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高發 寶寶又吐又瀉
目前尚無特效藥,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陳佳嘉
核心提示
近期,除了流感讓不少兒童中招,另一種兒科常見疾病——輪狀病毒也在攻佔南寧市多家兒科門診。記者走訪了多家醫院發現:廣西民族醫院在近兩周內迎來輪狀病毒小高峰,門診量增加1/3,病房中1/3的床位住著輪狀病毒患者;而廣西婦幼保健院在一周內,因輪狀病毒前來就診的患者比前一周增加了1倍。
1 病例
最小的輪狀病毒患者只有4個月大
1月1日,家住南寧市鳳嶺南路的李女士,一早起床就給2歲的兒子子韜餵了一瓶奶。20分鐘後,她聽到了兒子在客廳嘔吐的聲音,孩子把上午吃的東西全吐了。除了嘔吐,孩子還伴有腹痛腹瀉,「剛開始,我以為是孩子著涼了,可孩子連續拉了3次,晚上開始發燒。」李女士說,因為擔心孩子病情,當晚她就把孩子送到了醫院,經過大便檢測,兒子被確診為輪狀病毒感染。
2日,記者從廣西民族醫院了解到,近兩周該院兒科門診迎來感染輪狀病毒患者就診小高峰,門診量比平時增加了1/3,病房中1/3的床位住著輪狀病毒患者,主要是2歲以內的孩子。該院兒科一區副主任廖素雯表示,在廣西民族醫院,最小的感染輪狀病毒患者只有4個月大,住院的輪狀病毒患者,多數出現高燒或中度脫水的症狀。
區婦幼保健院也出現了同樣情況,從2017年12月25日~31日一周內,因輪狀病毒前來就診的患者比前一周增加了1倍,最高峰時曾達到四五十人,患者主要是1歲之內的兒童。
2 趨勢
天氣穩定後發病率會明顯減少
據了解,輪狀病毒感染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多發於秋冬季節,也叫「秋季腹瀉」。在北方,從秋天開始進入高發期,南方的天氣較暖,發病高峰多在冬春季。廖素雯稱,今年輪狀病毒的發病高峰由於天氣的原因,已經往後移了。近期氣溫冷熱交替易高發,一旦天氣穩定,發病率會明顯減少。
區婦幼保健院重症醫學科莫武桂主任告訴記者,輪狀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從潛伏期到出現症狀10天後都有傳染性,感染後的主要症狀為:嘔吐、腹瀉、發熱,咳嗽或流鼻水。「1歲以內的小嬰兒病程會比較長,有的孩子10天都不見好。」莫武桂稱,病人一天可能拉肚子多達十幾次,大便呈稀水樣,也可形容為「蛋花湯」樣,且帶有酸臭味。頻發腹瀉會導致脫水,假如嚴重脫水沒有及時治療則可能造成休克、酸中毒、大腦等器官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孩子有上述這些症狀,或者懷疑孩子感染了輪狀病毒,家長最好趕緊帶著孩子的大便樣本到醫院進行化驗。醫生通過大便輪狀病毒抗原能夠快速測定,所以最好在寶寶排便後2小時內將大便標本留於乾淨的塑料瓶內或保鮮膜內送樣。
3 治療
目前尚無針對輪狀病毒的特效藥
廖素雯向記者介紹,輪狀病毒屬於一種自愈性的疾病,一般在幾天之後就能逐漸恢復,目前尚無針對輪狀病毒的特效藥。患者不要自己買抗生素吃,抗生素針對的是細菌感染,對病毒感染不起作用;也不要盲目止瀉,該拉還得拉,要讓體內的病毒排完才能好。寶寶感染輪狀病毒後,整個病程大約會持續5~7天,對孩子的主要危害是脫水。
在孩子患病期間,家長除了要耐心還要小心護理。寶寶腹瀉非常容易導致脫水以及電解質的缺失,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給寶寶補充足夠的含有電解質的液體。最好是去藥店購買口服補液鹽,按照說明書上的方法少量多次餵服,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輕、中度脫水。寶寶一旦出現嚴重脫水或嘔吐的情況,要及時送醫,萬不可延誤病情。
「來就診的家長經常會問,我的孩子都沒有出門接觸其他生病的孩子,更沒有在外亂吃東西,怎麼就感染了輪狀病毒?」莫武桂表示,很多成年人都是隱性攜帶病毒者,他們只是偶爾噁心,或拉一兩次肚子就好了。這些被忽視的病毒,由於家長沒有注意清洗雙手就與寶寶接觸,攜帶的病毒就可能互相傳染。
莫武桂提醒,勤洗手是最有效消除病原的方式,無論大人孩子都要經常使用肥皂清洗雙手。家長們幫寶寶更換尿布、處理完排洩物之後,也要記得及時洗手。此外,還要避免讓寶寶吃生食,蔬果也必須清洗乾淨。
輪狀病毒感染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根據研究數據表明,國產的輪狀病毒疫苗保護率在70%左右,可以極大降低發病率,而且可以減少重症病例的發生,病情也會相對較輕,病程相對縮短。國內的輪狀病毒疫苗是減毒活疫苗,為口服劑型,6個月到5歲的寶寶可以接種。吃一次的保護期是一年,所以建議每年流行季節前(8~10月)接種。