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師邵忠田的玉樂器夢

2020-12-19 中國輕工業網

姓名:邵忠田

年齡:63歲

職業:玉石雕刻家

信條:有人說我就像一塊石雕,本來是埋藏在泥土中一塊平淡無奇的大石頭,一朝重見天日,經過精心打磨,成為一個極具觀賞價值的工藝品,受到人們的關注。

成績:我的雕刻手藝是祖傳的,但我的創作卻在不斷創新。微雕、浮雕、工筆、線條……將這些工藝統統用到玉石版畫裡,我是第一個;給玉石漆色我也是第一個;用玉石雕刻能夠演奏的民族玉樂器,我同樣是第一個。凡是能畫出來的,我就能創作的出來。

夢想:我曾經雕刻過全套的《紅樓夢》玉石版畫,一共有230塊。接下來,我準備帶著弟子一起雕刻《水滸》、《西遊記》、《三國演義》,補全四大名著。還有一個夢想是帶著我雕刻的22件玉樂器,繼續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演出。

邵忠田的名字,是與纖維玉雕聯繫在一起的。在即將開始的保利夏季藝術品拍賣會上,邵忠田的幾件舊作赫然在列。

出生於雕刻世家的邵忠田,自學習雕刻,喜歡玉石與音樂,「今年3月剛雕完《富春山居圖》,最近正在創作《千佛圖》。接下來最想做的就是雕刻一架玉三角鋼琴,順利的話今年年底就能開始雕刻背板了。」

在邵忠田看來,製作玉樂器是自己興趣的最好結合,「有個形容詞說玉振金聲,形容的就是聲音洪亮,音韻和諧,這也是玉樂器的特點。把玉石雕刻和音樂結合起來,是我的一個夢想。」

1991年至2005年,從第一把玉二胡開始,邵忠田一發不可收拾,雕出了琵琶、古箏、月琴等22件民族樂器,更「雕」出了一支玉樂團。憑藉著獨一無二的全玉制樂器,這支樂團走進了維也納新春音樂會,也走進了甘迺迪藝術中心,「下一步要去雪梨歌劇院,玉鋼琴是主力,這也是玉鋼琴首次出國演出。」邵忠田如是說。

跟著父親學雕刻

我是山東文登人,搞雕刻算是家學淵源。

爺爺早年間做大石工藝品,專門搞石雕,父親是個章印雕刻家。

我喜歡玉石、喜歡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輩們的影響。

四五歲開始,我就對雕刻特別感興趣,父親看我喜歡,跟我講了不少雕刻的門道。

8歲的時候,父親教我學刀法,也就是怎麼用刀。大一點兒就學構圖,學著刻章印。

我現在雕刻手藝,都是小時候打下的基礎。

1956年,父親闖關東,我也跟著去了哈爾濱,趕上過上山下鄉。

1979年,我考上長春地質學院,選的專業是礦業。專業是我自己選的,我自幼就喜歡石頭,再加上當時戰天鬥地的思想影響,有點兒年輕人的熱血情懷在裡面。

能用刀切割的纖維玉

我搞雕刻,用的都是纖維玉。很多人沒聽說過這種玉,說起來,這還是我發現的。

這種玉石深埋於秦嶺山脈,料石軟中帶硬,非常適合雕刻。在1996年舉辦的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上,這種玉被正式定名為秦嶺玉。

剛剛發掘出來的纖維玉硬度很低,大概只有3.2,稍微鋒利點的刀就可以直接切割,切起來像切膠皮。將料石擱置在陰暗通風的山洞中3個月左右,料石會慢慢變硬,當硬度變為3.5左右時,就成了非常適合雕刻的胚石。

這種玉石硬度低,用機器根本雕不了,一雕就塌,所有的作品都必須全手工雕刻。我的刻刀都跟別人的不一樣,都得單磨,磨刀的時候先用油蘸,磨完之後再用水蘸。

學小提琴打下聽力基礎

我以前拉了18年小提琴,二胡也拉過五六年。那時哈爾濱會小提琴的人很少,生性好奇的我覺得小提琴很奇怪,就特別想學。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找個小提琴老師可不容易,父親不忍心看我失望,著實費了不少勁。

小提琴易學難精,到現在,我也說不上精通。但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我的聽力不錯。這聽力的功夫,給我後來製作樂器幫了大忙,只要一聽聲,我就能聽出來對不對。給我幾百個碗,我能用它們敲出一首歌來。

有了小提琴的基礎,我又對二胡產生了興趣,因為它的弦更少,只有兩根弦。

玉二胡被成龍收藏

把樂器和雕刻結合起來,是1991年的事。

受古代編磬的啟發,我開始琢磨著用玉雕刻樂器。第一件玉樂器,我選定了二胡。

琢磨了一年半,1992年年初,我開始動手雕刻二胡的琴桶盒。

傳統的二胡琴桶盒是木製的,改用玉石,麻煩隨之而來。先是掏制琴桶盒,快完成的時候炸裂了,我心疼了好幾天。一連炸裂了3個,我才找到了解決方法。玉石琴桶盒在掏制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裂紋,有瑕疵,音就不實,我只能用膠將裂紋處人為黏合。新的問題又來了,黏合後桶壁厚薄不均,薄的地方聲音悶,我只好通過貼玉片加厚。沒想到,加厚的位置聲更悶。為了改變聲音效果,我又在內壁雕刻了直線和波浪線,就這樣,一連做了4個才算成功。

1994年7月,我終於做成了第一把能演奏的玉二胡。後來還製作過一把玉二胡,被成龍收藏了。

「雕」出一支玉樂團

有了一把成品玉二胡,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做完第二把玉二胡後,我開始製作玉古箏。

製作過程中完全沒有什麼規律,就是利用聲學原理,靠我的耳朵反覆去聽,去改。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太複雜。

為了追求音樂與文化的完美結合,我在樂器上雕刻的圖案也很費了番心思。小時候聽說書人講諸葛亮「空城計」,特別喜歡這個故事,為此我把諸葛亮撫琴退敵的場景雕在玉箏上。玉箏雕完不過癮,又接著製作了一架玉古琴。就這麼陸陸續續,花了14年的時間,我一共雕刻出了22件玉制民族樂器,既有中阮、笙、月琴這樣的傳統樂器,也有馬頭琴等少數民族樂器。

2005年,我組建了中國忠田玉石樂團,到現在已在全球範圍內巡迴演出了二三十場。

給1000萬不賣玉鋼琴

民族樂器雕完了,我想嘗試一下雕刻鋼琴,畢竟鋼琴屬於西方重量級樂器。

為了雕鋼琴,我一共備了35噸料石,備料備了一年半,前後構思了兩年。為什麼這麼長時間?怕失敗。

開始想找制琴師合作,但人家說我是異想天開,做個工藝品還行,要能達到演奏的水平沒戲。我幹事有股犟勁,我的夢想是想做架鋼琴,如果不能演奏就失去意義了。


陸陸續續的,我請教了不少製作鋼琴的、修理鋼琴的、彈鋼琴的、調音的,跟他們學習了不少知識。加上我畢竟做過那麼多樂器,也算積累了不少經驗。

為這架鋼琴我前前後後雕了3年多,雕了50多個部件。

曾經有人出價1000萬元跟我買,我沒捨得。

玉鋼琴是我對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一個嘗試,接下來我打算挑戰三角鋼琴,用自己的方式去推進玉石文化、音樂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

晨報記者 何安安

(原標題:邵忠田:玉雕大師的玉樂器夢)

本文來源:北京晨報

相關焦點

  • 玉痴王康的精彩人生——記中國玉雕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康
    湖南省玉石雕刻大師、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中國玉雕大師聯合會河南分會名譽會長、中國玉雕大師聯合會藝術總監、全國工美集入庫玉雕大師、工藝美術師、中國玉雕師評審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傳統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玉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康成長在中國玉器之都河南鎮平,對玉文化耳濡目染、充滿感情。師從國家級玉雕大師張保國先生,是張保國先生最為器重的愛徒。
  • 海派玉雕大師邢春:雕刻,心以載道,真正功夫在玉外
    解讀邢春及其作品,或許有種這樣的錯覺:月亮與太陽各有自己的半個世界,似無可爭,但偏有「醒」與「夢」之爭。莊周夢蝴蝶,蝴蝶夢莊周,誰說日光下是醒,月光下是夢?真實,是藝術的另一種極致抽象。首位年輕女性海派玉雕大師邢春一邊清醒,一邊沉醉。她將生活的語言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與洞察自然融於作品的細節分毫,不著痕跡,悄無聲息。而完美其實是一種殘缺。
  • 嘆為觀止:中國玉雕大師劉一的玉茶器藝術
    來自中國玉雕大師網原文連結:http://www.dashiyudiao.com/zixunmove.asp?Infoid=10&id=1222 國家玉器專家劉一大師是國內著名玉雕大師,他以獨特的設計風格和獨到的藝術品位所聞名,尤其是劉大師製做的玉茶器酒器至今還無人能出其右。
  • 玉雕大師——韓德曉
    韓德曉,男,1983年出生於玉雕之鄉——鎮平縣。湖南省玉石雕刻大師,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高級技師。1998—2001年,在鎮平縣工藝美術學校學習玉雕專業。2008年進入天津美院進修,取得結業證書。琢玉,即在天然玉石原料上進行雕琢,由於眾多原石形體各異、色彩相間,於是便有了匠心獨具的俏色巧雕;蘇州善琢和田白玉,尤其是白玉籽料,此種材料往往帶有大自然造就的天然皮色,於是巧妙利用皮色便成為俏色巧雕的一道風景,可謂「七分蘊成,三分工就」。南陽獨山玉顏色豐富,如何利用好這一玉質特點,是我內心一直的努力方向。期間,得良師悉心指導,加之持之以恆、精益求精的個人匠心追求,終於形成了自己的俏色玉雕風格。
  • 蘇州玉雕大師張壽宴:難捨《鴻鵠之志》,不忘玉人初心
    張壽宴國家高級技師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師安徽省工藝美術名人中國工藝美術常務理事玉雕作品溫潤細膩,通透光澤,人物、花鳥、山花、瓶爐,種類繁多,從禮器御用到民間私藏,世人趨之若鶩,名流奉為圭高。能工巧匠們以師徒傳承方式入行,蘇州玉雕大師張壽宴便是其中一員。1998年,張壽宴16歲,主做紅木雕刻,在為玉雕擺件打造紅木底座時,被玉雕作品細緻精巧所吸引,轉而投身改做玉雕。
  • 海派玉雕大師萬偉:琢玉今生,苦中作樂!弘藝雕璞,無怨無悔!
    海派玉雕大師萬偉,已經不記得在上海新疆兩地,穿梭往返多少個來回了。他的目的地在南疆和田,這個在古代被稱為「于闐」的地方,是西漢時期尉遲氏建立的西域南道佛國,藏語意為「產玉石的地方」。和田脈發崑崙,玉澤蒼生,成為無數淘玉人每年朝聖的殿堂。
  •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玉雕藝術大師範同生和他的文同軒玉雕藝術
    範同生,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玉雕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技師,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副會長,美校畢業後,開始從事玉石雕刻。94年,來蘇州學習玉器加工工藝。 2000年,進修於天津藝術學院雕塑系,學習現代雕塑藝術。2003年定居蘇州並創辦了自己的「文同軒玉雕藝術工作室」。
  • 平西府中心小學玉文化進校園——兒童畫玉雕作品展
    9月20日,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以「我是建設者,我是接班人」為主題的「玉文化進校園—兒童畫玉雕作品展」在北京市昌平區平西府中心小學正式啟動。現場展出近百套小學生創作的兒童畫玉雕作品,彰顯了學校豐碩的藝術教育成果,為新中國70年華誕獻禮。
  • 烏魯木齊:玉雕大師免費為市民鑑定玉石
    而玉質、工藝俱佳的玉雕作品,近年來也更多地進入收藏者視線。近年來,隨著新疆玉雕力量的崛起,一批技藝、人品不錯的青年玉雕力量風採漸顯,他們的作品也受到不少藏家的追捧。 美輪美奐的玉雕作品、濟濟一堂的和田玉愛好者,熱心的和田玉專家與玉雕大師。13日下午,烏魯木齊西大橋世紀金花時代廣場A座26樓西玉東升和田玉文化會所,新疆六位玉雕大師現場講解玉石收藏知識,並免費為消費者鑑定玉石。
  • 中國玉雕大師-黃振國
    微信:qq41yu黃振國,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隨後進入蘇州玉雕廠工作,是蘇作流派的代表人。1983年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學校玉石雕刻專業,2005年創立蘇工御作玉雕工作室。二是凸現思想性,以道禪的境界,以詩畫韻味,融合現實生活的感悟,讓作品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三是凸現藝術性,融合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以多種藝術手段和表現手法豐富「蘇作」玉雕藝術語言。印象最深的是他設計的融漢代玉器渾厚雄健風格的玉雕家具,有一種豪氣和霸氣,其蒼勁有力、粗獷流暢的刀法,簡練優美、轉折有序的造型,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
  • 一代玉雕大師鋃鐺入獄,還在迷戀大師嗎?
    玉雕大師不會雕玉胡焱榮自稱玉雕大師但妻子爆料「他根本不會玉雕」一票政商名流被騙得團團轉。那這些玉雕作品是誰幫他雕的呢?一塊種水色工皆普通的牌子,一旦署上大師名號,價格瞬間翻幾十倍上百倍。  如今的玉雕市場,煩亂嘈雜魚目混珠。  一大批又一大批的大師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映入我們的眼帘.看的人眼花繚亂……  但是究竟有幾個大師有真本事.恐怕誰也搞不清楚。!!  在玉雕行業中尤其嚴重.翻番淘寶,大家每天都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大師作品。
  • 玉文化進校園:平西府中心小學舉辦兒童畫玉雕作品展
    現場展出近百套小學生創作的兒童畫玉雕作品,彰顯了學校豐碩的藝術教育成果,為新中國70年華誕獻禮。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領導、國家非遺保護協會領導、中國玉文化研究會玉雕專業委員會領導、國內頂級玉器界專家學者、近十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玉雕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代表、中國玉雕藝術大師、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昌平區教委領導、在校師生以及相關新聞媒體記者出席開幕式。
  • 網絡拍賣玉雕大師作品不靠譜 "大師授權"或有名無實
    如此低廉的價格,對於眾多玉友而言,自然是難擋的誘惑。但記者聯繫到樊軍民,將這幾件拍品發給他鑑定,他的回覆卻是:這幾件作品並不是他做的,和他的工作室也沒有任何關係。而且,上拍機構提供的樊軍民本人的鑑定證書也是假的。   假借國大師名頭進行網上拍賣的玉雕作品並非樊軍民這一個孤例。蘇幫玉雕國大師楊曦的作品,在拍賣會上銷售的數量有36件之多。
  • 玉雕大師袁嘉騏開雕《大儒王陽明》
    為了融合寧波深厚的歷史文化,工藝美術大師袁嘉騏設計了大型玉雕《大儒王陽明》、《威震海疆》,兩年後將面世。 袁嘉騏說,來到寧波以後,他了解了寧波當地的歷史文化,「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我對王陽明、戚繼光在寧波留下的歷史足跡產生了用玉雕的創作形式來表現歷史場景的想法。又去到餘姚王陽明故居和招寶山進行實地考察,考察結束後更加堅定我的想法。」
  • 騰衝玉雕大師楊樹明:賦予石頭生命
    原標題:騰衝玉雕大師楊樹明:賦予石頭生命騰衝是中國的翡翠集散中心。翡翠、玉雕產業帶動了騰衝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成為當地的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楊樹明作為著名的玉雕大師,一直行走在傳承和發展玉雕工藝的路上。謙謙君子 溫潤如玉一身簡潔素雅的唐裝,臉上掛著溫文爾雅的微笑。
  • 展板轟然倒塌壓碎玉雕版畫「清明上河圖」
    本報瀋陽訊「37萬都沒賣啊,碎啦,我的心啊,現在也跟著碎啦……」在昨日瀋陽科學宮舉辦的「瀋陽國際藝術博覽會暨第三屆中韓藝術博覽會」上,雕刻藝術家邵忠田歷時兩年雕刻而成的玉雕版畫「清明上河圖」等標價共109萬元的藝術品,因近8米長的展板轟然倒塌而被摔碎。
  • 中華玉都、天下玉源、大師搖籃——凝聚玉雕產業發展的品牌力量
    由古至今,中國人愛玉,至深至迷,鎮平人制玉,中外馳名。無論是九龍華燻、鹿鶴同春還是哪吒鬧海,幾百位玉雕大師精品頻出,更有數十萬鎮平玉雕營銷大軍足跡遍布全國各地,以玉為媒,玉雕之鄉,實至名歸。」這是2012年「中國新銳城市名片」評選中評委會給予鎮平玉雕的頒獎詞。
  • 琢玉為美——淺談玉雕作品的情趣文化打造
    玉雕作品《似水流年》.司延松我國有八千年的玉文化歷史, 創造了光輝的中國玉文化。中國玉文化歷經春秋歲月, 留下了文明精華,閃耀著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光芒。文化是民族生存繁衍的精神紐帶,是民族發展繁榮的精神力量。中國玉文化作為中國特有、世界唯一的文化品類,其豐富的內涵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 玉雕大師——常世琪
    常世琪,遼寧人,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微雕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書畫專業委員會理事,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高級工藝美術師,是當今中國第一位被國家授予大師稱號的微雕藝術專家,又是第一位微雕玉雕雙藝大師。常世琪大師早年學習玉雕,經20餘年曆練,其玉雕技藝爐火純青。
  • 38件大師玉雕作品在鞍山博物館展出
    38件大師玉雕作品在鞍山博物館展出 2020-09-23 10:0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