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與焦仲卿是假離婚?

2020-12-15 寫乎

文/榕枝

(一組《孔雀東南飛》圖片)

【作者介紹】榕枝,成年女性,熱愛讀書寫作的自由人。有時寫點有關女性的文字,與姐妹們一起成長。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描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

劉蘭芝是一個美麗聰敏的女子,從小學習女紅,既懂詩書,又通音律 ,嫁入夫家,勤勞能幹。焦仲卿的形象塑造的也非常鮮明,他忠於愛情,對劉蘭芝一往情深,對母親既敬又怕,性格中糾結與掙扎並存。

最後雙雙自殺身亡的結局,人們都歸罪於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制。其實,在我看來,抗爭不徹底,他們自己也應該負很大的責任。

在處理家庭矛盾的最初階段,他們那種「先返家,再接回」的方法 ,類似於現在的「假離婚」 。就是因為這自編自導的「假離婚」,她才一步錯,步步錯。

讓我們來看看這悲劇的形成過程吧。

(一)「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劉蘭芝主動提出「離婚」的目的

幼時在家,我過得是很幸福的日子,家教也很好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可是後來,「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在少女懷春的歲月,嫁做人婦。本想與丈夫卿卿我我,甜甜蜜蜜。可丈夫要在廬陵府裡工作,不得不兩地分居。聚少離多的相思之苦,更與誰人說?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自古以來,婆婆的人設,十有八九都是窮兇極惡的典型。她們常常為難勤勞善良的兒媳婦。不願逆來順受的劉蘭芝,在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中與婆婆磨合著,思想觀念與生活習性相互碰撞,難免會有矛盾 ,難免會有各自的委屈與氣憤。

在她最需要人體貼安慰的時候,丈夫又不在身邊。於是日積月累,怨氣爆棚:

「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性格剛強的劉蘭芝,本意可能只是向丈夫傾訴,發洩一下。可她說著說著就使起了小性子,「在你們家當媳婦真難啊,我受不了這樣的使喚,去告訴你媽,快點把我遣送回家。」

那個年代,遣返回家。就是被「休」,用現在的話說,兩個人就算是離婚了。劉蘭芝以這種方式,向婆婆表示抗議。

一心維護妻子的焦仲卿,聽媳婦這麼一說,急火火地去跟母親交涉了。我們可以腦補一下這樣的情節:

焦仲卿:老媽你這是幹什麼呀?你兒子我也沒有什麼大出息,所幸娶了這麼賢惠勤勞的好媳婦兒,我們兩個已緣定三生,生死都要在一起。雖然現在沒孩子,可是我們才在一起兩三年啊。她也沒有哪裡做的不對,你為什麼就不容她呢?她現在提出和我離婚了,你看怎麼辦?我可告訴你,離開她這輩子我都不會再娶別人的。

婆婆:你這個憨兒子,替你媳婦來教訓老娘?你看這個媳婦是不是自以為是、太不懂禮數了?我還沒有提,她倒自己提出來了。好好好,趕緊打發她走。我給你娶個更好的,比她漂亮比她賢惠的秦羅敷,我馬上就去提親。敢跟老娘宣戰,我絕不會再留她了。

抗議無效,矛盾升級。

無論怎樣辯解,都不能說服母親。受了夾板氣的焦仲卿,最後只好與劉蘭芝定下權宜之計:「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要點是這兩句:我們先假離婚吧。過段時間我再重新娶你過門。

可是,即使漢朝的婚嫁制度再寬鬆 ,女子再有改嫁的權利,也不可能讓你想離就離,想結就結的。這作為權宜之計的錯誤想法,是鬧出之後悲劇的第一根源。

(二)劉蘭芝明知遣返再歸困難重重,可她依然山盟海誓,盲目自信,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劉蘭芝真是有個性的人。她先留下自己一大堆高檔次的陪嫁物品,給焦仲卿做紀念,(是不是想留著以後回來時再用?)第二天又早早起床,打扮的溜光水滑,高調地去與焦母告別:「……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

劉蘭芝此時的想法,也許是這樣的:婆婆大人,我離開一段時間後,你自己操勞不動了,會想起我的好。到那時,你會讓你兒子重新接我回來的。

面對焦仲卿,其實劉蘭芝心中也非常的矛盾,她明白,自己白天黑夜勤懇地操作,孤孤單單地受盡辛苦折磨,總以為沒有過錯,可就是不被婆婆認可。現在都已經和婆婆撕破臉了,哪裡還說得上第二次嫁回到你家來?再說,自己家裡還有個性格暴躁如雷的哥哥,回不回焦家,他也不會全順著自己的意願啊!

面對這樣的局面,劉蘭芝沒有理出什麼頭緒。畢竟她與焦仲卿共同生活了三年,最美的年紀,情竇初開,真心實意。焦仲卿對她的好,她看在眼裡記在心底。

與他決絕,真捨不得!而這種不舍,又製造了一系列的麻煩。

焦仲卿一直堅定地認為,自己不會辜負劉蘭芝,家裡的事兒能擺平(可是一直到後來,他痛苦萬分地向母親告別時,母親都沒有回心轉意)。待官場上的事兒處理完了,還會把劉蘭芝接到自己身邊來。

於是又有了在離別車中,為重逢做約定的一幕。

男的說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女的說:「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告別時,「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要離就離個痛痛快快。要離就離的徹徹底底。他們做不到。因為他們是假離婚。

他們盲目的自信,不合時宜的盟誓,是第二步錯棋,也為後面悲劇的爆發裝滿了「炸藥」。

(三)對於來自各方的阻力判斷不足,缺少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措施

既然是假離婚,要想再續前緣,光有誓言是不夠的。 還必須制定出針對各種阻力的可行性措施。

可是他們並沒有。

有主見的劉蘭芝只是走一步看一步。

「不迎自歸」回娘家沒幾天,消息就傳了出去。縣令之子,太守之子,求婚對象一個比一個好。有學者考證過,漢代的婚姻觀念相當開放,女子根本都不受什麼二婚,或貞操的約束。我們也不去討論是否當時存在男多女少的現實。總之,「離婚」後的劉蘭芝依然很「搶手」。

開始,她一直強調與焦仲卿的約定,不違背誓言。可後來,禁不住外人特別是親哥哥的勸說與催促,雖心有萬般不願,但也勉強答應了婚事。

一個20歲的女孩子,畢竟沒有多少人生閱歷,她真的無法應付當時那種複雜的情景。

在她結婚的頭一天,「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劉蘭芝向他哭訴:「自君別我後,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曾經一往情深的人,生起氣來,說話也惡毒。焦仲卿一臉的嘲諷憤怒相:「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我們把它譯成這樣的臺詞:劉蘭芝你欺騙了我。說什麼我們的愛情像磐石那樣穩重,千年不移動;像蒲草那樣的堅韌,不會斷裂。算了吧,你過好富貴生活吧。沒有你的日子,我過不下去。我只有去死了。

聽了此言,劉蘭芝的小爆脾氣上來了:「你這是說的什麼話?你我同是被逼迫的呀。要死,大家都一起死吧,像誰不敢死似的。就這麼說定了。」

於是,劉蘭芝在與太守之子的大婚之日,「舉身赴清池 」。

嫁與別人,不是她想要的,她不知今後如何與一個陌生的人共同生活。想想與焦仲卿過往,自己設定的目標已無法實現,再加上焦仲卿的以死相逼,導火索燃了起來,原來「儲備的炸藥」 ,終於爆炸了。

可憐又可恨的焦仲卿,在劉蘭芝死後,也遵守誓言,「自掛東南枝」 了。

至此,一場假離婚,釀成了真悲劇!

世間有很多種關係,唯有婆與媳的關係最微妙。在其他關係中很平常的一個小矛盾,放在婆媳關係中,有時就會變成另一種性質。總有人特別敏感,總有人特別誇大。總有一個人,或是雙方,都披著帶刺的鎧甲,隨時準備防禦或刺向對方。

如果只有離婚,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那可以選擇。拿劉蘭芝和焦仲卿來說,如果他們選擇真離婚,能果斷抽身,不再心存幻想,會不會是另一種結局?

生活中沒有如果。

在長詩的最後,作者道出了寫作目的:多多勸告後世的人,把這件事作為教訓,千萬不要忘記啊!

千萬要牢記,婚姻不是兒戲。

相關焦點

  • 孔雀東南飛背後是「媽寶男」焦仲卿,劉蘭芝怎麼可能會不受委屈呢
    孔雀東南飛是一則民間愛情故事,後來也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因為電視劇我也只看了幾集,所以並不知道改動大不大。電視劇中的劉蘭芝和焦仲卿開始並不相識,焦仲卿只是和劉蘭芝的哥哥認識,而劉蘭芝的哥哥卻明天都忙著攀附權貴,以至於父親病重都不理會。
  •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母親為何一定要攆走好兒媳劉蘭芝?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我在第一章《孔雀東南飛——流傳千古的愛情其實充滿了自私和背叛》中說過,劉蘭芝之死,焦仲卿難遲其究。又在第二章《孔雀東南飛——劉蘭芝的母兄為何急著將她嫁出?》中闡明劉蘭芝之死的禍首其實是她母兄。那麼作為始作俑者,焦母究竟應對劉蘭芝之死負什麼責任?
  • 《孔雀東南飛》,如果焦仲卿與劉蘭芝沒有殉情,孫權定會殺掉他們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一首敘事詩,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講述的是郡府小吏焦仲卿與妻子劉蘭芝的愛情悲劇,在倫理綱常森嚴的時代氛圍裡,兩人深愛彼此卻被無情拆散,只好一個「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另一個「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引為千古慘劇。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語文教材刪除?史學家:你看劉蘭芝都做了啥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 《孔雀東南飛》是漢末建安時代的作品,屬於「漢樂府」,樂府原本是一種官屬,樂府的存在源起古代官方有採詩制度,這種制度可以追溯到夏朝,漢武帝年間,樂府得到了擴張,收錄了許多古詩詞。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教科書?老教授:你看劉蘭芝都做了什麼
    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孔雀東南飛》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之間堅如磐石的愛情故事,同時也不難看出婆媳矛盾尖銳,其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而作為我國史上首部以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
  •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真的是因為婆媳不合哥嫂嫌棄而死的嗎(下)
    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自掛東南枝劉蘭芝悲慘的一生可以反映出那個時代女人的命運,而劉蘭芝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而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同樣對感情忠貞不二的焦仲卿,在其赴清池之後,自掛東南枝。在地下長相廝守。
  • 是焦仲卿將劉蘭芝逼上了絕路
    劉蘭芝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向焦仲卿哭訴之前,對於未來劉蘭芝不可能不考慮。如果焦仲卿能說服或者壓服焦母,劉蘭芝留在焦家自然沒有問題,這也是劉蘭芝夢寐以求所要達到的目的。問題是,壓服或說服焦母可能嗎?和焦母勾心鬥角不是一天兩天的了,以前達不到的目的,單憑一次哭訴,其結果可想而知,劉蘭芝也未必抱有多大希望。
  • 《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投河自盡前為何要脫鞋?有何說法?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這個故事取材於東漢獻帝時期廬江郡發生的一樁婚姻悲劇。原本劉蘭芝與焦仲卿夫婦二人生活美滿,婚姻和睦,但焦仲卿的母親卻對劉蘭芝橫挑鼻子豎挑眼,就是看不慣這個兒媳婦。劉蘭芝是個賢良恭順的女子,不願丈夫夾在中間為難,便主動要求丈夫將她遣送回家。
  • 《孔雀東南飛》說課稿
    《孔雀東南飛》說課稿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會涉及到不同類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選取的《孔雀東南飛》這篇課文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歌頌了美好的純真愛情。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你們提供了較為詳細的說課稿以供參考。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不討婆婆喜,究竟為什麼?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長詩抓住了古代社會中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這個普遍的、有著重大社會意義的題材。對當時吃人的封建禮教提出了強烈的控訴。《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叫劉蘭芝。她美麗善良,勤勞能幹,17歲嫁給府吏焦仲卿,夫妻感情很好。儘管蘭芝「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可婆婆還是嫌她懶惰。
  •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會涉及到不同類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選取的《孔雀東南飛》這篇課文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歌頌了美好的純真愛情。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你們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 《孔雀東南飛》為什麼被移出教材?專家:三觀不正
    近些年來教材變化最大的應該是語文了,很多經典篇目都被刪除了,史記中的《陳涉世家》、杜甫的《石壕吏》、陳壽的《隆中對》等等。最令網友難以接受的是「樂府雙璧」之一的《孔雀東南飛》也被刪除了。《孔雀東南飛》是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代表著樂府詩的巔峰。
  • 《孔雀東南飛》九問九思
    《孔雀東南飛》九問九思 王福安(西安市田家炳中學)從教二十多年來,《孔雀東南飛》也教了十多遍了。我是個愛問愛思的人,在這十多遍的教學中,總是在問自己,問學生,也被學生問,也總在思考。教學的過程,也是問的過程,也是思的過程。
  • 《孔雀東南飛》被移出課本的背後,因材施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
    老課本中的一些名篇故事,文言文需不需要按時修改,與時俱進年呢?這個問題是學術界一直在爭論的,事實上課本內容,很多也刪改了。而那個被逐出夫家後,精心打扮的劉蘭芝也隨著時間,在記憶中愈漸模糊。「指如削蔥根,口若含朱丹......」,這樣的劉蘭芝怎麼會比秦羅敷遜色呢?奈何婆婆不容。
  • 《孔雀東南飛》為什麼被稱為漢代五言詩的裡程碑
    —阿諾德 《孔雀東南飛》是一曲基於事實而形於吟詠的悲歌,是故事最完整,情節最生動的長篇敘事詩。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儒家的倫理綱常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完備的程度,逐漸佔據了統治地位。在婚姻制度方面,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戒律。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課本?兩個經典內核反而成了「罪過」
    而在眾多被課本剔除的篇目中,我認為《孔雀東南飛》的刪除實在是一大遺憾。《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敘事長詩,自古以來有「長詩之聖」的美譽。作為漢樂府民歌的扛鼎之作,《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為「樂府雙璧」。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課本?你細品,看看主人公都做了啥
    而在眾多被課本剔除的篇目中,我認為《孔雀東南飛》的刪除實在是一大遺憾。《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敘事長詩,自古以來有「長詩之聖」的美譽。作為漢樂府民歌的扛鼎之作,《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為「樂府雙璧」。宋朝的郭茂倩將其錄入《樂府詩集》中的《雜曲歌辭》,改題為《焦仲卿妻》。
  • 《孔雀東南飛》被移出語文教材,到底錯在哪裡?你看上面說了啥
    不過也有許多好的被選入後有移除了,比如這篇《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漢末建安時代的作品,屬於「漢樂府」的詩體,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後人盛讚它與《木蘭詩》是「樂府雙壁」。這樣一首經典的詩歌自然曾被選入了語文教材中,很多70後、80後一定還印象深刻,而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因為,這首詩太長了,比白居易的《長恨歌》還長。《孔雀東南飛》全詩一共詩350餘句,1700餘字,很多人看後記不住也很正常,我們先簡單的概括一下,詩中講的是什麼。
  • 《孔雀東南飛》:焦劉二人的愛情悲劇裡,金錢發揮了幾分作用?
    《孔雀東南飛》這一長篇敘事詩向世人展示了焦仲卿和劉蘭芝夫妻倆雙雙赴死的愛情悲劇。後人對《孔雀東南飛》,一般是從文學價值和焦劉二人婚姻悲劇產生的緣由進行解讀。以婚姻悲劇來說,成因一般落在原生家庭和焦母的戀子情節上。焦母強行拆散恩愛夫妻,逼得焦劉二人自殺殉情,讓焦母成為文學形象中惡婆婆的經典形象。
  • 《孔雀東南飛》:什麼千古情深,不過是「媽寶男」情感綁架的悲劇
    可為什麼同樣的話,放到《孔雀東南飛》裡,人們就覺得焦仲卿實在是千古少有的痴情男人了呢?1.在《孔雀東南飛》裡,焦仲卿的母親,也就是女主劉蘭芝的婆婆,很明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她眼裡,自己的兒子是「大家子」,又「仕宦於臺閣」,也就是地級市政府部門的一個小公務員。當然,在焦母眼裡,這樣的兒子已經很優秀,足以滿天下挑兒媳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