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表示比特幣的財富分配極度失衡,據統計前2.8%的錢包地址擁有95%的比特幣。乍看起來,比特幣社區的貧富差距似乎比美國還要大,美國前10%的公民也只是控制著75%的財富。
這些統計數據來自BitInfoCharts網站,這是一個跟蹤已知地址中比特幣分布的網站,該網站根據公開的數據得出這個結論。不過這些數據並不是很準確,而且這個結論也是完全誤導性的,導致統計出錯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中本聰持有的比特幣
首先要排除的一部分就是中本聰持有的原始比特幣。中本聰在剛剛創建比特幣時挖了大量的比特幣(否則不會產生區塊),據BitMex估計,中本聰可能挖了60-70萬枚比特幣。隨著其他礦工加入比特幣網絡接替他的工作,中本聰就退出了比特幣網絡。從那時開始,中本聰地址中的比特幣就沒有變動過,而且很多人認為它們不會再被使用。這約佔比特幣當前供應量的3.9%,極大的影響了計算結果。
2.永久丟失的比特幣
除了中本聰錢包地址中的大量比特幣外,還有很多比特幣已經永久丟失。現實生活中,因忘記秘鑰或者丟失存儲秘鑰的硬體,而丟失比特幣的事件數不勝數。2013年英國一名程式設計師因為不小心將保存密鑰的硬碟扔進了垃圾堆而丟失了7500枚比特幣。
比特幣剛誕生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比特幣能漲到現在的價格,所以也不會像現在一樣妥善保存密鑰。事實上,根據Chainalysis進行的研究,大約有278萬至379萬個比特幣(包括中本聰持有的比特幣)已經永遠消失,約佔現有比特幣總量的五分之一。這些丟失的比特幣大部分是在早期丟失的,從計算中去掉這部分後比特幣的分布就分散很多了。
3.交易所持有大量比特幣
很多持有大量比特幣的錢包地址都屬於交易所,現在持倉數量最多的地址就屬於幣安,交易所只是幫用戶保存比特幣而已。交易員 Sasha Fleyshman 指出,排名前十的比特幣錢包地址中,有七個歸屬於加密交易所,而這些交易所大約持有72.7枚比特幣,佔比特幣供應量的4%。加上其他數百個交易所錢包內的比特幣,導致結果再次偏離真相。
4.生成地址非常容易
這個統計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側重於地址的百分比,即有多少地址,每個地址內有多少比特幣。但是它並沒有考慮這些地址是否有效,在傳統金融領域中這是沒有問題的,然而生成比特幣地址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交易所經常在每次發送和接收比特幣時創建不同的地址,這會產生數百萬個空地址,或者非有效地址。BitInfoCharts將這數百萬的地址當作沒有比特幣的窮人,但實際上很多地址都被捨棄了。
5.比特幣地址≠用戶
比特幣財富分配無法以這種方式衡量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它是衡量地址而不是人。BitInfoCharts提供的統計數據只是一個工具,用於查看哪些地址擁有多少比特幣。但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多個地址,將持有的比特幣分散保存在多個錢包地址中。這從另一方面扭曲了數據,使其看起來比實際分布更公平。
結語
BitInfoCharts採取這種方式統計數據是很容易理解的,畢竟它無法根據匿名的比特幣地址得知每個用戶真正擁有的比特幣數量。但不管怎樣,這些數據對於其他方面或許非常有用,但作為衡量比特幣真實財富分配的指標,是完全誤導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