度、硬度、裂紋走向就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努力化腐朽為神奇。

他做——

助推玉雕文化傳播

探索網際網路+翡翠

玉海沉浮廿二載,葉福歡對玉石市場和玉石文化都熟稔於心。如今,從賭石、到設計、切割、打磨、加工到銷售運營,葉福歡已打通玉雕的全產業鏈條。深諳市場運作之道的他,如今在廣州、佛山、四會、揭陽等地擁有10多家門店及工廠,並擁有200多名學徒和拍檔。

不過,不管事情多麼繁雜,葉福歡總要擠出時間親自創作1~2件大型作品。正值壯年的葉福歡,希望通過玉石產業鏈條的延伸,傳播玉雕工藝和價值,有更多的匠人擴展廣東玉雕藝術思路、來演繹玉的神奇。如今,他還試圖通過網際網路+翡翠的探索,挖掘更大的品牌商業價值。

他說——

入行者想出成熟作品

至少需要5年曆練

廣東玉雕在產業化、品牌化等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蜚聲海內外。如今,從美國、印度等地慕名前來華林玉器城拿貨、定製的客人也絡繹不絕。葉福歡也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到玉雕行業,創造更新更美的作品。

對於初入行者,葉福歡認為除了美術基礎還需要定力。「玉石原料價格高,不容有閃失,所以入行者必須有美術基礎,否則容易掏壞胚子」。葉福歡說,而入行後則需要「定力」,從熟悉玉料,到熟練完成設計、打磨、雕刻等技藝,出一件比較成熟的作品,至少需要5年的歷練。

相關焦點

  • 璞石鑿開方見玉,邀下聯
    璞石鑿開方見玉,邀下聯 2020-10-01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大石壩:磐溪璞石琢成器
    石家花園 大石壩這塊璞石的誕世並非偶然。 據載,石虎旁的石板路是沙坪垻通往川北的古道之一,古道旁的石虎是當年過往行人喜歡駐足流連的地方。而今,古道早已蕩然無存,僅餘石虎供後人懷舊。 石家花園自然也是這塊「璞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世紀20年代,石榮廷於1931年建造了中西式合璧的石家花園。
  • 璞石成玉!最是書香能致遠
    璞石成玉! 來 源:海安市融媒體中心 編 輯:曹京郊原標題:《璞石成玉!
  • 武侯祠中盡「琢磨」,展現璞石到美玉的蛻變
    武侯祠中盡「琢磨」,展現璞石到美玉的蛻變 博物館丨看展覽 2017-07-20 07:34 來源:「博物館丨看展覽」微信公眾號
  • 從母親的崑崙飛下一塊璞石
    當代精英文學2019(211)//著名詩人 桑恆昌詩歌評論及文化館文/ 璞 石 >桑恆昌從母親的崑崙飛下一塊璞石連自己都在猜度內在的質地痛下重手施以鋼鐵的利器揭頑皮剔雜質心中究竟有一個怎樣的自已完璧之後若能成為上帝手中的把件此生足矣趙鶴翔兄高論: 璞石一一是最近讀到的最佳作品
  • 老生演員傅玉:琢玉成器
    「琢玉成器」,是浙江京昆藝術中心黨委副書記、中心主任翁國生對傅玉參加今年第五屆「浙江戲劇獎·金桂表演獎」的深情寄語。  傅玉說他很喜歡「琢玉成器」四個字,並非覺得自己「已成大器」,而是在踏入梨園20多年反覆「琢磨」的過程中,不斷感受到自己「氣候漸成」的愉悅與自信。
  • 璞石和雷米·艾融水墨與油畫聯展亮相巴黎
    中新網巴黎1月19日電 (記者 龍劍武)「濃墨淡彩——璞石和雷米·艾融水墨與油畫聯展」1月19日在巴黎新華影廊拉開帷幕,展覽將延續至1月28。中國自然派衝潑彩墨畫創始人璞石的中國水墨畫意境的「璞石自然派」衝潑彩墨畫與法國藝術家之家協會主席雷米·艾融運用建築空間與幾何世界的布面油畫形成對話,為參觀者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 成都璞石設計毛繼軍:關注時代審美 尋找和而不同
    搜狐焦點家居對成都璞石設計設計總監毛繼軍先生進行了獨家專訪。 【搜狐焦點家居】:為什麼會接受搜狐焦點邀請擔任發現設計新力量的設計師選拔大賽的特邀評委?在擔任評委的過程中會傳遞給年輕人什麼? 【毛繼軍】:作為專業的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要找到自己的主張不容易,我們可能要高舉大旗,雖然有可能是稚嫩,但依然有可貴之處,一定要和而不同。
  • 鬼斧神工石破天驚 浦江南岸「璞石齋」吟
    由上海閔行區人民政府浦錦街道辦事處指導,上海鵬欣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璞石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作為政府、企業、商業地產聯合辦展的模式,石頭的故事很精彩。  閔行區人民政府浦錦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孫健康在致辭中指出,浦錦街道下轄上海市閔行區,是比鄰浦江南岸最近的一個社區,距都市不遠,離自然很近。
  • 璞石:疫情肆虐 擇業就業路在何方?
    為此,我們採訪了在我國職業教育及職業指導領域頗有研究的璞石老師,為大家解讀與分享在疫情形勢下的擇業、就業、穩業等職業經營之道。因此,璞石老師認為,擴大就業面和就業量無疑是雪中送炭,但難上加難,集中精力保住現有就業量也許更具可操作性和現實意義。
  • 用心磨礪,璞石發光
    成長的的過程就像一塊璞石經過細細打磨,逐漸溫潤似玉的過程。一個性格懦弱,甚至稱得上是脆弱的女孩,本來是一朵溫室裡的嬌花,經不起風吹,更經不起雨打。當時,生活的不易,讓她必須挺起肩膀。就算談不上十分堅強卻也不再懦弱,不為其他,只是為了自己以後能支付得起幸福的報酬。
  • 璞境八鑑之貳——方隅間 見天地【泛海國際住區 璞境Ⅱ】
    璞境在園林營造中,師從蘇州園林的動線韻律,貫穿西方造景之制,將古典文化充分融於景觀之中,以曲折軸線貫穿,亦文亦景。穿過優雅的商業街區,城市的繁華喧鬧在這裡逐漸淡去。園林示範區主入口處,中軸對稱景牆和壁泉水池,彰顯著歐洲園林最經典的門庭形制。壁泉兩側的對節白蠟盆景,則是中式園林的經典元素。
  • 招商| 打破同質化,大璞開啟顏值石代盈利模式
    可能是石材行業中顏值的天然大理石品牌——大璞家居用一個個創新方式告訴人們,大理石也可以很溫暖,很時尚。「我們要在產品層面賦予大理石更多情感,加入時尚、藝術、文化等元素,我們希望大璞品牌更加多元、更能體現品質生活的訴求。」大璞家居董事長周曉遵說。  當然,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經銷商,對大璞品牌形象直觀的來源始終是產品。
  • 自然派·璞石衝潑彩水墨畫歐洲巡展德國站開展
    璞石衝潑彩水墨畫歐洲五國巡展」德國首站開幕式於2014年12月17日在德國杜塞道夫開幕。德國北威州投資署署長華佩女士等出席開幕式。 此次歐洲巡展,是璞石先生首次舉辦的大型中外文化交流活動。此次巡展以「大自然交響曲」為主題,精心挑選了100幅作為,分為「天空宇宙、高山森林、海洋冰川、大地田野」四大系列,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西方抽象藝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吸引了德國各界藝術愛好者前來觀賞。
  •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記藝術家德州璞石書院創辦人秦樹明
    投資德州,創辦璞石書院「現在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和園區綠化,預計10月份可以開園。 」對於這座新書院,秦樹明充滿期待。面對記者對身為河北籍人士為何要把書院建在德州的疑問,秦樹明笑著說:「自己與德州結緣已久,算起來有20年了。 」當時德州的很多企業負責人都去他的民營企業參觀學習,而他也多次來德州做專題演講。
  • 「範金琢玉」的耀州窯瓷器,釉色圖案上呈現歷史變遷
    由耀州窯博物館、無錫博物院聯合舉辦的「範金琢玉——耀州窯歷代陶瓷精品展」將於7月27日在無錫博物院西區二樓展廳開幕,「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無錫博物院獲悉,展覽將以時間為線索,分為「紅映黃堡」、「雲破天青」、「範金琢玉」、「月白神韻」、「敦厚質樸」、「瓷藝傳承」、「民風永淳」七個單元,共展出耀州窯陶瓷珍品116件/套,通過歷代的耀州窯瓷器實物反映了千載名窯耀州窯精湛的制瓷工藝和輝煌的藝術成就
  • 名家專訪|90後玉雕師宋帥的琢玉之心
    「我父親做玉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了,而我也是自小看著父親琢玉長大的。小時候的我常常覺得,父親那一雙粗糙的大手是有魔力的,因為他總能將一塊普通的石頭雕刻出另外一幅盛景。後來隨著年紀的漸長,我對玉文化和玉石知識的了解越來越多,就越對父親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感到好奇,我也想要通過玉雕,創造屬於自己的盛景。」
  • 「自然派」璞石藝術展暨保利貴賓部精品展亮相
    藝術家璞石先生在用其特有的藝術形式闡述著這一思想,他以自然為主旨的「自然派」藝術依靠自身文化的營養和東方哲學精神的優勢,使藝術的展現得以多元化。在藝術道路上追求本真,尊重自然的基礎上,他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突破一切禁忌和界限,呈現出天人合一的精神。他的藝術得到了世界上愛好和平、愛自然的人們的喜愛。秦樹明,筆名璞石。
  • 美玉失敬:從《詩經》中的玉文化看見當代人匱乏的精神世界
    因此下文劃分出四個主要類別分別進行闡述:琢玉成器《詩經》中有少數詩歌涉及到了玉器加工的知識。雖然僅有隻言片語,卻也反映出了數千年前人們的琢玉技術和創作理念。遺憾的是很多人,對這些句子耳熟能詳,卻始終無法改變對玉雕的誤解——玉器不是用刀雕出來的,而是用砣機配合金剛砂磨製而成的。
  • 籽料中的「極品」—石包玉
    在籽料裡,有一種籽料和別的籽料完全不同,它沒有靚麗的外表,玉肉外面包裹著醜陋的石皮,看起來像塊石頭,它就是石皮籽料,也稱石包玉。現今沒有設備能透過石皮檢測出籽料裡面的玉石含量和玉質,所以石包玉的賭性非常大,誰也不知道它裡面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